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单矿物浮选试验、 Zeta-电位测量、吸附量测量、 FT-IR分析方法,结合浮选溶液化学,研究了氟碳铈矿和含钙脉石在H205(邻羟基萘甲羟肟酸)为捕收剂体系下的浮选机制。当H205浓度为4×10~(-4) mol·L~(-1)时,氟碳铈矿和萤石在pH=7~10范围内有较好的可浮性; Zeta-电位测量、吸附量测量表明H205吸附氟碳铈矿和萤石表面,使电位负移,萤石与H205可能有静电吸附; FT-IR分析表明氟碳铈矿与H205存在化学吸附。结合浮选溶液化学推测了H205在氟碳铈矿和含钙脉石表面作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纯矿物浮选和Zeta电位的研究,探讨异羟肟酸作捕收剂时各种矿物的可浮性,以及硅酸钠和氟硅酸钠在分离氟碳铈矿、独居石、萤石、重晶石和方解石等矿物时的作用。指出只要调整和控制好硅酸钠和氟硅酸钠的用量及其比例,就可以从中优先浮选稀土矿物。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萤石对氟碳铈矿浮选体系中颗粒分散和凝聚的影响。运用浊度测试、粒度分布测试、Zeta电位分析、DLVO理论计算等表征方法系统地研究了3种不同粒级(-74+47,-47+37,-37+33μm)萤石矿物颗粒在氟碳铈矿浮选溶液(质量比1∶1)中矿物颗粒分散与凝聚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萤石加入后,混合矿样溶液浊度降低,粒度分布介于单矿物粒度分布之间;两矿物的表面电性相反,溶液DLVO理论计算值始终为负。萤石加入氟碳铈矿浮选体系后,颗粒间发生异相凝聚反应,且萤石粒度越小,颗粒间异相凝聚现象越明显。萤石覆盖在氟碳铈矿表面使其与捕收剂和气泡的黏附表面积减小,精矿回收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白云鄂博微细粒稀土矿物回收效率低的问题,进行了常规单一抑制剂和新型组合抑制剂的浮选条件试验和一粗二精浮选对比试验.结果 表明:新型络合剂Y3可用于调控微细粒矿物表面并络合稳定矿浆中的难免金属离子,有利于微细粒稀土矿浮选分离,同时也提高了抑制剂和捕收剂在含钙脉石矿物和稀土矿物表面吸附的选择性.在一粗二精开路浮选试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计算,对比分析了苯甲羟肟酸(BHA)和水杨羟肟酸(SHA)两种捕收剂的几何构型、电荷布局及反应活性,研究了BHA和SHA对氟碳铈矿的浮选性能.量化计算结果表明:捕收剂阴离子BHA-的ELUMO-HOMO值低于SHA-,前者与CeOH2+的相互作用能更大.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B...  相似文献   

6.
通过浮选试验、透光率测试、显微镜观察、 DLVO理论计算研究了OP-10对白云鄂博稀土矿物浮选分散性的影响。当抑制剂和捕收剂用量相同时,在适宜的OP-10用量的前提下,不同温度下品位和回收率较原来相比都有明显的改善。透光率测试结果表明:加入分散剂OP-10后,透光率显著降低,分散性增加。显微镜观察得出:与不加OP-10时相比,加入OP-10后低于38μm的颗粒所占的比重增加,分散性更好。DLVO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以长石、萤石、赤铁矿为代表的脉石矿物分别与氟碳铈和独居石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吸引变为排斥,增加了脉石矿物与稀土矿物之间的分散。  相似文献   

7.
依据浮选药剂设计理论设计了一个捕收剂2-羟肟基正壬酸,将其应用于一水硬铝石与铝硅矿物的浮选分离。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预测其对一水硬铝石有出色的捕收性能,而后合成该捕收剂后进行单矿物的浮选。以2-羟肟基正壬酸为捕收剂应用于一水硬铝石、高岭石和伊利石的浮选分离,其浮选分离条件为:pH=7时,2-羟肟基正壬酸浓度为4×10~(-4)mol/L,抑制剂六偏磷酸钠的浓度为1.5×10~(-5)mol/L,浮选时间为4 min。  相似文献   

