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天然的糖磷酸酯是新陈代谢的关键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的组成部分。 亚磷酸三酯法合成磷酸酯在核酸合成中是近十年来新发展的方法。但是把它用来合成单糖或二糖的单磷酸二酯却迄今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2.
用2-乙酰胺-3,4,6-三-O-乙酰-2-脱氧-a-D-葡萄吡喃糖-1-磷酸吡啶盐(3)和2-乙酰胺-1,3,4-三-O-乙酰-2-脱氧-β-D-葡萄吡喃糖(4)进行缩合,没有得到6-O-(2-乙酰胺-3,4,6-三-O-乙酰-2-脱氧-D-葡萄吡哺糖-1-磷酰)-2-乙酰胺-1,3,4-三-O-乙酰-2-脱氧-β-D-葡萄吡喃糖(7),而分离到了6-O-(2-乙酰胺-3,4,6-三-O-乙酰-2-脱氧-β-D-葡萄吡喃糖基)-2-乙酰胺-1,3,4-三-O-乙酰-2-脱氧-β-D-葡萄吡喃糖(9)和二-(2-乙酰胺-1,3,4-三-O-乙酰-2-脱氧-β-D-葡萄吡喃糖-6)-磷酸酯(10)。它们是由7的二个分解产物再次与4反应生成的。用1-溴-2-N-DNP-3,4,6-三-O-乙酰-1,2-二-脱氧-α-D-葡萄吡喃糖(13)和2-乙酰胺-1,3,4-三-O-乙酰-2-脱氧-β-D-葡萄吡喃糖-6-磷酸三乙胺盐(8)反应,得到了6-O-(2-N-DNP-3,4,6-三-O-乙酰-2-脱氧-β-D-葡萄吡喃糖-1-磷酰)-2-乙酰胺-1,3,4-三-O-乙酰-2-脱氧-β-D-葡萄吡喃糖(16)。16性质稳定,说明氨基葡萄糖的2-位乙酰基的存在使其1-位磷酸基团较易离去,而2-位 DNP 基则没有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3.
三(含氟烷基)磷酸酯的简便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战雄  唐松青  刘金涛  钱国兴 《有机化学》2004,24(10):1260-1261
以氯化锂催化四种含氟醇和三氯氧磷直接缩合分别得到了四种含氟三烷基磷酸酯,并以1H NMR,19F NMR,IR,MS和元素分析鉴定了含氟烷基磷酸酯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梁弘文  张亮亮  唐果 《应用化学》2019,36(7):764-772
S-苄基硫磷酸酯和S-烷基硫磷酸酯在农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发展了一种无需催化剂,仅在碱作用下,氯代烷烃、硫粉以及氢亚磷酸酯三组份一步生成S-烷基硫磷酸酯的绿色经济方法,该反应可以在一步反应中同时构建磷—硫键和碳—硫键。 以苄氯及衍生物、硫粉、氢亚磷酸酯在碳酸铯的促进下,室温反应,共合成了17个S-苄基硫磷酸酯,产率为70%~99%。 同时,实现了脂肪链的氯代烃、硫粉和氢亚磷酸酯的反应,在三乙胺的促进下,在空气中60 ℃反应,共合成了13个S-烷基硫磷酸酯,产率为45%~93%。 本方法在合成上和工业上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从云玲  杨春 《应用化学》2015,32(6):658-665
采用浸渍法将磷钨酸及其盐[TEAH]3PW12O40负载到活性炭上制备出HPW/AC和TEAPW/AC 2个系列的催化剂,并用IR、XRD、N2-吸附脱附和NH3-TPD等技术手段对它们的结构和酸性进行了表征。进一步,以P2O5为磷酸化剂考察了上述催化剂在功能性磷酸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磷酸酯合成中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上述催化剂在该酯化反应中不仅具有很高的活性,而且由于催化剂的微孔结构抑制了双、三酯的生成,明显提高了单酯的选择性。在优化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上,酯化率可达94%,单酯选择性可达95%。且催化剂高度稳定,可以重复使用。该催化剂和催化工艺不仅克服了磷酸酯合成中使用含氯原料的缺点,而且大大提高了产物中单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本文制备了锂离子电池阻燃添加剂-三氟乙氧基磷酸酯(TFP)。通过红外(IR)光谱法鉴定了产物结构;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比与产率的关系;以及TFP的加入对1mol/L LiPFoEC/EMC/DMC(1:1:1Vol.)电解液的可燃性、分解电压和离子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比对TFP产率影响较为明显,当催化剂为15mol.%(相对于三氯氧磷),反应时间6h,三氟乙醇与三氯氧磷摩尔比为6:1时,TFP的产率可以达到94.00%;添加TFP对电解液阻燃效果显著,对电解液的分解电压无不利影响,电解液电导率会有所下降,对Li/LiCoO2电池的比容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吴安心  杨维东 《合成化学》1995,3(2):176-179
由磷酸和醇直接酯化合成了磷酸酯,探讨了无机盐及其复合体系的催化特性,发现Na_2SO_4-TiO_2-H_2SO_4和Na_2SO_4-Al_2O_3-H_2SO_4两种复合体系具有协同催化作用和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聚(碳酸酯-co-磷酸酯)的酶促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俊  卓仁禧  贺枫 《中国科学B辑》2002,32(6):486-490
以猪胰脂肪酶或假丝酵母皱褶酶为催化剂, 100℃下通过本体聚合成功地合成了三亚甲基碳酸酯(TMC)和2-乙氧基-2-氧-1,3-二氧磷杂环戊烷(EEP)的无规共聚物(poly(TMC-co-EEP)). 研究了酶浓度, 聚合反应时间以及共聚单体投料比等因素对共聚物分子量和产率的影响. 随着酶(PPL或CL)浓度的增加, 共聚物分子量降低. 同时, 随着EEP投料比的增加, 共聚物的分子量也降低. 共聚物数均分子量最大可达到10200. 随着共聚单体投料摩尔比(EEP/TMC)从0增加到5︰10, 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从-28℃降低到-41.7℃. 体外降解实验表明: 共聚物中磷酸酯含量越高, 降解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9.
以磷酸三苯酯(TPP)和间苯二酚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低聚磷酸酯阻燃剂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利用红外、核磁、ESI-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及用量、物料比、酯化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监测反应进程。通过L9(34)正交试验以及单因素法进行优化,得到适宜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当TPP和间苯二酚摩尔比为2.1∶1.0时,以离子液体[Bmim]OH作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0.010(wt)%,在120~130℃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反应4h,所得产品中RDP单体色谱收率可达到90.7%。产品性能指标优良,热重分析表明其热稳定性符合工程塑料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0.
赵永镇  李中华 《有机化学》1990,10(3):251-254
1944年,Sauer用六甲基二硅氧烷与五氧化二磷反应,首次获得了分子中含有磷原子和硅原子的化合物(Me_jSiO)_3PO。六十年代初期,Canavan通过对一系列硅氧基烃基膦酸酯的热分解反应进行研究,发现引入含磷有机基  相似文献   

