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美国清教主义是集神学、哲学、意识形态等为一体的思想体系,是美国文化、文学的基岩,它的“盟约神学”的内容虽几经置换,却仍然对美国社会发挥着巨大作用,更为特殊的是,清教主义到达新大陆之初使孕育着自我颠覆的变数。从清教主义中伴生出来的清教文学也有着迥异于英国文学的主题、文体和文类特色,它的荒原意象、鲜明的善恶观等极大地影响着美国文学的批评与创作。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体悟和笔调给我们展示了她思想里的宿命观,这种宿命观也投射到《茉莉花香》的聂传庆身上。因为宿命,所以挣扎显得无力也无意义,苍凉的命运自会自我完成,然而这种宿命观的形成是张爱玲的生活所必然带来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裔文学和非裔文学中都有大量的性别暴力描写,其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少数族裔反抗白人霸权的反话语,是从边缘向白人中心的挑战。非裔文学中的性别暴力描写反映了黑人女性受到的压迫,控诉了白人种族主义。以赵健秀为代表的华裔文学中的性别暴力描写,只是一种虚构和“臆想”,试图颠覆所谓华裔模范族裔的神话,但是这种性别暴力指向的是白人女性,最终达到的效果只是印证白人主流的“可怕逻辑”。  相似文献   

4.
华裔文学--美国的少数族裔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30多年来,华裔学极大地丰富了美国学而成为美国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华裔学研究涉及多种艺和化思潮,并反映出美国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世界博览》2009,(23):15-16
在因电火花爆炸、烟尘和液氦泄露而关闭达一年之久后,世界上最大也最昂贵的物理实验设备——著名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已经准备好再次启动。如果一切顺利,今年12月,质子将会在日内瓦城外的地下轨道中进行撞击,来帮助科学家寻找宇宙大爆炸开始后一万亿分之一秒内占据主导地位的力与粒子。  相似文献   

6.
惠特曼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诗人,他的《草叶集》以一种大胆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来宣传富有民主色彩和乐观精神的美国梦,对后世美国以及美国文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惠特曼所描述的美国梦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文学作品中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本文侧重于论述惠特曼《草叶集》中所展示的美国梦以及在21世纪美国文学中有什么样的变化和反映。  相似文献   

