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礼成  伍伯牧 《结构化学》1995,14(5):393-398
通过η^5-CH3COC5H4(CO)3MoNa与(μ3-S)FeCo2(CO)9的反应俣成了(μ3-S)FeMoCo(η^5-CH3COC5H4(CO)81,1进一步(η^5-C5H5)Ni的反应合成了(μ3-S)-FeMoNi(η^5-CH3COC5H4)(CO)52,(μ3-S)FeMoNi(η^5-C5H5(η^5-C5H5)-(CO)53及(μ3-S)FeMoCo(η5-C5H5)(CO  相似文献   

2.
以含水量80%的阴离子型SDS/n-C_(5)H_(11)OH/n-C_(7)H_16/H_(2)O微乳液为介质,进行了Ni(Ⅱ)-5-Br-PADAP的分光光度研究,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3×10 ̄5L·mol ̄(-1)·cm ̄(-1),与相应含水量的SDS胶束介质比较,测定的灵敏度显著提高(后者为7.5×10 ̄4L·mol ̄(-1)·cm ̄(-1)),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通过η5-R~1C_5H_4(CO)_3MNa与η~5-R~2C_5H_4(CO)_3MNa(M=Mo,W)以及η~5-R~1C_5H_4(CO)_3MoNa与η~5-R~2C_5H_4(CO)_3WNa在Fe_2(SO_4)_3醋酸水溶液作用下的交叉氧化偶联反应,合成了7个新的非对称型金属单键化合物η~5-R~1C_5H_4(CO)-3Mo─Mo(CO)_3C_5H_4R~2-η~5(R~1,R~2:C(O)Me,CO2Et),η5-R1C5N4(CO)3W─W(CO)3C5H4R2-η5(R1,R2:C(O)Me,CO2Et;H,CO2Et)和η5-R1C5H4(CO)3Mo─W(CO)3C5H4R2-η5(R1,R2:C(O)Me,H;Et,C(O)Me;C(O)Me,n-Bu;CO2Me,n-Bu).用C/N分析、IR、1HNMR和MS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对该氧化偶联反应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新显色剂2-(2-噻唑偶氮)-5-[(N,N-2羧基甲基)氨基]苯酚(TADCAP)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着重探讨了试剂与Fe ̄(3+)、Co ̄(2+)、Ni ̄(2+)、Cu ̄(2+)、Zn ̄(2+)、Mn ̄(2+)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测定了这些络合物的络合比和稳定常数等,同时建立了钴的分析方法,并用于维生素B_(12)注射液中Co ̄(2+)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Grignard试剂同6,6-二烷基富烯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烯丙基卤化镁和环戊二烯基溴化镁同6,6-二烷基富烯分别进行富烯环外双键的加成和还原反应,生成的取代环戊二烯基负离子用(CpTiCl_2)_2O(Cp=环戊二烯基)或TiCl4配合,合成通式为Cp(C_5H_1-CRR ̄1-CH_2CH=CH_2)TiCl_2和(C_5H_4CHRR ̄1)_2TiCl_2的化合物。对烯丙基卤化镁、环戊二烯基溴化镁同富烯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作者以新研制的4-(6-甲基-2-苯并噻唑偶氨)间苯三酚为柱前衍生试剂,用含10mmol/L的pH6.80的HAc-NaAc缓冲溶液,10mmol/LTBA·Br和1×10 ̄(-4)mol/LEDTA的甲醇-水溶液(78:22,V/V)作流动相,在C_(18)柱上,11min内反相HPLC分离测定了Cr(Ⅵ),V(Ⅴ)Co(Ⅱ),Ni(Ⅲ)。当S/N=3时,其检出限分别是V(Ⅴ)5.45ng,Co(Ⅱ)1.09ng,Ni(Ⅱ)1.50ng,Cr(Ⅵ)1.70ng。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以2-(6-甲基-2-苯并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酚(MBTAE)作柱前衍生化试剂,在SpherisorbC_8柱上,以甲醇:水=80:20(V/V),含2mmol/LLi_2SO_4和10mmol/LpH5.0醋酸盐缓冲溶液作流动相,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测定了Fe ̄(2+)、Co ̄(2+)、Ni ̄(2+)和Cu ̄(2+)。各金属离子的检出限(S/N=3)分别为(pg):Fe ̄(2+)6.40,Co ̄(2-)1.38,Ni ̄(2+)4.47,Cu ̄(2+)7.28。方法用于欧洲标准局,黑麦草标样的分析,所得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8.
