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丙嗪与离子的反应及其用作VO-3检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异丙嗪用作新无机分析试剂,报导了异丙嗪与70种离子的反应情况,给出了异丙嗪与VO-3进行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灵敏度、选择性和界限比,建立了检定VO-3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宋仲容  何家洪  匡海艳  徐强 《应用化学》2010,27(12):1470-1473
在pH=4.1的HCl溶液中,Bi(Ⅲ)与茜素红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缔合形成粒径较大的疏水性三元离子缔合物(结合比为n(Bi(Ⅲ))∶n(AR)∶n(CTMAB)=1∶3∶3),该反应导致共振光散射显著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364 nm。 研究了反应介质、pH值、共振探针浓度等对散射体系的影响,考察了该散射反应的稳定性及共存物质的影响,并对该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在2.5 mL 1.0×10-4 mol/L茜素红和2.0 mL 1.0×10-4 mol/L CTMAB最优试验条件下,Bi(Ⅲ)质量浓度与共振光散射强度ΔI364 nm在0~0.384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898×10-8 g/L,对含量为0.18 mg/L Bi(Ⅲ)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2%。 将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铋(质量浓度为0.552~0.831 μg/L)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9.5%~100.2%,测定偏差小于2.7%。 基于Bi(Ⅲ)-AR-CTMAB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建立了以茜素红染料为光谱探针的痕量Bi(Ⅲ)共振光散射检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把医用药物异丙嗪引入分析化学作新无机分析试剂。报道了新显色剂异丙嗪与高价铈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灵敏度、选择性和界限比,建立了用异丙嗪检定高价铈的新方法。于0.9 mol.L-1H2SO4介质中,异丙嗪与铈(Ⅳ)在室温下反应,溶液显桃红色,色泽稳定3 h以上。检出限为0.01μg,稀释限为1∶5×106。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以修饰有甲基紫(MV)的微晶酚酞作为固相吸附剂分离富集和测定环境样品中痕量Bi(Ⅲ)的新方法.研究表明,Bi(Ⅲ)与I-、 MV 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BiI6] (MV)3能定量吸附在微晶酚酞上,在适当条件下,Bi(Ⅲ)能与Co(Ⅱ)、 Ni(Ⅱ)、 Mn(Ⅱ)、 Fe(Ⅱ)、 Al(Ⅲ)、 Zn(Ⅱ)等常见阳离子分离,且基本不受Br-、 SCN-、 SO42-、 NO3-、 Cl-、 ClO4-等阴离子影响.Bi(Ⅲ)的静态吸附容量为0.81 mmol/g,富集因数可达200倍,回收率在97.2%以上,RSD 1.3%~2.2%之间.已应用于环境水样中Bi(Ⅲ)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在pH=4.1的HCl溶液中,Bi(Ⅲ)与茜素红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缔合形成粒径较大的疏水性三元离子缔合物(结合比为n(Bi(Ⅲ))∶n(AR)∶n(CTMAB)=1∶3∶3),该反应导致共振光散射显著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364nm。研究了反应介质、pH值、共振探针浓度等对散射体系的影响,考察了该散射反应的稳定性及共存物质的影响,并对该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在2.5mL1.0×10-4mol/L茜素红和2.0mL1.0×10-4mol/LCTMAB最优试验条件下,Bi(Ⅲ)质量浓度与共振光散射强度ΔI364nm在0~0.384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898×10-8g/L,对含量为0.18mg/LBi(Ⅲ)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2%。将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铋(质量浓度为0.552~0.831μg/L)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9.5%~100.2%,测定偏差小于2.7%。