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基中添加Ce(NO_3)_3和4-香豆酸,研究黑曲霉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变化。超声波法提取黑曲霉胞内黄酮类化合物,分光光度法表征黄酮总量(芦丁计),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Ce(NO_3)_3对黑曲霉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Ce(NO_3)_3和4-香豆酸都可以提高黑曲霉胞内黄酮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Ce(NO_3)_3浓度分别为20,25和30 mg·L~(-1)时,黑曲霉黄酮类产量与添加4-香豆酸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表明此浓度下Ce(NO_3)_3促进黑曲霉合成黄酮类化合物能力比前体物更强;HPLC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e(NO_3)_3(25 mg·L~(-1))可以提高黑曲霉芦丁(2.3倍)、大豆苷元(2.5倍)、槲皮素(2.7倍)的产量,降低了山奈酚的产量(1/2)。Ce(NO_3)_3和4-香豆酸都可以提高黑曲霉合成黄酮类化合物总量,可以考虑在发酵产黄酮类工业应用中添加Ce(NO_3)_3做刺激因子,提高黄酮类化合物产量。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MAS 1H NMR)技术对腹腔注射不同剂量[2, 10, 50 mg/kg(体重)]的硝酸镧[La(NO3)3]和硝酸铈[Ce(NO3)3] 的雄性Wistar大鼠肝、肾组织的MAS 1H NMR谱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了La(NO3)3和Ce(NO3)3的急性生物效应, 并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对不同剂量La(NO3)3和Ce(NO3)3的急性生物效应进行了分类. 研究结果表明, La(NO3)3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肝毒, Ce(NO3)3对大鼠肝、肾同时造成损伤. 该方法可用于其它稀土及金属化合物的毒性预测和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溶胶-凝胶法合成La2O3合成过程进行研究,计算了La(NO3)3和La(OH)3的热力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氧化镧的合成过程进行热力学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合成工艺条件,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纳米氧化镧粉末.  相似文献   

4.
以La(NO3)3·6H2O, Sr(NO3)2, Co(NO3)2·6H2O为原料, 用EDTA作为胶溶剂,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a0.8Sr0.2CoO3纳米粉体. 利用TG-DTA, FT-IR, XRD, TEM等技术手段对凝胶制备过程、热分解机制、粉体形貌进行了研究, 并探讨了最佳的煅烧温度. 研究结果表明, 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得均一钙钛矿结构的La0.8Sr0.2CoO3氧化物, 最佳热处理温度为700 ℃, 粒径约为20 nm.  相似文献   

5.
蛹虫草是一种著名的药用和食用真菌,研究者们常在培养基中添加亚硒酸钠、Fe SO4等无机物来提高蛹虫草活性物质的含量。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La(NO3)3处理后蛹虫草活性物质的含量,探究La(NO3)3对蛹虫草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10,50和200 mg·L-1这3个浓度对蛹虫草的活性物质含量影响较大。La(NO3)3浓度为10 mg·L-1时,对喷司他丁、虫草酸和多糖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其含量分别为空白组的6.2倍、2.4倍和1.3倍,La(NO3)3对蛹虫草的腺苷和N6-2-羟乙基腺苷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其含量仅为空白组的24.29%和16.87%。La(NO3)3浓度为50 mg·L-1时,对虫草素合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含量为空白组的8.2倍,La(NO3)3对多糖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其含量仅为空白组的73.14%。La(NO3)3浓度为200 mg·L-1时,对腺苷和N6-2-羟乙基腺苷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其含量分别为空白组的1.5倍和2.6倍。La(NO3)3对麦角甾醇和蛋白质的含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6.
以2,4,6-三羟基苯乙酮和2,6-二羟基苯乙酮为原料, 分别通过甲基保护酚羟基、 苯甲酰氯酰化、 Bake-Venkataraman重排、 异戊烯基化、 酸催化关环及EtSLi脱去甲基等6步反应, 以高收率完成了天然5,7-二羟基-3-异戊烯基黄酮(1a, 收率80.6%)和5-羟基-3-异戊烯基黄酮(1b, 收率84.9%)的全合成, 所有化合物均经 1H NMR 和 13C NMR表征确定.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目标产物(1a和1b)的生物活性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 3位异戊烯基侧链的存在能大大增强化合物相应的生物活性, 而且是化合物生物活性增强必需的取代基. 另外, 目标产物1a的生物活性高于产物1b, 归因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A环上的7-OH属增效基团, 起到增强生物活性的作用, 化合物1a分子中A环上有7-OH, 而化合物1b分子中则无该基团. 本合成方法对其它3-烃基黄酮类天然化合物的合成具有潜在的适用性, 所预测的生物活性结果为3-烃基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鄂尔多斯高原碱湖钝顶螺旋藻为实验材料,在Pb(NO3)2(70 mg·L-1)胁迫下,采用生理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La(NO3)3对螺旋藻生长速率、叶绿素a含量、硝酸还原酶及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在培养初期生长速率差异不大(P0.05),6 d后添加La(NO3)3的各处理组螺旋藻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当La(NO3)3处理浓度为8μg·L-1时可显著促进螺旋藻叶绿素a的合成,有效缓解Pb(NO3)2对硝酸还原酶及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P0.05),高浓度La(NO3)3则会与Pb(NO3)2协同、抑制螺旋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稀土硝酸盐与组氨酸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半微量相平衡法研究了RE(NO3)3-His-H2O(RE=Sm,Gd,Er)在25℃及全浓度范围内的溶度性质. 结果表明每个体系中分别形成两种不同摩尔比的配合物:RE(His)(NO3)3.H2O和RE(His)3(NO3)3.2H2O,它们均属固液一致溶解化合物. 在相平衡结果指导下,合成了文献中未见报道的配合物RE(His)(NO3)3.H2O(RE=La~Nd,Sm~Lu,Y),用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光谱、热谱研究了它们的性质,用转动弹热量计测定了他们的燃烧能,计算出它们的标准生成焓.  相似文献   

