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射频功放的负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通过设计负压带隙基准源,以及采用预稳压模块,有效地降低了电源电压对负压LDO输出电压的影响;通过优化控制环路中的功率管尺寸、误差放大器以及电阻反馈网络等措施,在保证大电流输出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负压LDO的压差,提高了稳压器的整体性能。采用CSMC 0.5μm CMOS工艺进行设计并实现,测试结果表明,当输出电流为500mA,输出电压为-3V时,压差仅为170mV。  相似文献   

2.
凡文 《电子世界》2005,(11):44-45
MAX6469~MAX6484系列是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不同的型号在功能上有些差别。  相似文献   

3.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名  金召 《电子世界》2001,(7):46-46
<正> MAX8873T/S/R、MAX8874T/S/R MAX8873T/S/R、MAX8874T/S/R是MAXIM公司生产的输出120mA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相似文献   

4.
高性能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波  李凯  严晓浪 《微电子学》2006,36(3):347-351
为适应低压低功耗应用的需要,提出了一种高性能低压差(LDO)线性稳压器。通过改进稳压器的电路结构和版图设计,引入高精度电路微调技术和完善的过热、过流和过压保护功能,稳压器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Spectre仿真结果表明,设计构成的LDO输出电流典型值达到3.0 A,最低压差可达1.3 V,电压调整率为0.015%,负载调整率为0.05%。电路的主要性能均已达到设计目标,可在4μm 700 MHz双极工艺下实现。  相似文献   

5.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广泛应用于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和由电池从电的电子设备中,本文详细介绍了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主要优点,还介绍了集成控制器UC1834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电路。  相似文献   

6.
新型大电流、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电源IC的开发,其中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有较快的发展。它不仅减小了输入、输出电压的差值(称之为“低压差”),并且增加了关闭电源功能(具有电源管理功能)及电源工作状态信号输出,使进一步节省电能及更可靠地工作。  相似文献   

7.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中过流保护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过流保护电路.该电路结构简单,易于调整,功耗低,可采用0.5μmCMOS工艺实现.仿真结果表明,它可以把稳压器的最大输出电流限定在300mA,输出短路电流限定在40mA,能够实现过流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款基于标准0.18μm CMOS工艺的低噪声高电源抑制比(PSRR)CMOS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其中包括了带隙基准电路。对LDO和带隙基准电路的噪声和电源抑制进行了建模分析,并得出了电路设计原则。根据设计原则使用两级误差放大器实现了低噪声高电源抑制性能,并且通过合理的频率补偿保证了电路稳定。测试结果显示,LDO输出在-40120℃温度范围内的温度系数约为48×10-6/℃;在1120℃温度范围内的温度系数约为48×10-6/℃;在1100kHz频率范围内输出噪声电压约为37.3μV;在1kHz和1MHz处的PSRR分别大于60dB和35dB;芯片总面积约为0.27mm2,无负载电流约为169μA。  相似文献   

9.
余华  邹雪城 《电子器件》2007,30(3):859-862
设计了一种具有过热保护、限流保护、快速启动等特性的CMOS单片集成超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对其电路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主要子模块电路的设计方案,提出了设计方法和设计中所需考虑的问题.该稳压芯片,输入电压范围为2.5~6V,输入输出压差的典型值为0.4 mV@1 mA和52 mV@150 mA,电压调整率典型值为0.012 6%/V,负载调整率典型值为0.000 12%,静态电流的典型值为85 μA.  相似文献   

10.
《国外电子元器件》2011,(5):176-176
Diodes公司推出具有低压差和低静态电流的全新线性稳压器,适用于延长电池寿命为关键设计要素的低功耗手持产品设计。150mA的AP7312和300mA的AP7332两款新型双固定输出器件压差值分别为1.50mV和300mV,典型额定静态电流仅为60μA。  相似文献   

11.
介绍MAXIM公司生产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MAX667的功能特点和应用电路,MAX667的功耗低,有固定5V输出和可调节输出两种工作模式,输出电流可达250mA,输出可关断,它还具有欠压检测和电池电压不足检测功能,可广泛应用在电池供电的便携式仪器仪表中。  相似文献   

