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数学通报》1986年第5期刊登了“四面体求积的另一公式”一文,读后颇受启发。我从该公式得到了一个“直线和平面所成角公式”,现介绍如下。若四面体由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b、c,其所对的面角分别为a、β、Y,如图1所示;那么四面体求积的另一公式是: V=1/6abc。  相似文献   

2.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是由空间一点分别引它们的平行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来定义的.因此,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通常要通过平移直线,形成角,然后在某个三角形中求出这个角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对于异面直线所成角 ,若能构造向量 ,将异面直线所成角转化为两向量的夹角 ,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公式 ,则可在不作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情况下 ,巧妙而简捷地求出异面直线所成角 .例 1  (2 0 0 2年春季高考理科题 )在三棱锥S ABC中 ,∠SAB =∠SAC =∠ACB =90° ,AC =2 ,BC= 13,SB =2 9.图 1 例 1图1)证明SC⊥BC ;2 )求异面直线SC与AB所成角的大小 .解 如图 1,1)∵SA⊥AB ,SA⊥AC ,∴SA⊥面SAB ,∴SA⊥BC .∴SC·BC =SA +AC·BC =SA·BC +AC·BC =0 + 0 =0 ,故SC⊥BC .2 )…  相似文献   

4.
孙世华 《数学通讯》2004,(9M):10-11
对于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现行几何教材仅给出了定义,而未提供公式算法.本文以向量为工具,找到了一个线面所成角的普适公式,从而有效解决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时,普遍叫难,教师应如何安排设计日常教学?如何将学生带入立体几世界,去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下面谈谈“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教学的一些做法.一、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初步学习1.关于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学习(1)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引入:教师与学生一起以熟悉的正方体为模型,请学生观察图中的几对异面直线.教师指出:用“异面”来描述异面直线间的相对位置显然是不够的,这就给数学提出了新问题之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问题的背景使学生沉浸在对新知识的了解、探求的情境中.(2)明确概念,培养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但只有找得到路才能称为“必有路”,否则无非是逞“口舌之快、匹夫之勇”而已!对于同学们的学习也一样,只有真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才能做到“见招拆招”,达到“以不变应万变”。  相似文献   

7.
由于老教材没有引入平面向量知识 ,因此 ,我们是用平移法求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问题 ,现行高中新教材第一册 (下 )引入了平面向量的有关知识 ,这为我们求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即要求异面直线l1与l2 的所成角 ,我们可在异面直线l1,l2 上分别选定两个非零向量a与b ,设向量a与b夹角为θ,然后先求出a与b的数量a·b ,再根据公式cosθ =a·ba·b 便可求出θ ,但要注意 :因规定θ∈ [0 ,π],若求出的θ是一个钝角 ,则异面直线l1与l2 所成角是θ的补角 .下面我们用向量法 ,即借助平面向量的有关知识来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线面所成角首先要将角找出,一般先找出线上一点到平面的垂线,从而找到了射影与直线所成的角即为所求的角,一般难度不大,但下面这道题要动动脑筋.例题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B,C1D1的中点,如图1所示,求A1B1与截面A1ECF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相似文献   

9.
李立春 《数学通讯》2001,(22):25-26
异面直线所成角是确定两异面直线位置关系两要素之一 ,是立体几何的一个重点 ,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基本方法是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求解 ,难点在于如何找到刻划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平面角 .下面以高考题为例探讨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解法 .1 面内平移法面内平移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基本方法 .条件是两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在一已知平面内 ,而另一条与此平面有一交点 .作法是过此交点在已知面内作面内直线的平行线 ,从而得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图 1 例 1图例 1  (1992年全国高考题 )在棱长为 1的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  相似文献   

10.
金铁勇  施建昌 《数学通讯》2012,(Z1):125-126
异面直线所成角是研究异面直线位置关系的一个重要度量,求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基本方法是"平移",在具体的求解过程中还需要辅以"补形"、"取点"等手段与方法.下面就"平移构造"、"补形构造"、"取点构造"三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  相似文献   

11.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问题,是空间“三大角”问题之一,历来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异面直线所成角是用过空间一点分别引它们的平行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来定义的.由定义可知,探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键是在不同的几何体上找出那个空间的点,然后可通过平移直线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相似文献   

