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紫外可见吸收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层理鞭枝藻的藻蓝蛋白α-亚基色素肽和藻红蓝蛋白α-亚基色素肽的可逆光化学,这些研究表明藻蓝蛋白α-亚基色素肽和藻红蓝蛋白α-亚基色素肽分别相应于藻蓝蛋白和藻红蓝蛋白的辅基色素结构域.藻蓝蛋白α-亚基色素肽的光谱性质和可逆光化学与藻蓝蛋白α-亚基的相应性质很相似,藻红蓝蛋白α-亚基色素肽的光谱性质和可逆光化学与藻红蓝蛋白α-亚基的相应性质相似,不过藻红蓝蛋白α-亚基色素肽还具有一种新的可逆光化学性质,本文中称为类型Ⅲ可逆光化学,藻红蓝蛋白α-亚基在1mol/L硫氰化钾和4mol/L尿素中也具有该类型Ⅲ可逆光化学.  相似文献   

2.
PCR扩增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基因spa,通过酶切位点的转换构建重组质粒pET-spa,进一步成功构建能表达融合蛋白SPA-CpcB的质粒pET-spa-cpcB.将重组质粒pET-spa-cpcB与在大肠杆菌内生成藻胆色素必需的质粒,以及藻胆蛋白裂合酶质粒,共同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内,进行体内重组,生物合成融合色素蛋白.蛋白质电泳以及锌染色结果表明,体内重组分别获得了融合色素蛋白SPA-CpcB-PCB或SPA-CpcB-PEB.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融合色素蛋白SPA-CpcB-PCB或SPA-CpcB-PEB具有与CpcB-PCB或CpcB-PEB相同的光谱特征.将SPA-CpcB-PEB与生物素标记的兔抗体进行荧光免疫反应,通过多功能微孔板荧光检测仪检测,结果表明融合色素蛋白SPA-CpcB-PEB具有SPA能与多种哺乳动物血清中的IgG的Fc段结合的特点.利用SPA-CpcB-PEB来检测包被于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的基因编码为all5292的蛋白,证实了该融合色素蛋白可用于免疫检测.  相似文献   

3.
用 P C R技术从层理鞭枝藻总 D N A 中扩增藻红蓝蛋白 α亚基脱辅基蛋白的基因(pec A), 将pec A 克隆于p Bluescript,然后将pec A 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 G E M D,形成的重组质粒在 B L21( D E3)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蛋白形成包涵体.高效表达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19×103 ,与藻红蓝蛋白α亚基脱辅基蛋白的分子量一致,经 Dot E L I S A 进一步证实该表达蛋白为藻红蓝蛋白α亚基脱辅基蛋白  相似文献   

4.
螺旋藻C-藻蓝蛋白亚基分离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C-藻蓝蛋白分子较大,难以直接与细胞发生作用的问题,对藻蓝蛋白亚基的分离纯化方法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对通过热变性、盐析和自制的羟基磷灰石吸附层析,从钝顶螺旋藻中获得高纯度的藻蓝蛋白(C-PC,A620/A2804.5).C-PC用8 mol.L-1的尿素溶液变性,过CM-Sepharose F.F.阳离子交换层析、透析、复性,获得具活性的C-PC亚基.用CCK-8试剂盒分别研究了C-PC、α和β亚基对一个肺腺癌细胞株SPC-A-1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藻蓝蛋白及其亚基对该细胞株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β亚基效果最好,预示着它们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潜力.  相似文献   

5.
6.
与HBV X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的筛选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参考GenBank核苷酸序列库中的HBV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对应于HBx基因的引物,从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血清中提取HBV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扩增HBx编码区并测定了核苷酸序列.将该编码区克隆到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诱饵蛋白表达载体pGBKT7中,转入酵母细胞AH109,进行表型鉴定.然后通过Mating实验从已制备好用于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肝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与HBx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并用体外免疫共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研究表明,分离得到的与HBx基因编码的蛋白相互作用的4种新的细胞蛋白,分别是醛缩酶B、C8α亚基、一种丝氨酸蛋白酶Hepsin和一种未知蛋白.  相似文献   