7.
肖燕洁  王丹 《科技信息》2011,(32):I0019-I0020
教育心理学中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其倡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潜能,重建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的核心理念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搭建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平台。本文即是对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美国文学教学中的一次可行性研究的阶段性总结。通过分析学生在调查问卷中的反馈信息,探讨了符合学生兴趣和潜能发展需要的美国文学的教学模式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鲁迅从青年时代起就对美国文学予以关注。他对爱伦·坡、马克·吐温、杰克·伦敦、辛克莱等人评价较高,并与一些美国作家结下了深厚友谊。鲁迅对美国文学的历史与现状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他的创作也曾受到美国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十八世纪的北美殖民地,人们在进行独立战争的同时,也在审视着自己民族的文学创作,启蒙主义运动在这一时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追求自由,引导人们从清教思想中解脱出来,引导人们为建立独立国家而奋斗。"实利主义"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特征,政论文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进而成为导致美国国家独立的重要力量。而政治上的独立又为日后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独立、民主、自由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当时时代文学的主体精神。一方面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士气,另一方面对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描述、反映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对华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华人反抗白人的固定化概念化形象以及华人如何适应美国主流文化、融入新文化所产生的种种文化冲突,但这些冲突都是围绕文化身份建构这一点进行的。把美国华裔的文化身份建构分为前阶段的文化失语期、开始阶段的身份认同期、探索阶段的民族身份认同期和族裔散居混合身份认同发展期等四个阶段,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人面桃花》小说的叙事近乎完美,让人一旦读起就难以放下。从小说一开始就制造的悬念.有的在漫长的叙事中缓缓展开,有的则隐隐约约地泄漏些蛛丝马迹,还有的悬念最终成为迷。格非的潜意识里一直在寻找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故事叙述方式和语言表现形式,他的这种努力与追求在《人面桃花》中最终得以体现并有所超越和突破。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一生重视学习和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断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创立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3.
面向中医望诊的人脸图像配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可疑病人脸色与病例库中标准病例脸色之间的配准进行了研究.从人脸检测、特征提取到人脸配准,提出一套解决方案和实现算法.将基于肤色模型和动态外观模型的人脸多特征点精确定位方法相结合,应用于面向中医望诊的人脸图像特征定位中,利用所得特征点对人脸划分区域,在各区域内提取颜色特征,实现了基于颜色的图像配准.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与现代性:近代中西医论争的文化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文化接触的视角来看,近代以来中西医之间的论争与对立,无疑是中西两种文化体系及话语场域之间的冲突.这场论争实质上是中国文化近代化运动在医学领域的反映,烘托出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道景观.五四时期的欧化思潮与反传统主义为中西医论争埋下了思想根苗,而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构成了中西医论争的文化表征.历史表明,对抗与排拒无济于事,多元与共生才是合理的发展路径,而豁达与从容或许是中国医学走向未来最为舒展的文化姿态.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体育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学校体育作为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突破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在充分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和价值的基础上,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的必要性及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余杰 《凉山大学学报》2003,5(4):145-150
本以客观的冷峻的同时也是多维的视角,评述在中国现代思想、现代化与现代学术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广义的“五四”运动。中对海峡两岸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述作了比较;对客串深入研究“五四”运动的知名学林毓生、张灏、余英时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分析与评说;着重阐明了“‘反传统’主义”与“反‘传统主义’”的学术概念与人内涵;二因引号不同,而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7.
在2007年10月27日“人类学与中国传统”圆桌论坛的大会中,徐杰舜教授提出“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引起了各方的激烈论争。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人类学学科发展未来走向的命题。同时,问题也不止于此。在“中国话语”论争的表征背后所触及到的,应该是一个更为坚实和更为深刻的基底——中国传统。人类学如何面对多元一体的中国传统?这关涉到中国人类学研究的理论诉求、方法范式,以及现实关怀等一系列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因此,作为对圆桌论坛的“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学术论争的一种回应和延伸,人类学与中国传统的圆桌座谈会的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本刊将陆续发表由徐杰舜教授策划、主持的“人类学与中国传统”圆桌系列座谈会的纪实,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风景油画为什么要切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进行论述,提出传统文入画“写意性”是中国当代油画审美领域拓展的新命题,继而论述了风景油画创作中如何运用传统文人画的表现方式,即“写意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传统文化 ,很大程度上说就是一种伦理文化。中国社会是一个道德、伦理社会。因此 ,人不再是无限的主体 ,每个人都只存在于伦常之内才有价值 ,他的行为不仅仅是他自己的行为 ,而是社会或伦常需要他执行的行为。这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爱情本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美好而神圣的情感。它代表着人的生命力。在社会的早期 ,还是属于比较正常的 ,如《诗经》中就有大量的爱情诗篇叙写男欢女爱 ,以及青年男女间的爱情波折 ,或相恋的欢悦 ,情爱的忠贞、失恋的悲伤。因为那个时候 (先秦社会 )男女可以在一定自由的条件下两情相悦而结为…  相似文献   

20.
美人隐喻着重指古典诗文中主体在文化层面对女性的一种精神寄寓。《诗经·桃夭》中桃夭的文化隐喻,不仅喻意了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夫为妻纲的文化传统,还喻意了美人如君子需内外兼修,使形貌之美与德行修养一致。从《诗经·桃夭》到《红楼梦·五美吟》,历经屈原、陶渊明、李白、辛弃疾及曹雪芹等人的书写,美人隐喻逐渐成为古典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化品题,并对儒家女性观在当下的重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