12.
方佩敏 《电子世界》2003,(12):45-45
MAX8530是MAXIM公司生产的器件,它是一种双输出、低功耗、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该器件主要特点:输出1(OUT1)保证输出200mA;输出2(OUT2)保证输出150mA;OUT1及OUT2有多种电压输出(详见表1),用户也可根据电路需要确定要求的OUT1及OUT2的电压(在1.5~3.3V范围之内)向工厂订货;两个电源是相互独立的并且都是低压差,在100mA输出时其压差典型值为100mV;工作电压范围2.5~6.5V;当OUT1输出电压低于87%正常输出电压时,RESET端输出100ms的复位信号(低电平有效);静态电流小,典型值130μA;有省电关闭控制,关闭状态时耗电小于1μA;内部有输…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开关电源的结构、优点和缺点,及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在开关电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静态电流约为0.6μA的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并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一款超低静态电流的新一代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芯片中。此放大器的突出优点是与Foldback过流保护电路融合在一起,使得芯片不需要专门的限流模块,大大减少了器件与电流支路,极大地提高了电流利用率,实现了超低功耗。  相似文献   

15.
摘要: 设计出一种输出电流为300 mA 且具有微功耗超低压差低噪声性能的单片CMOS 线性稳压器, 对其电路结构 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各子电路模块的设计。该稳压器具有过流过热保护, 工作电压范围为2?? 5 V~ 6 V。 基于现代公司的0??6 ??m CMOS 工艺模型, Hspice 模拟结果表明其输入输出压差的典型值分别为0?? 4 mV @ 1 mA 和 120 mV @ 300 mA, 静态电流的典型值为90 ??A。  相似文献   

16.
Diodes公司推出具有低压差和低静态电流的全新线性稳压器,适用于延长电池寿命为关键设计要素的低功耗手持产品设计。150 mA的AP7312和300 mA的AP7332两款新型双固定输出器件压差值分别为150 mV和300 mV,典型额定静态电流仅为60μA。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输入电压范围为1.9~5 V,输出电压为1.8 V的LDO。采用零点-极点追踪频率补偿方案,补偿结构简单,可动态补偿输出极点;利用PMOS管与NMOS管阈值电压相互补偿的特性,设计了基准电压源,具有结构简单、版图面积小等优点。基于GSMC 0.18 μm CMOS工艺,采用Spectre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电路的带宽为4 MHz,低频段时电源抑制比达到125 dB,静态电流只有80 μA。  相似文献   

18.
在核爆环境下,要求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的输出电压能够快速恢复。本文定性分析了瞬时电离辐射后LDO的输出电压恢复时间与负载电阻的关系;在“强光一号”加速器上开展了相应的瞬时电离辐射效应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负载条件下的输出电压恢复时间,发现两者密切相关,通过合理调整输出负载电阻值,可以有效地减小瞬时电离辐射后电路的恢复时间。辐射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瞬时电离剂量率为1.0×1011 rad(Si)/s辐照后,采用适当负载的LDO的输出电压恢复时间可小于100 μs。  相似文献   

19.
王琳  黄彦霖  蔡志刚  赵鹏 《电子质量》2022,(7):54-60+74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是一种重要的电源管理芯片,其可靠性关乎电子设备的稳定和安全。该文以某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经环境试验筛选后发生功能失效为案例,通过开封观察、断口形貌分析、材质分析、表面成分分析等手段,确定该稳压器的失效模式为键合丝断路,失效原因为导电胶的粘接界面受有机硅污染,导致晶片与底座在环境试验过程中发生脱离并拉断键合丝,并针对该案例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南雅公  张丽霞  熊丽 《半导体技术》2011,36(10):791-794,799
为适应现代电子产品对电源性能的较高要求,基于教学中应用的Spectre平台,采用源随器补偿方法设计了一种无片外电容的LDO稳压器。小补偿电容和大驱动能力的两级运放误差放大器,加快了电路的响应速度,提高了瞬态响应性能,并降低了输出电压波纹,从而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电路的静态电流为30μA,工作输出电压为1.2 V,最大输出电流为100 mA,Vdrop为200 mV,相位裕度大于60°,在相应条件下的线性调整率SL、负载调整率So分别为0.05%(V/V),0.23%(V/A)。源随器补偿方法既可保证电路稳定工作,又能有效降低输出波纹和加快瞬态响应速度,已达到系统预期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