8.
水杨羟肟酸对氟碳铈矿的捕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杨羟肟酸为捕收剂,通过浮选试验、溶液化学计算、动电位和红外光谱检测分析研究了氟碳铈矿的可浮性及药剂与矿物的作用机制。当水杨羟肟酸浓度为5×10-4mol·L-1时,氟碳铈矿在pH=7~10较宽的范围内有较好的可浮性,与矿物表面的稀土阳离子的水解产物种类及其浓度有关。pH=8~9范围内,稀土阳离子水解优势组分RE(OH)2+和RE(OH)+2吸附在氟碳铈矿表面是主要的正活性质点,有利于药剂的化学吸附。在pH=8.3时,水杨羟肟酸对氟碳铈矿捕收是化学吸附作用生成五元环螯合物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分别研究了独居石在蓖麻油酸钠与油酸钠和苯甲羟肟酸钠组成的二元捕收剂体系中的浮选行为及机制。单矿物试验表明药剂添加顺序对独居石浮选指标有较大影响,组合药剂体系的选别指标要远远超过单一药剂体系,苯甲羟肟酸钠和蓖麻油酸钠二元体系中的金红石回收率要优于油酸钠和蓖麻油酸钠体系。Zeta电位、表面张力、接触角研究结果表明:组合药剂在独居石表面吸附主要有离子间互相促进型吸附和由缔合物引起的多层吸附两大类,离子间的缔合作用及其缔合物的空间构象是影响矿物浮选指标的关键因素。紫外漫反射吸收光谱研究表明独居石在蓖麻油酸钠与油酸钠体系中的回收率大小与带隙变化近似一致,而在蓖麻油酸钠与苯甲羟肟酸钠体系中则成反比例关系,具体原因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剂热法一步合成氨基改性的Fe_(2)O_(4)(NH_(2)-Fe_(3)O_(4))纳米材料,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合成纳米材料进行表征,并将NH_(2)-Fe_(3)O_(4)滴涂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成电化学传感电极(NH_(2)-Fe_(3)O_(4)/GCE)。结果发现,NH_(2)-Fe_(3)O_(4)/GCE在最优条件下可以同时测定Cd^(2+)和Pb^(2+),Cd^(2+)在1.2×10^(-8)~9.6×10^(-5)mol·L^(-1)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49),检测限为1.4×10^(-9)mol·L^(-1);Pb^(2+)在4.8×10^(-8)~9.6×10^(-5)mol·L^(-1)时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843),检测限是2.7×10^(-9)mol·L^(-1)。  相似文献   

11.
青霉素G钠(NaBP)溶液的常规拉曼光谱信号微弱.将制备的浓缩银纳米粒子(AgNPs)20μL与不同浓度(1×10^(-9)~1×10^(-1)mol·L^(-1))的青霉素G钠溶液(pH 6)20μL混合,所得混合液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信号显著增强,在上述混合液中加入1×10^(-2)mol􀅰L^(-1)硫酸镁溶液8μL,青霉素G钠SERS增强效果最佳.据此,提出了以AgNPs为基底,硫酸镁为凝聚剂,采用SERS测定青霉素G钠含量的方法,并用于加标牛奶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青霉素G钠浓度为1×10^(-8)~1×10^(-3)mol·L^(-1)时,其浓度的对数值与相应的SERS信号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8.2×10^(-9)mol·L^(-1).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0.0%~96.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2.3%~6.5%.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金属纳米粒子在石墨烯片上的分散度,通过组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His-GQD)作为桥梁,设计合成银铜双金属/His-GQD/石墨烯杂化物(AgCu/His-GQD/G)。His-GQD通过π-π堆积作用固定到氧化石墨烯上,然后与银离子和铜离子结合形成复合物,最后在氮气保护下热还原获得AgCu/His-GQD/G。形成的杂化物表现出独特的三维结构,且银、铜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石墨烯片上。基于该杂化物构建了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适配体与杂化物上的银、铜纳米粒子通过Ag-N和Cu-N键连接而修饰到电极表面上,用于毒死蜱、克百威和多菌灵的测定,表现出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毒死蜱、克百威和多菌灵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0×10^(-2)~1.00×10^(3)pmol·L^(-1)、1.00×10^(-1)~1.00×10^(4)pmol·L^(-1)和1.00~1.00×10^(6)pmol·L^(-1),检出限(3S/N)分别为3.2×10^(-3)pmol·L^(-1)、2.3×10^(-2)pmol·L^(-1)和2.9×10^(-1)pmol·L^(-1)。该适配体传感器用于黄瓜样品中克百威、毒死蜱和多菌灵的测定,仅检出多菌灵,检出量为1.21 pmol·L^(-1)和1.25 pmol·L^(-1);并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9.3%~100%。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自组装-碳热造孔-刻蚀的方法将钴铁双金属层状氢氧化物(Co_(3)FeLDH)与石墨烯纳米筛(HG)复合,进而制备了基于Co_(3)FeLDH/HG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同时检测水中Pb^(2+)、Cd^(2+)和Zn^(2+)。由于HG的高比表面积、多孔性和良好的导电性,以及Co_(3)FeLDH阵列结构对重金属离子的强亲和性,所制备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分析性能。实验结果显示,Pb^(2+)与Cd^(2+)的峰电流与浓度在1~1500μg·L^(-1)、Zn^(2+)峰电流与浓度在5~1800μg·L^(-1)范围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对Pb^(2+)、Cd^(2+)和Zn^(2+)的检测限分别达2.41 nmol·L^(-1)、4.45 nmol·L^(-1)和15.38 nmol·L^(-1),大大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允许的生活水中3μg·L^(-1)(27 nmol·L^(-1))、10μg·L^(-1)(48 nmol·L^(-1))和1 mg·L^(-1)(33 mmol·L^(-1))的阈值。所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在环境分析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动快速燃烧炉-离子色谱法测定煤炭中氯的含量。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1)燃烧管进口温度为950℃,出口温度为1 050℃;(2)称样量为10 mg;(3)以4.5 mmol·L^(-1)碳酸钠-1.4mmol·L^(-1)碳酸氢钠混合液为吸收液。以阴离子色谱柱为分离柱,4.5 mmol·L^(-1)碳酸钠-1.4mmol·L^(-1)碳酸氢钠混合液为淋洗液,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测定。以PO_4^(3-)作为内标物,氯的线性范围为0.5~20μg·L^(-1),检出限(3S/N)为0.086mg·L^(-1)。方法应用于煤炭标准物质和实际样品的分析,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测定值与国家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2.4%~7.5%。  相似文献   

