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藏高原及邻区富碱侵入岩——以苦干子和太和二岩体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暗色造岩矿物、岩石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等,将本区富碱侵入岩分为2个系列:(1)钠质碱性系列岩石,为含碱性暗色矿物(霓辉石、霓石、钠闪石)碱性岩和碱性花岗岩,岩石化学成分富碱、富钠和贫钙以及Sr,Ba丰度低;(2)钾质碱性系列岩石,为含非碱性暗色矿物(透辉石、浅闪石)碱性岩和碱性花岗岩,岩石化学成分富碱、高钾和富钙以及Sr,Ba丰度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用“733”电子探针,采用Bence和Albee校正法对造岩矿物如长石类、橄榄石类、石榴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云母类、绿泥石类、沸石类、粘土、碳酸盐类矿物以及榍石、刚玉、红柱石、十字石、沂濛矿、陨铬辉石、磁铁矿、堇青石等矿物进行大批量的测试,还对“733”电子探针定量分析中几个比较重要问题:镀膜技术;对碱金属元素和含水矿物的分析;标样的选择;对分析样品的要求;测试条件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硅酸盐岩石样品的主次量成分分析(业内俗称硅酸盐成分全分析)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监测岩石内部成分含量的变化,可以了解相应元素在地壳内的迁移情况和变化规律、元素的集中和分散情况、岩浆的来源及可能出现的矿物相,可进一步解决矿体岩相分带、阐明岩石成因等问题;并且硅酸盐岩石主次量成分的含量是矿物定名时的重要依据[1]。因此,选择能准确测定硅酸盐主次量成分含量的方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岩石矿物分析(以下简称岩矿分析)历来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讲,土壤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水系以及其他一些沉积物也是岩石矿物迁移搬运后的产物,地下水也是一种矿产,所以岩矿分析实际上也就是包括土壤、水系沉积物、水等在内的地质物料分析。众所  相似文献   

5.
由于月壤等地外样品十分珍贵,在实验室研究中优先使用原位、微区、无损的元素分析方法。电子探针元素面扫描是地外样品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该方法可获取样品整体或者感兴趣区域的多种元素分布数据,应用于矿物相识别与含量估算,锆石等定年矿物的快速定位,矿物环带、出溶、反应边结构等特殊岩相和矿物接触关系等分析和研究。本研究中以嫦娥五号月壤、月球陨石、火星陨石研究为例,介绍了目前元素面扫描的应用方法。此外,本文还对比、分析了电子探针面扫描技术与其它面扫描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未来十年,我国将实施一系列月球、火星、小行星等天体采样返回任务。电子探针元素面扫描分析未来将在这些地外样品研究中广泛使用。同时,建议行星科学家围绕所关心的科学问题,合理搭配多种分析方法以实现各种技术优势互补和样品科学价值最大化,服务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科学产出和行星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贵州遵义地区是中国华南二叠系锰矿重要富集区之一,锰资源储量逾2亿t。通过对遵义长征、南茶及统子窝锰矿床23件岩矿石样品稀土元素组成进行测试分析,发现锰矿床普遍富集稀土元素,其中矿石∑REE总量介于326.3~1138.9×10~(-6)之间,平均538.84×10~(-6)。锰矿中凝灰岩∑REE总量最高,达到1824.5×10~(-6)。电子探针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锰矿中稀土元素主要以稀土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其中独居石、磷钇矿是最主要的稀土矿物,其以富集Ce,La和Nd为主要特征,部分矿段重稀土元素Y相对富集,指示遵义二叠系锰矿床伴生稀土组分主要以富集轻稀土元素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炬(简称ICP)用于分析岩石矿物目前多数采用溶液进样,为适应岩石矿物样品多为固体粉末的特点,参照云南地质局实验室研制的固体粉末进样装置,自行设计制造了一个固体粉末进样装置,并用于分析测定岩石中的稀土元素。其灵敏度比溶液进样法有显著提高,精密度能满足要求,为岩石中稀土元素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硅酸盐矿物中低含量元素的电子探针异点分步定量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电子探针分析硅酸盐矿物国家标准样品 ,研究了不同分析方法和实验条件对硅酸盐矿物的主量元素和质量分数<2 %的低含量元素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硅酸盐矿物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中 ,在假定不含低含量元素的情况下先用常规实验条件分析主量元素的含量 ,尔后用非常规实验条件异点分析低含量元素的含量 ,并让主量元素参与低含量元素定量计算的ZAF校正 ,可以保证不同含量的被测元素均具有较高的分析精度 ,并称该法为“异点分步定量法”。  相似文献   