基于Bi(Ⅲ)-AR-CTMAB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建立了以茜素红染料为光谱探针的痕量Bi(Ⅲ)共振光散射检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三溴偶氮溴膦(4-BPA-TB)与Bi(Ⅲ)的显色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氯酸介质中,乙醇存在下,该试剂与Bi(Ⅲ)形成稳定的蓝紫色配合物,配合比为1:2,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4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10~5,Bi(Ⅲ)0~2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将该方法用于铸铁及紫铜样品中微量铋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NaBiO3和Bi(NO3)3为Bi源制备了Bi掺杂NaTaO3光催化剂,研究了Bi离子的价态对NaTaO3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催化剂的晶体结构、Bi离子的化学状态和催化剂的光学吸收性能.以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研究了Bi离子掺杂NaTaO3的催化性能. XRD结果表明,对于两个不同Bi源掺杂的NaTaO3样品, Bi离子的掺杂没有改变催化剂的单斜相结构,但拉曼光谱证实Bi离子的掺杂致使Ta–O–Ta键角偏离了180o. XPS结果表明,以Bi(NO3)3为Bi源时, Bi离子以Bi3+掺杂于NaTaO3的A位;当以NaBiO3为原料时, Bi3+和Bi5+共掺杂于NaTaO3的A位.两种不同Bi源掺杂得到的样品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给出了相似的光学吸收,但Bi3+的掺杂对NaTaO3光催化性能影响不大,而Bi3+和Bi5+共掺杂大大提高了NaTaO3的光解水制氢性能. Bi离子取代Na离子在A位的掺杂,在NaTaO3结构中引入了能够促进载流子分离的空位和缺陷;与此同时, Bi的掺杂导致Ta–O–Ta键角偏离180o而不利于载流子迁移.对于Bi3+掺杂的NaTaO3样品,这两种作用相互抵消,使得其催化性能与NaTaO3相比没有变化;而Bi3+和Bi5+的共掺杂和高价态Bi5+的掺杂引入了更多的空位和缺陷,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从而提高了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表明,光催化过程中载流子的迁移是影响催化性能的重要因素,而在ABO3钙钛矿结构的A位引入高价态离子是促进光生载流子分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仔细地研究了Mn(Ⅲ)-Co(Ⅲ)催化体系中不同离子在丙酸氧化中的功能:Mn(Ⅲ)离子首先与丙酸作用并被还原成Mn(Ⅱ)离子;Co(Ⅲ)离子可在反应体系中将Mn(Ⅱ)再氧化,而还原了的Co(Ⅱ)离子可为氧再生.这样建立起的氧化还原体系形成了催化循环.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Na Bi O3和Bi(NO3)3为Bi源制备了Bi掺杂Na Ta O3光催化剂,研究了Bi离子的价态对Na Ta O3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催化剂的晶体结构、Bi离子的化学状态和催化剂的光学吸收性能.以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研究了Bi离子掺杂Na Ta O3的催化性能.XRD结果表明,对于两个不同Bi源掺杂的Na Ta O3样品,Bi离子的掺杂没有改变催化剂的单斜相结构,但拉曼光谱证实Bi离子的掺杂致使Ta–O–Ta键角偏离了180o.XPS结果表明,以Bi(NO3)3为Bi源时,Bi离子以Bi3+掺杂于Na Ta O3的A位;当以Na Bi O3为原料时,Bi3+和Bi5+共掺杂于Na Ta O3的A位.两种不同Bi源掺杂得到的样品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给出了相似的光学吸收,但Bi3+的掺杂对Na Ta O3光催化性能影响不大,而Bi3+和Bi5+共掺杂大大提高了Na Ta O3的光解水制氢性能.Bi离子取代Na离子在A位的掺杂,在Na Ta O3结构中引入了能够促进载流子分离的空位和缺陷;与此同时,Bi的掺杂导致Ta–O–Ta键角偏离180o而不利于载流子迁移.对于Bi3+掺杂的Na Ta O3样品,这两种作用相互抵消,使得其催化性能与Na Ta O3相比没有变化;而Bi3+和Bi5+的共掺杂和高价态Bi5+的掺杂引入了更多的空位和缺陷,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从而提高了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表明,光催化过程中载流子的迁移是影响催化性能的重要因素,而在ABO3钙钛矿结构的A位引入高价态离子是促进光生载流子分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meso-四(对-磺酸基苯基)卟啉与痕量铋(Ⅲ)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在催化剂Hg(Ⅱ)存在下,meso-四(对-磺酸基苯基)卟啉与铋(Ⅲ)的显色反应。