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L-赖氨酸为原料,先制备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光气法合成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N-羧酸酐,并以三乙胺为引发剂,在氯仿中引发聚合,生成聚(NΕ-苄氧羰基赖氨酸),经无水溴化氢脱苄得到聚-L-赖氨酸。其聚合度由黏度法测定,化学结构由IR1、H NMR证实,聚(NΕ-苄氧羰基赖氨酸)和聚-L-赖氨酸分子均以Α-螺旋构型存在。由本法制备的聚-L-赖氨酸可获很好的产率(>70%),其相对分子质量由单体/引发剂摩尔比控制。  相似文献   

2.
两种保护氨基酸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α—氨基保护的L—Asp和α—羧基保护的L—phe,分别得到了Z—L—Asp(苄氧羰酰—L—天冬氨酸)和L—phe—OMe·HCl(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产率分别达75.7%和92.35%。经熔点、旋光值测定和薄层层析,表明两种产物纯度极高。  相似文献   

3.
保护赖氨酸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L-赖氨酸是固相多肽合成的重要原料,其商品价格居高不下。采用Fmoc和Boc保护策略,对L-Lys的α-氨基和ε-氨基保护进行了制备工艺研究,优化选择了其制备条件,将Fomc-L-Lys(Boc)的产品产率由76%提高到88%,产品纯度达到99.6%,  相似文献   

4.
以一株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轮枝霉菌(Verticillium sp.)2-14为起始菌株,在摇瓶发酵水平上对其产赖氨酸6-氨基转移酶的条件,包括不同碳源、氮源、磷酸盐、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了优化,并对基本无机盐离子进行了正交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产LAT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为:0 2% L-赖氨酸,3% 可溶性淀粉,0 5% KH2PO4,0 1% MgSO4·7H2O.通过考察菌株生长与产酶进程发现,培养52h时酶活达到峰值1217U·L-1,与优化前相比,酶活力提高一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L-谷氨酸苄酯和L-赖氨酸苄酯分别与三光气反应合成N-羧基- L-谷氨酸g-苄酯环内酸酐(NCA)和N-羧基-L-赖氨酸g-苄酯环内酸酐,用三乙胺作为引发剂,引发NCA进行开环聚合,合成了聚谷氨酸苄酯与聚谷氨酸赖氨酸苄酯共聚物。利用核磁共振仪 (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及X射线衍射仪(1D-WAXD)等方法对单体、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以及结晶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L-赖氨酸乙酯二异氰酸酯是一类有着良好应用前景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关键中间体.采用固体光气作为光气前体物质,在活性炭作用下生成光气并导入氯苯,制得光气的氯苯溶液,再通过与L-赖氨酸乙酯二盐酸盐反应合成了L-赖氨酸乙酯二异氰酸酯.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反应总收率为80%.与传统光气法相比,具有操作和计量方便,安全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用紫外吸收研究力竭运动后大鼠血清中赖氨酸(lysine)对丙二醛(MDA)的清除.通过试管反应发现,在适宜的浓度和pH值下,赖氨酸能与MDA结合形成类似尿液的成分;乳酸升高所营造的微酸性环境能促使这一反应的进行.剧烈运动前后适时适量饮用赖氨酸能抵抗氧应激代谢产物的生物毒性作用,保护机体免受伤害.  相似文献   

8.
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经过曱酯化、氨基保护、水解和还原几步反应合成N-叔丁氧羧基-L-高丝氨酸。与目前已有路线相比,现提出的路线简单且产品纯化较为方便。产物结构经1H-NMR证实。  相似文献   

9.
以3S-[4-(苄氧羰基氨基)丁基]-吗啉-2,5-二酮和丙交酯为起始原料,制备一种新型的RGD多肽接枝聚(乳酸-羟基乙酸-L-赖氨酸)共聚物(PRGD)。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氨基酸分析、接触角测试、MTT实验和环境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RGD接枝量为6.9~14.3μmol/g;PRGD膜和聚乳酸(PLA)膜的水接触角分别为43.63°和62.45°;PRGD膜表面黏附的嗅鞘细胞较PLA组活性高,细胞密度大,生长状态好。PRGD较PLA具有更好的亲水性和神经细胞亲和性,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神经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0.
半乳糖-聚乙二醇-聚-L-赖氨酸共聚物的制备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相对分子质量为4 000的聚乙二醇中活性较弱的羟基转化为氨基,利用乳糖分子中含有半缩醛结构,可与双端氨基聚乙二醇(AT-PEG)分子中的伯氨基形成Schiff 碱,然后在氰基硼氢化钠作用下选择性还原为稳定的C-N 单键,使半乳糖连接在PEG的一个氨基上,合成半乳糖-单端氨基聚乙二醇(Gal-PEG-NH2),以Gal-PEG-NH2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Nε-苄氧羰基-L- 赖氨酸-N-羧酸酐[Lys(Z) NCA]开环聚合制备一系列半乳-糖-聚乙二醇-聚-L-赖氨酸(PLL-PEG-Gal)嵌段共聚物,通过调节Lys(Z) NCA和 Gal-PEG-NH2的摩尔比例([A]/[I])可控制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利用IR、13C-NMR、UV等方法进行共聚物结构分析,并对其接糖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乳糖与双端氨基聚乙二醇反应生成的带有一侧氨基的聚乙二醇能引发Lys(Z) NCA 聚合生成Gal-PEG-PLL,其中半乳糖的接入率为8.3%。随着[A]/[I]的增加,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大。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更好的细胞分裂素——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香叶醇为原料,在选定的有机溶剂中与三溴化磷反应得到香叶基溴;香叶基溴再与腺嘌呤反应,然后经过氧化铝柱层析分离,合成了两种国、内外文献资料未见报道的、新的化合物N6,N9-二香叶基腺嘌呤和N6,N6,N9-三香叶基腺嘌呤;并使用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表征了这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此两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有待于进一步测试.  相似文献   

