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结合实例给出了四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即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基于Matlab的验证学习以及基于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方法.这四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能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是学习的起点,又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同时,也要培养学习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当今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就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正>珠心算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教学中只重视珠心算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教学情境,那么,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常言道,"喜自爱中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某项活动感兴趣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在珠心算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加大对氛围的渲染和烘托,激发低年级孩子对珠心算的学习兴趣。如何创设情境,激发低年级学生对珠心算的兴趣,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看法。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4.
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数学教育重要课题之一.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随时渗透创新精神,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并从数学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现根据本人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体会,谈谈以下几点浅见:一.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我采用直观教学法时,通过教具直观演示调动学生兴趣,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  相似文献   

5.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但是,在教学教学中,学生对于阅读数学文本很少感到有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  相似文献   

6.
陈湘媛 《数学之友》2023,(13):77-80
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化教学模式,可以指导学生预先进入学习情境.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升授课效率;在课堂中添加思政等相关联内容可开阔学生视野,升华课堂内涵,可以使冗长枯燥的专业知识结构变得清晰易懂;通过增加相关信息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信息化自主学习的训练,提升信息化素养,更能适应今后职场信息化需求,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情境是联系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将凝固的课程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形式的重要载体.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适当的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一种认知期待,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并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设置精妙的数学情境导入新课?笔者以几个新课情境导入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玉 《中学数学》2023,(4):95-96
<正>体验式学习是让学生通过在特定的情境活动中参与学习,积极探究,从而理解知识的过程.探究体验式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发展的内驱力,唤醒自我认知,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接受新的体验,从而亲身经历和体悟知识,并能在头脑中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体验式学习是学生自我感受,增长知识,并实现自我感悟、自我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更加深切的感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规范办学行为的实施,迫切要求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要效果.为此,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环境尤为重要,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质疑的探究精神,学会创造性思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共赢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产生一些具有独创性,别出心裁的奇思妙想,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使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发展,而兴趣是创新的重要动力.虽然人的活动的动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持续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珊 《中学数学》2023,(18):43-44
<正>1 问题提出挑战性学习内容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挑战性学习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锻炼思维能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引导他们逐渐形成探寻真理的科学精神.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合理、科学地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呢?倘若课程内容难度较低,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不利于促进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但是,如果课程内容难度过大,  相似文献   

12.
潘昱江 《中学数学》2023,(14):76-78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和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教学的研究重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单纯地进行数学知识教学,会让学生陷入厌烦的学习状态,而采用有效的新课导入方式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中从新课导入的概念和要求出发,结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从旧知复习、生活应用、问题悬念、数学实验和推理类比这五个角度进行导入环节的创设,探寻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这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众所周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好方法.那么教师要怎样设计提问,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  相似文献   

14.
周银霞 《中学数学》2012,(11):66-67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本文就教师应如何把握高中数学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众所周知,数学题目是灵活多变的.若数学教学以期用“强灌”的方式来提升解题能力,显然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强灌”中必然缺少自我发现、总结和归纳的过程,学生仅将学习视为一项任务,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教师应将课堂还给学生,做学生背后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数学学习是一件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情,进而逐渐地爱上数学学习,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16.
陈云 《高等数学研究》2008,11(4):113-116
要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有必要就微积分课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探讨.介绍数学史、揭示数学美、强调应用、注重课堂多样性等,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学中 ,我们往往面临这样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 ,学习怎样的数学 ,学数学对学生现在、将来会有什么帮助 ?数学难道仅仅是“思维的体操”吗 ?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是信息量越来越大的世界 ,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 ,有人认为学习英语可以跟国际接轨 ,学习语文可以写出出色的计划或报告 .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中学学习的短期中可能不能体现出来 ,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必须贯穿现代数学思想 ,数学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 .这样的教学 ,会激发学生强烈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并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研究的动力 .一、数学符号的使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18.
多数本科生常常为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怎样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而苦恼.而在教学过程中又该怎样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多次讲授本科生《数值逼近》课程的亲身体会,就如何紧扣知识的关键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做些探讨.希望本文在使学生能够产生"局部"思维到"整体"思维的变化,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好奇乃至兴趣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数学猜想是数学中合情的推理,是数学发展的动力,是数学证明的前提,只有对数学问题的猜想,才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著名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教学的过程教育是关注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学会思考的方法,提升综合素质.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兼顾过程.过程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通过过程学习才能形成全面的认识,真正让学习发生.在日常教学中普遍存在过程教育不够充分,匆匆忙忙展示结果的现象,导致学生的认识不全面,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弱等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也在不断思考和实践过程教育,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一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