9.
[phenH][La(NO3)4(H2O)(phen)]·H2O 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标题化合物由La(NO3)3·nH2O,1,10-邻菲罗啉(phen)和乙酰丙酮等在无水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合成并用IR谱和X射线结构分析进行表征.晶体学数据如下:C24 H21LaN 8O14,Mr=784.40,三斜,P1,a=7.124(1),b=11.047(2),c=19.393(4)A,α=81.10(3),β=87.79(3),γ=74.36(3)°,V=1452.0(5)A3,Z=2,Dc=1.794g/cm3,F(000)=780,μ(MoKα)=1.557mm-1.化合物由阳离子[phenH]+和配合阴离子[La(NO3)4(H2O)(phen)]-及一个结晶水分子组成.配合阴离子中以La原子为中心,周围被2个N原子(来自phen)和9个O原子(来自NO3-和H2O)所占据,构成较为罕见的11配位.晶胞中两两阳离子[phenH]+及两两配体phen平面之间均相互平行堆积,并有多种类型的氢键存在,这些都可以降低能量,有利于化合物在晶体中的堆积.  相似文献   

10.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埴物体中,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研究发展很快,但对于氮杂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工作却甚少。含氮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菌、冠状动脉扩张等作用。但是,目前黄酮类药物仍存在以下问题:(1)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繁多,生物活性极其广泛,但作用强度普遍较弱;(2)黄酮类化合物水溶性较低,影响药物的吸收与疗效。新型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仍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富勒烯配合物η2-C60[Ru(NO)(PPh3)]2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85年Kroto等[1]发现富勒烯至今, 其在化学、材料和物理等领域已有较多的研究[2~8]. 目前有关C60取代的金属小分子配合物(如羰基、亚硝酰基等)的研究方兴未艾. 而以NO为配体的亚硝酰基金属富勒烯配合物仅有数例[2,3], Green等[3]在研究以CO和NO为配体的金属富勒烯系列化合物的合成中, 认为C60不能与Ru(NO)2(PPh3)2发生反应. 本文利用Ru(NO)2(PPh3)2与C60反应首次合成出η2-C60[Ru(NO)(PPh3)]2配合物, 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以La(NO3)3催化芳香醛、β-酮酯和脲或硫脲-锅法合成3,4-二氢嘧啶-2(1H)-(硫)酮的简单、有效方法.与经典Biginelli反应条件相比,它具有产率高、反应时间短和操作简单等优点.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3C NMR和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13.
轻稀土镧、铈急性生物效应的血清1H NMR谱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现代核磁共振和模式识别技术,通过分析腹腔注射给药La(NO3)3(2,10和50 mg/kg体重)和Ce(NO3)3(2,10和50 mg/kg体重) 48 h后大鼠血清的核磁共振氢谱,由内源性代谢物浓度的变化研究了两种稀土化合物在大鼠体内的急性生物效应,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两者进行了分类比较. 在低剂量(2 mg/kg体重)组La(NO3)3和Ce(NO3)3血清中, 乳酸和肌酸酐等内源性代谢物浓度发生了微小变化; 在高剂量组(10和50 mg/kg体重)中, 含量变化较大的重要内源性代谢物包括3-羟丁酸、丙氨酸、 肌酸酐、 丙酮、 乙酸、 琥珀酸和葡萄糖等,其中3-羟丁酸和丙氨酸等在La的剂量组中变化较大,Ce的剂量组血清中丙酮、 琥珀酸和葡萄糖含量变化明显. 实验结果表明, 低剂量La和Ce的毒性较低,并对机体影响较小,高剂量则对大鼠肝脏造成损伤,且Ce的毒性大于La.  相似文献   

