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羰基二咪唑法分别将牛血清白蛋白(BSA)和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键合在大孔硅胶上,合成两种色谱固定相。采用直接进样法测定BSA与奥美拉唑、普萘洛尔和盐酸异丙嗪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β2-AR与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沙丁胺醇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方法可用于功能蛋白与其配体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采用亲和色谱法研究了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与中药活性小分子盐酸巴马汀(Pa)和盐酸药根碱(Ja)的相互作用.前沿色谱法说明Pa与β2-AR之间存在一类结合位点,Ja与β2-AR之间存在两类结合位点.在pH 7.4,25℃时,用竞争洗脱法测得了Pa与β2-AR的结合常数为2.93×104 L?mol-1,结合位点浓度为1.13×10-4 mol?L-1,Ja在β2-AR低、高亲和力位点上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93×104和1.56×105 L?mol-1,对应的结合位点浓度分别为1.25×10-4 mol?L-1和1.00×10-5 mol?L-1,两类结合位点数的比值为93∶7,且Pa和Ja在低亲和力位点上存在竞争作用.热力学研究表明,静电力是这两种药物与β2-AR之间作用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应用荧光光谱法、吸光光度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盐酸洛美沙星(LO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盐酸洛美沙星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复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猝灭速率常数Kq为1.87×1012L.mol-1.s-1,结合常数为1.73×104,结合位点数为0.993。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盐酸洛美沙星与BSA结合时授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2.38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177)。此外,讨论了共存Cu2 、Fe3 、Zn2 对盐酸洛美沙星与BSA结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Zn2+离子对槲皮素(Qct)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在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相互作用的影响;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了Qct和BSA之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Qct和Zn2+离子都可以使BSA的荧光强度发生猝灭;Qct和BSA之间的结合常数为3.17×107L.mol-1.s-1,结合位点数为1.32.定量计算表明,加入Zn2+离子后,Qct与BSA间的结合常数显著降低、结合位点数减小,表明Zn2+离子参与了Qct与BSA的结合过程.  相似文献   

5.
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盐酸鸟嘌呤(G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GH能猝灭BSA的荧光强度,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和热力学公式计算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类型。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GH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技术研究盐酸安非他酮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分析盐酸安非他酮溶液在加入BSA前后化学位移、纵向弛豫时间(1H T1)、二维核Overhauser效应谱(2D NOESY)等的变化信息。结果显示,BSA的加入可使盐酸安非他酮的H原子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1H T1值缩短、NOE交叉峰增多;利用不同浓度盐酸安非他酮在0.2 mmol/L BSA蛋白溶液中的自扩散系数拟合得到两者的结合常数为0.34 mmol/L,结合位点数为11。盐酸安非他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是多位点的弱结合。该研究对于临床安全、合理使用盐酸安非他酮及设计改良类似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属离子对齐多夫定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邵爽  邱瑾 《物理化学学报》2009,25(7):1342-1346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Tris-HCl缓冲溶液, pH 7.1)中齐多夫定(ZDV)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及三种金属离子(Cu2+, Mg2+, Zn2+)对其的影响. 结果表明: 齐多夫定及金属离子均导致BSA的内源荧光猝灭, 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 齐多夫定与BSA间存在较强结合作用, 热力学参数△H和△S分别为-10.2 kJ·mol-1和77.5 J·mol-1·K-1 (298 K), 表明其结合力以静电作用力为主; 298 K下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结合距离分别为6.92×105 L·mol-1、1.18和2.28 nm; 温度升高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减小. 三种金属离子均导致ZDV与BSA的结合常数减小, 结合距离增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荧光猝灭法和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研究了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荧光猝灭法研究表明:IH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Stern-Volmer方程得到猝灭速率常数(Kq)为2.53×1013 L·mol-1·s-1,该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计算得结合常数为1.72×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为1;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研究表明:IH与BSA的结合常数为4.07×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为1。  相似文献   

9.
采用荧光法研究了金属离子Ca~(2+)、Zn~(2+)和Mg~(2+)存在下4-氨基安替比林(4-AA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存在时,4-AAP对BSA的猝灭常数减小,但猝灭机制仍旧为静态猝灭,4-AAP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KA)及结合位点数(n)均增大,分析认为,金属离子在二者的结合作用中起了"离子架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稀土离子(Ⅲ)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模拟生理条件研究了稀土离子(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性质.荧光光谱结果表明,Tb与BSA形成1∶2配合物,表观络合常数lgK=7.93,并由pH电位法得出相近结果.用平衡透析法确定Pr与BSA结合的高亲合位点数为2,低亲合位点数大于6,两类条件结合常数lgK1=5.157,lgK2=3.435.由NMR法通过23Na弛豫时间的改变可知稀土与BSA络合后蛋白质体积膨胀,活动性增加,相关时间τc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