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温室内多孔蓄热墙传热与流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一维稳态饱和多孔介质能量双方程模型,对温室内多孔蓄热墙的传热与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孔蓄热墙的固体骨架与空气之间的换热取决于空气的入口流速、多孔材料的孔隙率、渗透率和固体骨架的导热系数,由于多孔蓄热墙接受的太阳辐照是不均匀的,因此推荐采用具有不同孔隙率的新型复合多孔蓄热墙,以减少这种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被动式太阳温室岩床蓄热系统,分析了岩床孔隙率、粒径和材料对岩床蓄热的影响。岩床应分层铺设, 岩床上部孔隙率、粒径相对较大;超过一定深度后,铺设孔隙率、粒径小的岩石;热容量(pc)和导热系数影响岩床平均温 度日变幅和热惯性。  相似文献   

3.
蜂巢蓄热体传热性能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蜂巢蓄热体是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关键部件.为加速这项新型燃烧技术在我国的国产化进程,本文对蓄热体内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得出了蓄热体内的温度和速度分布,模拟了蓄热过程和放热过程的烟气和空气温度的变化情况.此后,进一步研究了气流速度和材料比热对蓄热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温蓄热是太阳能热发电、高温热利用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建立了高温填充床蓄热系统实验装置,采用高温三元熔盐作为传热流体介质,分别采用陶瓷球颗粒和相变球颗粒作为填充材料对蓄热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对蓄热系统进行了整体性能测试.分别得到了显热蓄热和相变蓄热过程中不同时刻、不同测点的温度变化和蓄热量的变化规律,可为蓄热系统的设计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自制微管换热器的流动与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微细圆管换热器管内单相强制对流换热努摩尔数准则式,并与已有相关文献提出的关联式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微管管内换热系数比常规尺度计算公式预测值要高,同时本文分析了微细管内的压力降、摩擦阻力系数f随雷诺数的关系。研究表明微管管内压降、摩擦系数都比常规尺度预测值要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拟沸腾理论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在水平和垂直向上管中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差异.比较了不同质量流量、热流密度和压力下水平管与垂直向上管的流动和换热特性差异.与以往超临界流体的经典单相流体假设不同,本文引入拟沸腾理论来处理sCO2在两管中的流动和传热,将超临界流体视为多相结构,包括近壁区的类气层和管芯中的类液流体.结果发现,传热方面,在正常传热模式下垂直向上管内壁温和水平管底母线内壁温基本一致.当垂直向上管发生传热恶化时,垂直向上管的壁温峰值会随着超临界沸腾数(SBO)的增大超过对应焓值位置的水平管顶母线内壁温.垂直向上管中SBO区分了正常传热和传热恶化.而在水平管中,当弗劳得数小于100时,SBO主导顶底壁面最大壁温差.相比于垂直向上管,相同压力下的超临界流体在水平管内发生传热恶化需要更高的热流密度和质量流量的比值.流动方面,引起垂直向上管压降斜率增高的机理是孔口收缩效应.主导水平管压降变化的机理是分层效应,并用弗劳得数在水平管中顶底壁温差异与压降之间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低、中功率氢电弧加热发动机内的传热与流动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低、中功率氢电弧加热发动机内的传热与流动规律基本相似;发动机内最高温度出现在阴极尖下游附近;发动机轴线上的轴向速度在约束段出口附近达到最大值。随着发动机功率的增加,发动机内的最高温度和轴线上的最大速度也随之增加。本文还将数值模拟获得的电弧加热发动机性能参数和文献中报道的实验测量值进行了比较,二者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由温度引起密度变化的运动流体称为热可压流,并由无因次加热数来度量其压缩程度。它有别于气体动力学中以马赫数度量压缩性的由速度(因而压力)变化导致密度变化的可压缩流。列举和讨论了热可压流流动和传热的一些特征现象,它可望用于发展一些新的热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交错网格下的SIMPLE数值算法实施了分区并行计算方法,在小型局域网下实现了流动和传热问题的并行数值计算.对两个经典的流动和传热问题的数值模拟实验表明,所建立的并行计算环境和分区并行算法能够得到正确的和收敛的数值结果.但与串行计算结果相比,并行计算误差明显大于串行计算误差.对并行算法做出的性能分析表明,所给出的并行算法得到了明显的加速效率.随着计算规模的增大,加速比和并行效率提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对影响食堂冷藏柜风冷冷凝器流动传热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设计该类冷凝器要综合考虑各因素选取合理的翅片间距、风速、污垢热阻,严格控制冷凝器加工工艺和采取必要的维护,是保障冷藏柜高效运行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将热管作为换热元件应用于相变蓄热系统中,研制了一套热管式相变蓄热换热器。采用石蜡作为蓄热材料,对其储、放能过程即内部石蜡的融化与凝固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储、放能过程中不同时刻换热器内石蜡的温度分布; 改变供、取热流体参数,分析了供/取热流体的入口温度与流量对换热器储/放能过程的影响;分析了储、放能过程中能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热管在本换热器内极好地发挥了换热元件的作用,换热器运行状况良好,各项功能均能较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12.
高温相变储能换热器中传热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前言利用相变材料在发生相变时有很高的潜热释放或吸收的特点,将相变材料作为储热介质用于相变储能换热器中,可以大大地提高热储存的容量。本文研究的这种壳管式相变储能换热器壳内布置换热管,管壳之间填充高温储热材料,管内通以空气作为热交换流体提取储存在相变材料中的热量。定义输出功率为单位时间内热交换流体所提取到的热量,那么输出功率就成为评价这类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指标。2理论模型的建立下面几点,概括了求解本文相变储能装置中传热问题的特点:a.相变储能换热器的壳侧填充的AI-Si合金属高温相变储能材料,实验始末其温…  相似文献   

