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数学习题讲评课教学,往往都是以教师讲题为主,解题思路由教师讲解,解题过程由教师展示,学生只能充当听众.教师以自己思维取代了学生的思维,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做得多,教师讲得也多,但是不少学生在遇到同类或相似的题型,甚至是原题时,还会出现错误.教师此时不禁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难教呢?”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于我们老师,一味儿地“灌输”只会让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2.
<正>在解数学题时,学生通常是概念、定理背得滚瓜烂熟,章节训练题做得得心应手,然而在综合考试时却常出现“懂而不会”的现象.究其原因,其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在解题时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进而感觉无从下手,故很难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也就无法成功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阐述,供参考!1 常用解题策略1.1 回归定义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石,是数学解题的关键.然学生应用概念解题时却显得格外生疏,  相似文献   

3.
<正>抛物线是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近几年的课标全国卷中,抛物线常与直线(圆、椭圆、双曲线)结合,在其知识点交汇处进行考查.那么,抛物线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呢?现通过例题加以说明.一、抛物线与其上的点例1(2013年课标全国Ⅰ卷,文8)O为  相似文献   

4.
在解题过程中,你有过下面的现象吗? 有时,面对题目,无从下手;有时,明明思路很清楚,可就是解不出来;有时,解题到中途,却“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等等。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你尚未掌握好解题策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思维心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 ,解题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 ,要求思维一定成功、思路畅通无阻是不现实的 .我们的问题是 :当思维出现障碍 ,解题思路发生中断时 ,如何正确有效地去化解这个思维障碍 ,及时迅速地找到延续解题过程的出路 ,创造出柳暗花明的奇迹呢 ?解题实践表明 ,“陌生问题熟悉化、一般问题特殊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的“四化”策略 ,常常是十分奏效的 .1 陌生问题熟悉化在遇到情景陌生的新问题 ,当你感到一筹莫展时 ,不妨选择一个与之类似的熟悉的问题 ,将它与新问题相比较 ,设法寻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 ,从熟悉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去探求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例 1 已知y =(log2 x - 1)log2 ab - 6log2 xlogab +log2 x + 1(a &;gt;0且a ≠ 1为常数 ) .当x在区间 [1,2 ]内任意取值时 ,y的值恒为正 ,求b的取值范围 .分析 本题的情景陌生 ,变元繁多 ,条件与结论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乍一看 ,很难下手 ,许多学生只能望题兴叹 .如果令log2 x =t ,当x ∈ [1,2 ]时 ,有t∈ [0 ,1] ,则原函数式即为y =(log2 ab- 6...  相似文献   

6.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这就是说,善于解题."解题的关键是尽快地、准确地找到解题的思路,在解答数学题时,如何才能形成思路呢?下面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探索.一、借助图形,寻找突破口数学中很多问题都具有"形"的因素,如果能给数学命题以直观、形象的图形描述,就可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形成解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楼方红 《中学数学》2006,(12):17-19
解题中常常要注意挖掘题目隐含的条件,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已知条件.它们常常巧妙地隐藏在题设的背后,不易被发现,挖掘隐含条件,实质上就是使题设条件明朗化、完备化和具体化,以便明确解题方向,寻求解题思路.隐含条件是解题思路中关键的因素,往往因没抓住隐  相似文献   

8.
学生解数学题时,常常拿到问题感到无从下手;也有中途辍解,无法深入下去,还有自以为成功了,实际上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题目本身较难的缘故,也有教师教学中的原因和学生学习上的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应认为是由于在思维过程某个环节上面出了障碍。因此从心理倾向和思维规律入手进行具体分析,摸清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对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  相似文献   

9.
圆锥曲线中有很多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涉及到距离或线段的长度,由于受思维定势的束缚,极易联想到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而这个公式牵涉两个点的坐标共四个量,要么难以解出、要么过于繁琐.为了准确选择解题思路,快速解决此类问题,本文作如下探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同一个数学习题,由于思路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会是不同的。我们把按一般思路用一般方法解题称为“常规”解法;把按特殊思路用较简方法(?)题称为“简捷”解法或称“技巧”解法。“巧”解题省功、省时、准确率高,因此我们要探求解题捷径。“常规”与“技巧”有什么关系?实践证明:“常规”是基础、是重点、是雪中送炭;“技巧”是提高、是难点、是锦上添花。要想巧解题,首先要把那些作为解题出发点的基本内  相似文献   

