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8月25日至29日,我们一行五人(高小霞、汪尔康、张月霞、李南强、殷晋尧)应邀参加了在捷克斯洛伐克(以下简称捷)布拉格召开的第四次国际极谱会议。这次会议是为了纪念J·海洛夫斯基九十诞辰和他所建立的原捷极谱研究所卅周年而举行的。发起单位为捷科学院。主办和合作单位有捷科学院J·  相似文献   

2.
解放前,在旧中国科学研究不受重视,因而得不到发展。量子化学这个领域几乎是个空白点。解放以后,党和政府明确了科学研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大力发展科学研究。量子化学也和其他学科一样,才得到发展。建国卅年来,由于我国理论化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在量子化学的许多方面作出显著成绩。若把卅年  相似文献   

3.
《化学教育》2016,37(14):57-57
正以1990年4月首届全国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开展微型化学实验研究与教学实践工作已经近卅年。经过各部门、各学校及广大教师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化学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简明易做、安全环保的优秀实验案例,为化学教育课程改革探索了一条实验教学易于实施的新途径,产生了广泛、深入、持久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已经经历了卅年的战斗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析化学战线也和其它战线一样,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为庆祝建国卅周年,本刊从本期起,将连续二至三期登载总结和评述三十年来我国分析化学成就的文章。我们希望,这组文章的发表,对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发展分析化学和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能起一定作用。由于我们是按分析方法和分析对象分别组稿的,时间也较匆忙,所以在选材及文章内容上还存在着不全面、重复和不妥当的地方,望读者见谅。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卅五年来,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战线和其它各条战线一样,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仅从我省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这个侧面来看,成绩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6.
电压反馈倒数示波计时电位滴定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毕树平  郑建斌 《分析化学》1993,21(1):112-116
用电压反馈的(dE/dt)~(-1)-E示波图上去极剂峰的出现或消失指示滴定终点的方法称为电压反馈倒数示波计时电位滴定法。电压反馈的(dE/dt)~(-1)-E曲线使峰形更加尖锐,峰高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分析测试的灵敏度,对所得曲线再进行一次微分和二次微分处理,则终点时去极剂峰形变化更加敏锐。  相似文献   

7.
关附庚素是从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块根中分得的一种生物碱。关附庚素碘甲烷盐的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D_2~4-P2_12_12_1;晶胞中含四个分子;晶胞参数a=16.87A,b=16.93A,c=10.09A。强度数据用PW1100四圆衍射仪收集,采用MoK_a辐射。晶体结构用重原子法导出;碘原子由Patterson法求得;其它卅五个非氢原子的坐标由三维Fourier综合确定。结构用块对角矩阵进行最小二乘修正,然后加卅六个氢原子位置又修正了一轮,最后的R因子为0.0578,并根据反常散射确定绝对构型。  相似文献   

8.
1983年6月13日至17日第一届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学术报告会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召开,来自卅多个国家的五百多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委员会由四人组成,主席为佛罗伦萨大学化学系Bertini教授。会议上的论文摘要已刊于“Inorganica Chimica ACTA”第79卷(1983)。  相似文献   

9.
稀土化学的研究虽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稀土是一族化学性质很相似的元素,早期大量的时间都集中在分离单一稀土的研究上,直到1947年使用离子交换解决了单一稀土的分离后才使稀土化学的研究真正开展起来,距今也只不过卅多年的历史,因此稀土化学还  相似文献   

10.
脉冲极谱     
巴克尔和迦特纳(Barker and Gardner)在1958年提出了脉冲极谱分析法,解决了方波极谱法中的毛细管响应问题;并且改进了电路的杂音电平,该法在交流极谱法中为灵敏度最高的一种分析方法。脉冲极谱法是在汞滴生长至一定面积时,在滴汞电极的直流极化电压上迭加一次脉冲极化电压,然后记录由脉冲极化电压所引起的法拉第电流。目前这一种方法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相信它很快地会被人们应  相似文献   

11.
再评“共振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林(L.Pauling)在本世纪卅年代初提出了化学结构理论中的共振论。四十年代虽有人提出异议,但以五十年代初对这个理论的批评最为激烈。1951年苏联科学院组织全苏讨论会批判共振论,并作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决定。接着,1953年在我国化学界也进行了讨论。当时认为,共振论在学术上没有理论根据,哲学上属于马赫主义范畴,是化学中的一种唯心论和机械论。曾经预言,共振论之终被消灭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相似文献   

