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我国盐湖化学的奠基人——柳大纲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大纲教授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青海盐湖研究所名誉所长,前所长,研究员。1965年他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盐湖盐矿会议上作的关于《开展盐湖化学研究》报告中提出:“从我国的东北,长城内外,到大西北辽阔的国土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著名化学家、中科院院士柳大纲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以真挚的感情深深地怀念他。他生前在工作非常繁忙的情况下,开拓了盐湖科技工作的新领域。倡导和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并先后兼任所长和名誉所长,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现在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  相似文献   

3.
20 0 4年 2月 8日是我国分子光谱学的先驱者、盐湖化学的奠基人、著名化学家柳大纲先生诞辰1 0 0周年的纪念日。为了纪念柳大纲先生在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中 ,为我国做出的杰出贡献 ,弘扬柳大纲先生热爱祖国、坚持真理、开拓创新的精神 ,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拟联合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九三学社、仪征市人民政府共同举行纪念活动 ,追思柳大纲院士对我国化学研究和科研管理做出的卓越贡献 ,弘扬创新精神 ,激励后学献身化学事业。为此 ,《化学学报》将出版纪念刊 ,特征集纪念学术论文稿件。  柳大纲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无机…  相似文献   

4.
在硼酸盐化学、盐湖材料化学及成盐元素化学研究中,由于红外及相关联用技术的应用而取得了很大进展。此文对近年来我国在盐湖化学研究工作中应用红外及相关联用技术的工作进行了综述,对红外新技术在盐湖化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共引用文献65篇。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怀念     
今年二月八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柳大纲先生百年诞辰。柳先生是著名的化学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所长。柳先生特别关心化学期刊的发展。在历经文革浩劫之后,他亲自主持了本刊的复刊工作,并兼任本刊主编长达14年。为隆重纪念和勉怀柳先生对我国化学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本刊特组织了三篇纪念文章.以表我们的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化学家柳大纲,于1991年9月1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柳大纲于1904年2月8日出生于江苏仪征,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新疆化学研究所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筹委会化学实验室,1962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化学研究所,1970年划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委管理,改名为新疆化学研究所,1978年重归中国科学院领导,恢复使用现在名称。全国人大代表、生物化学家陈善明研究员为第一任所长。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研究员曾长期在新疆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化学类专业研究生化学课程与教学研讨会将于2016年8月4-6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清华大学、青海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和《化学教育》编辑部承办,青海师范大学和青海省化学会协办。会议主题:"化学类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新思路的探讨及关注西部地区研究生化学教育发展",面向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盐湖粘土矿物及其意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我国盐湖粘土矿物,它以伊利石-绿泥石为特征,含少量蒙脱石和高岭石等。不同地区盐湖和盐湖不同沉积阶段中某些粘土矿物组合、相对含量和粘土中化学成分等存在明显差异。盐湖粘土矿物基本上是他生的,同时也存在转交这种成因类型。盐湖粘土矿物基本特征是受我国干旱气候带和盐湖的不同物质来源所控制。  相似文献   

10.
长春应化所实验大楼外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简称长春应化所)是长春解放以后,于1948年10月建立的,当时称东北工业部工业研究所,是一个包含化工、矿冶、农林、土建、机械、电机和地质调查等范围广泛的综合性工业研究所。1952年归属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改名中国科学院长春综合研究所。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学科方向的调整。1952年12月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自上海迁到长春,于1954年6月与中国科学院长春综合研究所的化学部份合并成立了现在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家吴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兰州化物所")始建于1958年,由原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学、分析化学、润滑材料三个研究室迁至兰州而成立, 1962年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目前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要开展资源与能源、新材料、生态与健康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乌志明 《化学通报》2023,86(4):505-511,475
柳大纲(1904-1991)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化学家、卓越的科研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硅酸盐化学、盐湖化学和光谱学等方向的先驱,是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上推动前科学向科学质变的代表人物。他的早期科研经历和成长过程显示,他不仅推动了传统手工业陶瓷、制盐等向现代工业的革新,还使用完善的科学范式与方法来研究陶瓷、玻璃和制盐过程。以上这些积累,使他于1958年以“赛马式”研发模式推动了盐湖钾肥和硼砂生产由手工业跃进到现代工业。他参与筹建并领导中科院化学所,规划和发展其研究领域,进而以中科院化学所为孵育基地,抽调该所力量,建设了中科院青海盐湖所等多个研究机构。他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发展中国化学会和期刊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江龙,福建建瓯人, 1933年1月1日生于上海.物理化学家,我国胶体与界面科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12月31日仙逝.江龙先生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 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 1960年开始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历任感光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创建的第一所多学科的化学研究机构。 1953年,中国科学院根据我国科技发展需要,决定在北京筹建化学研究所,注重基础学科的研究。由我国知名化学家庄长恭、杨石先、柳  相似文献   

15.
<正>《化学学报》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是我国创刊最早的化学期刊1933年创刊),也是我国第一个被SCI收录的化学期刊,多年来为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我国化学学科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在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关心和支持下,8月27日-8月29日"化学前沿研讨会暨《化学学报》2015年编委会"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盐湖资源开发利用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世纪头十年里,国际上再度掀起盐湖资源开发热潮。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锂的开发热带动的,同时也是和钾肥的广泛施用、价格一路走高有关。南美安第斯高原地区盐湖蕴藏世界70%以上的锂资源,且卤水锂、钾、硼浓度高。该地区极度干旱,少雨多风,非常适合采用卤水盐田蒸发的节能浓缩工艺技术。老的盐湖开发企业则在钾肥需求的带动下,稳步发展。在我国,新疆罗布泊和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则钾锂镁硼产品多元化,经营多元化取得长足进步。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盐湖开发的新动向做了概括介绍,特别着重于南美"锂三角"地区这一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7.
盐湖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培华  王政存 《化学进展》1995,7(3):214-218,230
中国是世界上盐湖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钾、钠、锉、镁资源储量巨大.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的持续发展,要以钾为龙头,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快盐湖资源的开发。本文评述了我国盐湖资源的特点、开发现状和现阶段盐湖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中有代表性的化工技术:冷结晶法生产氛化钾、从盐湖资源制取硫酸钾、卤水中锉的分离提取、水氯镁石脱水和热解技术以及盆湖资源的深加工和高值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是由前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前北平研究院化学研究所、药物研究所等单位的有关部份合并后组成的。成立于1950年1月。之后,进行过多次调整:1952年底,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的有机化学组并入;1953年该所的药物研究室分出,独立成所;1956年秋,该所的高分子化合物组与物理化学组迁往北京,成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19.
盐湖是我国丰富的资源,我国的盐湖具有数量多、储量大、稀散元素丰富、盐湖类型齐全的特点,应是我国无机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论文报告会期间,举行了盐湖化学座谈会。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青海盐湖研究所的首创人柳大纲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化学通报》2006,69(10):797-79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是中国科学院成立后创建的第一个综合性化学研究所,是以开展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1994年成为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基础性研究改革试点单位。1998年首批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1999年3月成立中国科学院分子科学中心。2003年11月科技部批准化学所与北京大学共同组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