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已知a、b、A解三角形”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已知a、b、A解三角形”的教学312025浙江绍兴县钱清中学杨燕众所周知,初中《代数》第四册《解斜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由于首先要判定三角形的解的情况,这部分知识便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已知角是直角或钝角时的判...  相似文献   

2.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一边的对角,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课题.难点在于解三角形时可能出现两解、一解和无解等三种情况.学生由于没有真正理解这个问题,往往给不出正确的判断和解答.高中代数(人教版)上册P248给出了有解和无解的六种情况.善于动...  相似文献   

3.
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即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可有两解 ,一解或无解 ,这是本节的难点 .在实际解题中 ,如何判断解的情况呢 ?现将笔者归纳的一种可行的方法介绍如下 .类型 1 根据三角形边角关系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可直接判断无解或只有一解的 .1)若已知条件与三角形边角关系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矛盾 ,可直接判断无解 .例 1 已知三角形的边a =18,b =2 0 ,角A =15 0° ,解此三角形 .解 ∵A为钝角 ,∴a应是最大边 ,但这里b>a ,矛盾 ,故无解 .2 )若可判断另一边所对的角等于已知锐角 ,或小于已知角 ,则此角为锐角 ,且只有一…  相似文献   

4.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判断三角形的解的个数问题是同学们学习的一个难点,教材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总结得出两解、一解、无解的方法,但由于此法情形复杂,同学往往不易掌握.经研究发现一简捷有效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历年高考中,解三角形是考查的重点,教材上归纳的已知两角及任一边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以及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解均唯一,学生不难掌握.而对于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教材先通过三个例题的学习,再利用图解法进行总结与  相似文献   

6.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判断三角形的解的个数问题是同学们学习的一个难点,教材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总结得出两解、一解、无解的方法,但由于此法情形复杂,同学往往不易掌握.经研究发现一简捷有效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教材中,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它的解有两解,一解、无解的三种情况。如已知a、b和A时,其解的情况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8.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是初中代数第四册中解斜三角形这一部分中的难点,教材中是用正弦定理来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教参中对已知a、b、A解三角形讨论解的情这个表格虽然很清楚,但学生很难长期记忆。教学实践表明用余弦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效果较好。这是因为用余弦定理解这类问题就把三角形解的讨论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讨论问题,学生对此已相当熟悉了。从下面例子可见,这种解法并不烦琐。  相似文献   

9.
尹耀喜 《数学通讯》2005,(10):21-22
在历年高考中,解三角形是考查的重点,教材上归纳的已知两角及任一边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以及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解均唯一,学生不难掌握.而对于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教材先通过三个例题的学习,再利用图解法进行总结与归纳,笔者通过四年对该内容的教学发现,虽然图解法比较直观,但实际上部分学生感到很抽象,求解时可操作性不强.  相似文献   

10.
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斜三角形的问题,初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困难。其原因不外乎是,对于给定条件下的问题是否有解,若有解,有多少个?心中没底。因而常出现死背结论,乱套公式的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进行。一、由学生动手作图,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斜三角形的解的情况,从几何角度来说,就是由给定的条件一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能否作出三角形,若能作出,有多少个?是什么类型的?为了使学生对可能出  相似文献   

11.
一类解三角形问题的代数解释杨询(江苏省海安县中学226600)我们知道,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一解、无解三种情况.中学教材初。代数第四册第149至152页,从运动变化的角度,以“图形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解的情况的判定方法.本文拟用...  相似文献   

12.
一、可解三角形的一般解法 初中阶段主要利用锐角三角比和勾股定理来解直角三角形,学生还未学习正、余弦定理,而对任意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常常把它化归为解直角三角形.一个三角形共有六个基本元素,分别是三条边和三个角,其中至少已知三个元素,且必须已知一条边.若三角形确定了形状大小,则另外三个元素可求,即称此三角形可解.换言之,已知AAS、SAS、ASA、SSS的三角形确定,就可解三角形.笔者举例说明每一种情况下,解三角形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3.
现行上海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课本第六章第十节余弦定理中有一道例题:在△ABC中,已知c=21,b=19,B=60&;#176;,求a.这个问题就是解三角形中的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求第三边的类型.这种类型的解三角形问题既可使用正弦定理又可使用余弦定理来解.由于在边、边、角对应相等的情形下不能断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解的情况会多种多样.使用正弦定理来解时需按一定的关系来判断解的取舍.……  相似文献   

14.
解三角形     
刘于时  邓勇 《数学通讯》2012,(Z3):85-88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本单元的重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及其应用.本单元的难点:(1)结合已知条件灵活选择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形式解题;(2)将有关实际应用问题正确抽象为解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  相似文献   

15.
一、重视例习题的反思,创设探究情境 例题与练习(人教A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P3例1、2,P8练习1、2) 例1 在△ABC中,已知A=32.0°,B=81.8°,a=42.9cm,解三角形. 例2 在△ABC中,已知a=20cm,b=28cm,A=40°,解三角形. 练1 在△ABC中,已知a=2.7cm,b=3.6cm,C=82.2°,解三角形. 练2 在△ABC中,已知a=7cm,b=10cm,c=6cm,解三角形. 在学习“解三角形”这章时,首先,教师可将这些例习题放在一起请学生思考:完成这些题目后你发现了什么?这将促使学生主动进行题后反思活动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解法发现知道两角及其中一角对边或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知道三边或两边及夹角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相似文献   

16.
解三角形问题。主要是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即通过已知的边角关系。确定三角形中未知量和未知关系.数学竞赛中的解三角形问题,常涉及以下知识点.  相似文献   

17.
在△ABC中,只是知道两条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所以解这类三角形问题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无解的情况.在众多资料上都以两大情况作如下说明:  相似文献   

18.
新编教材数学第一册 (下 ) (P1 2 8) ,在总结正弦定理的应用时指出 :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求解三角形其余元素时 ,可利用正弦定理 .而在 (P1 30 )总结余弦定理的应用时指出 ,利用余弦定理 ,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三边 ,求三个角 ;(2 )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 ,求第三边和其它两个角 .在这里给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 ,似乎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求解三角形其余元素这类问题 ,只能用正弦定理来解 ,从而忽视了此类问题亦可用余弦定理来解 ,甚至可能用余弦定理来解反而比用正弦定理来解更方便、更简单 …  相似文献   

19.
<正>学习了正弦定理内容后,我们懂得:关于"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条件情形下解三角形,会因为这条件的不同,解的个数不同,可能有两解、一解或无解等;笔者的老师在这里对解的一般性讨论讲得很清楚,我们听得也十分清晰,具体如下.引例在△ABC中,已知边长a、b,以及a边所对的角A,求解三角形.  相似文献   

20.
陆谨 《数学通讯》2009,(11):21-22
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元素.由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在传统的解三角形问题中,也把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作为三角形的元素.新教材在习题中给出了三角形中线长的计算公式,本文给出它的证明,并介绍这个公式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