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机械研磨影响高岭石结构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高岭石矿物分别用干法和湿法连续研磨,通过不同研磨时间各粉样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衍射光谱(XRD)的实测和比较,发现干法研磨12h高岭石的结构开始改变,经42h其层状结构完全破坏。但在湿法条件下即使研磨54h,高岭石的结构也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湿汉研磨比干法好。文中还初步探讨了研磨影响粘土结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正常人,食管癌患者,食管癌术后5个月者的指甲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指甲的红外光谱在频率,强度,峰形等方面均有差异。主要表现在:食管癌患者νs(PO2-)和νas(PO2-)的振动峰均向高波数偏移,术后者回落;癌患者蛋白质C—O基团峰强度增强,术后者峰强度有所减弱,但仍比正常人强;癌患者角蛋白脂质CH2和CH3伸缩振动峰波数有所下降。术后者介于癌患者与正常人之间;食管癌患者角蛋白脂质CH2和CH3弯曲振动峰稍向高波数偏移,术后者恢复至正常人水平;癌患者酰氨Ⅰ带和Ⅱ带都向低波数偏移,术后者介于两者之间。这些差异是应用红外光谱诊断食管癌的基础,表明FTIR光谱在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快速诊断方面有着十分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7种植物[玉兰、香水百合、天竺葵(粉红,红色)、兰花、菊花、马蹄莲]花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花粉样品的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多糖、脂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组成。不同种花粉的红外光谱的差异表现为脂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强度的变化,多糖特征吸收峰峰形的区别,以及蛋白质和多糖的特征峰强度比的不同。不同颜色的天竺葵光谱差异较小,仅脂类特征吸收峰略有差异。研究表明,利用红外光谱建立数据库,有可能依据花粉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植物。  相似文献   

4.
红外反射光谱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岗  王楠林 《物理》2006,35(10):873-878
固体的光学性质是凝聚态物理学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它可以用一系列的光学常数进行描写.在实验上,最常用的方法是,测量材料在一个尽可能宽的频率范围内的正入射反射率,然后通过Kramers-Kronig(KK)变换的方法来得到光学常数.文章介绍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的原理、仪器组成和一种原位蒸发镀膜技术.这样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测量包括小尺寸和不规则样品在内的材料从数个毫电子伏至数个电子伏范围内的反射率,因而在研究固体的各种不同的单粒子激发(或集体激发)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患者指甲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了20例正常人和3例鼻咽癌患者手指甲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癌指甲样品与正常指甲样品的红外光谱在峰形、峰强度、峰频率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它们的最大区别是:酰氨Ⅱ带峰形的变化,δs(CH3)峰的消失,以及874.0 cm-1附近有无吸收峰。还着重研究了磷酸二酯基团的对称和反对称伸缩振动;以及C—O基团伸缩振动峰的变化。并从蛋白质、核酸氢键的角度以及膜脂碳氢链排列及构像变化角度等方面分析了发生变化的原因。磷酸二酯基团的对称伸缩振动峰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即癌样品由1 080.0位移到1 077.6 cm-1, 反对称伸缩振动由1 239.4位移到1 238.4 cm-1, 表明指甲核酸分子内磷酸二酯键骨架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另外, 膜脂分子中的CH2弯曲振动 δ(CH2)的波数也有些改变, 即癌样品由1 453.1位移到1 453.7 cm-1。而且,峰的强度也有所增强, 说明癌患者指甲的膜脂中亚甲基链的无序状态较正常人的大。  相似文献   

6.
块菌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块菌是珍稀野生食用菌,其蛋白质和糖类含量较高,块菌多糖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文章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五种云南野生块菌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块菌属真菌有其独特的光谱特征,全谱最强峰为出现在1 042和1 077 cm-1附近的强双峰。在脂分子的羰基峰1 742 cm-1及糖类异构体的指纹区1 200~750 cm-1,不同种类、不同产地块菌的光谱有明显差异,另外,正常块菌和霉变块菌的光谱亦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谱峰吸收强度的变化上,部分谱峰吸收强度比的变化表明,块菌样品变质前后,其蛋白质和糖类物质的含量发生了变化。FTIR光谱提供了块菌成分的有关化学信息,为鉴别块菌和区分块菌的种类、质量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将打印纸质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转化为数字光谱,测试了玉米黄质样品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光谱保存为数字光谱的同时也通过打印机打印出光谱曲线。使用扫描仪把打印出纸质的光谱转化为计算机储存的图像,对图像进行旋转调整,图像识别软件把图中的光谱曲线转换为数字光谱。对比从打印光谱中提取的数字光谱和直接保存的数字光谱,发现它们在吸收峰的位置上十分接近,最大偏差为0.85cm^-1,光谱的相关系数达到99.78%。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把打印光谱图转换为数字光谱,为从老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测试结果中获得数字光谱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检验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上的判断能力,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了未霉变黑木耳和霉变黑木耳样晶的红外光谱.对比它们的红外光谱,两者在羟基和氨基叠加吸收峰、脂类物质吸收峰的频率位置上有较大差异,分别相差23.31和13.42 cm<'-1>.对羟基和氨基的叠加吸收带进行曲线拟合,发现霉变前后羟基和氨基的比例发生较...  相似文献   

9.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6例肺癌患者和16例正常人手指甲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它们在峰形,峰频率,峰强等方面均有差异:在3315cm-1处蛋白质酰胺A带N-H峰向低波数频移,而在3061cm-1处蛋白质酰胺B带N-H峰向高波数频移;在1539cm-1处蛋白质酰胺I带和1396cm-1处角蛋白脂质CH3弯曲振动向低波数频移;CH2和CH3的相对吸收强度比值A2848/A2872和A2918/A2956在肺癌患者指甲中要小于正常人指甲;在1072cm-1处核酸分子磷酸二酯基团PO-2的对称伸缩振动的相对吸收强度明显高于正常人指甲;在1041cm-1处糖原C-O的伸缩和弯曲振动峰向高波数频移了约6cm-1.  相似文献   

