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两种氨基酞菁锌出发,经一步反应,合成出了两种四苯甲亚胺基酞菁锌(Ⅱ),并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质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表征.对合成产物的紫外可见光谱,从取代基与酞菁(Pc)大环之间的共轭形式、空间位阻效应、溶剂效应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应氨基酞菁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比较.发现外围(2,9,16,23位)取代产物2a的取代基R与Pc大环有较强的π-Ⅱ共轭,内围(1,8,15,22)取代产物2b的取代基R与Pc大环有较强的sp^2-Ⅱ共轭.  相似文献   

2.
采用1,4-二丁氧基2,3-二氰基萘和无水氯化钴在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存在下,醇溶剂中加热回流,合成了尚未见报道的5,9,14,18,23,27,32,36-八丁氧基萘酞菁钴(Ⅱ)。并研究了溶剂种类、DBU与1,4-二丁氧基2,3-二氰基萘摩尔比、回流时间等因素对配合物产率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IR、UV-Vis光谱及TG和DTG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采用收敛法,以对氰基苄溴和3,5-二羟基苯甲醇为原料,依次合成了端基为腈基的芳醚树枝状分子3,5-二(4-腈基苯甲氧基)苯甲醇(4)和3,5-二[3,5-二(4-腈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苯甲醇(6);4与6分别经水解制得以羧基为端基的新型芳基苄醚树枝状分子3,5-二(4-羧基苯甲氧基)苯甲醇和3,5-二[3,5-二(4-羧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苯甲醇,其结构经UV-Vis,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4.
以对溴苯酚、6-氯-1-己醇,甲基丁炔醇和5-溴-2-碘嘧啶为原料,通过Williamson反应、水解反应和Sono-gashina反应合成了2,5-双{β-[p-(6-羟基己氧基)苯基]乙炔基}嘧啶,其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5.
α-四(烷基苯氧基)酞菁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经硝化、氨化、亲核取代和金属离子模扳等多步反应合成了两个系列共5个叔丁基取代苯氧基金属酞菁配合物,产物经元素分析,IR表征,测定了目标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结果发现:与无取代金属酞菁配合物相比,Q带最大吸收光谱波长红移;在710nm波激发下,目标配合物在环已烷等有机溶剂中均有荧光发射(最大发射波长在760nm左右);在二氯甲烷、氯仿、环已烷、Py、苯、甲苯、乙基环已烷、乙基溶纤剂等中溶解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靛红及其衍生物与丙二腈缩合得中间体2-(2-氧代吲哚-3-叉基)丙二腈及其衍生物(2l~2t);苯甲酸及其衍生物与水合肼缩合得苯甲酰肼及其衍生物(4a~4l);2和4分别经环合反应合成了20个螺{二氢吲哚-3,2'-[1,3,4]噁二唑}-2-酮类似物(5a~5t),其中5b~5t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表征。  相似文献   

7.
meso-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卟啉与镉的显色反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新合成显色剂meso 四 [3,5 二 (三氟甲基 )苯基 ]卟啉 [T( 3,5 DTFMP)P]光度法测定痕量镉 (Ⅱ )的方法与应用。试验表明 ,在pH 1 0 .6的缓冲液、Tween 80及邻菲口罗啉介质中 ,经沸水浴加热 7min ,显色反应完全 ,Cd(Ⅱ )量在 0~ 3μg/2 5mL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442 为 2 1 9× 1 0 5L·mol- 1 ·cm- 1 。显色体系不经掩蔽可直接测定烟草中的痕量Cd(Ⅱ) ,选择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四溴2,3-萘酞菁锌(Ⅱ)的合成及非线性光限幅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溴萘酞菁锌;四溴2;3-萘酞菁锌(Ⅱ)的合成及非线性光限幅特性  相似文献   

9.
农兰平  肖成梁  刘运海  彭杰  张安运 《合成化学》2011,19(4):538-541,549
在乙腈中,25,26,27,28.四羟基杯[4]芳烃(1)与碘代异丙烷(i-PrI)在碳酸钾的催化下经双烷基化反应合成了25,27-二异丙氧基-26,28-二羟基杯[4]芳烃(2),其结构经<'1>H NMR和MS确证.最佳反应条件为:1 23mmol,n(1):n(K<,2>CO<,3>):n(i-PrI):n(Me...  相似文献   

10.
四磺酸酞菁锰(Ⅱ)的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强  韩爱霞  张复实 《应用化学》2004,21(12):1290-0
四磺酸酞菁锰(Ⅱ)的合成及其应用;四磺酰氯酞菁;四磺酸酞菁锰(Ⅱ);合成;过氧化氢模拟酶  相似文献   