11.
Synthesis of sugar phosphate derivatives by means of phosphite triester method is described. Seven glucose phosphotriester derivatives have been prepared, i.e. dimethyl, methyl n-propyl, and methyl isopropyl (1, 2:5, 6-di-O-isopropylidene-α-D-glucofuranose-3-) phosphate (5, 7 and 8); methyl bis-(1, 2:5, 6-di-O-isopropylidene-α-D-glucofuranose-3-) phosphate (6); methyl bis-(1, 2, 3, 4-tetra-O-acetyl-β-D-glucopyranose-6-) phosphate (9); methyl bis-(1, 2-O-isopropylidene-3,5-O-benzylidene-α-D-glucofuranose-6-) phosphate (10); and methyl (1, 2, 5, 6-di-O-iso-propylidene-α-D-glucofuranose-3-) (1, 2, 3, 4-tetra-O-acetyl-β-D-glucopyranose-6-) [phosphate (11). The results of the displacement of second chlorine atom of the reagent by different alcohols showed that methanol, n-propanol, isopropanol and as well as the glucose derivatives reacted normally to give the expected phosphite esters which yield the expected phosphate products after oxidation, but not the t-butanol. Removal of methyl group from a phosphotriester linkage can be easily achieved by the action of t-butyl amine and thus, t-butyl ammonium bis-(1, 2:5, 6-di-O-isopropylidene-α-D-glucofuranose-3-) phosphate t-butyl amine salt (12) has been obtained from its parent phosphotriester in nearly quantitative yield. The mass spectra data of di-O-isopropylideneglucose phosphate reveals that the cleavage of these compounds follows a general pattern and can be used for their characterization.  相似文献   