在室温下,在弱酸性介质中,反应在7min内完成。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6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78×10~5L·mol~(-1)·cm~(-1)。Bi(Ⅲ)含量在0~10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配合物的组成为Bi(Ⅲ):TPPS_4=2:3。是目前测定Bi(Ⅲ)灵敏度最高的显色反应之一。用于矿样中痕量铋(Ⅲ)的测定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新显色剂 5 (对羧基苯偶氮 ) 8 羟基喹啉 (5 CPAHQ)与Bi(Ⅲ )的显色反应条件。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MAB)存在下 ,在 pH 4 .6~ 5 .8的缓冲介质中 ,显色剂与铋 (Ⅲ )形成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的ε4 98=9.8× 10 4 L·mol- 1·cm- 1。铋 (Ⅲ )含量在 0~ 14μg/ 2 5ml内符合比耳定律。考察了共存离子对测定的影响。应用该法直接测定了胃必治药片中铋的含量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离Cr(Ⅲ )低聚物 ,分别考察其与聚丙烯酰胺反应活性的方法 ,研究了Cr(Ⅲ )低聚物与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交联机理 .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Cr(Ⅲ )低聚物得到纯的单体、二聚体和三聚体 ,经紫外、氧化还原滴定和离子色谱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分别用它们与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交联反应 .在pH =6~ 12 ,聚合物浓度在 30 0~ 10 0 0mg L ,交联剂Cr(Ⅲ )浓度在 2~ 2 5mg L的范围 ,对成胶因素进行对比研究 .实验结果发现二聚体成胶的pH范围宽 ,用量少 ,三聚体次之 ,单体最差 .说明Cr(Ⅲ )低聚物是成胶反应的决定步骤 ,二聚体的反应活性最高 .从而完善地阐述了Cr(Ⅲ )离子与聚丙烯酰胺交联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用四-(4-磺酸苯基)卟啉(TPPS_4)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Bi(Ⅲ)的新方法.试验表明,在pH为5.9的HOAc-NaOAc介质中,35℃时,Cd(Ⅱ)催化2min后,Bi(Ⅲ)与TPPS_4形成1:1稳定配合物.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LS)存在下,配合物的ε_(466)高达1.7×10~5,铋含量在0~1.1μg·ml~(-1)时符合比耳定律.考察了共存离子对测定的影响,应用该法直接测定了胃必治、陈香路白路药片中铋含量.并对显色反应机理、SLS增敏机理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三步大分子反应法,制备了糠醛缩苯胺型席夫碱功能聚砜和糠醛缩环己胺型席夫碱功能化聚砜。首先,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在聚砜(PSF)侧链键合氯甲基,制备氯甲基化聚砜CMPSF;以制备的氯甲基化聚砜为亲电试剂,与糠醛(FF)发生傅克烷基化反应,制备侧链键合有糠醛基团的功能化聚砜PSF-FF;使糠醛的醛基分别与苯胺(AN)和环己胺(CA)的氨基发生席夫碱反应,制备糠醛缩苯胺型席夫碱功能聚砜PSF-FA和糠醛缩环己胺型席夫碱功能化聚砜PSF-FC。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IHNMR)表征功能化聚砜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以这两种功能化聚砜为大分子配体,分别与Eu(Ⅲ)离子和Tb(Ⅲ)离子进行配位,制备了二元配合物PSF-(FA)3-Eu(Ⅲ)、PSF-(FA)3-Tb(Ⅲ)和PSF-(FC)3-Eu(Ⅲ)、PSF-(FC)3-Tb(Ⅲ),初步探索了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重点研究了制备糠醛缩胺型功能化聚砜PSF-FA和PSF-FC的反应,考察分析了主要因素对CMPSF与FF之间傅克烷基化反应(属亲电取代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该傅克烷基化反应,N,N-二甲基乙酰胺因极性较强为适宜的溶剂,反应适宜的温度为70℃。二元配合物PSF-(FA)3-Eu(Ⅲ)发射Eu(Ⅲ)离子特征荧光(红光),即大分子配体PSF-FA可敏化Eu(Ⅲ)离子的荧光发射,而PSF-(FA)_3-Tb(Ⅲ)无明显的荧光效果,大分子配体PSF-FA的三重态能级与Eu(Ⅲ)离子共振能级比较匹配;配合物PSF-(FC)3-Tb(Ⅲ)发射Tb(Ⅲ)离子的特征荧光(绿光),即大分子配体PSF-FC可敏化Tb(Ⅲ)离子的荧光发射,而PSF-(FA)_3-Eu(Ⅲ)无明显的荧光效果,大分子配体PSF-FC的三重态能级与Tb(Ⅲ)离子共振能级比较匹配。  相似文献   

15.