在0.2mol·L ̄(-1)NH_4Cl-NH_3·H_2O底液中,(pH为9.26),得到一个极为灵敏的Fe(Ⅲ)-TEA-5-Br-PADAP-H_2O_2配合吸附催化波,其峰电位为-0.71V(vs.SCE)。铁浓度在1.8×10 ̄(-10)~5.4×10 ̄(-6)mol·L ̄(-1)范围内与二阶导数波高呈线性关系。对该极谱波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证明是一种配合吸附催化波,并成功地应用于各类水样,钒催化剂中微量或痕量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制得无定形(磷酸氢-二苯基次膦酸)锆-氯化铁复合物Zr(HPO_4)_(1.5)[O_2P(C_6H_5)_2]·[FeCl_2(OH)].该复合物不易吸潮,不冒烟,在空气中稳定,对卤代烷与芳香烃在液相的烷基化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收率高,操作方便,后处理简单,并可多次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碱性气体吸附的红外光谱和TPD技术研究了FeZSM-5(F_4)的酸性,酸性顺序为:H-F_4>Fe_2O_3/F_4>F_4原粉>水热处理的K-F_4>Li-F_4>NaF_4>K-F_4>NaOH/F_4,比较了酸强度和积炭对乙苯氧化脱氢性能的影响,以及催化剂酸碱性质与积炭的关系.结果表明,乙苯氧化脱氢反应是在酸碱协同作用下进行的,积炭也参与了氧化脱氢反应,催化剂表面上L酸中心产生的具有一定C、H、O比的积炭具有高的氧化脱氢活性.碱金属阳离子改性的具有L酸中心的FeZSM-5是乙苯氧化脱氢的高活性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从合成气制取液体燃料的浆态床FT合成/固定床2SM-5改质的反应系统由Ⅰ段鼓泡浆液反应器(内径40mm,高450Omm)和Ⅱ段固定床ZSM-5反应器(内径40mm,高900mm)组成,在温度250~280℃(Ⅰ段),300~340℃(Ⅱ段),压力1.5~2.5MPa,空速2.0NL/gFe·h(Ⅰ段),500~1000h ̄-1(Ⅱ段),H_2CO比0.5~1.5和气速1~2cm/s范围内,考察了工艺参数对反应性能的影响,1000h以上的寿命试验的平均结果为:合成气单程转化率65.1%,产率100g/Nm ̄3(Co+H_2),总烃生产达350g/Fe。使用富CO合成气时,达110g/Nm ̄3(CO+H_2)。实测的FT合成反应热为2938;5kJ/Nm ̄3(CO+H_2)。长期运转试验表明,工艺流程合理,设备操作和温度控制可靠。采用的浆液循环回路方法可初步分离蜡中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2-(5-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与镍(Ⅱ)的反应条件。试验结果发现,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在pH5.2~6.5范围内,试剂与镍(Ⅱ)形成稳定的2∶1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7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4×10 ̄5L·mol ̄(-1)·cm ̄(-1)。镍(Ⅱ)浓度在0~0.4μg·mL ̄(-1)之间符合比尔定律。以硫脲和氟化按作掩蔽剂,可消除Cu ̄(2+)、Pd ̄(2+)、Fe ̄(3+)等离子的干扰。所拟方法用于铝合金中微量镍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标题化合物(Me_2SiSiMe_2)[η ̄5-(3-Me_3SiC_5H_3)Fe(CO)_2]_2/(μ-CO)_2(A)分子中的Fe-Fe键被钠汞齐还原断裂,生成相应的双铁负离子,分别与MeCOCl、PhCOCl、PhCH_2Cl、ClCH_2COOC_2H_5和Ph_3SnCl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在铁原子上引入相应取代基的产物(Me_2SiSiMe_2)[η ̄5-(3-Me_3SiC_5H_3)Fe(CO)_2R]_2(R:MeCO(1),PhCO(2),PhCH_2(3),CH_2COOC_2H_5(4),Ph_3Sn(5),I(6))。A在氯仿中与碘反应,得到Fe-Fe断裂的双铁碘化物,但在苯中与过量碘反应,则得到Fe-I-Fe桥联的离子型化合物(Me_2SiSiMe_2)[η ̄5-(3-Me_3SiC_5H_3)Fe(CO)_2]_2I·I(7)。化合物6的晶体和分子结构经X射线衍射测定,6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7217(4)nm,b=0.7753(2)nm,C=1.3629(7)nm,β=103.80(3)°,V=1.767(2)nm3,Z=4,Dc=1.6299·cm-1,最终偏差因子R=0.054。  相似文献   

