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余予 《数学通报》2001,(8):41-44
交 流从学前班到 1 2年级的教学大纲应该使所有的学生能够 :●通过交流组织和巩固数学思维 ;●与同学、教师和其他人进行清楚的数学交流 ;●分析和评价别人的数学思维和策略 ;●使用数学语言确切地表述数学思想 .当要求学生相互交流他们所学习的数学时———向同学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或者提出尚有困惑的问题———学生会因此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 .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很自然地反思自身的学习过程 ,重新组织以巩固其数学思维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连贯、清楚的表达 .当他们更成熟一些的时候 ,教师应当要求其论证方式符合既定的规则 ,…  相似文献   

2.
数学对话是人们就与数学相关的内容,以数学语言的形式发表意见、展示思考的过程,是相互理解、共同探究、传播数学文化的一种交际活动.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对话,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数学知识的对话,指学生以某种形式传递自己的数学思想和对知识的理解;二是数学体验的对话,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情绪、认识、想法和意见的对话,实质是情感体验的对话;三是解决问题心得的对话.指学生选择恰当的描述和表达方式,呈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结果的过程及反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注重数学知识和技能外,更要注重"转化"这一主要思想的揭示和提炼,教会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数学思想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而其中化归思想是数学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张宁宁 《数学之友》2022,(18):44-45
掌握数学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迁移.本文主要阐述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结构经由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操作系统和自我认知、自我监控、反思等元认知系统以顺应、同化等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以及这一理论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数学概念课的教学中,多数教师轻概念、重解题.大量解题训练代替了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导致教学重心错位.长此以往,数学课堂效益低下,学生学习质量差,苦不堪言.基于上述原因,笔者以近期教学研讨活动中开设的“丰富的图形世界”概念课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本课着眼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感悟.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反思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体现.评价建议中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通过具体课堂教学中的几则反思案例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一种活动,是人类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或对已有的数学结论不断抽象、概括形成新的结论和新的应用的探究活动."这就要求作为一线的教师,要把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表现为学生课堂数学思维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老师奉送给学生真理,一个好老师则教学生发现真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万伟东 《中学数学》2012,(22):95-96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对学生而言,学数学最直接、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做数学题.数学解题过程是个体思维能力作用于数学活动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思维活动,解题切入点不同,运用思维方法不同,体现出来的思维水平也不同.培养数学解题能力,事实上要靠学生自己去经历的一个实  相似文献   

10.
朱玉萍 《数学之友》2022,(22):19-20
在新课改深入推进背景下,各学科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素养发生了相应转变.开展特殊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心理特征、学习能力等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有趣元素,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最终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旨在以“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为理念构建高效课堂,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为基础,正确处理数学教材,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生动、能动的主体,能够把数学学习过程变为数学生成、创造与实践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李远华  刘恒 《大学数学》2011,27(5):121-124
提高大学生数学建模质量,不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成绩,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学生建模意识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 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我国数学教育界越来越明确地提出数学教学必须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要加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要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数学的发现过程、归纳概括过程,品尝数学创  相似文献   

13.
数学既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又是一门实验的、归纳的科学.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的.数学实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实验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或改变某种数学情境,在某种条件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与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数学概念、理解或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验是实践的浓缩,是实践的抽象与概括,  相似文献   

14.
韩欣利  潘丽君 《大学数学》2011,27(5):189-194
《经济数学》是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本文对《经济数学》重修班的出勤情况及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将重修班的学生分为"假性差生"与"纯粹差生"两类,总结了这两类学生考试不及格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苦学’+‘口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通过解题,不但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促使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化.当然,要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良好解题效果,还须在解题过程中,树立一种"刨根问底"的精神.这种精神,至少应当包含以下三种意识:优化解题过程、总结思想方法、揭示问题背景.以下结合具体问题顺次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创设问题情境关注思维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如何组织数学材料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是目前数学教学中已引起大家关注的一个方面 .以数学问题为载体 ,以数学问题解决为主线 ,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为契机 ,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充分揭示数学的实用性、规律性和数学美 ,丰富学生的直接体验 ,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认识过程 ,进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 ,以数学活动教学和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观为指导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分步设置原则注意问题的有序性 ,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拾阶而上 ,步步登高 .一堂课为了解决一个大问题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数学实验》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们认为 :数学实验 ,就是对数学进行折腾 .我们提出一些饶有趣味而又有深刻背景的问题 ,让学生尝试自己去解决 ,借助于计算机 ,自己动手去折腾 ,在折腾过程中学习 ,观察现象和结果 ,猜测和验证规律 ,尝试和体验数学的探索、发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钱永华 《中学数学》2012,(14):50-5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些体验,并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因此,我认为新的课程标准更多的强调我们必须转变数学教学观念,改变陈旧的传统教学方法,充分相信学生,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快乐的场合下,学会自己探索数学问题、合作研究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秦国清 《数学之友》2023,(15):62-64
数学思维是数学核心素养生成之根,数学学科特有的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学习者深入思考问题时所需要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体会研究数学对象的心路历程,在惊奇、征服、永恒的强大心理震撼中,领悟用数学的观点看待和认识世界的思想真谛.  相似文献   

20.
1背景描述新课程改革在广东已开展多年.2007年9月至今,我在自己任教的两个理科班开展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交流活动的实验研究.在这实验研究中,结合数学新课程改革理念,我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反思实验过程,收获颇多: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