基于Bi(Ⅲ)能催化K2S2O8氧化亚甲基蓝(MB)的反应,使MB的室温磷光(RTP)强度剧烈猝灭,且Bi(Ⅲ)的含量与体系的?IP成线性关系,据此可建立Bi(Ⅲ)催化K2S2O8氧化R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法(SS RTP)测定痕量Bi(Ⅲ)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40~1.0 ×10-15 g/mL,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IP=2.336+27.26×10–15CBi3+(g/mL),n=6,相关系数r=0.9980,检出限(LD)为1.9 ×10–15 g/mL,RSD为2.1%。方法灵敏、简便、快速、选择性与重现性好,用于水样品中痕量Bi(Ⅲ)的测定,结果满意。同时,讨论了催化K2S2O8氧化MB SSRTP测定痕量Bi(Ⅲ)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铋(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佳铭 《分析化学》1999,27(2):247-247
1 引言在研究NQ_2~-催化过硼酸钠氧化荔枝红色素褪色反应过程中,发现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能增敏Bi(Ⅲ)对H_2O_2氧化荔枝红色素(R)褪色反应的抑制作用,由此建立了(CTMAB)褪色光度法测定Bi(Ⅲ)的方法.该方法的灵敏度高(检出限0.012μg/L)、选择性好,用于水样中痕量Bi(Ⅲ)的测定,结果满意.2 实验部分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四川仪表九厂),超级恒温水浴(±0.2℃)(重庆试验设备厂).铋(Ⅲ)标准溶液:取Bi(NO_3)_3·5H_2O配成1.0Mg/L工作液;3.0%(V/V)H_2O_2溶液1.0%CTMAB水溶液对;0.1%R溶液;KCl-HCl缓冲溶液(pH=0.50).试剂均为AR级,水为亚沸重蒸馏水.2.2 试验方法 准确移取合Bi(Ⅲ)0~2μg于25mL比色管中,加KCl-HCl缓冲溶液3.00mL,CTMAB溶液2.50mL,R溶液8.00mL,H_2O_21.00mL,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置于40±0.2℃温水液反应10min,取出并用流水冷却至室温,静置30min,取1cm比色皿于500nm处,以水作参比,测量试剂空白的吸光度(A_o)及试液的吸光度(A).  相似文献   

17.
徐其亨  许琇钧 《化学学报》1982,40(5):419-423
本文报道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存在下,Bi(Ⅲ)与邻苯三酚红(PR)的络合反应.在pH2的KNO3-HNO3缓冲溶液中,Bi(Ⅲ)与PR和CTAB形成蓝色三元络合物,λmax615nm,ε2.O×104.用摩尔比法、连续变化法、斜率比法和Asmus直线法测得Bi:PR:CTAB=1:1:2,并推测其结构可能为[Bi(OH)PR(CTAB)2].计算得表观稳定常数为1.4×1015.还研究了测定矿石中微量铋的各种条件和测定方案,铋在O~300μg/5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合成样和标准样进行了方法考验,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二(2-乙基己基)膦酸(H[DEHP])的正辛烷溶液从盐酸介质中萃取钪(Ⅲ)、钇(Ⅲ)、镧系离子(Ⅲ)和铁(Ⅲ)的平衡规律。结果表明,H[DEHP]对上述离子的萃取次序是Sc3+>Fe3+>Lu3+>Yb3+>Er3+>Y3+>Ho3+。讨论了Sc(Ⅲ)与Fe(Ⅲ)、Y(Ⅲ)、Ln(Ⅲ)(镧系离子)以及Fe(Ⅲ)与重镧系离子(Ⅲ)分离的可能性,并与HEH[EHP]萃取上述离子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借助IR、NMR和斜率法,饱和法研究了低酸度下H[DEHP]萃取Sc(Ⅲ)、Y(Ⅲ)和Ln(Ⅲ)的平衡反应,计算了浓度平衡常数和萃取反应的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19.
通过紫外差谱方法研究金属Fe离子不同形态与不同类别血清白蛋白分子的别构效应,并比较分析分子作用机理.考察氧介导条件对Fe离子不同形态分别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别构效应的影响,建立定量模型方程.结果表明,Fe离子不同形态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体系中存在Fe(Ⅱ)-HSA/BSA~Fe(Ⅲ)-HSA/BSA的动态平衡,Fe(Ⅱ)-HSA/BSA~Fe(Ⅲ)-HSA/BSA电子转移效应是别构效应的关键影响因素,导致Fe离子不同形态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别构效应迥异,呈现形态显著性差异.氧介导及无氧条件下的Fe(Ⅱ)-HSA/BSA~Fe(Ⅲ)-HSA/BSA电子转移效应机理不同.无氧条件下,Fe(Ⅲ)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遵循动力学一级反应规律,计算得到结合反应体系的速率常数k及自由能变ΔG≠.  相似文献   

20.
曙红B共振光散射法测定微量的盐酸异丙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染料曙红B与盐酸异丙嗪的结合反应.在pH=3.50的Walpole介质中,曙红B本身的共振光散射信号较弱,与盐酸异丙嗪结合形成离子缔合物后,体系的共振光散射明显增强,并且光散射增强强度与盐酸异丙嗪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据此建立了一种高灵敏测定盐酸异丙嗪的方法.在体系的最大散射波长363 nm处,测得盐酸异丙嗪的线性范围为7.5×10-8~4.5×10-6 g/mL,检测限为1.8×10-8 g/mL,用于盐酸异丙嗪片剂、针剂、人血清及尿样中盐酸异丙嗪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