10.
利用红外光谱的宏观指纹特性,对金银花中不同溶剂提取物的红外光谱图和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图进行了整体分析.初步推测,金银花石油醚提取物中主含长链脂肪酸(酯)、小分子萜类等低极性化合物,乙酸乙酯提取物主含环烯醚萜及其苷类化合物,无水乙醇和95%乙醇提取物中主含咖啡酸类衍生物和黄酮(苷)类化合物,去离子水提取物中主含鞣质及多糖类成分.综合比较亦可知,金银花醇提取物中的主成分是以绿原酸为代表的咖啡酸类衍生物.可见,利用红外光谱法对中药提取物直接进行分析,可对其主体成分进行初步的识别,为制定下一步的提取方案和检测方法提供了方向性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正强  董桓 《光散射学报》1999,11(4):338-341
我们利用FTIR研究了脂肪酶在不同的冻干时间条件下二级结构的变化。研究了酶分子发挥摧化功能起重要作用的体系微环境对脂肪酶分子的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适催化温度范围内,酶分子的二级结构的确与其它温度下存在显著的不同。不同pH条件下,酶催化脂交换的活力相差较大,而酶分子的二级结构也确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红外光谱手段研究了新法制备斯蒂酚酸铅的主要反应过程。从分子结构角度对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和产物形式作了测试、分析和确定。  相似文献   

13.
我们测定了两种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肥皂草素和天花粉蛋白)的FTIR和FTRaman光谱。利用FTIR光谱酰胺Ⅲ区域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进行定量分析,计算了各种二级结构的含量。从肥皂草素和天花粉蛋白的二级结构分析可见,二者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相似性,为二者功能上的相似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γ辐照三烷基氧化膦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三烷基氧化膦(TRPO)是一种优良的镧系元素和镧元素萃取剂,已用于放废液的α核素的萃取分离。本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研究γ辐照的30%TPO-煤油-HNO3体系的辐照稳定性,结果显示,该萃取剂对放射性辐射是稳定的,主要的辐解产物是硝基烷和羟酸。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吸收,荧光,FT红外,示差扫描量热和X光研究了双链二苯乙烯两亲分子的聚集和光异构化,获得了固态和两个溶液相的双分子层厚度,振动光谱显示在反式二苯乙烯双层的固态和溶液相中存在反式排列的氢键,而在用365nm光照后的溶液相中氢键主要是顺式排列的。亚甲基链伸缩振动则表明烷基链非常有序的排列。  相似文献   

16.
掺杂功能磺酸的导电聚苯胺的合成及其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合成了参杂对甲苯磺酸(TSA),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樟脑磺酸(CSA)和磺基水杨酸(SSA)的导电聚苯胺要品:Dpan/TS,Dpan/DBSA,Dpan/CSA,Dpan/SSA,并对这些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光谱特性。  相似文献   

17.
试样研磨对铜合金主要元素分析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砂带,研磨方法,试样表现状况三个方面,分析了试样研磨对铜合金主要元素测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Adhes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on the montmorillonite and kaolinite substrat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molecular modeling (force field calculations) that enabled the estimation and comparison of adhesion energies for Ag/montmorillonite and Ag/kaolinite nanocomposites and revealed the 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Ag nanoparticles on the silicate substrates. Results of the modeling have been confronted with experiment (X-ray fluorescence,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is confrontation has shown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ing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illustrated the capability of the molecular modeling for prediction of the nanoparticles orientation,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the nanoparticle/substrate nanocomposite.  相似文献   

19.
粘土矿物在催化木质素形成腐殖质方面具有重要贡献。为有效阐明微生物-木质素-粘土矿物三者间的关系,探明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木质素为碳源,通过添加高岭石和蒙脱石,在接种复合菌剂后启动110 d液体培养,期间动态收集矿物-菌体残留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其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岭石颗粒边缘多由管状体卷曲而成,在参与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后,连片状细小颗粒结构进一步团聚,结合更加紧凑,短管状结构增多,但整体仍保持多水高岭石的结构特征;在初始富营养条件下,高岭石能够促进微生物繁衍,使大量菌体聚集于高岭石表面,掩蔽了Si-O和Si-O-Al键,且矿物-菌体残留物中脂族碳结构比例增加;菌体中多糖物质通过含氧官能团与高岭石表面的水化层在多个部位形成氢键,氢键的形成对于高岭石稳定木质素及其降解产物具有重要作用,芳香碳结构比例和多糖类物质含量随培养时间逐渐增加,而后复合菌株对掩蔽在矿物表面的菌体进行二次利用,使高岭石Si-O-Al键重现;蒙脱石多由浑圆的颗粒结构组成,接种微生物可使其表面产生溶蚀,团粒结构遭到破碎;与10 d相比,历经30 d培养所得矿物-菌体残留物中的多糖类物质增多,使原本归属蒙脱石Si-O-Si及Si-O结构的1 034~1 038 cm-1处吸收峰强度增加,而后因多糖类物质与蒙脱石表面羟基发生缔合,又使该处吸收峰强度减弱,同时发生了氢键键合,该作用是蒙脱石-微生物-木质素间相互作用、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的主要机制;高岭石在稳定有机碳方面的能力要高于蒙脱石,更易促进HS前体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