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旋转变换是课程改革后的新增内容,它的考查要求已从最基础,最基本的求旋转角,求旋转后对应点的坐标,两点间的距离,逐步过渡到有较大区分度的揭示旋转过程中的周期性规律、数学本质及在旋转操作中探究问题的压轴题,而且"能工巧匠"们每年都能从不同的角度翻新命制出一些"绚丽多彩"的创新题,静止的图形因"动"而出彩.  相似文献   

2.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图形玩具,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用它可以拼成几百种不同的图形.近年来,中考中出现了一些以“七巧板”为背景的题目,这类题目操作性强、趣味性浓,能很好体现新课标“在  相似文献   

3.
所谓"三数",即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它们是统计中三个重要的特征数,在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下面举例说明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1(2007年包头市高中招生考试  相似文献   

4.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考内容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试题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检测,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猜想,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数学发现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猜想”这类问题既能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正体现了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猜想”型试题成为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近年的中考试题,从考查能力的角度,对创新试题例析一二.一、归纳能力这类试题一般都给出具体有限的情况,让学生通过观察,运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得出一般性结论.例1(2003年南宁市中考题)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图所示可得到一条折痕(图中虚线).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三次后,可以得到7条折痕,那么对折四次可以得到条折痕.如果对折n次,可以得到条折痕.简析:第一次对折成2层纸,折痕为1条第二次对折成22层纸,折痕为1+2条;第三次对折成23层纸,折痕增加22条,由此可归纳出一般性结论.解:15;2n-1或1+2+22+23…  相似文献   

6.
黄细把 《中学数学》2012,(18):69-7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与此相适应,近几年来的中考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解决"试题.其特点是结合实际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给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以来,各地中考试题中不断出现一类新题型,这类题型设计角度新颖、解答灵活多样,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称之为"新定义"试题.求解这类试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新定义,并用此定义为依据,综合  相似文献   

8.
“统计初步”是现行初中代数教材中自成体系的一章,也是整个初中代数的最后部分内容。就其内容来说,涉及的是如何收集、整理、计算、分析数据,从而作出推断的一门科学。不少学生都认为这部分内容在初中阶段不占重要地位,没有很好去学习掌握它。实际上,在当今市场经济的信息时代里,善于收集信息,进行整理、计算、分析处理,然后作出判断,对处理工作业务和日常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题中有关“统计初步”的这类试题呈直线上升趋  相似文献   

9.
彭璟辉 《中学数学》2012,(10):37-38
本文所说的“新知识渗透型”试题,是指与高中甚至大学数学内容有关的新型试题.由于这类试题既能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接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又能考查学生适应新问题、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这类试题颇受命题者的青睐. 现以近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考试题为例,分析探究如下,供初三师生教与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统计与概率"是新课程数学教材的四大领域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重视.坚持以能力立意是中考数学命题的原则及基本要求之一,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是中考命题的特点,概率与初中数学核心知识点结合在一起,情景新颖而又别致,令人耳目一新.本文对2010、2011年中考试题中以方程、函数为依托的概率试题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已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蓬勃兴起,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此背景下,研究性试题也在中考试卷中“初露头角”.这类试题题型广,形式活,给学生提供研究问题的背景,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再拘泥于“学什么、考什么”的老模式,而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于海波 《中学数学》2012,(14):81-82
近几年来,为了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在中考中出现了很多猜想类试题,这类题目的解答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下面通过归纳猜想类的试题的分析,谈谈这类问题的解法.所谓"归纳猜想"就是当一个问题涉及到相当多的乃至无穷多的情形时,可从问题的简单情形或特形情况入手,通过简单的情形或特殊情形的试验,从中发现一般规律,或作出某种猜想,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归纳猜想法  相似文献   

13.
典型的例题、习题、练习题往往是中考题的母体.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很多题都来源于课本的例题和习题.由于它们的地位特殊,备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下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几何》第三册P145练习题第2题为例,说明加强课本习题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分类,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问题分成不重不漏的几个部分.现就近年中考中分类讨论题的新颖题谈谈分类讨论,希望能对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1由概念引起的分类讨论例1已知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33x+2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点A、B.(1...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中考的第23题为代数综合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出题的形式通常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图像的性质等知识点结合.2011年考的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等腰直角三角形,2012年考的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图像的平移,2013年考的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轴对称.下面我们通过真题来看看此类问题的一般解法.  相似文献   

16.
“新概念”试题,其设计新颖,构思独特,思维容量大,既能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推理、概括等能力,又能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数学素养,同时还兼具了区分选拔的功能,因此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命题者的青睐,已经成为了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而对“新概念”试题的研究及突破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下面笔者就2014年全国中考试题中出现的“新概念”试题进行综述,并精选几道试题作一赏析,以期为广大进行“新概念”试题研究的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沈岳夫 《中学数学》2012,(14):64-67
近年来,中考中体现对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活动经验、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考查的研究性问题渐渐多起来,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命题者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通过几个问题,从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验证、应用数学规律等过程,考查的对象有生活中的数学,也有数学新知识的探索,此类问题可以综合考查学生的数学发现能力、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以及掌握数学研究方法的情况.现结合2011年各地中考题从五种考查角度进行归类说明,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示与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出现了一些新题型,补充型试题就是其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来源于课本中基础内容,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它既能很好考查学生的“双基”,又能激活思维,发挥考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愧为一种好题型.补充型试题就其补充的内容位于题中的位置,可把它分为补充条件型、补充结论型和补充过程型三类.本文以2001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为例,说明这类试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供同  相似文献   

19.
王勇  王丽 《数学通讯》2023,(3):40-44
中考试题中的创新题型大致分为七类:定义新的概念、约定新的运算、引入新的记号、创设新的情境、设置新的交汇、建模新的应用、渗透数学文化.本文结合相关中考题予以分类解析,旨在探索题型规律,揭示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试卷出现了不少有关图形变换的试题.这些试题以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注重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综合应用能力的检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现就2005 年中考中出现的图形变换问题,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