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选取我国5家地下水污染调查检测实验室前后两年质量监控样品检测数据,按检测组分、检测样品类型和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3方面进行质量监控评价。两年内5家实验室的288件检测样品,累计5454个检测组分中各检测组分合格率为90.4%~100%,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样品的合格率为97.4%~99.4%,均满足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样品分析与质量控制技术要求;5家实验室VOC和SVOC样品检测的整体合格率为88.4%~100%。总体上我国地下水污染调查检测实验室的有机污染物测试能力有很大提高,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64种痕量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声提取技术将土壤中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提取出来, 经旋转蒸发浓缩至一定体积后, 用ODSC18柱净化, 再用氮吹浓缩后, 取1.0 μL注入气相色谱中, 用DB-5 ms柱分离, 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本方法研究土壤中64种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其中包括苯系物、苯酚类、苯胺类、硝基芳香烃类、氯代芳烃类、多环芳烃类和酞酸酯类等物质的提取、净化方法以及回收率、精密度和检测限的测定. 该方法回收率为52.5%~105%.  相似文献   

3.
该文建立了同时测定婴幼儿食品中54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称取适量样品于20 mL顶空进样瓶中,加入5 mL氯化钠饱和溶液分散,加热振荡,目标物经DB-VRX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单四极杆质谱全扫描模式测定。结果表明:奶粉基质中各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0.010~0.100 mg/kg,定量下限均为0.010mg/kg;粉状辅食基质中各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0.010~0.250mg/kg,定量下限均为0.010 mg/kg;泥状辅食基质中各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0.002~0.250 mg/kg,定量下限均为0.002 mg/kg。在不同加标浓度水平下,奶粉、谷物粉和果泥中各化合物的回收率为80.6%~130%,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19%。采用所建方法检测了35批次市售婴幼儿食品,9批次样品中共检出5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捷,适用于婴幼儿食品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地下水中54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含量.选定在40℃条件下吹扫捕集11 min,取样品溶液10 mL于吹扫瓶中,利用PTA 3000型吹扫捕集器直接进样,经DB-5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电子轰击电离(EI)全扫描检测,选用特征离子,以内标法进行定量测定;54种VOC′S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3.2%~115.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85%~3.88%之间,方法的检出限范围在0.03~0.12μg·L-1之间.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同时快速检测地下水中102种酸性、碱性和中性有机污染物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所建方法涉及苯酚、苯胺、苯基醚、多氯萘、联苯等10类污染物。考察了酸性、碱性和中性有机污染物的同时提取条件,结果显示采用先中性、再酸性、后碱性三步液液萃取方式可以改善污染物的提取回收率,提高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在优化条件下,除五氯苯酚外,101种目标物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5 0~0.999 9。地下水样品在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47.2%~126%、43.0%~117%、38.8%~120%,相对标准偏差(RSD,n = 7)分别为1.1%~27%、2.6%~33%、2.9%~30%,方法检出限为1.8~19.7 ng/L(五氯苯酚、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除外)。方法应用于山西、河南等部分典型污染场地的地下水样品筛查,检出苯酚、苯胺、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等24种酸、碱和中性有机污染物,点位检出率达到46.7%,水质明显呈点源污染特征。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实现多目标物同时检测,有助于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6.
建立小体积液液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地下水中32种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的方法。采用2 mL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混合溶剂(体积比为1∶1)加入到20 mL水样中,添加2 g NaCl,涡旋萃取60 s,经DB-5MS UI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SRM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32种SVOCs的质量浓度在0.5~20μ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为0.002~0.06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2.5%~129%,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5%~21.1%(n=6)。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快捷,所需水样和有机试剂体积较少,能够满足地下水中32种SVOCs的高效测定。  相似文献   