15.
利用锆金属有机骨架(UiO-66)与半导体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复合可形成异质结结构,构建了一种基于g-C_(3)N_(4)-UiO-66复合物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水中污染物邻苯二酚的检测。分别合成g-C_(3)N_(4)和UiO-66,将二者充分研磨、煅烧后,得到g-C_(3)N_(4)-UiO-66复合物。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配制1.0 g·L^(-1)的g-C_(3)N_(4)-UiO-66分散液,分取3.0μL,用滴涂的方式修饰到处理好的玻碳电极(GCE)表面,自然晾干后,得到g-C_(3)N_(4)-UiO-66修饰的GCE(g-C_(3)N_(4)-UiO-66@GCE)。以g-C_(3)N_(4)-UiO-66@GCE为工作电极,铂丝为辅助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将该三电极系统置于含有50 mmol·L^(-1) K_(2)S_(2)O_(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5)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在-1.6~0 V内,以0.1 V·s^(-1)速率进行扫描,记录加入邻苯二酚前后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差值,即猝灭值。结果表明:体系电化学发光强度猝灭值与邻苯二酚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0×10^(-5)~5.0×10^(-2)μmol·L^(-1),检出限为9.0×10^(-12)mol·L^(-1);用6根g-C_(3)N_(4)-UiO-66@GCE进行重现性试验,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按照测试条件在-1.6~0 V内连续循环扫描31次,结果显示,加入邻苯二酚前后,测定值的RSD均小于4.0%;并且该传感器对对苯二酚、间苯二酚、葡萄糖、Na^(+)、K^(+)等干扰物质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用此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分析自来水样品并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未检出邻苯二酚,回收率为98.4%,测定值的RSD(n=5)为3.8%。  相似文献   

16.
精氨酸的溶剂浮选分离技术及其分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为捕收剂(DBSA),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P204)为萃取剂,正庚烷为有机溶剂,采用溶剂浮选法对水溶液中精氨酸进行分离富集,并与气浮络合萃取法、泡沫浮选法和溶剂萃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常温下,0.09 g/L精氨酸水溶液250 mL、初始pH 7.0,DBSA浓度0.15 g/L,正庚烷体积10 mL, P204体积4.5 mL,气体流量200 mL/min,溶剂浮选法分离水溶液中精氨酸的富集比为16.2,回收率为97.2%.溶剂浮选法分离精氨酸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精氨酸的溶剂浮选过程阶段性明显,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第三阶段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探索了溶剂浮选法分离精氨酸的分离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探针底物法,将蚯蚓微粒体悬浮液加入至含有混合探针底物香豆素(50μmol·L^(-1))、安非他酮(25μmol·L^(-1))、阿莫地喹(50μmol·L^(-1))、右美沙芬(5μmol·L^(-1))的孵育体系中(微粒体蛋白质量浓度需控制在32~96 mg·L^(-1)内),于37℃孵育20 min后,加入甲醇终止反应,静置10 min后过0.22μm滤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对应的代谢物7-羟基香豆素、羟基-安非他酮、N-脱乙基阿莫地喹、右啡烷的生成量。根据相应代谢物的生成量分别评价蚯蚓CYP2A6、CYP2B6、CYP2C8及CYP2D6酶活力。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柱作为分离柱,以不同体积比的含1 mmol·L^(-1)乙酸铵的0.05%(φ)甲酸溶液和甲醇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串联质谱中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并用基质匹配法配制混合标准溶液系列。结果显示:7-羟基香豆素、羟基-安非他酮、N-脱乙基阿莫地喹、右啡烷的质量浓度均在2.5~50μ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对空白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3.7%~103%,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s,n=5)为2.1%~11%,日间RSDs(n=5)为4.6%~10%。方法用于分析分别暴露于多壁碳纳米管染毒土壤(暴露组)和普通土壤(对照组)21 d后蚯蚓体内4种CYP同工酶的活力,CYP2C8酶活力明显高于CYP2A6、CYP2B6及CYP2D6,暴露组中CYP2A6及CYP2C8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CYP2B6及CYP2D6酶活力与对照组的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推测可将CYP2A6及CYP2C8作为一套生物标记物,用于定性诊断土壤的多壁碳纳米管污染。  相似文献   