9.
河南登封至鲁山地区大陆地壳剖面磁性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试了河南登封至鲁山地区出露的大陆地壳剖面岩石系统的磁学参数,并结合岩石的矿物、化学成分及密度、纵波波速等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剖面内岩石自早元古代安沟群经晚太古代的登封群至太华群,随着变质等级(或地壳断面的视深度)的增加,磁化率K、天然剩磁J_n及饱和等温剩磁J_r也普遍增加。绿片岩相的安沟群及角闪岩相登封群的变沉积岩与变泥质岩呈现明显的顺磁性特征,其它岩石以亚铁磁性为主。太华群岩石的磁性代表了地壳断面内下地壳岩石的磁性分布,其K,J_n和J_r的平均值分别为6680×10~(-6)SI,0.166A/m及71.78A/m。这些结果与世界上几个出露的高级变质地体岩石磁性的研究结果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碾子山晶洞碱性花岗岩体41个全岩、24个单矿物及当地大气降水的H,O同位素组成,所得结果说明该岩体明显经历过大气降水-岩石相互作用。将全岩样品的δ~(18)O值全部投在地质图上,可画出δ~(18)O内高外低的等值线。计算的水/岩比(W/R)构成形状一致但呈内低外高现象的等值线图,这一现象可能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1.
香花岭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野外与室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湖南临武香花岭地区原名“细晶岩”或“蚀变细晶岩“的“431岩脉”的岩石名称提出了异议,并对其进行了地质产状、岩石结构构造、岩石化学及矿物组合特征的研究.除简要介绍了香花岭岩的各种重要特征外,还将与之近似的岩石,如翁贡岩、黄英岩等作了分析对比,最后,并对其成因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岩石矿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是《分析试验室》定期评述中“岩石矿物分析”的第五篇评述文章。它评述了1993年7月至1995年6月期间国内岩石矿物分析的发展概况。内容分概述、试样的前处理、重量法和滴定法、光度法、原子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X射线荧光及电子探针法、色谱法及其它、流动注射分析法、物相分析、质量监控及标准物质和标准方法等11个方面。引用文献445篇。  相似文献   

13.
岩石矿物中的挥发组份包含着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分析工作者更多更可靠地提供这些组份的分析测试数据。如何灵敏、准确、快速地分析岩矿试样中的微量挥发组份曾是一个难题,气相色谱这项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的应用,则为解决此难题提供了较理想的手段。六十年代初,Jeffery等首先用气相色谱分析了岩石矿物中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成份。七十年代初,气相色谱分析月球标本的微量挥发组份和气液包裹体的气相  相似文献   

14.
系统地研究了姑婆山花岗杂岩体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计算了造岩矿物对全岩稀土元素的贡献率,论证了该杂岩体三个不同阶段花岗岩之间的成因关系,提出基底壳源岩石部分熔融作用早期阶段产生的花岗岩岩浆最富含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模式。指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主要产生在该阶段花岗岩的风化壳中。第一阶段中粗粒钾长花岗岩的铷锶同位素等时年龄为145.6Ma,初始~(87)Sr/~(86)Sr=0.71198。  相似文献   

15.
正叶蜡石是一种含羟基的层状铝硅酸盐矿物,化学式为Al_2[Si_4O_(10)](OH)_2,广泛应用于耐火材料,陶瓷、传压密封介质、玻璃纤维、橡胶、焊接等领域~([1-2])。叶蜡石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依据建材标准JC/T 2100-2012《叶腊石化学分析方法》用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等大型仪器进行检测,该标准中的方法存在样品前处理繁琐、不适合工厂大批量样品分析等问题。文献[3-6]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ICP-AES分析了叶腊石中的化学成分,其中,  相似文献   

16.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石墨中的固定碳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取0.05 g试样在520℃高温下灼烧30 min,除去石墨中的有机碳,然后用硝酸(1+1)处理,除去碳酸盐,加3 g碳硫分析专用混合助熔剂,在高频红外碳硫仪上测定固定碳含量.与间接定碳法和非水滴定容量法进行对比试验,测定结果吻合较好.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3118、GBW03119和GBW03120)和石墨矿样品验证,方法的准确度为-0.11%~0.04%,精密度为0.52%~1.81%(RSD%,n=12),符合DZ/T0130-201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岩石矿物样品化学成分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1981年 Pergamon 出版社出版的《岩石分析的化学方法》(第3版)共包括48章。前四章详细论述了岩石分析的一般特性:岩石物料的组成和取样、破碎及研磨、样品沾污源等一般性问题和特点(第一章);关于试样分解方法的详尽讨论(第二章);岩石分析的经典方法,例如主要组分和常见组分的一系列基本常规分析方法(第三章);系统完整地描述岩石样品的快速分析法,读者能够从中得到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第四章)。另外44章则是更深入细致地介绍单一元素或性质相类似的成组元素(如碱金属;钪、钆和稀土;锆和铪;钽和铌;氯、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电子探针对绿色翡翠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翡翠中的微量元素Cr和Fe是绿色翡翠致色的关键,当这些金属离子以类质同象进入硬玉晶格时,就会使硬玉呈现他色(由非主要化学成分引起的颜色);Ca、Mg等元素则对翡翠的质地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景深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含镍物料样品进行微观形貌、化学成分和物相组成分析,并结合镍矿及镍矿渣的特征分析,实现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结果表明:物料1微观呈现蓬松碎絮形态,pH值为4.30,酸性特征显著,主要物相为SiO_(2)、FeO(OH)、PbO_(2)等,样品中S含量残留达到14.7%,Pb和As含量远超有害物质限量;物料2表面有空隙,呈现明显黑色焦烧痕迹,主要物相为Mg_(2)SiO_(4)、Fe_(3)O_(4)等,样品中MgO折算含量远超镍精矿标准限量。综合分析两种物料的外观、物理性状、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化学成分,发现两种物料不具有天然矿物特征,推断物料1可能来自红土镍矿在硫酸酸浸工艺中产生的湿法冶炼渣,物料2可能为含镍矿物经火法冶炼中熔炼过程产生的熔炼渣或转炉渣,均属于固体废物。  相似文献   

20.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银样品前处理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讨论了在岩石、矿物及化学探矿样品中金、银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时,样品前处理应关注的一些问题实践经验表明要注意样品的加工过程和金银的赋存状态,以保证样品有足够的代表性;针对不同矿种类型,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尽量避免样品在处理过程中的挥发损失、包夹、共沉淀吸附等情况的发生;对单矿物金、银的连续测定,建议采用多次湿法酸处理来保证样品的分解,并根据其含量进行必要的分离富集或稀释,以满足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