7.
李松  饶竹  郭晓辰  刘晨 《分析测试学报》2014,33(11):1237-1243
采用5个浓度水平样品、通过7家实验室进行协同评定试验,验证了地下水中敌敌畏、甲拌磷、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对硫磷等有机磷农药分析方法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地下水中有机磷组分选用二氯甲烷与丙酮混合溶液(丙酮溶液的比例约为5%)进行液液萃取,利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进行检测。每一浓度级别的水溶液样品分别进行3组全过程检测。由于个别实验室或数据可能与其他实验室或其他数据明显不一致从而影响统计处理,因此对这些数值进行了一致性和离群值检验,并应用柯克伦和格拉布斯法则对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地下水中,7种有机磷农药在20~2 000 ng/L浓度范围内,经柯克伦法则与格拉布斯法则检验,参与统计的个别测量数据因离群被剔除后计算结果较好。协同验证试验中,有机磷各组分在5个浓度水平的基体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1.1%~109%,相对标准偏差为2.2%~12.6%,各样品中替代物磷酸三苯酯的回收率为77.8%~119%,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组织16家实验室开展了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检测实验室间比对,以考察实验室分析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能力。实验室间比对检测样品为土壤基体有证标准样品。比对结果表明,参加比对实验室检测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艾氏剂、狄氏剂、环氧七氯、硫丹和氯丹等18种有机氯农药的结果满意率为75%~100%,18个检测项目中16个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满意率在81%以上,其检测能力满足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标准样品的定值要求。  相似文献   

9.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地板中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苯乙烯、乙酸丁酯、正十一烷等8种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含量。地板样品(5g)用甲醇(15mL)超声提取20min,所得提取液用Rxi-5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测定。8种挥发性有机物质的质量浓度(间二甲苯与对二甲苯合并计算)均在0.5~10.0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在0.05~1.0mg·L-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8.0%~10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2.3%~6.6%之间。  相似文献   

10.
罗碧容  钱蜀  谢振伟  姚欢  熊杰  赵红 《色谱》2015,33(7):740-745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严格控制的特定项目为依据,建立了直接进样-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水中13种化学性质差异较大的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这13种有机污染物为乐果、敌敌畏、敌百虫、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内吸磷、丙烯酰胺、苯胺、联苯胺、甲萘威、微囊藻毒素-LR、阿特拉津。水样经0.22 μm尼龙66滤膜过滤后,采用Kromasil 100-5 C18柱(150 mm×2.1 mm, 5 μm)分离,以甲醇-0.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柱温40 ℃,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13种化合物的浓度与其峰面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方法检出限为0.02~0.1 μg/L。测定低、中、高浓度的加标样品,13种化合物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5.0%(n=6),实际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1.2%~112%。此方法灵敏度高、干扰小、分析速度快,可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中这13种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庆  刘菲  陈亮 《分析测试学报》2014,33(11):1291-1295
该文讨论了水中目标有机物的回收率与正辛醇/水分配系数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水中的回收率与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g Kow)间存在一定的规律:当lg Kow5时,回收率为16.1%~56.1%,当lg Kow5时,回收率为59.5%~124.9%;用溶解度(lg S)与89种有机污染物的回收率进行分析,得出与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g Kow)一致的结论:当lg S-0.60时,回收率为59.5%~124.9%,当lg S-0.6时,回收率为16.1%~56.1%;采用实际水样的实验室空白加标结果对所得结论进行验证,其结果显示与上述结论一致,即当污染物的lg Kow5,或者lg S-0.6时,其液液萃取的回收率为85.3%~115.9%。  相似文献   

12.
控制检测结果质量,持续保持检测活动的有效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有:1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2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3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4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5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就上述几种质量控制方法而言,如何确定其评价方法是实验室面对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相关国  相似文献   