7.
用PCR技术扩增环加氧酶2(COX-2)基因的C末端777bp的片段,插入到pET-28b(+)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产生包涵体形式his-COX-2融合蛋白.用镍离子螫合柱(Ni—NTA)纯化融合蛋白,获得纯度较高的原核表达蛋白.纯化后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ELISA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抗体.用此抗体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癌组织中的环加氧酶2的表达.ELISA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免疫家兔所得的环加氧酶2抗体具有很高的效价,并能够特异性的识别真核细胞中的环加氧酶2.用此抗体检测肝癌组织中的环加氧酶2的表达.证实肝癌组织中伴随有环加氧酶2的大量表达.同时所得的环加氧酶2抗体具有很高的效价和特异性,为进一步研究环加氧酶2的功能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用扫描电镜对国产茨藻科6种代表植物的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茨藻科植物在果皮表面细胞形态、径向壁凸出与否、切向壁上的疣状颗粒以及角质突起的类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作为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并根据果皮微形态特征作出了茨藻属植物分种检索表.茨藻科植物在果皮表面具较密集的疣状颗粒等方面与水鳖科水筛属和苦草属等类群十分相似,因而支持了Miki(1937)和Shaffer-Fehre(1991)等关于茨藻科和水鳖科近缘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S(Spike)蛋白是病毒表面最主要的膜蛋白,在病毒的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冠状病毒的主要抗原.以SARS冠状病毒的cDNA为模板,通过PCR得到S△1(151~1200bp)、S△2(1201~2250bp)和S△3(2251~3150bp)3段基因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得到包涵体蛋白,经Western blot检测正确后,将此作为抗原以滴鼻和腹腔注射两种小同的途径免疫BALB/c雌性小鼠,3次免疫之后采集小鼠的血清和肺洗液,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其中的抗体IgG和IgA.结果表明S蛋白通过滴鼻途径既能刺激产生一定的血清IgG,更能诱导肺粘膜产生特异IgA抗体.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诱导粘膜免疫的效应区域主要位于S△2(401~750aa)蛋白区段.  相似文献   

10.
3种多环芳烃和UV-B辐射对3种赤潮微藻生长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3种多环芳烃(菲、芘和蒽)对3种赤潮微藻(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菲、芘和蒽处理对3种赤潮微藻的生长都有刺激作用,而高浓度处理则显示出抑制作用.菲、芘和蒽处理对赤潮异弯藻生长96hEC50分别为0.059、0.071、0.078mg/L,对中肋骨条藻的96hEC50分别为0.079、0.097、0.112mg/L,对亚历山大藻的96hEC50分别为0.089、0.107、0.119mg/L.在菲、芘和蒽处理的同时,附加辐射剂量为0.3J/m^2的UV—B辐射处理,3种多环芳烃对3种赤潮微藻的生长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生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杜氏盐藻、小角毛藻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UV-B辐射对小角毛藻的生长起促进作用,高剂量UV-B辐射对盐藻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2)2种微藻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UV-B辐射使盐藻叶绿素含量先下降后升高,而小角毛藻则随辐射剂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3)2种微藻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2种微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较对照组呈现出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企业提供螺旋藻干粉灭菌前菌落总数远超国家标准(≤1×104 cfu·g-1),可能严重限制其国内外消费及出口应用的问题。利用微波辐射的热效应及非热效应杀灭螺旋藻干粉中的微生物,探索了微波功率、处理时间、样品量及作用面积等因素对螺旋藻干粉灭菌效果的影响,结合微波灭菌前后螺旋藻干粉色泽及营养成分的变化,确定螺旋藻干粉的最佳微波灭菌技术条件。结果表明,微波灭菌技术对螺旋藻干粉具有良好的灭菌效果,其最佳灭菌条件为微波功率750 W、样品15 g、处理3 min和接触面积7×7 cm2时,该条件处理下螺旋藻干粉菌落总数由1.25×104 cfu·g-1降低至2.5×103 cfu·g-1;灭菌前后粉末的颜色无显著性变化。该条件下灭菌前后藻蓝蛋白含量(%)分别为10.37±0.56和9.74±0.15(750 W)、9.53±0.44(900 W)。  相似文献   

13.
以实验室养殖的幼小大菱鲆和养殖场养殖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转牙鲆生长因子基因集胞藻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鱼类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转基因集胞藻对大菱鲆血液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体积没有影响(p〉0.05);1.0%添加剂量没有引起血清转氨酶活性及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加(p〉0.05),实验组血清蛋白质、葡萄糖、甘油三脂、胆固醇、尿素氮和肌酐含量以及钾、钠、氯、磷浓度与对照组之间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转基因集胞藻对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没有诱导作用。结果表明转基因集胞藻不会引起大菱鲆组织器官损伤,也没有遗传毒性,是一种安全的转基因饲料添加剂,可以用作大菱鲆促生长剂使用。  相似文献   

14.
蝎神经毒素AaIT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改变氨基酸编码序列的情况下,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设计并人工合成了适合于大肠杆菌表达的蝎神经毒素AaIT基因.将该基因插入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2a+中,得到重组质粒PET32a-AaIT,将该质粒转入带有trxB/gor双突变的大肠杆菌Origami(DE3),重组菌株经IPTG诱导后,获得町溶性表达产物,但该表达产物没有生物学活性.把此基因插入到含有AOX1启动子和α分泌信号肽序列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6αA构建重组质粒pPIC6αA-AalT,转化毕赤酵母(X-33),经甲醇诱导后,获得高水平的分泌表达(20mg/L).表达产物喂食银纹夜蛾及甜菜夜蛾没有表现出生物活性,经注射有活性.  相似文献   