12.
以1,3 二溴丙酮与脯胺醇为原料合成了两种新型手性氨基醇1,3 双[(2S) (二苯基羟甲基) 1 四氢吡咯基]丙酮1和1,3 双[(2S) (二苯基羟甲基) 1 四氢吡咯基] 2 丙醇2,总产率分别为39%和35%.  相似文献   

13.
 以(+)-胡薄荷酮和R-联萘酚为原料,分别经手性胺和手性卤代烃中间体,合成了2个手性咪唑及其鎓盐,在碱性条件下这种盐可转化为咪唑卡宾配体.为其他手性咪唑配体的合成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类新型甘脲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碱的乙醇溶液中分别由苯偶酰和硫脲、4,4’-二甲氧基苯偶酰和硫脲为原料合成了两种新瓜环单体——硫代甘脲,并利用^1H NMR,^13C NMR,MS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表明产物为目标产物。还考察了2,3-丁二酮,3,4-己二酮,乙二醛等与硫脲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合成新型的自组装单分子膜材料巯基烷氧基喹啉化合物。方法通过羟基喹啉与1,10-二溴癸烷、硫脲反应,设计合成新的巯基烷氧基喹啉衍生物,经1H NMR和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与结论合成了2种新的巯基烷氧基喹啉衍生物即4-甲基-1-(10′-巯基-癸烷基)喹啉-2-酮和1-(10′-巯基-癸烷基)喹啉-2-酮,其结构经1H NM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16.
2种同多钒氧酸盐的合成与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常规水溶液中合成了2种同多钒氧簇合物十钒酸盐[Na3(H2O)12][Ni(H2O)6]·[HV10O28](1)和[Na10(H2O)6][Co(H2O)6]·[VⅤ4VⅣ6O28](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2种化合物均属单斜晶系,P2(1)群;化合物1晶胞参数a=0.9...  相似文献   

17.
两种新型光敏剂吖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苯胺类化合物为原料,先后以邻氯苯甲酸和碘苯为烷基化试剂进行了N 烷基化反应,再用浓硫酸使其环化制得N-苯基吖啶酮和3-乙氧基-N-苯基吖啶酮,并用红外光谱及质谱仪检测了各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当以对乙氧基苯胺为原料时,其第二步反应温度需比以苯胺为原料时降低70~80℃才能得到目标产物;第三步2-羧基-4'-乙氧基三苯胺脱水环化生成了3-乙氧基-N-苯基吖啶酮。  相似文献   

18.
两种可聚合荧光标记单体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碳酸钾存在下,使邻氨基苯甲酸或邻氨基苯甲酰胺与3-氯丙烯反应合成了可聚合荧光标记单体N-烯丙基邻氨基苯甲酸和N-烯丙基邻氨基苯甲酰胺,用红外、元素分析、核磁等手段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荧光测定表明,在乙醇溶液中N-烯丙基邻氨基苯甲酸的最大激发和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348mm和415mm;N-烯丙基邻氨基苯甲酰胺的最大激发和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345nm和425nm。其要作为苊烯的受体或大分子荧光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以环丁砜为溶剂合成多取代联苯型聚芳醚酮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成功地合成了两种耐温等级很高,可溶解的新型聚芳醚酮;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265℃和295℃,5%热失重温度均在500℃左右,二者均易溶于氯仿,二甲基乙酰胺等多种非质子型极性溶剂。考察了碱,溶剂,反应温度,反 物浓度,脱水方法等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对氨基苯腈、对硝基苯胺为原料,通过重氮化-偶联、亲核取代、酰胺化等多步反应合成了两种含金刚烷基连接子的偶氮化合物,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结构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