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在实验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尤其是发展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真个风流袅娜,体态轻狂. --褚人获<隋唐演义> 体字的繁体形式为鹘,但占代体和髓是两个字,体的本意是"劣,粗笨"的意思,而體,从"骨",即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身体.  相似文献   

3.
"物之道:道生物,物生道,道为物之行,物为道之成,天地之艺物之道." 在高能所大院门口矗立着一座名为"物之道"的雕塑,雕塑正面镌刻着这首诗,作者是李政道先生.李先生为推动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以及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呕心沥血、竭智尽力,陪伴和见证了我国高能物理事业艰难而又成功的步伐,为中国的高能...  相似文献   

4.
2 生物分子手性起源 分子手性的起源问题和生命起源问题密切相关.所谓分子手性,是指分子结构的左右不对称性(镜像不对称性).18世纪中叶,巴斯德发现酒石酸盐在偏振光中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分子结构上的立体异构现象(左右不对称性).他认为:"一个不对称现象必须有一个不对称原因".此项研究对立体化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巴斯德还十分注意这种立体异构和生命过程的关系,天才地猜测说:"生命是宇宙不对称性的功能表现的结果.宇宙是不对称的,生命由不对称力所主宰.我甚至设想一切活的物种,其结构和外形都是宇宙不对称性的功能表现."他还说:"如果没有生命,就不能产生不对称分子."其涵义是:在无生命的自然界中,左右不对称的两种对映异构体是等量存在的.而在生物体中,左手性的和右手性的分子是不等量的,总有一种占绝对优势.因此,靠生命为融媒,才能产生不对称分子.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指描述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修辞手法.所谓物理教学中的比喻,就是把比喻这种修辞方法运用到物理教学的课堂上,用学生熟知的且与新知识有某些相似特征的事例,说明新知识的疑难之处,再配合正面讲解,以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手法.  相似文献   

6.
曲线运动中物体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人教版高一物理课本"曲线运动"一章中,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砂轮磨刀具时飞溅的火花,旋转雨伞时雨滴飞出等实例,从而得出:"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该点的切线方向."但课堂教学时,不便操作,难于演示,学生得不到"眼见为实"的效果,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物理》2017,(12)
尺度是事物最直观的性质。描述小的世界除了用独立的形容词,还有连缀指小词的形式。一些带"小的"意思的词汇,会随着我们的认识深入到更小的尺度而变换其含义。  相似文献   

8.
王正行 《物理》2012,41(12):823-825
捧着这部煌煌数十万字的遗著,我感慨万千.送走方官兄转眼两年多了.他家人嘱我为书作跋,我虽力所不逮,却不能推托.对这四元数我并不在行,说点感想吧."文革"后期我到北大汉中分校,就知道方官是虞福春和陈佳洱先生麾下两大理论家之一,但无缘相识.那时基础研究基本上都停了,只有加速器有任务,他在忙4.5MV静电加速器的设计和计算,我则在教比高中程度深一点的《基础物理》.我俩走到一  相似文献   

9.
直流电路动态分析是依据全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求解.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往往有困难.现将笔者在教学中针对此类问题的点滴体会与方法提出来与大家共享、探讨.针对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可用四个字概括即"串反并同".若用"串反并同"的规律解决此类问题可使问题简单化."串反并同"的含义是:看要研究的物理量与变化电阻阻值的关系,如果是串联,其变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镜外观察"和"只在正面调整"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在正面的反射像不丢失的基础上,快速找到反面的反射像,避免了盲目调节,达到快速找到"十"字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这里"阻碍"二字的内涵非常丰富,能否准确把握这两个字的涵义,关系到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否正确分析有关问题,能否迅速得到相关结论.下面从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阻碍"二字: 一、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看: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探究性教学中,假说是对事物或现象所作的假设性解释,其正伪必须接受理论和实践的检验,检验的结果有"证实"和"证伪"之分.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二三十年以来,不少有识之士开始主张这样的新观点:物理学不仅能够追求"物质之理",也可以探究"事物之理"(黄吉平,《现代物理知识》2015年第3期)。人们注意到,统计物理学不仅仅限于探究无生命的微观个体所组成的宏观系统的性质,而且已经被拓展用于描写由有生命的个体甚至能独立思考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系统的种种现象,从而催生了经济物理学、社会物理学等新的学科方向。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社会上对同一问题形  相似文献   