13.
婴儿的胎发是评价婴儿在母体环境中污染物累积暴露水平的良好介质。含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人体中残留浓度最高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本研究依次采用HCl酸化、正己烷/二氯甲烷混合溶液萃取、硅胶和氧化铝混合填充小柱净化,以及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检测了北京20个婴儿胎发中的16种典型含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结果表明,16种目标物的检出限可达到1.0~2.5μg/kg,替代物五氯硝基苯回收率大于67.6%,加标样品中目标物回收率范围为62.5%~92.3%。20个胎发样品中六氯苯、β-六六六和p,p’-滴滴伊检出率均为100%,γ-六六六、2,4,4’-三氯联苯和2,2’,5,5’-四氯联苯的检出率分别为85%,50%和40%。4种污染物总量的浓度分布范围分别为5.48~8.40μg/kg(六氯苯)、3.86~27.1μg/kg(六六六)、1.16~18.3μg/kg(滴滴涕)和2.20~22.1μg/kg(多氯联苯),平均浓度分别为6.91,6.10,5.53和3.44μg/kg。此方法和分析结果可用于胎儿体内16种含氯持续性有机污染物蓄积水平和母体内累计暴露水平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测定艾叶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样品以正己烷和丙酮为提取剂,经提取液浓H2SO4和硅胶柱净化后,通过GC-MS联用测定19种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残留。结果表明,在25、50、100ng/g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1.0%~93.6%、79.7%~105.9%、85.1%~108.7%,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4%~11.6%、1.1%~8.6%、0.9%~7.5%。使用该方法分析不同批次的艾叶发现主要残留物为有机氯农药,其次是低氯取代的多氯联苯。方法简便高效,精密度好,可用于艾叶中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树脂工艺品中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的超声萃取–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对超声萃取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了气相色谱参数。结果表明,样品用三氯甲烷在60℃下超声萃取40 min,选择HP–5色谱柱时,气相色谱(FID)测定半挥发物总量时可获得良好的灵敏度和准确的定量结果。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n=6),检测限为2 mg/kg。4个含量水平样品的6个实验室3次平行测定结果表明,实验室内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1%~2.94%,实验室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96%~8.35%。  相似文献   

16.
曲广波  史建波  江桂斌 《化学进展》2011,23(11):2389-2398
识别环境样品中主要贡献污染物有助于确定环境风险的来源,是环境治理的前提。单一的化学分析和生物学检测方法常常遗漏主要贡献污染物的信息。效应引导的污染物识别(effected-directed analysis, EDA)是以生物检测引导组分分离、化学分析与污染物鉴定的实用方法,是环境风险评价以及环境样品中主要贡献污染物筛查与识别的有力手段。该方法已成功用于环境中遗传毒物、内分泌干扰物和芳香烃受体效应污染物等污染物的鉴定,为特定污染地区贡献污染物及其来源的确定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本文综述了EDA中所应用的样品提取、分离策略、生物效应检测以及贡献化合物的识别方法,总结了近年来以EDA为手段在环境中识别的效应污染物并对目前EDA应用所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用C18固相膜萃取法(SPE)富集大量地下水样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试验中以有机氯药(OCP's)及多环芳(PAH's)作为试验对象的现场采样富集,并以气相色谱-质谱法完成其定性及定量测定.对SPE的多项参数,诸如萃取率、检出限及测定限以及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作了测试.在与液-液萃取(LLE)所作的对比试验所得到的结果表明:SPE法的回收率为79.1%~103.7%(OCP's)和72.4%~119.2%(PAH's);相对标准偏差为6.4%~16.7%(OCP's)和3.4%~20.2%(PAH's).SPE法之优于LLE法主要在于分析过程快速,有机溶剂使用量大大减少,方法更适合于大量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现场取样处理.  相似文献   

18.
应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饮用水源中53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1萃取纤维为DVB/CAR/PDMS;2萃取温度为25℃;3顶空体积为9mL;4萃取时间为10min;5解吸温度为200℃;6解吸时间为3min。在气相色谱分离中用VF-624MS柱为固定相,在质谱分析中采用全扫描模式。53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在0.001~0.130μg·L-1之间。方法用于实际水样的分析,加标回收率在75.9%~107%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0.5%~18%之间。  相似文献   

19.
乙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涂料、粘合剂和塑料及石化等工业生产,但作为一种主要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其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催化燃烧的方法进行净化处理,但该方法存在催化剂价格昂贵和能耗高的问题,迫切需要开发活性高、稳定性好、成本低及能耗小的催化新方法和新材料....  相似文献   

20.
采用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环境水样中6种常见的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和增塑剂,经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扫描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优化了固相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参数。磷酸三(丁氧乙基)酯二次回归相关系数大于0.999,定量限为32ng/L。其余磷酸三丁酯、磷酸三(2-氯乙基)酯、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和磷酸三苯酯5种有机磷酸酯组分在10~800μg/L浓度范围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定量限介于1.1~4.1ng/L。纯水加标样品中6种组分回收率范围为73%~112%,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2%~12.9%。应用该方法分析了太湖、长江和自来水样品,均检出多种有机磷酸酯组分,且太湖中浓度水平高于长江。实际样品中6种组分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3%~146%,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9%~1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