12.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问题,是空间“三大角”问题之一,历来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是用过空间一点分别引它们的平行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来定义的,准确地定位角的顶点,平移直线构造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下面通过举例谈谈寻找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几种方法,请大家重点体会寻找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几个着眼点。  相似文献   

13.
平面M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M的斜线及其在M内的射影间所成的角有下述关系 :图 1 命题 1图命题 1 如图 1所示 .平面M内的一条直线BC和M的斜线PA成角θ ,BC与斜线PA在平面M内的射影OA成角 ,则1)当 0 <θ<π2 时 ,θ> ;2 )当 π2 <θ <π时 ,θ < ;3)当θ=π2 时 ,θ = .证  1)如图 1,∠PAC =θ ,且 0 <θ <π2 ,∠CAO= .过点P作PC⊥BC于C ,连OC .由三垂线逆定理知OC⊥BC .显然由cos∠PAC =cos∠PAO·cos∠CAO ,有cos∠PAC <cos∠CAO .∵在 ( 0 ,π)内余弦函数为…  相似文献   

14.
金亮 《数学通讯》2003,(8):48-48
首先 ,我们看例 1.例 1 现有两直线 :x + 2y + 2 =0 ,2x +y + 2 =0 ,求这两直线交角的平分线的方程 .通过一般解法得出角平分线方程为 3x + 3y + 4=0或x -y =0 .但如果将这两方程相加或相减 :x+ 2y + 2 + 2x +y + 2 =0 3x + 3y + 4 =0 ;x + 2y +2 - 2x -y - 2 =0 x -y =0 ,也和上解相同 .那么是不是存在这么一个规律 :相交两直线的角平分线方程即为两直线方程和或差 ?对例 1加以研究分析发现k1·k2 =1,那么是不是所有两直线方程斜率之积为 1时都成立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是简要论证过程 :若两直线斜率的乘积为 1…  相似文献   

15.
异面直线所成角是中学数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旨在和同学们一起探索解这类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规律.一、平移一线来构造异面直线所成角异面直线所成角一般是在几何体中给出的,往往是以线段的形式出现,作两条异面直  相似文献   

16.
<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的内容,也是高考的考点之一,多以选择题或解答题为主的形式考查,多为中档题.在高三的一轮复习中,这部分内容被安排在了第七章中,本人以一轮复习资料《创新大课堂》中的本部分的一道题为例来浅析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解法.  相似文献   

17.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的内容,也是高考的考点之一,多以选择题或解答题为主的形式考查,多为中档题.在高三的一轮复习中,这部分内容被安排在了第七章中,本人以一轮复习资料《创新大课堂》中的本部分的一道题为例来浅析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解法.  相似文献   

18.
定理[1]在四面体A-BCD中,对棱AB和CD所成的角为θ,则如图1,E、M、N分队为BC、CA、BD的中点,则MEN为导面直线AB和CD所成的角,推论在四面体A—BCD中,对核AB与CD垂直的充要条件是AC‘+BD’一BCZ+ADZ(刀)应用定理的结论,我们可报方便地求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因为总可以在两条导面直线上分别适当的选两个点构成四面体.然后应用对棱所成角的余弦公式(I)计算出以一般用反余弦表示).(I)称为两条导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公式.例1(1995年全国高考题)如图2,ABC一个BC;是喜三梭往,ZBCA三90o,DI、FI…  相似文献   

19.
试谈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键——怎样平移直线臧立本(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12300)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是由空间任意一点分别引它们的平行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来定义的.因此,平移直线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键.本文给出几种平移直线的途径,供读者参考.一...  相似文献   

20.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就一道习题的多种解法谈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几种常用方法 .图  1题目 如图 1,已知两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和ABEF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求异面直线AC和BF所成角的大小 .解法 1  (直接平移 )如图 1,在平面AC内过点B作BP∥AC与DC交于点P ,则∠FBP与异面直线BF ,AC所成的角相等或互补 .由于正方形边长为a ,在△ABP中用余弦定理计算得AP =5,在Rt△PAF中 ,易得FP =6a ,在△BPF中 ,由余弦定理知 ,cos∠FBP =- 12 .∴AC与BF所成的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