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紫色土分布区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木文通过对东阳市紫色土坡面土壤侵蚀和降雨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建立了利用降雨量和平均降雨强度对土壤流失量进行预测预报的回归方程,为紫色土地区土壤过度侵蚀的治理提供了定量方法,并为紫色土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2.
产流量计算是进行城市防洪及水土保持效益评估的关键.结合余姚地区土壤资料及典型性降雨事件的观测数据,对降雨量、降雨初损值、最大潜在入渗量、产流量四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建立了适用于平原水网地区的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扩展模型,并在余姚地区开展了降雨地表产流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CS扩展模型的径流量计算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在0.14~1.36 mm,二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暴雨情景下,山区径流水位突涨、流速与流量骤变等易发生公路洪灾,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以巫山县为例,在不同强度降雨阈值下对降雨-径流水文参数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全面分析了降雨与水位、流速、流量之间的关系,并在多情景降雨下,基于公路洪灾孕灾指标,构建了公路洪灾预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山区径流水位变化幅度大于流速,而在大暴雨及特大暴雨情景下(降雨临界值185 mm),流速变化大于水位,在不同降雨阈值下,等级较低的河流更易发生公路洪灾,其水位空间变化更剧烈、效应范围更广;而流量与水位变化则对等级较高的径流影响更大,且河流等级越高变化越明显;巫山县公路洪灾易发程度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东北与西南部区域公路洪灾易发性强,且较为集中,西南部、东部与中部,公路洪灾易发程度介于重度与中度之间,西北部、中部与南部区,介于轻度与中度之间。该研究结果可为山区公路洪灾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暴雨情景下,山区径流水位突涨、流速与流量骤变等易发生公路洪灾,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以巫山县为例,在不同强度降雨阈值下对降雨-径流水文参数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全面分析了降雨与水位、流速、流量之间的关系,并在多情景降雨下,基于公路洪灾孕灾指标,构建了公路洪灾预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山区径流水位变化幅度大于流速,而在大暴雨及特大暴雨情景下(降雨临界值185 mm),流速变化大于水位,在不同降雨阈值下,等级较低的河流更易发生公路洪灾,其水位空间变化更剧烈、效应范围更广;而流量与水位变化则对等级较高的径流影响更大,且河流等级越高变化越明显;巫山县公路洪灾易发程度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东北与西南部区域公路洪灾易发性强,且较为集中,西南部、东部与中部,公路洪灾易发程度介于重度与中度之间,西北部、中部与南部区,介于轻度与中度之间。该研究结果可为山区公路洪灾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区农业生产的重要障碍,威胁着绿洲生态环境的稳定。监测土壤盐渍化动态,掌握盐渍化土壤的分布规律,探索盐渍化的发生发展机理,总结土壤盐渍化的研究方法,对干旱区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态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盐渍化的发展变化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强烈作用,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盐渍化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本文在中外关于土壤盐渍化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我国干旱区区域土壤盐渍化监测的主要方法,为土壤盐渍化监测、预报和调控的方法与理论提供了补充,同时也提出了当前干旱区区域土壤盐渍化监测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强调了今后面向区域农业生产迫切需要开展的四个领域的研究,为确保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壤盐渍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土壤学者在土壤盐渍化的研究成果,从土壤盐渍化的基本理论,改良方法以及预测预报方面的研究,综述了土壤盐渍化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土壤盐渍化研究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趋势和今后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望能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利用BOX-PCR指纹图谱、结合16S rRNA全序列分析对分离自四川和重庆紫色土的38株硅酸盐细菌和2株参比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和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BOX-PCR指纹分析结果表明,尽管都是分离自紫色土的硅酸盐细菌,但是其遗传多样性明显,分别在54%相似性水平上分为4遗传群,约50%的供试菌株与胶胨样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 VKPM 7519T聚在一群.对代表菌株K28和K38的16S rRNA全序列分析表明,K28与B.muculaginosus 180D的16S rRNA全序列相似性为95.9%,而K38则与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ATCC14579同源性高达99.9%,这是初次发现硅酸盐细菌在蜡质芽孢杆菌(B.cereus)中有分布.  相似文献   

8.