11.
王鹏  李莹  杨文斌  赵静静 《无机化学学报》2012,28(11):2301-2305
以3,5-二羧基苯氧乙酸(H3L)为配体与醋酸镉在不同pH条件下获得了2个Cd(Ⅱ)配合物[Cd(H2L)2(H2O)4](1)、[Cd(HL)]n(2),通过红外、X-射线单晶衍射等检测手段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结果表明,这2个配合物分别为配位分子和三维配位聚合物,其结构的形成与水热条件的pH值密切相关。该结果对以pH值控制配合物结构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α-{3-[2-hydroxy-3-(N-methyl-N-hydroxyethylamino)propoxy]propyl}-ω-butylpolydimethylsiloxanes Ⅲ with various moleculax weights were prepared by epoxy addition of α-[3-(2,3-epoxy-propoxy)propyl]-ω-butylpolydimethylsiloxanes Ⅱ and Nmethylmonoethanolamine.At each step.the outcome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through FT-IR and NMR spectr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ach step was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and objective products wer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DBU催化法合成得到4种四-β-(8-喹啉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金属分别为钴、镍、铜、锌),同时分别进行了元素分析、UV-Vis、IR光谱、质谱表征。还对四-β-(8-喹啉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进行了荧光性质研究,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壳寡糖(COS)为配位体,锌(Ⅱ)离子为配位离子,在均相反应条件下合成了壳寡糖锌(Ⅱ)配合物(COS-Zn),并优化了配合物的合成条件.利用红外光谱法(FT-IR)、差热分析法(DTA)和元素分析(EA)进行结构表征,并对配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氨基葡萄糖与锌(Ⅱ)、铁(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光谱;氨基葡萄糖与锌(Ⅱ)、铁(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相似文献   

16.
周其凤等曾报道聚丙烯酸[2,5-双(对甲氧基苯甲酰氧基)节酯][1]和聚甲基丙烯酸[2,5-双(对甲氧基苯甲酰氧基)苄酯][2]的合成.但后来的研究发现,在合成单体的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未见报道的异常反应[3]使产物成分复杂化,因此当时报道的聚合物可能不是聚丙烯酸[2,5-双-(对甲氧基苯甲酰氧基)苄酯]或聚甲基丙烯酸[2,5-双(对甲氧基苯甲酰氧基)苄酯],而可能是共聚物.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重新设计了合成路线以避免发生上述副反应,成功地合成了丙烯酸或a-甲基丙烯酸[2,5-双-(对甲氧基苯甲酰氧基…  相似文献   

17.
高锰酸钾降解2-萘酚-6-磺酸钠合成了"分子碎片"4-磺酸钾基邻苯二甲酸(1)。1在钼酸铵催化下,用固相法合成了四-磺酸铝酞菁(2)。采用氨基转化的方法,2经磺酰氯化和Hinsberg磺酰胺化反应分别合成了四-磺酰氯铝酞菁(3)和新型空间链取代四-(6-氨基己酸磺肽基)铝酞菁(4)。1~4结构经1H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并对4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在乙醇溶液中(pH=7~8)研究了Cu(Ⅱ)离子与N,N-二(2-羧基苯基)-2,6-吡啶二甲酰胺(BCPD)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溶液中二者以1∶1的化学计量比形成配合物,表观结合常数为(4.59+0.05)× 106 mo1-1·L.由Cu(Ⅱ)离子与BCPD在甲醇中反应合成了1∶1型铜配合物[Cu(Ⅱ)(BCPD)]2-· 2[(C2H5)3NH]+·CH3OH,用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α=1.290 90(12) nm,b=1.855 19(19) nm,c=1.752 31(16) nm,β=122.920(2)°.BCPD以吡啶氮、两个去质子化的酰胺氮原子和2个羧基与Cu(Ⅱ)配位,形成五配位畸变四方锥构型.  相似文献   

19.
Two compound crystals of (Hdafo)2[ZnCl4]·2H2O (1) and (Hdafo)2[CoCl4]·2H2O (2) were obtained when we tried synthesizing the mixed ligand compounds of Zinc (Ⅱ) and Cobalt(Ⅱ) with 4,5-diazafluorene-9-one(dafo) and o-phthalic acid, respectively. Their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s all belong to monoclinic system, C2/c space group with crystallographic data:(Hdafo)2[ZnCl4]·2H2O, a=1.6768(5)nm, b=1.2052(3)nm, c=1.3888(4)nm, β=116.793(3), V=2.5053(12)nm3, Z=4, F(000)=1232, Mr=609.57, Dc=1.616g·cm-3, μ(MoKα)=1.444mm-1, R1=0.0373, wR2=0.0765; (Hdafo)2[CoCl4]·2H2O, a=1.6787(4)nm, b=1.2078(3)nm, c=1.3911(4)nm, β=116.665(3)°, V=2.5204(11)nm3, Z=4, F(000)=1220, Mr=603.13, Dc=1.589g·cm-3, μ(MoKα)=1.142mm-1, R1=0.0257, wR2=0.0654. The constitutes of the two compounds were proved by elemental, IR Spectra and thermal analyses. CCDC: 1, 198516; 2, 198517.  相似文献   

20.
柳巍  陶建中  师同顺 《应用化学》2001,18(3):228-230
液晶;5;10;15;20-四(对-癸酰氧基苯基)卟啉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