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合成了蓝色三角形银纳米片(TAg-NPs)。利用S2-能改变TAg-NPs的颜色、形状,且吸光度随S2-浓度增加逐渐降低的特性,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测定S2-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考察了pH、反应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吸光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pH值为2.56,反应时间为5min,反应温度为100℃条件下,测定S2-的线性范围为0.024~0.48mg/L,检出限为0.01mg/L。将该方法应用于水样中S2-的检测,获得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用双还原法制备三角形银纳米片及其光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硼氢化钠和柠檬酸三钠共存的体系中还原硝酸银,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和保护剂, 水浴加热制备得到三角形银纳米片, 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三角形银纳米片产物为立方相金属银, 边长为(100±40) nm, 厚度为(10±5) nm; 产物表现出与球形银纳米粒子完全不同的吸收光谱; 柠檬酸根在银晶核不同晶面的选择吸附、PVP的包覆作用及Ag(111)晶面的层错对产物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与球形纳米颗粒相比, 三角形银纳米片膜对吡啶(Py)分子有显著的SERS活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碱处理烟草花叶病毒的生物还原性和辅助结构导向作用,在室温下以水为溶剂直接还原氯金酸制备出三角形金纳米片。采取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等对所制备金纳米片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备三角形金纳米片为单晶,三角面为{111}晶面簇,边长在40 ~120 nm之间,厚度约为15 nm。该材料在可见光区有两个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在感光成像、生物检测和催化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二异辛基磺化琥珀酸钠(CAS No.577-11-7,1,4-二(2-乙基己基)丁二酸酯磺酸钠盐Bis(2-ethylhexyl)sulfosuccinate sodium salt,Dioctyl sulfosuccinate sodium salt,AOT)和柠檬酸钠为表面修饰剂,在60℃及36~50h的水浴条件下采用硼氢化钠还原硝酸银合成出高产率形貌规则的三角形纳米银片。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在边长600~400 nm,厚度5~20 nm范围内调控三角形纳米银片尺寸。通过三角形纳米银片合成过程的显微结构表征提出了三角形框诱导的三角形纳米银片融合生长机制。在AOT表面修饰剂作用下,纳米银粒子自组装融合生长形成三角形纳米框。小的纳米银粒子的融合、消耗促进三角形纳米框形成三角形纳米片。AOT浓度、反应时间和溶液pH值等因素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了在一定的条件下以三角形框形成为基础的三角形纳米银片的融合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5.
金属纳米材料具有不同于宏观块体材料的特殊性质. 在银纳米结构中, 银纳米片因其独特的形貌依赖光学性质备受关注, 该特性已在离子检测、分子染色、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表面荧光增强、生物医学等领域显示了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从银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入手, 首先综述了银纳米片的各种制备方法以及实验条件(如光照的波长、表面活性剂种类、还原剂种类)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其次介绍了银纳米片的奇特光学性质, 总结了银纳米片的几种重要生长机制, 最后介绍了银纳米片的应用价值, 并对银纳米片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曹洁明  郑明波  陆鹏  邓少高  陈勇平  文凡  郭静  张防  陶杰 《化学学报》2005,63(16):1541-1544
利用还原性多糖为稳定剂、AgNO3为前驱物, 通过一条绿色途径合成银纳米粒子, 并探讨了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 对多糖高浓度时制得的复合物在空气与氮气气氛下进行了热处理, 分别得到了银的大孔海绵体与银纳米粒子/碳的复合材料. 对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vis)以及BET吸附表征.  相似文献   

7.
边长为微米级的银纳米片的简易合成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低温(60 ℃)溶剂热法,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主还原剂和溶剂,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辅助还原剂和晶面生长控制剂, 以硝酸银为前驱物, 大量制备了高纯度的、边长为微米级、宽厚比≥10的单晶银纳米片. 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和分析了合成产物的成分、形貌和结构. 结果表明, 合成的银纳米片为面心立方单晶, 边长为1-4 μm, 厚度为50-100 nm. 考察了不同溶剂对银纳米结构的影响, 并提出了大尺寸的银纳米片的形成机理. 本文为调控单晶银纳米片的边长和宽厚比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动力学方法, 制备的长边长、大宽厚比的单晶银纳米片在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和电磁屏蔽材料方面有潜在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8.
边长为微米级的银纳米片的简易合成与形成机理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低温(60℃)溶剂热法,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主还原剂和溶剂,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辅助还原剂和晶面牛长控制剂,以硝酸银为前驱物,大量制备r高纯度的、边长为微米级、宽厚比≥10的单晶银纳米片.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和分析了合成产物的成分、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合成的银纳米片为面心立方单晶,边长为1-4μm,厚度为50-100nm.考察了不同溶剂对银纳米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大尺寸的银纳米片的形成机理.本文为调控单晶银纳米片的边长和宽厚比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动力学方法,制备的长边长、大宽厚比的单晶银纳米片在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和电磁屏蔽材料方面有潜在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9.
周海华  宋延林 《化学通报》2021,84(11):1122-1129
银纳米材料因具有导热导电性能好、光电性能优良及抗菌能力强等优点而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其制备方法得到广泛研究。已报道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等,其中化学还原法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还原剂、包裹试剂及助剂,实现不同形貌及粒径的银纳米材料的快速制备。本文综述了化学还原法制备颗粒状、线形、片状、立方体及其它形貌的银纳米材料的原理及应用,并展望了银纳米材料工业化制备及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可控制备多形貌银纳米材料对于电子行业、医药生物以及传感器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有机分子CTAB对银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一种有效调节银纳米颗粒形貌的特殊方法.在不同浓度的CTAB有机分子作用下,片状三角形银纳米颗粒形貌发生改变,形成圆形和纺锤形等特殊形貌的银纳米片,研究了CTAB浓度对银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分析了银纳米颗粒形貌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Russian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 The sorption of triangular silver nanoplates on polyurethane foam is investigated as a procedure for creating a nanocomposite sensing material for...  相似文献   