对武汉大学电波综合观测站于1991年的降雨曲线进行测量,当采样时间为5min时,用单变量雨强时间序列进一步研究了降雨这一大气过程中雨强分维数随时间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灾害性降雨天气前后其雨强分维数仍然发生了显著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对武汉大学电波综合观测站于1991年7月期间降雨自记纸曲线当积分时间为5min时,用单变量雨强时间序列初步地研究了降雨这一大气过程中雨强分维数随时间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水成土壤腐殖质的组成、性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目的为研究南疆水成土壤的分类和垦后提高土壤肥力水平,调控土壤肥力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土壤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也是土壤有机质中较稳定的部分。腐殖质主要包括胡敏酸和富里酸,它们都是含有芳香碳网的高聚物体系,有大致相似的化学结构,但是由于它们的缩合程度不同,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对于土壤的性状特征和肥力水平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葛洲坝水库库区土壤环境的主要问题是土壤侵蚀.由于土壤侵蚀,大量土壤物质进入水库,对水库泥沙淤积和水质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根据自然地理的特点以及人类开发利用的情况,对坝址附近黄柏河流域土壤侵蚀量的估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按土壤成土母质划分类别,依照植被和土地利用状况采用不同的土壤侵蚀模数,分区估算土壤侵蚀量.经检验,这种估计土壤侵蚀量的方法,符合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估算成果可供有关部门制订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剖面二维非恒定泥沙扩散方程的数值方法,建立了一种用于求解含沙量分布沿程变化的稳定性好、精度较高的差分格式(G-Z-C格式),并通过一个具体的数值例子说明了计算的方法步骤,体现了这种格式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卫星遥感和GIS技术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考虑影响水土流失的降雨量、土壤可蚀性、坡度、植被覆盖率、土训流失容许量和保护因子等,笔者提出建立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水土汉失反演分析模型,实现水土流失的动态和快速监测预报,技术要点如下:1)遥感技术能实现高精度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地利用现状制图,可满足中长期水土流失变化监测预报的数据要求。2)利用气象卫星数据可实现对雨量的短期预报监测,进而实现水土流失的短期快速预报和监测。3)在GIS支持下,利用土壤背景和数字地形模型可实现水土流失潜在可能性分析。4)利用GIS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基于像素的地面逐点分析,满足对水土流失逐点定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环境学角度,详细论述了鉴湖区域环境中的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和主要理化特性;并首次对该区域土壤中有害性重金属元素的现状作了评述,进而提出了合理利用本区域土壤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快速、准确监测环境土壤或底泥中苯系物的含量,建立了一种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土壤或底泥中8种苯系物的方法.采用Nukol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实现了各组分的良好分离,优化了色谱条件,顶空进样条件.在优化条件下,8种苯系物在13 min内能实现完全分离,在10~500 μg·kg-1浓度范围内组分含量与峰面积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0 6~0.995 7,检出限为2 μg·kg-1,回收率为94%~114%,相对标准偏差为2.4%~5.2%(n=3).结果表明,建立的顶空气相色谱法简单快速,无需有机溶剂,重现性好,回收率高,适合于土壤或底泥中苯系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淤泥质河口泥沙运动的特点,提出以悬沙落淤及浮泥层回填相结合的港池疏浚回淤的估算方法,经验证表明与实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7.
潮汐河口推移质运动复杂,人们至今对此所知甚少.本文试图基于实测水流与沉积筑料,系统地探讨既江河口推移质的造床作用.通过该河口沉积物中推移组分计算,结合悬移质粒度分析认为,推移质是既江河口主槽的主要造床物质,水下沙洲及拦门沙等堆积地貌亦系推移质造床的产物.文章进一步根据作者新近提出的方法,获得全年逐时推移质输沙率及逐潮输沙量,藉以初步揭示不同皿潮流组合下推移质运动的时变特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棉花残膜回收机弧形挑膜齿清理滚筒的结构、工作原理,对弧形挑膜齿的运动轨迹和运动方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残膜相对弧形挑膜齿的运动方程,研究了弧形挑膜齿的速度、加速度等运动特性,并对弧形挑膜齿残膜清理滚筒运动干涉情况作了检验,证明该机构设计合理,残膜回收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在田间利用盐分传感器对土壤溶液电导率连续观测表明,施用美地那可在灌水期间增加表层,10cm,30cm,深土壤溶液盐分淋洗量,在未灌水期间抑制这些土层土壤溶液中盐分累积,60cm深土壤液电导率变化较以上土层缓和,田间施用美地那对该层土壤液含盐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了一种使用交替方向隐式有限差分法(ADI)来研究条带状覆盖情况下二维土壤水热流动的计算模型,该模型使用土壤表面能量平衡方程来确定热和水流的土壤表面的边界条件,讨论了模型中所需要输入的参数,并且经ChungS-O等人试验进行了验证,为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