14.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重要天然有机化合物, 其来源广泛, 毒副反应小, 多数具有生物活性, 因此, 多年来黄酮类化合物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开发利用的热点, 仍是寻找有开发应用前景的先导化合物和生物活性成分的源泉[1, 2]. 柯因(chrysin, 5, 7-二羟基黄酮)是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 它对TPA(12-O-十四酰佛波醇-13-乙酸酯)诱导Raji细胞EBV-EA活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并使Raji细胞具有较高的存活率, 可能是促癌物的抑制剂[3]. 为了研究柯因稀土配合物在抗肿瘤, 抗氧化等方面的性质, 我们合成出了5种稀土(La, Eu, Sm, Gd, Dy)与柯因的固态配合物, 并对其组成和性能进行了研究[4].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La3+和Ce3+对酸雨胁迫下龙眼花粉萌发和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胁迫下,低浓度(0.1~1 μmol·L-1)的La(NO3)3或Ce(NO3)3可以减轻酸雨对花粉的伤害,提高花粉萌发率,高浓度(10 μmol·L-1)则加重了酸雨的伤害作用;0.1~10 mmol·L-1的La(NO3)3和Ce(NO3)3均可以提高龙眼的坐果率,减轻酸雨对龙眼果实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种新的双核倒反中心的稀土镧配合物{La[o-C6H4(NO2)(CO2)]3·(DMF)2}2. 通过元素分析、 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热重分析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镧配合物{La[o-C6H4(NO2)(CO2)]3·(DMF)2}2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a=1.902(2) nm, b=1.245 0(2) nm, c=1.298 7(2) nm, α=64.555(2)°, β=66.348(2)°, γ=71.920(2)°, V=1.569 5(5) nm3, Dc=1.658 Mg/m3, Z=2, μ=1.437 mm-1, F(000)=784. 配合物中有2个La(Ⅲ)被4个邻硝基苯甲酸的羧酸根的负氧离子桥联, 每个La(Ⅲ)的中心离子配位数为9,  配位原子分别来自于7个邻硝基苯甲酸的羧酸根的负氧离子和2个DMF的羰基氧原子. 化合物中的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使其成为三维立体结构. 同时发现了标题化合物固体具有光致发光现象, 发光性能测试表明, 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新的双核倒反中心的稀土镧配合物{La[o-C6H4(NO2)(CO2)]3.(DMF)2}2.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镧配合物{La[o-C6H4(NO2)(CO2)]3.(DMF)2}2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902(2)nm,b=1.245 0(2)nm,c=1.298 7(2)nm,α=64.555(2),°β=66.348(2),°γ=71.920(2)°,V=1.569 5(5)nm3,Dc=1.658 Mg/m3,Z=2,μ=1.437 mm-1,F(000)=784.配合物中有2个La(Ⅲ)被4个邻硝基苯甲酸的羧酸根的负氧离子桥联,每个La(Ⅲ)的中心离子配位数为9,配位原子分别来自于7个邻硝基苯甲酸的羧酸根的负氧离子和2个DMF的羰基氧原子.化合物中的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使其成为三维立体结构.同时发现了标题化合物固体具有光致发光现象,发光性能测试表明,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Co,Sb,Fe及稀土Ce,La为起始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合成二元稀土填充式Skutterudite化合物(Ce,La)yFexCo4-xSb12(x=1.0,y=0—0.3),并对化合物的热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y=0—0.3组成范围内,采用固相反应-SPS法在900-1000K温度范围内合成了(Ce,La)yFexCo4-xSb12化合物,并伴有极少量的Sb相。(Ce,La),FexCo4-xSb12化合物呈现P型传导,化合物的晶格常数和Seebeck系数随Ce,La复合填充分数y的增加而增加,电导率和热导率由于Ce,La的复合填充大幅度降低,并且随着填充分数的增加进一步降低。当Ce,La复合填充分数为0.3时热导率达到最小值。在773K,富Co组成Ce0.1La0.2FeCo3Sb12化合物的最大无量纲热电性能指数ZTmax达0.46。  相似文献   

19.
以一年生龙眼小苗为材料,研究了La3+对龙眼叶片活性氧代谢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讨La3+提高植物抗逆境能力作用机制。龙眼小苗喷施10,20,30,40,50 mg.L-1的La(NO3)3两次,通过检测叶片的自由基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来分析La3+提高龙眼抗氧化的作用。结果表明:20~30 mg.L-1La3+处理可明显清除龙眼叶片的.O2-和H2O2,减少MDA生成量;显著提高叶片SOD和CAT酶活性,降低POD活性,提高AsA-GSH循环运行效率及相关代谢酶APX,MDAR,DHAR和GR的活性,保证AsA和GSH再生,显示稀土离子La3+对龙眼抗性具有显著的正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NO)作为生物信使或效应分子在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因其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在临床应用方面得到广泛关注.体内NO生成不足常与多种疾病的形成密切相关,NO供体化合物可以通过在体内释放NO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随着NO供体化合物的广泛应用,其合成方法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对近10年NO供体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