12.
13.
钟震  路航  任天斌 《化学进展》2014,26(12):1930-1941
纳米银(Ag NPs)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纳米银应用性能除了受到粒子尺寸、分布、纯度等因素影响,还与纳米银的形状密切相关.纳米银的形状对纳米银的抗菌性能、光学性能以及聚合物纳米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纳米银的形状控制合成可以进一步发挥聚合物纳米银复合材料的性能潜力.因此,不断发展纳米银新的合成方法,研究纳米银形状控制的机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纳米银合成方法和不同形状纳米银的最新研究进展,合成方法重点介绍了辐射法、激光烧蚀法、电化学法、光化学法和生物合成法,评述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同时从模板法、动力学、热力学以及氧化刻蚀4个方面介绍了纳米银形状控制的机理.介绍了聚合物纳米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在室温(~30 ℃)条件下,氯金酸(HAuCl4)均匀混合在粘稠的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胶体(水为溶剂)中,HAuCl4可以被PVP还原,从而形成纳米片. 本工作中,通过调整晶体生长条件,成功合成了大量新形貌的单晶金纳米片(厚度数十纳米,尺寸为数个微米). 例如,在晶体生长初期阶段,通过引入温度变化(如降温10-20 ℃),形成的金纳米片主要是六角星形,并伴有盾状、内凹外凸的三角状、截角的、三叉的及多台阶等新形纳米片. 结合理论计算,阐明了金纳米片的生长机制:在一定条件下,金(111)晶面不仅可以沿着<110>方向生长成为常规的三角或六角纳米片,还可以沿<211>、<321>等不同方向生长成含有更高指数侧面的新形金纳米片.  相似文献   

15.
The kinetics of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 stabilized silver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studied spectrophotometrically at 425 nm (λmax of silver sol)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water soluble polymer (poly(vinyl alcohol); PV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and viscosity measurement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ize, shape, and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silver nanoparticles. The reaction follows the same behavior with respect to [CTAB], [tri-sodium citrate], and [Ag+] in both the media indicating the silver nonoparticles were formed through the same reaction path. The sigmoid nature of the kinetic curves suggests an autocatalytic path in the growth of nanoparticles. The reaction rate is increased by increasing [CTAB]. The presence of PVA inhibits nucleation and retards the rate of particle growth, absorbance and size of the particles. Polymer-surfactant interaction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viscosity of the reaction mixture.  相似文献   

16.
郭斌  单雯雯  罗江山  唐永建  程建平 《化学学报》2008,66(12):1435-1440
用紫外光辐照氯金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纳米金种子的混合溶液, 在室温下用30 min制备出尺度小于100 nm的截角三角形或六边形金纳米盘. X射线能谱和衍射分析表明粒子是以{111}面为盘状面的高纯面心立方金单晶, 红外透射光谱表明金粒子与PVP之间存在作用. 产物的可见吸收光谱表现出纳米盘的各向异性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 不同实验条件下产物的吸收光谱分析表明: PVP起还原剂和包覆剂的作用; 高强度紫外光加速了反应进行; 种子对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种子的加入量有最佳值, 在该值下纳米盘平均尺度最大(达80 nm), 吸收谱上的面内偶极共振峰位于950 nm处; 种子的加入量超过该值时, 纳米盘尺度变小, 面内偶极共振峰发生蓝移.  相似文献   

17.
Sliver nanoplates were prepared through a visible light induced reduction process by a reaction between sodium citrate and silver nitrate in an aqueous solvent at room temperature. UV-Vis spectra were employed to monitor the growth of the silver nanoplates. The resulting spectra indicated that, at an early stage,the products were spherical particles with planar nanoparticles appearing and growing subsequently. In the last stages of the process, some spherical particles were consumed by the growth of the nanoparticles,through an Ostwald ripening mechanism. Furthermo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addition of either Poly(Vinyl Pyrrolidone) (PVP) or excessive citrate could stabilize the colloidal system effectively, and that rigorous stirring was necessary for the anticipant products. Introduction of a large quantities of sodium hydroxide can dramatically accelerate the reactive rate of the photoreduc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