18.
玻碳电极(GCE)经抛光、清洗干净、干燥后,放入含1.0×10^(-4)mol·L^(-1)鸟氨酸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 8.0)中,以GCE为工作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铂丝电极为对电极,在10 mV·s^(-1)扫描速率下于-1.8~2.3 V内循环扫描12段,取出修饰后的电极,用水清洗、干燥后即得聚鸟氨酸修饰的玻碳电极(POrn/GCE)。取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 mL∶1 mg) 0.72 mL,用PBS稀释至50 mL,分取10 mL置于25 mL的小烧杯中,搅拌130 s,以POrn/GCE为工作电极的三电极体系下进行循环伏安法(CV)扫描,扫描电位为-0.4~1.0 V,扫描速率为0.08 V·s^(-1)。结果显示:肾上腺素在POrn/GCE上的氧化/还原峰电位(E_(pa)、E_(pc))和在GCE上的基本一致,氧化/还原峰电流(|i_(pa)|、i_(pc))分别为39.9,15.6μA,较GCE上的(15.3,1.66μA)明显增加,同时,溶剂对肾上腺素的测定无干扰,说明修饰电极对肾上腺素具有较好的电催化作用;E_(pa)与pH呈负相关线性关系,曲线斜率的绝对值(0.058 7)接近0.059,说明电极反应是一个有质子参与的过程,且参与反应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i_(pa)|与扫描速率呈线性关系,说明电极反应过程由吸附控制。肾上腺素的浓度在2.0~100μmol·L^(-1)内与其对应的|i_(pa)|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3μmol·L^(-1);100倍的尿素、色氨酸、甘氨酸和赖氨酸,50倍的Cd^(2+)和Ca^(2+),10倍的Al^(3+)和Fe^(3+)都不干扰肾上腺素的测定;用修饰电极重复分析标准溶液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9%,将修饰电极放置7 d,|i_(pa)|较初始值减少了不到3.0%;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测定值与标签值基本一致,回收率为97.6%~102%。  相似文献   

19.
以ZnCl2与聚丙烯腈(PAN)混合液为前驱液,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ZnCl2-PAN纳米纤维,经预氧化和碳化处理得到ZnO纳米粒子负载碳复合纳米纤维(ZnO-CNF)。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ZnO纳米粒子在CNF表面均匀分散,粒径为20~30 nm。接触角测试表明,ZnO的存在使纤维表面的润湿性明显改善。将ZnO-CNF复合纤维与Nafion在乙醇中均匀分散,采用滴涂法制备ZnO-CNF修饰玻碳电极,SEM及循环伏安(CV)证明复合物膜的成功修饰。方波溶出伏安分析(SWV)表明,此修饰电极对痕量铅有灵敏的选择性响应。通过实验条件优化,在0.1 mol/L HAc-NaAc(pH=4.6)缓冲溶液中,-1.0 V电位下富集10 min,Pb2+溶出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4×10-10~2.4×10-7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0),检出限为4.8×10-11mol/L,抗干扰性强,稳定性好。利用本方法测定了实际水样中铅的含量,并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对比,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微波处理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催化固氮性能的磷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催化剂.采用XRD、N_(2)吸附、UV-Vis、SEM、XPS、ESR、PL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掺杂与微波处理工艺相结合能破坏g-C_(3)N_(4)中平面对称性的结构单元,激发了n-π^(*)电子跃迁过程.制备催化剂的吸收边界从465移动至600 nm处,明显促进了对可见光的吸收.P掺杂和微波处理的协同效应也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制备的催化剂的NH_(4)^(+)产率最高达到6.5 mg·L^(-1)·g_(cat)^(-1),是纯g-C_(3)N_(4)的13.5倍以上,且具有良好的光催化稳定性,为拓宽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