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军  马志良 《数学通讯》2006,(12):13-14
文[1],文[2]对两类椭圆的离心率范围的求解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对多种解题途径作了精辟的比较和提炼,读后得益非浅.同时,笔者也认为,文[1],文[2]中提到的两类问题值得再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1]研究了“从1,2,…,n中选出一些不同的数,使它们成等差(比)数列,共有多少种取法”的问题.笔者认真拜读后,对文[1]作者的教育思想及解题方法由衷的赞叹;但在仔细研读后,又发现了文[1]在审题及解题过程中的疏漏,本文将指出这些错误,并提出一些一般性的问题供读者研究.题1(文[  相似文献   

3.
甘志国 《中学数学》2008,(10):40-42
文[1]研究了"从1,2,…,n中选出一些不同的数,使它们成等差(比)数列,共有多少种取法"的问题.笔者认真拜读后,对文[1]作者的教育思想及解题方法由衷的赞叹;但在仔细研读后,又发现了文[1]在审题及解题过程中的疏漏,本文将指出这些错误,并提出一些一般性的问题供读者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中学生由于受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经常表现出:对知识不求甚解,热衷于做大量题,不善于解题后反思.笔者阅读文[1]后受益匪浅,特别是对数学解题后的反思很有感触.  相似文献   

5.
吴赛瑛 《数学通讯》2007,(12):30-31
文[1]、文[2]、文[3]及文[4]对一个三角形重心向量性质进行拓广,文[5]证明了文[1]的逆定理也成立,文[6]将以上的重心性质进行了再推广得到了两个定理,我们可以将这两个定理加强为以下两个命题,证明类似文[6]在此不再证明.  相似文献   

6.
解题反思是解题主体跳出自己的解题活动、回过头来审视自己解题过程的“再认识”活动,本刊2011年第3期“例谈数学解题反思的收获”(文[1])谈到了下述一道函数方程的求解与反思(相关情况还可参见同名作者的文[2]例4):  相似文献   

7.
文[1]从不同的角度阐析了二元规划问题的另一种解题途径,构思巧妙,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拓展了我们的思维,让人回味无穷.但细细品读,笔者颇感遗憾,或许是自身愚钝,并没有能很好地感受到文[1]所提到的“轻松”与“灵活”,相反地,笔者却深刻地感觉到应用此法的繁琐,并不实用,如若采取这种方式处理问题,除非学生具有相当的数学素养,否则,十有八九将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8.
文[1]提到了圆锥曲线的极点和极线,文[2]研究了与圆锥曲线极点和极线有关的几个性质,笔者受此启发,在解题中发现了一个与圆锥曲线极点和极线有关的一个等角性质,现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美的追求是数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当我们用美的观点去考虑对象、思考问题时,就可以形成数学思维的美学方法和解题策略,得出不寻常的美不胜收的解题方法.文[1]给出了什么样的点才使双曲线存在以其为中点的弦的一个结论,受其启发,笔者以形式美的观点探索了几个定理.  相似文献   

10.
周启新 《数学通讯》2011,(10):51-51
文[1]介绍了运用构造法解题的重要意义,仔细研读了文章之后,笔者认为该文中一个例题的构造解法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1.
文[1]的作者对于文[2]中的定理2举了一个粗心的反例W_t(x,y)=xy(x-y)(x-ty).为此,我们不得不与文[1]的作者商榷某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平面几何中,垂直是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很多几何题都涉及垂直的证明,沈文选先生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总结,认为可由从角、线、形等多方面考虑.这其中需要牵涉到很多的几何知识,详见文[1].笔者与张景中先生在文[2,3]中指出:初等几何解题要用许多公理和定理,而向量法仅仅用4条规则,这从根本上体现了向量法平易简捷的特色.特别是在证明垂直方面,向量法解题思路简单,  相似文献   

13.
张德文 《数学通讯》2001,(14):23-23
读文[1]后深受启发,特作拙文,权作文[1]的补充.这类问题既可用三角代换、分式代换,还可用1作代换.值得一提的是用1的代换简洁、自然,揭示了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由于它只需用基本不等式,更容易被高中学生接受和掌握。  相似文献   

14.
文[1]尝试了采用"解题记录"的方式来展示学生"问题空间"转换的过程,笔者曾以文[2]所述的解题的切入点、调节点与反思点这三个关键点为顺序,记录了自己独立解一道题的真实经过,现呈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数学直觉是对于数学研究的对象的直接领悟或洞察.波利亚曾在文[1][2][3]中,多次论述过数学直觉在数学发现中的重要地位.出于对创造性教育的要求,本文将从解决数学问题的角度,对数学直觉的作用进行若干探讨.其中所引用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基本上是作者自己探索解题途径的真实思考过程,它们都取自文[4].1数学直觉与发现波利亚认为,虽然解决重大问题是一个重大发现,但求解任何问题也是一个发现,哪怕是点滴的发现.他把这个发现中的突然进展称为“好念头”,并说他的“怎样解题”表中的所有问题和建议都与它有关.他还说,冒出一个…  相似文献   

16.
洪昌强 《数学通报》2004,(12):25-26
文[1]例谈了用定比分点解题,对笔者很有启发,但文中例3和例4的解法有不妥之处,今冒昧提出,与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文[1]、文[2]、文[3]及文[4]对一个三角形重心向量性质进行拓广,文[5]证明了文[1]的逆定理也成立,文[6]将以上的重心性质进行了再推广得到了两个定理,我们可以将这两个定理加强为以下两个命题,证明类似文[6]在此不再证明.命题1如图1所示,设P为△ABC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λ1PA λ  相似文献   

18.
文[1]分析了一类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常见题型,并指出了文[2]解法的不足.我们分析后发现,文[1]题2、题3也存在严重疏漏,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田富德 《数学通讯》2007,(12):32-33
文[1]给出了三角形重心向量的一个性质,并进行了空间拓广.文[2]对三角形内任一点的向量性质进行了探究,并进行了空间拓广.文[3]对文[1]的性质进行再探究,本文类比文[3]对文[2]的性质进行再探究,得到了两个定理,现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文[1][3]对三角形内心,旁心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文[4]给出了四面体内心与旁心的一个有趣性质,笔者深受启发,探究出空间四面体内心和旁心的另外两个性质,为行文方便,我们把文[4]的两个结论作为本文的两个引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