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重庆方言中,"X+(个)+Y"和"X+(才)+Y"两个结构并不含有否定词,却能表达否定概念,属于零形否定现象。这两个结构使用环境十分丰富,能表达多种语用意义,而且在话语、语用及语法等方面都存在诸多特点。在来源问题上,"X+(个)+Y"结构由"X一个Y"经过缩减、类推等步骤形成,而两种类型的"X+(才)+Y"结构的产生,则是分别源于具有反常特征的X导致的语用效果,以及副词"才"和形容词"怪"的词汇化演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有利于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出发,针对方言语法尚有待于深入研究的实际,对云南方言语法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虽系“述略”,却能大体反映出云南汉语方言语法的主要特点。全文分四个部分:词的结构和变化;常用句式中的特殊用语;句子结构;语音手段在表义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赣方言与"达"、"伤"、"凌"的训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伤”、“凌”三字的训诂与赣方言的相互印证,表明在文献不足的情况下,活生生的方言在训诂上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意义和用法的不同,安义方言的“搦”字句可以区分为搦1、搦2、搦3、搦4、搦5、搦6、搦7,它们分别表示“拿”“给予”“役使”“使用”“处置”“被动”“假设”,并构成各种句式。“搦”在安义方言里仍保留了动词的用法,但“搦”虚化的意味渐强。  相似文献   

5.
云南罗平方言口语中"掉掉掉"的表达方式,体现了语义虚实不同程度在共时层面的同存,从中可以看到"掉3"虚化发展的轨迹。从共时角度描写云南罗平方言"掉1"、"掉2"、"掉3"在口语交际中的实际用法,并在分析总结前人关于"掉2"语法化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语言类型学研究理念,借助新兴的语义地图模型理论探寻了"掉3"的虚化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云南罗平方言口语中"掉掉掉"的表达方式,体现了语义虚实不同程度在共时层面的同存,从中可以看到"掉3"虚化发展的轨迹。从共时角度描写云南罗平方言"掉1"、"掉2"、"掉3"在口语交际中的实际用法,并在分析总结前人关于"掉2"语法化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语言类型学研究理念,借助新兴的语义地图模型理论探寻了"掉3"的虚化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金文中"于"字用法值得研究归纳,还有可补之处.本文主要对西周金文"于"的用法做以下补充:于带谓词宾语;于引进时间;于字结构的状语用法;于字结构的连用;另附于的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8.
达县大树乡方言"呱"的用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树乡方言独特的助词“呱”,其作用相当于普通话中作助词的“了1”、“过”、“完”或助词兼语气词的“了2”,它广泛地出现在巴渝和湖南等地。本文通过比较说明大树乡的“呱”在运用上的特殊性,并说明方言在随社会的发展变化中,经济发达地区的语言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语言的“侵略”。  相似文献   

9.
江西赣方言的"吃价"是个性质形容词,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作谓语、定语、补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词汇化而来的."吃价"在江西赣方言中分布较广泛,也在吴方言中存在.它是否能像"忽悠"等词一样在全国用开,乃至进入到普通话中来,目前还很难下结论.  相似文献   

10.
试论北方词缀"阿"的消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探讨了词缀“阿”的消失问题。元代之前,词缎“阿”是南北方都使用的通语词缀,元代以后,南方词缀“阿”继续保留,沿用至今。北方词缀“阿”于宋代开始呈现出逐渐萎缩的趋势,元代以后则基本消失,从而由通语词缀转变为南方方言词缀。  相似文献   

11.
王丽 《龙岩学院学报》2013,31(1):34-37,51
福建莆仙方言中有单音节动态动词前加词缀“阿”组成“阿V”的特色用法.前缀“阿”使词语双音化,在语义和语用上也有其独特的功能.莆仙方言动词前缀“阿”是处于语用层面到语法层面的过渡状态当中,其用法在整个闽语内部都属特色语法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12.
樟树方言的词缀有"子"、"仔"、"叽"、"牯"、"婆"等近20个,其中"叽"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能产性很强也最为特殊的跨类词缀.通过考察,"叽"可附于名词、动词、形容词和量词等词根后面,意义虚化,表示数量少、小称、动作随意等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结构主义语言理论描写了余干方言动词体的分布环境,分析了其语法形式及与此相联系的语法意义。同时,比较并讨论了余干方言和普通话体表现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马燕  黄晓勤 《科技信息》2007,(22):106-107
本文在对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反思的基础上介绍了Swain的输出理论.通过对96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他们对输出的认识,对课堂输出活动所持的态度,以及在输出中的困难和问题.根据这些分析,认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对输出的重视不够,应重新思考和定位外语课堂教学功能,努力创造语言输出环境和机会鼓励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出,并且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后续输入质量、充分利用输出项目测试对教学的反拨效应.  相似文献   

15.
"处所宾语 去"格式在宁国话里有着大量存留.通过描述它的语法结构、语法意义和功能.强调应注重与宁国话里其他类似格式的比较和对凝固形式"家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存在两种不同的"NL V 着 NM"结构,它们有着不同的变换方式.一种可以变换成"NM V 在 NL",另一种则不可.词尾"着"虚化的分期以及虚化过程中对动词要求的限制造成了共时平面两种不同的"NL V 着 NM"结构.  相似文献   

17.
经济方面的“原罪”在历史的各个转折关头都存在,但它是一种不可用现行法律加以惩罚的“罪”,是一种能够推动历史进步的“非罪”之“罪”。中国民营企业的“原罪”,与历史上的“原罪”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是特殊的国情导致的体制之“罪”。我们在舆论上不宜大张旗鼓地声讨和清算民营企业的“原罪”,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要严格惩罚民营企业的“本罪”,同时要保护民营企业的进取心,优化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宣传民营企业的经济功绩。  相似文献   

18.
"箫"是中国文人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在龚自珍诗词中被多次使用,且与"剑"形成了一对具有对比意义的组合.在龚自珍的诗中,"箫"常被看作是诗人忧国忧民和不被朝廷重用的幽怨之音.此外,龚诗中的"箫"还有更多的内涵:孤独的倾诉和另一种人生理想的寄寓.  相似文献   

19.
舟形蝗属Lemba Huang,1983为我国特有属,已知5种,主要分布于滇东北(东川、大关、盐津)和川南(宁南)地区。云南舟形蝗(Lemba yurmanena Ma et Zheng)1994年作为新种发表时,未见雌性记述。笔等于2004年7月20日在云南省永善县发现其雌性,记述如下。观察标本保存于大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相似文献   

20.
格式“NP1+连+NP2+都/也+VP”产生歧义的原因是由于两种不同的语义共用一个格式及格关系源和语义指向源的不明;激发歧义的条件是NP1和NP2都必须是生命实体,有施动和受动能力,且VP是二价动词或三价动词,其动作双向具有可逆性;决定歧义度的主要因素是语义;分化此格式歧义的途径是选词、改变语序和设置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