13.
Local heat transfer to a rotating disk in the presence of an imposed axial flow has been studied using thermochromic liquid crystals and the transient heating technique. Preliminary measurements were made for a smooth disk, for which the experimental data encompassed the laminar boundary layer, the transitional zone,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turbulent region. Measurements were then made for arrangements in which a circular trip wire installed concentrically on the disk was used to disturb the boundary layer. The main topic of the investigation concerned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to disks with concentric circular ribs of a rectangular cross section. Three roughness configurati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data for a smooth disk. The ribs caused an early transition from laminar flow to turbulent flow. Otherwise the augmentation of heat transfer by the circular ribs was rather modest, except with high axial flows and low rotational speeds, when the velocities across the ribs would have been of a similar order of magnitude to the tangential velocities between the ribs.  相似文献   

14.
竖环形空腔内有均匀容积热源时自然对流换热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竖环形空腔内有均匀容积热源、上下底面绝热、两侧壁有温差时的自然对流换热建立了数学模型,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数值求解,对半径比接近于1时的数值结果,同前人已有结果的吻合程度是令人满意的。对固定的外、内管半径比,给出了不同的RaI/RaE值、A值下几种不同的流动模式,分析了沿热壁局部热流密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管内超临界压力水的混和对流换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FLUENT6.0软件,数值研究了超临界压力下水在光管内作层流流动和换热特性,着重考察了重力引 起的二次流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管中由于浮力作用,速度曲线不再是抛物线,而成M状,并在壁面附近出现峰值;重 力作用下,物性的剧烈变化在水平管垂直流动方向引起了很强的二次流,从而影响了阻力特性和换热特性。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combined natural and forced convection in a horizontal tubular countercurrent heat exchanger in both transient and steady states. In transient response, the temperature profiles of hot fluid in a cross section of the inner tube show the influence of buoyancy forces and radial conduction. These profiles are distorted in time and lead to the appearance of oscillating temperature along the inner tube of the heat exchanger. The transient Richardson dimensionless number is calculated to show these effects. Also, a spectral analysis using th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has been performed to characterize these temperature instabilities. Using this technique, the influence of flow rates of hot and cold fluids is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7.
对直径分别39.9~350.1 μm的微细金属丝水平和垂直放置在空气中时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中对细丝采用焦耳加热.并通过标定金属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精确测定了金属细丝的表面平均温度.将测得的实验值与经典关联式的预测值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细丝直径的减小,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差别越来越大.这可能由于尺度的缩小,使得细丝的边缘效应加强,边界层变薄,从而强化了换热;水平放置的细丝表面的自然对流换热要强于垂直放置的细丝,这是由于竖丝表面受到流体的冲刷作用,边界层厚度大于横丝表面边界层厚度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含对流与蒸发表面的有限厚度材料的双曲型热传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于含有对流与蒸发表面的有限厚度材料,在遭受一脉冲表面热流作用时的双曲型热传导进行了分析,采用热势函数描述的双曲型热传导方程来描述该问题,并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同时,本文还就表面对流与蒸发对材料表面与内部瞬态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材料双曲型热传导对表面蒸发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