15.
探讨湖南地区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Ⅰ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研究对象为853例,其中T2DM组473例和正常对照组38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PCR—RFLP)法检测VDR基因FokⅠ位点基因型。比较两组VDR基因FokⅠ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VDR基因FokⅠ位点多态性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T2DM组f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组Ff和ff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组FBG、PBG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组ff基因型组的口服葡萄糖耐量后2h胰岛素低于FF基因型组(P〈0.05)。VDR基因FokⅠ多态性与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T2DM发病相关,VDR基因ff基因型和Ff基因型可能是T2DM的发病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将付啦芽孢杆菌93151野生型菌株的proB基因和耐盐突变株93151—14的proA基因,进行体内重组,筛选出含有野生到proB和突变掣proA杂合基凶的转化子.此杂合基因能够与脯氨酸营养缺陷掣大肠杆菌JM83功能互补.分别测定了大肠杆菌JM83三种转化子(分别含有野生型proBA基因,双突变proBA基因和杂合proBA基因)的耐盐能力,发现含有杂合proBA基因转化子的耐盐能力(0.45mol/L)尽管比含有双突变proBA基因的转化子(0.5mol/L)要低一些,但比含有野生型proBA基因的转化子(0.3mol/L)要高得多.测定了3种转化子在不同盐浓度下生长时的胞内自由脯氨酸含量,发现其含量均随着盐浓度的上升而提高,表明其耐渗透胝胁迫能力的提高与胞内自由脯氢酸的积累密切相夫.但在相同盐浓度下,含有杂合proBA基因转化子的胞内自由脯氨酸含量要低于含有双突变proBA基因的转化子的胞内自由脯氯酸含量,但明显高于含有野生型proBA基因的转化子的胞内自由脯氨酸含量.说明尽管proB基因的突变在提高细胞耐高渗胁迫的能力中,有重要作用但proA基因的突变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新疆家蚕抗菌肽(cecropin—XJ)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cecropin—XJ(pEGFP—cec),检测其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抗菌肽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和抗菌肽抑瘤作用效果.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新疆家蚕抗菌肽(cecropin—XJ)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通过酶切和测序的方法鉴定重组质粒pEGFP—cec的正确性.将pEGFP—cec经脂质体法转染到胃癌细胞MGc80—3,48h后观察EGFP瞬时表达情况;72h后,应用RT—PCR,检测抗菌肽cecropin—XJ基因的表达;96h后,消化细胞,经台盼蓝染色,检测重组质粒pEGFP—cec表达产物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结果细胞转染48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EGFP的表达,发出绿色荧光;转染72h后,RT—PCR检测到胞内有抗菌肽cecropin—XJ基因的表达;表达产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cec,并在肿瘤细胞中可见抗菌肽cecropin—XJ和EGFP基因的有效表达以及表达产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为深入开展抗菌肽抑制肿瘤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方法扩增了嗜盐古菌AB19、AB30和AJ5编码螺旋C至螺旋G的氯视紫红质(halorhodopsin,HR)蛋白基因片断和168rRNA基因(168rDNA),测定了它们的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hr基因序列差异显著.获得AJ5 HR蛋白基因序列在Halobiforma属中尚属首次.对hr基因序列进行的遗传分析,包括GC含量、转换与颠换的比值、密码子使用偏好,表明hr基因面临进化选择和偏倚突变压的双重制约,是一类进化程度较高的基因.对比br基因编码蛋白螺旋C到G的序列发现它们具有相似的种属特征.采用BR和HR蛋白螺旋C到G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比传统的168rDNA序列具有优势,BR和HR可以作为两种新型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蛋白质分子内两残基间距的概率分布函数P(r),计算了641个蛋白质分子内近程和远程紧密接触对的形成速率.分析了不同蛋白质结构,不同紧密接触对半径以及DNA的绑定对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类型蛋白近程和远程紧密接触对的形成速率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近程紧密接触对的形成速率ks随着n(n≡|j—i|)的增大而增大,远程紧密接触对的形成速率kL随着n的增大而减小,并且远程紧密接触对的形成速率AL满足AL(n)∝^-γ的关系、γ值随着紧密接触对半径α的增大而变小,当α=0.6nm时,全α蛋白的γ值等于0.382,α/β蛋白的γ值等于0.343,全β和α+β蛋白的γ值等于0.218.DNA的绑定使蛋白质分子内近程和远程紧密接触对的形成速率都减小.  相似文献   

20.
选用鲫鱼和鲤鱼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加工条件和贮藏条件对鱼肌肉盐溶蛋白含量的影响,提取条件包括PH值(5.5、6.0和6.5),抽提体积(样品重的6、9、12和15倍).贮藏条件包括死后在4℃贮存的时间(0、7和14天)和冷冻方式(快速冷冻、缓慢冷冻和冷冻—冻融—冷冻).在PH值为6.0至6.5,抽提体积为样品体积15倍条件下,二种鱼肌肉的盐溶蛋白的含量最高,随着鱼死亡后贮藏时间延长盐溶蛋白量相应地下降,冷冻条件对盐溶蛋白的测定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