12.
由于络合物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上都有巨大的意义,故近年来络合物化学已有飞速的进展。目前,研究络合物的方法很多,其中以极谱法较简便且结果还可靠。因此,近几年中,极谱已成为研究络合物的重要工具了。自从Heyrovsky及Ilkovic导出了金属离子在滴汞极上还原的半波位的关系式以后,极谱法研究络合物就有了它的理论基础。随后von Stackerberg就利用这一关系来测定络合物的配位数及解离常数。这一方法,后来就叫做半波位法,也是极谱研究络合物的经典方法。有关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1941年Lingane曾写了一篇总结性的论文。以后十年间,这一方法又有了些补充,到1951年Kolthoff和Lingane的“极谱学”一书再版时,  相似文献   

13.
在1934年《化学》杂志上为纪念中国化学学会成立(1932年)的文章中提到物理化学分析法(例如电化学、极谱等) 国内尚未开展研究工作。自1949年至1959年电化学分析法有了飞速的发展。“十年来的中国科学——化学”一文中,论文已达70多篇,其中除电势滴定,电流滴定、电解分析、电导和高频滴定的研究和应用外,极谱分析占三分之二,可见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从此一直到1966年电化学分析有一段很活跃的时期,学校开设课程,研究单位积极开展工作,成果已总结在“电分析化学三十年”的五个部分中,即基础理论研究、极谱技术(新技术、新方法)、极谱催化波,离子选择性电极和库仑分析,共计四、五百  相似文献   

14.
J.海洛夫斯基的名字,紧紧地与极谱学的创始和发展联系在一起。 1922年,海洛夫斯基发明了极谱;1924年,他与日本人志方益三合作,发明了极谱仪,并于1925年问世;1935年,他推导了极谱波的方程式;1941年,开始联用示波器,从而导致发明了示波极谱;1950年,建立捷克斯洛  相似文献   

15.
秦国伟  徐任生 《化学学报》1986,44(2):151-156
从大叶桉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九种已知成分:5-羟基-4',7-二甲氧基6,8-二甲基黄酮,4',5-二羟基-7-甲氧基6,8-二甲基黄酮,3β-羟基-乌索-11-烯-28,13β-内酯,13β-乙酰氧基-乌索-11-烯-28,13β-内酯;3β,28-二羟基-乌索-12-烯,β-谷甾醇,2-甲基5,7-二羟基-苯骈吡喃酮-7β-葡萄糖苷,正卅烷醇和正卅烷酸,另外,分得一种新的酰基间苯三酚类成分,命名为大叶桉酚乙,其结构为2-甲氧基-4,6-二羟基异丁酰基苯,并进行化学合成确证,大叶桉酚乙在管碟法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顾仁敖  吴立人 《电化学》1996,2(4):420-424
本文首次运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椭圆形管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在不同电流和深度下放电后正极板表面的电流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电极表面的电流密度呈不均匀分布,存在极耳效应和边缘效应,并且两种效应在放电电流为100A和放电深度为100%时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正> 由于现在使用的LP-60型普通极谱仪的灵敏度满足不了所内外提出的要求,我们将长春应化所1972年试制的示波方波极谱仪作了一些改进,以便投入使用,为此对国内外制造的极谱仪作了一些调查,作为改进工作的参考。下面介绍几种极谱仪的性能及我们对示波方波极谱仪的改进工作,最后谈一下对极谱仪的展望。一、几种极谱仪性能的分析比较极谱仪分析性能的指标最主要的有两项,即分辨度和灵敏度。另外,仪器的可靠性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极谱法是研究络合物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利用极谱法研究非电活性金属离子的络合物尚不多见。董绍俊等用极谱电流法研究了紫脲酸铵与稀土离子的络合物。本文研究了紫脲酸铵-钙络合物的极谱性能,测定了络合物在不同pH及不同温度下的表观稳定常数,讨论了络合过程及电极过程的机理。一、实验部分极谱仪为笔录式883型。电解池为Kalousek式,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滴汞电极在0.1M氯化钾溶液中当汞柱高度为64厘米时汞流速为3.36毫克/秒,自由滴下时间为2.12秒。控时敲击器和记录阴阳极循环伏安图的多性能极谱仪系自装。悬汞电极为日本三菱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  相似文献   

19.
据悉,第三届全国催化会议将由中国化学催化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於1986年5—6月召开。大会第一次筹备委员会已於八月卅日在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举行。筹备会决定,这次催化会议目的是交流近年来科研成果和经验,推动我国催化科学技术发展,尽快提高水平,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会议讨论的内容主要为1984年第二届全国催化会议以来,国内催化科学技术研究中所取得的未发表的新成果及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解放前我国的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非常薄弱的一个分支。从事分析化学研究的人员很少,研究工作主要是重量法、容量法和比色法。使用的试剂和玻璃器皿绝大部分依靠进口。发表的论文虽达到一定水平,但不多。卅年来,我国分析化学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发展较快的学科之一。大专院校每年培养数以千计的分析化学专业人材,输送到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