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洪泽 《大学化学》2016,31(1):33-40
本文结合阻燃科学技术,对阻燃剂及其应用、阻燃剂处理方法及加工技术、防火涂料、防火板和防火液的基本原理与加工技术中所蕴含和运用的化学知识和原理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理,以期加强消防专业化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激发消防专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为其他化学教学提供实践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2.
木质素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楼涛  汪学军 《高分子通报》1996,(4):240-242,255
本文简要介绍了木质素的结构及其在衙种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相变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胶囊技术因其独特的功能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微胶囊相变材料是将微胶囊技术应用到相变材料中而形成的新型复合相变材料。文章介绍了微胶囊技术及其功能,重点论述了微胶囊相变材料及其结构组成、制备方法、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相变材料可以通过相态的转变以潜热的形式对环境温度进行调控,在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为降低建筑能耗,相变材料已经在建筑节能领域实现了示范性的应用,这一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并提高舒适度。本课题组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综述了相变材料最新应用技术及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无机材料电子迁移率高、光谱响应范围与太阳光谱匹配,而有机材料价格低廉、合成方法简单、容易制作在基底上,因此在太阳能电池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阻碍有机太阳能电池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低、器件稳定性差、吸收光谱与太阳光谱不匹配,导致光电转换效率较低。 若能将有机、无机材料二者的优点相结合,将可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目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无机材料在受体层、阴极缓冲层、阳极缓冲层中的应用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本文综述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植物多酚类物质又叫单宁,是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由于多元酚的结构赋予了一系列独特的性质.植物多酚不但可以与醛类物质发生缩聚反应,还可以通过氢键、疏水键或者共价键与众多高分子化合物接枝、共聚或共混制备出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基于文献,对植物多酚在高分子材料,比如:聚氨酯、酚醛树脂、聚酯和一些天然高分子中的应用,如:增加高分子材料的抗菌、可降解以及抗氧化性等性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纳米技术在高效温差电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玲  王为  周立恒 《化学通报》2002,65(8):534-538
介绍了传统的热电材料,论述了热电材料的工作原理以及热电材料的应用。随着电子器件向小型化、微型化发展,迫切要求具有低功率和高输出电压的微型供电装置,低维热电材料因为小尺寸效应,表现出优异的热电性能,成为研制微温差电池的首选材料,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马培静 《广州化学》2011,36(1):59-66
文章介绍了有关隐身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导电高分子材料在隐身技术中的应用.根据导电机理的不同,导电高分子隐身材料可分为结构型和复合型,两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有优缺点,文章分别对其作了简单的介绍和讨论.并且针对近几年来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在隐身技术中的应用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微波技术在高分子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讨论了微加工高分子材料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综述了微波技术在高分子材料加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阻碍这一技术广泛运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使得对柔性器件的需求日益提高,柔性导电材料作为可穿戴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为研究的热点。传统的电极材料主要是金属,因金属材料本身不具有柔性,一般通过降低金属层厚度以及设计波纹结构等策略实现其在柔性器件中的应用,其加工程序复杂,成本较高。以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为代表的纳米碳材料兼具良好的柔性和优异的导电性,且具有化学稳定、热稳定、光学透明性等优点,在柔性导电材料领域展现了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纳米碳材料在柔性导电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碳纳米管基柔性导电材料,分别包括基于碳纳米管水平阵列、碳纳米管垂直阵列、碳纳米管薄膜、碳纳米管纤维的柔性导电材料;继而介绍了石墨烯基柔性导电材料,包括基于剥离法制备的石墨烯和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石墨烯以及石墨烯纤维基柔性导电材料;并简述了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柔性导电材料;最后论述了纳米碳材料基柔性导电材料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惠 《化学教育》2007,28(7):34-35
以“燃烧与灭火”的教学实践为例,以“创设情景,引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反思评价”为教学过程的主线,着力构建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阻燃剂及材料的阻燃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阻燃剂是能够保护材料不着火或使火焰难以蔓延的化学物质。介绍了常见阻燃剂的种类、阻燃机理、材料的阻燃处理及新型阻燃剂的发展,以增强人们对阻燃技术领域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3.
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光-光转换和节能材料。这类材料在工农业生产、军事、消防和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结合本课题组近年在长余辉发光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综述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超声化学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材料的稳定性、物理化学性能及粒子的大小与制备方法密切相关.近年来,超声技术已被用于纳米材料的制备,并初步显示了其优越性.本文介绍了超声沉淀法、超声热解法、超声还原法、超声电化学法、超声体相扩散法等制备纳米材料方法的进展,对这些方法有关的作用机理、影响纳米产物的因素、各种方法具备的优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材料基因工程是近年来材料领域兴起的前沿技术, 其基本理念是融合材料高通量计算、 高通量实验和数据技术加速新材料的设计和研发. 分子筛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材料, 因其良好的热稳定性、 较高的比表面积、 独特的孔道结构及可调变的元素组成和酸性, 在气体吸附、 分离、 异相催化和离子交换等工业领域应用广泛. 近年来, 融合高通量计算、 高通量实验和数据库技术的材料基因工程技术正逐步应用于分子筛研发等领域: 高通量计算能够从理论上预测并筛选出具有优异性能的分子筛合成目标、 高通量实验显著提升了分子筛材料合成与表征的效率、 数据库技术则为未来挖掘分子筛材料的合成规律与构效关系奠定了数据基础. 本文主要从这3个方面阐述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在分子筛材料研发领域的应用及进展, 总结以功能为导向、 定向设计和构筑分子筛材料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并对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在分子筛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何新民  张婷  陈飞  蒋俊 《化学进展》2018,30(4):439-447
热电材料是一种可以实现热能与电能之间直接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在温差发电和热电制冷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石墨烯是一种单原子层厚度的二维碳材料,具有特殊的晶体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大量研究表明石墨烯优异的电学性能、超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多样的边界结构有利于材料电、热性能的协同调控,使其在热电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结合热电材料的性能特点,从石墨烯的结构与性能入手,综述了石墨烯自身作为热电材料时结构与性能的优化关系,并总结归纳了石墨烯与Bi2Te3、CoSb3等传统无机热电材料以及与导电高分子热电材料构成纳米复合块体和薄膜时,对材料结构与热电性能的影响,并结合现存的问题对石墨烯在热电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90年代发现和发展起来的铝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类重要的新 型能源材料和节能材料。本文主要综述了最近几年来铝酸盐体系中长人科辉发光研究进展。指出了氧化物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特点和优势,总结了新型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基质和激活剂种类、性质及其对稀土 离子 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概括了长余辉发光模型,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超声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李春喜  王子镐 《化学通报》2001,64(5):268-271,267
对超声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着重介绍了与超声有关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包括雪声雾化-热分解法,金属有机物超声热分解法,化学沉淀法和声电化学法,并就这些方法中声化作用的机理,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聚酰亚胺新型材料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彭秧锡 《化学教育》2004,25(4):7-10
讨论了聚酰亚胺的结构特点及其常用的合成方法,总结了聚酰亚胺材料的性能特点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Important issues face the use of advanced materials in medical applications. It is now possible to replace or augment many tissues and parts of the body by implanted devices, but there are still severe limitations to functions they are able to perform and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ir compatibility with the tissues. Biomaterials of the future need to simulate more closely the tissues they are replacing and both the current position and future outlook are reviewed in this lig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