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串”教学模式,并给出了问题串设计环节,问题串设计原则,在数学课堂中,通过问题串教学,创造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2.
所谓“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或某一中心问题,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一般3个以上)问题.问题串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通过恰当的问题串,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质疑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问题串,能使学生理解知识、发现规律、培养思维、感悟思想.  相似文献   

3.
张尚琦 《中学数学》2023,(20):86-87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问题串”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动力.将教学内容以“问题串”的方式呈现出来,既可以暗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线索,又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求解问题的欲望,积极主动地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教师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其中,问题串这样的提问方式更能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一般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往往是通过对话与提问来实现的.“问题串”能进一步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他们持久地思考.如果问题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参与、能推动他们的思维,那么就能成为活跃教学气氛、推动课堂生成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基于此,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基本学情设置“问题串”,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使他们保持参与的积极性和探究的热情.  相似文献   

5.
锐角三角函数是初中数学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教学点,本文介绍笔者执教的"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函数产生的自然性、必要性和合理性;创设思维情境,启导学生发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理性归纳,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设置问题串,使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形成技能;营造"自由"的环境,为学生创造充分表现的时空;师生相互激发,诱发思维"亮点",促进课堂高质生成.从而使学生体验研究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和个性品质,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教学中对一些有趣的教学题目应多加思考,注意发掘其中的信息,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逐步提出由浅入深的问题,让“问题”引领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求知欲,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概念教学课堂上,教师应搭起问题框架:在问题引领下运用问题串的方式、逐层递进,引领学生进行更深入地思考,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以教材新增内容“复数的三角表示”为例,通过设置问题串,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串中浅入深出,完善概念教学、拓宽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或某一中心问题,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运用“问题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探究向纵深推进,支持教师教授过程,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很多学生学完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必修模块二的《立体几何》后,感觉心里不踏实.笔者在教学中编拟了一串小问题,利用这些小问题可以把整个模块二的立体几何知识都串起来,无论在模块二的复习中还是在高三第一轮的复习备考中都不失为一串好题,通过这一串小问题的学习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探究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刘有兰  杜育林 《中学数学》2021,(3):67-68,70
问题串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确定学生的学习层次,将45分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构成一个具有生长力的问题系列串,教学内容的设计以问题为纽带,强调“前后联系、逻辑连贯、思维必然、一以贯之、反复强化”的数学生长过程.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阻障的时候,能为学生搭建桥梁,反之,当学生思维顺畅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李婧 《中学数学》2012,(10):19-20
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使用问题串进行教学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任务)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串,提高课堂效率?本人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标”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提倡:“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系列问题来支撑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中实现自我成长.”问题串是指围绕一个教学主题,遵循一定的逻辑,由浅入深地设计出一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逐层递进是它的主要特点,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实现从识记、理解等低层次向综合分析、评价等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3.
问题是知识的载体,是思维的发动机,将多维教学目标镶嵌于逐层递进的问题串中,可以提升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以“一次函数”单元复习课的教学为例,阐述基于提升思维的递进式问题串的教学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1基本情况1.1学情分析授课的班级为四星级重点高中普通理化班,学生整体水平较高,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而且严谨,能很好地参与教学互动.1.2教学内容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基本不等式后开设的一节探究提高课,重点是如何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是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的巩固和提升.1.3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能将所给表达式进行恰当的变形与转化,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串设计,层递式地提出问题、揭示课题,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不断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促进合作交流,体验知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获得数学思想和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体会数学思考和创造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串”教学设计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解题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问题串”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宽广.  相似文献   

16.
高书霞 《数学之友》2022,(23):18-20
问题情境是指将数学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情境中发生的系列化数学活动,以及教师提出的高质量的问题串,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玲玲 《数学通讯》2022,(10):26-27+46
新课标理念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成为课堂的引导者,通过优化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中,本文以“二项式定理”复习课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8.
<正>探究迁移型试题常通过设置相关联的问题串,从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验证、应用数学规律等过程.解答这类试题,一般要把握两点:一是掌握问题原型的特点及领悟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二是根据问题情境的变化,通过类比和引申,合理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迁移.1.通过旋转构造全等三角形  相似文献   

19.
1 数学问题链教学的基本理念 所谓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惑,从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合理性和学生思维过程的合理性两点出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一串问题.而问题链的设置是一个循环过程,从教师在课堂中给出的起点性问题,过渡到由起点性问题引发的延伸性问题,再转换到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挑战性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方面的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詹慧 《中学数学》2023,(14):79-80
传统数学课堂只是单一地教师输出知识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本文中通过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利用问题串来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