12.
袁承业  丁贻祥 《化学学报》1987,45(2):180-184
本文报道α-砜基碳阴离子和磷酰氯的反应,提供了合成α-砜基膦酸酯和α,β-不饱和砜的新方法,此方法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步骤少、得率较高等优点.还讨论了α-芳砜基膦酸酯的质谱.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双环笼状磷酸酯酰氯(1)与邻氨基酚和邻苯二胺的反应。1.与邻氨基酚在硼酸和三乙胺存在下一锅反应可得关环产的1-氧代-4-(2'-苯并 唑基)-2,6,7-三氧杂-1-磷杂双环[2.2.2]辛烷(2)。改变1和邻苯二胺反应的加料顺序可得单酰化产物1-氧代-4-(-N-邻苯二胺甲酰基)-2,6,7-三氧杂-1-磷杂双环[2.2.2]辛烷(5)和双酰化产物1,1'-氧代-4,4'-(N,N'-邻苯二胺二甲酰基)-双(2,6,7-三氧杂-1-磷杂双环[2.2.2]辛烷)(4)。对产物的IR, ^1H, ^3^1P NMR和MS谱进行了研究, 并确定了2的晶体和分子结构。结构分析表明, 笼状结构OP(OCH2)3C中基本上不存在应力, 仍保持C3v的对称性。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1/c, 晶胞参数: a=0.6176(1), b=1.6105(2), c=1.1354(1)nm,β=92.52(1)°, Z=4, 最终偏离因子R=0.056。  相似文献   

14.
α-溴代-叔丁基甲基酮和3-取代2,2-二甲基环丙烷羧基氯化物与亚磷酸酯反应,生成膦酸酯,并描述了膦酸酯的溴化反应.  相似文献   

15.
陈其杰  靳跃春 《化学学报》1986,44(7):734-737
一些水杨酸的衍生物具有生物活性早有报道.本文研究水杨酰腙与硫代磷酰二氯或磷酰二氯缩合时可能发生的不同关环方式,并通过对反应产物的生物活性测定寻找有效的杀菌剂. 我们发现,在三乙胺存在下水杨酰腙1与硫代磷酰二氯2在四氢呋喃中反应主要以酮式关环生成3类化合物,而与磷酰二氯反应则主要以烯醇式关环生成4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17.
测量了与水无限混溶的磷酸三甲酯(TMP)质子化过程的^3^1P化学位移的变化,解析后得到H2O.TMP(H.M)和H2O.2TMP(H.2M)两配合物的平衡常数,用^1H NMR研究混合物中水的化学位移,找出了自由水^1H化学位移值与浓度的关系,并在TBP体系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李玉桂  包建春 《化学学报》1993,51(6):602-606
双环笼状亚磷酸酯类衍生物由于其笼状结构所引起的张力及高位阻性 ,使得它同一般直链亚磷酸酯类化合物相比,在亲核取代反应性等方面有关明显的不同.本文用化合物1分别同SO~2Cl~2,Cl~2, Br~2, PCl~5等反应,结果表明,1均发生了类Arbuzov反应,生成具有相同立体构型的开环产物.本文还对化合物2的磷酰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这类高位阻性的双环笼状亚磷酸酯衍生物的磷酰化反应中,DMAP是一个较有效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β-三氯锗取代丙酰氯1a~1c与(R)TTCA酯反应, 得到光学活性的(R)-N-(β-三氯锗取代丙酰基)TTCA酯3a~3d([α]D^2^0-86.00~-94.35ⅲ)及光学活性的β-三氯锗取代丙酰氯2a~2d。化合物3a~3d经水解得到(R)-N-(β-取代丙酰基)TTCA酯基锗倍半氧化物4a~4d, [α]D^2^0-44.48~-77.00ⅲ。用半经验量子化学MNDO方法研究了反应物和产物最优构型的电子结构及反应的焓变。  相似文献   

20.
磷酸三丁酯萃取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溶剂萃取法处理含酚废水一般选用醋酸丁酯.甲基异丁基酮和异丙醚等N,N,-二甲基庚基乙酰胺(N503)萃取酚已得到实际应用,但酮类水溶性较大,醋酸丁酯等萃取酚的分配系数不及取代酰胺类,常用萃取剂磷酸三丁酯(TBP)也具有良好的萃取脱酚性能,已有磷类萃取剂萃取酚的报道.本文考虑了TBP萃取苯酚的性能,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分配比的测定,求得萃取反应的热力学函数.用斜率法.连续变量法研究了萃合物的组成,并根据IR和1H NMR讨论了萃取过程与萃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