11.
波利亚在其名著《怎样解题》中,对如何解题给出了一般性的解题思维程序:(1)理解题目;(2)拟定方案;(3)执行方案;(4)回顾,其中建立已有知识与未知量之间的联系,拟定解题方案是解题过程的关键,但是如何建立题目中未知量与已有知识联系,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路径呢?本文提出并详细介绍了能有效沟通已有知识与当前题目,进而能有效制定具体解题路径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结构分析法,形式统一法".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数学解题能力的强弱上.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广大中学师生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学生中真正善于解题者为数甚少,多数学生处于模仿性的解题层次,一旦遇上较难或新颖的问题,常常优柔寡断,思维混乱,无所适从.平时学生缺少解题决策能力的培养,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解题教学是高三数学总复习教学的重要环节,解题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总复习教学的效果.如何提高解题教学的质量呢?而不久前笔者的一节解题探究课一方面通过心理学相关知识的辅助,另一方面在呈现方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下文是这节课堂教学的实录及若干反思,不当之处敬请指正.1 一节利用心理学图形进行解题情境创设的探究课师:众所周知,数学思维的特点是它的抽象性,抽象的概念通常是以图象的形式储存和呈现的.因此数学思维活动在大多数场合都以图象的组合和变换的方式来实现,对图象的恰当应用必然有助于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发生.那么大家看过图1这幅图形吗?自然界存在这样的图形吗?生:看到过,麦比乌斯圈!我在自然界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图形,但是确实可以做出这样的图形的!师:很好,麦比乌斯圈是一种单侧、不可定向的曲面.当然也存在着这样的图形.同时它也是拓扑学中最有趣的单侧面问题之一.麦比乌斯圈的概念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建筑、艺术、工业生产中.那么在自然界大家有没有见过如图2-5这样的图形呢?  相似文献   

14.
要想在高考2小时的数学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唯一的办法是正确率高和解题速度快,这是从解题的质、量两个方面考虑的.要想实现这两个方面的和谐、完美的统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运用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方法,数学可分为几大块(三角函数就是其中的一块),并且每一块中都有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方法.三角函数最重要的是三角变形,那么三角变形有哪些变形思路呢?我们通过例题来说明.  相似文献   

15.
数学竞赛中的解题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 .数学竞赛问题是从哪里开始思考的 ?有些学生由于思考起点不对 ,常常导致解题失败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 :数学竞赛解题中的思维起点是解答数学竞赛问题的关键 .那么如何找到数学竞赛解题中的思维起点呢 ?本文结合实例谈一谈捕捉数学竞赛解题中思维起点的若干途径 .1 紧扣定义理解定义、掌握定义、活用定义是数学竞赛解题中的一把金钥匙 .特别是在求解平面解析几何的竞赛问题中显得尤为明显 .因为解析几何中的定义揭示了点、直线或者曲线所固有的特性 .特别是圆锥曲线的定义 ,反映了圆锥曲线…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解题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很多学生都有可能在解题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出现错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获得更满意的学习成绩,教师需要针对数学解题教学展开全面优化和完善.教师需要立足于当下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紧随教学节奏;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核心素养作为引导,架构形象、真实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形成较高的纠错能力那么,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学会揭示隐含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数学问题的条件中,如果包含了没有直接言明,但又确实存在的事实,我们把这种条件称之为隐含条件.同学们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常常由于忽视隐含条件的存在,或者对隐含条件的揭示得不够彻底,而导致思维或曲折或受阻,抑或出现失误.一个数学问题中的隐含条件,一般在何处隐身?解题时,如何让问题中的隐含条件现出真身?本文仅以椭圆中的几个典型问题为例,作出若干归纳与总结,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贵刊2015年10月下刊登了《一道几何测试题求解的思考过程》一文,读后颇受启发:解题途径的探究过程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思路不通时,不要一条道走到底,要及时回头调整解题思路,这条路不通,试试另一条路,也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呢!下文从挖掘隐含条件寻求解题突破,并给出更优化的解题思路及过程,以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9.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题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高中学生陷入题海战术的泥沼中不能自拔,常常重复着昨日的错误,结果是老师苦恼,学生后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我陷入了沉思. 解题反思能促进学生的理解从一个水平升到更高的水平,促使他们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查、分析与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索一般规律,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同时也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太敏 《数学通报》2007,46(4):35-37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精心打造的公开课,上课老师或有深不可测的思维技巧、丝丝入扣而又头头是道的思路剖析;或天衣无缝的师生配合、画龙点睛般的神来之笔;或夺人心目的课件、令人眼花缭乱的影象视听;或口若悬河般抑扬顿挫的语言、不差毫厘的时间安排……,总之,老师高超的艺术令人拍案叫绝,深刻的印象多少天后有人还记忆犹新.但也有很多人半喜半忧地发出有声或无声的疑问:“这是真实的数学课?真实的数学课难道能这样完美无缺吗?有无表演的成分?平时的常态课又应是什么样的呢?”求真务实是在日常生活中对每一个人的要求,还数学课之本来面目,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