14.
中文"物理"一词最早的出处,应该在<庄子>一书中的<知北游>篇中提到"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秋水>篇提到"道……,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天下>篇又提到"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寡能备于天地之美,……."庄周显然不赞许分析法,而以"道"论理.到晋朝,杨泉有<物理论>一书.到宋朝,朱熹(1130-1200)有"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之语.明朝方以智(1611-1671)受西学影响,著<物理小识>一书,重视"质测"(即观察测量).此时之"物",尚泛指万物.  相似文献   

15.
电动势、电势差和电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诚杰 《物理通报》2003,(12):17-18
1 一道物理习题的错解所引起的思考 笔者曾用这样一道物理习题测试学生:"在半径为R的闭合导体回路中有dB/dt>0的变化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O是涡旋电场的中心,a、b是圆周上的任意两点,用一细金属棒把a、b两点连接起来(上图),试确定a、b两点间的电压."很多学生这样回答:"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a、b两点间的电压就是金属棒ab上的电动势."  相似文献   

16.
1 导言 在学校的各门课程中,物理学仍然是选修人数最少的科目之一.大多数学生认为物理枯燥乏味,干巴巴的没有什么意思,而且很难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许多老师把物理当成了应用数学来教,使物理学的"味道"丧失殆尽.如果我们想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具备成功应对的能力,那么,必须使学生理解基础的物理概念,学会把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物理现象和事件中.其中,形成对一些至关重要的自然事物、技术问题的数量大小的概念就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7.
<正>1主要内容如何提高人文社科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知名学者J.M.Pimbley认为:"Physics is the liberal arts education for a technological society."物理学教育能够使学生对世界万物有更客观、理性的认识.但霍金曾说:"多写一个公式就会吓跑一半读者."如何在较低的学时基础上讲授好普通物理,对提高人文社科类学生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说过,"当直线和曲线的数学可以说已经山穷水尽的时候,一条新的几乎无穷无尽的道路,由那种把曲线视为直线并把直线视为曲线的数学开拓出来了."在曲线运动中,研究速度的基本方法是"化曲为直",研究加速度因涉及到速度方向的变化,则需用到"化曲为圆",引入曲率半径来处理.从数学  相似文献   

19.
房间出口位置及内部布局对疏散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孔金  杨立中 《物理学报》2010,59(11):7701-7707
利用先前建立的元胞自动机人员疏散模型,考虑教室类房间内过道区域的影响因素,调整行人转移概率的计算规则,分析了教室不同出口位置、教室内不同布局情况下的疏散效率.结果表明,正对教室过道的出口对疏散是很有利的,教室正面边缘开口和侧面开口相比,宜在侧面开口,以减少行人运动过程中方向的变化,而教室正面中央开口虽然疏散效率最高,但这样的开口不现实;另外,当教室侧面开口时,紧靠出口墙壁侧的过道是必要的,当教室总容量不变时,应优先考虑过道分布的设计,过道的数目和单个过道宽度相比,过道数目对疏散效率的影响更显著,过道数量较多时,疏散效率较高.本文有望为教室内部布局和出口设置,以及影剧院、体育馆看台等类似建筑内座椅和过道的分布设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物理》2016,(5)
正"Truth is never pure,and rarely simple."——Oscar Wilde"In physics the truth is rarely perfectly clear,and that is certainly universally the case in human affairs.Hence,what is not surrounded by uncertainty cannot be the truth."——Richard Feynman日前,偶然想起一篇15年前写的综述文章,题目是"Recent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electron dephasing in metal and semiconductor me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