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春燕 《中学数学》2023,(19):30-31
作业是沟通“教”与“学”的纽带,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容置疑的.为了更好地发挥作业在提升学习质量、强化知识理解、构建知识体系等方面的价值,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控制好“度”,把握好“质”,借助作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而实现减负增效、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2.
麦雄军 《中学数学》2022,(24):56-58
<正>2021年各省市中考数学对方程与不等式的考查重点在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侧重于以当代实际生活为背景的问题解决,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1年7月下旬,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对作业提出了“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新的要求.这意味着教师要设计高质量且符合学情的作业,彻底减轻学生的负担.笔者基于2021年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的研究,围绕“方程与不等式”专题复习进行作业设计.  相似文献   

3.
赵玉萍 《中学数学》2023,(21):87-88
<正>课后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其地位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不过,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上,鲜有关于课后作业的研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情设计难度适中的作业,合理利用作业中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策略,以此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价值,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1].1 调整难度,提高质量“差异”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方面,若课堂作业搞“一刀切”势必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等情况.  相似文献   

4.
余利英 《中学数学》2015,(8):42-44,49
2014年11月17日,“柯城区学为中心研讨活动”在石梁中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学为中心”.活动中笔者承担了“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研究课的任务.笔者始终努力践行“学为中心”这个理念,课堂上师生合作所走的探索之路,受到听课专家与教师的一致好评.现重返这节“探索”之课,与各位同行共同分享探寻过程的幸福与快乐!一、了解学情,探寻课堂教学之起点了解学情,是备课的起点,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对于  相似文献   

5.
范文满 《数学通讯》2023,(1):4-7+11
双减背景下,作业的“减负提质”成为核心问题,本文阐述了“双维四环”作业模式的创设和实践,学生参与作业全程,教师和学生双维驱动,通过四个环节实现对作业的减负提质:“研学”环节的理论支持,“作业设计”环节的“同学伴学”等作业策略设计,“实施”环节、“评价”环节的实例阐述,为“双减”的落地见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学情,精心创设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融入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自主探索、构建知识,提升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呈现了“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课的教学设计,通过一系列导向性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同时运用描点法和信息技术绘图,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7.
单元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资源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后,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并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的教学.本文中从“角”这个单元整体视角出发,对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这一课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双减政策”的落地,引发了整个教育界对作业的思考.前置作业具有为新课做铺垫、指引与预备的作用,它属于预习性的作业,又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预习范畴,它是“先学”的代表,是新课授课的导向.文章以“圆”的教学为例,从传统教学模式出发,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具体谈谈“前置作业”在教学实践中的设计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按这一篇"实录"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把学生的学情,特别是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情景,一一摄录下来了.  相似文献   

10.
以“创设课堂高品质活动”“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为追求的“至简数学”教学设计主要关注三个方面.首先是“设计学”,通过设计简明的情境、简短的实例、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其次是“设计教”,通过设计简明的讲解、简要的概括、简短的评价,让学生简单地学数学;最后是“设计评”,通过评价学生学习参与度、素养达成度、思考深入度,让学生数学学得不简单.  相似文献   

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非常多,如高线、中线、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等,它们都在解决三角形有关问题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中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为蓝本,结合例题分析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可以给一线教师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2.
韩艳 《中学数学》2024,(8):77-78
“教”是为了“学”,构建“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复习课堂就是从学生的“学”出发设计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以“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复习课教学为例,通过巧妙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和欲望,借助合作学习和捆绑评价实现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作业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训地”,是知识的“落实场”,是教学效果的“检查站”.因此,批改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我们教完了复数一章,通过对作业题的批改,感到学生对复教基础知识的理解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多表现于对复数与实数之间的差异认识不深,因而不当地因袭实数知识去处理复数问题.现将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归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赢兆洲 《数学通报》2006,45(2):14-15
今年,是我省推行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第二年,从2005年秋季我省将推行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教师怎么教,学生又怎么学,学什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些重要课题.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最近我听了部分学校义务教育新课程汇报课,感想颇深.现介绍两节课堂实例,与各位同仁共议新课程.[课例1]在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因式分解”一节的课上,主讲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1)复习多项式乘法与乘法公式.教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法与乘法公式,大家都懂了吗?”学生答:“懂了.”教师接着给出几个多项式乘法的问题,学生都作了解答.(2)填空:ma mb mc=()(),a…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要教得好,学生要学得好,教是为了学,离开了学就谈不上教。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却单纯地强调了“教而”忽视了“学”,把教学活动仅仅看成教师的活动学生缺乏必要的活动,即使有学生活动,也不过是做做练习而已,这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16.
以“身高、体重和鞋码之间的关系”为例,按照“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教学反馈与反思”的顺序,展示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最小二乘法教学的过程.首先介绍基于学情分析的适合一线课堂的教学设计,随后通过课堂实施、教学反馈和反思,探究适合以数学建模方式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类型,揭示在此类课堂上数学建模教学模式体现出的优势;最后着眼于学生的课堂体验及素养提升给出教学策略建议.为在一线高中课堂中,数学建模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期有幸参加涂荣豹教授组织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观看了三堂不同的“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课的教学录像.涂老师在《中国数学教育的继承和发展》报告中提到教学应始终贯彻这样的教学思想:“教——学什么”,“教——怎么学”.教学生学什么?学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建构新概念、新方法等.教学生怎么学?在运用数学研究一般方法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基于这样的理念,对中学数学教师设计教学会有什么启示和帮助呢?  相似文献   

18.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深度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单元视角下的作业设计能够整体把握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加强不同课时之间的关联,避免知识内容的碎片化.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单元作业已成为作业“减负提质”的重要手段,针对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结合当前作业设计的现状,对单元作业设计的依据、设计原则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单元作业设计流程和评价指标,通过一系列改进措施来优化单元作业的设计,以提高教师作业设计的质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学习单是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出发设计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索的方案,更是构建思考力课堂的“线路图”.教师想要用学习单串联课堂,应主张“对比”“分层”“出错”和“留白”,以打开学生的思维通道,构建精彩的思考力课堂.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一定要注重“四基”的培养,特别是要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逐渐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基于“四基”的教学如此,未来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也将是如此.这就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变式教学让课堂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失为改造课堂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