14.
林欣欣  刘国智 《合成化学》1995,3(3):256-259
首次由双(1,5-环辛二烯)镍与烯丙基氟反应应合成了氟化-π-烯丙基镍。发现该化物合与其氯、溴、碘的同类物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认为这与元素氟小的原子半径、强的电子亲合势有关。本文探讨了反庆物配比以及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4-氨基-3,5-二甲基-1,2,4-三唑(TZ)与水杨醛缩合形成4-(邻羟苯基亚甲基)-亚胺-3,5-二甲基-1,2,4-三唑Schiff碱(SATZ),该Schiff碱与Cu(ClO_4)_2·6H_2O形成配合物Cu(satz)_2·6H_2O,分子式为C_(22)H_(22)CuN_8O_2·6H_2O。经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Z=2,α=8.202(1),b=19.569(4),c=8.972(8)A,β=107.72°(2),V=1371.8(5)A3,Dc=1.46g/cm ̄3,μ=0.853mm ̄(-1),F(000)=630,R=0.051,R_w=0.062。分子中2个偶氮甲碱(-C=N-)中   的N原子及2个酚氧原子与中心Cu原子形成规则的菱形平面结构。  相似文献   

16.
Fe3(CO)_(12)和取代2,4_二硫代乙内酰脲反应,得到新的取代物Fe3(CO)_8-[:CNHC(S)C(CH_3)_2NH](μ_3-S)_2,并进行了IR、1 ̄HNMR、MS表征,测定了它的分子和晶体结构,讨论了杂环卡宾碎片:CNHC(S)C(CH_3)_2NH的取代位置,它是通过卡宾碳原子与Fe配位。  相似文献   

17.
氰尿酸镍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世保  陈长章 《结构化学》1996,15(3):246-248
标题化合物Ni(C_3H_2N_3O_3)_2(H2O)_4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mmm(编号69)。晶胞参数:a=7.282(4),b=12.057(2),c=16.072(2),V=1411(1),D_c=1.82g/cm ̄3,Z=4,M_r=386.89,λ(MoKα)=0.71069,μ=14.43cm ̄(-1),F(000)=792。最终偏离因子R=0.045,R_w=0.060。独立可观测点数(I≥3σ(I))为385个。在配合物中,镍离子与来自氰尿酸的两个氮原子和来自水分子的四个氧原子配位。  相似文献   

18.
Ni-Cu和MgO-SiO_2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TPR,IR,TPD和TPSR等技术研究了以表面改性法制备的MgO-SiO2(MSO)表面复合物担载的Ni-CU合金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O加氢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O-CuO与MSO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部分MO与MSO形成表面物种从而使金属组分氧化物还原温度明显升高;还原后的Ni-Cu/MSO表面上存在着两类活性中心,即合金相中的Ni与载体相中的Mg2+(或Mg2+-O);在两类活性中心的协同作用下,CO吸附除有孪生、线式和桥式吸附态物种外,还有一种新的卧式吸附态(Ni...C=O→Mg2+).这种吸附态的活化程度较高,易在表面上发生裂解形成Ni-C和Mg2+-O,其中Ni-C是加氢反应的碳源;H2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解离吸附形成Ni-H和Mg2+-OH,前者比较活泼,是加氢反应的氢原.CO加氢生成烃类的反应在Ni中心上按"表面碳"机理进行,其生成CZH4的选择性高于80%;H2O的生成反应按2(Mg2+-OH)-→Mg2++(Mg2+-O)+H2O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6种不同大小的烷基取代的四中位(邻烷基)苯基卟啉T_(O-R)PPH_2及其高铁络合物T_(O-R)PPFeCl(R=CH_3,C_2H_5,n-C_3H_7,i-C_3H_7,n-Bu,t-Bu),除R=CH_3外,其它5种是文献未曾报道过的新化合物。测定了它们的核磁共振谱、红外及电子光谱,并讨论了它们的结构与光谱性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乙腈和丙酮介质中合成了6种轻稀土硝酸盐与4'-溴-5'-硝基苯并-15-冠-5(L)的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RE(NO_3)_3·L(RE=-La~Nd),Sm(NO_3)_3·L·H_2O和Eu(NO_3)_3·L·CH_3CN·4H_2O,并进行了IR、UV、TG-DTA、摩尔电导及X-射线粉末衍射物相分析等表征,探讨了冠醚苯基上引入双取代基(-Br,-NO_2)后对稀土离子配位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