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实现微流控芯片电化学发光检测的微型化,开展了微型自发电池与微流控芯片的整合研究.设计并制作出一种简易、实用的微型化电化学发光检测芯片.初步的分析应用说明了以上设计的可行性.本文结果对催生完全自主性的微型化芯片实验室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临床检测微流控芯片是微全分析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前沿。根据检测对象和检测方法的不同,本文从免疫分析、蛋白质分析、核酸分析、细胞分析和小分子分析5个方面对微流控临床检测的最新技术进行了全面地评述。引用文献45篇。  相似文献   

3.
微流控芯片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微全分析系统(μTAS)的广泛发展。芯片实验室具有多种单元技术灵活组合和大规模集成的特点,并且反应时间快,样品消耗小,反应速率高,从而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本文将主要从微流控芯片在蛋白质、核酸、细胞培养、临床诊断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张晓凤  徐溢  马亮波 《化学通报》2011,74(3):209-217
环境污染物的高效检测是分析领域关注的焦点,微全分析系统(μTAS)为现代环境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和新的技术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μTAS在小分子环境样品检测和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针对有机磷类、含硝基化合物、酚类、氨基甲酸酯类、芳香胺等有机污染物,各类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等无机污染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氢、甲...  相似文献   

5.
微流控分析芯片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 引言  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已把现代科学仪器当做信息社会的源头和基础纳入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 ,而分析仪器又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最近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前完成充分说明了先进的分析仪器与技术在现代高科技发展中的重要甚至关键作用。面临着 2 1世纪科技发展中提出的众多挑战 ,分析仪器和分析科学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其中一个日益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化学分析设备的微型化、集成化与便携化。当前 ,分析仪器的发展正在出现一个以微型化为主要特征的、带有革命性的重要转折时期。在当前发展较快的微分析系统中 ,以 1 990年由…  相似文献   

6.
7.
微全分析系统在新世纪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应用于分析检测仪器的微型化.目前国外商品化的微流控芯片分析仪价格昂贵,体积较大.  相似文献   

8.
微流控技术与芯片实验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芯片实验室的典型代表性技术,微流控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一门涵盖了从分离分析、分子生物学研究到生物医学诊断的交叉学科。本文主要归纳了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概况、构建方法,以及在生物学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介绍了在单细胞研究领域以及面向最终应用的生物医学诊断方面的典型技术。  相似文献   

9.
集成核酸提取的实时荧光PCR微全分析系统将核酸提取、PCR扩增与实时荧光检测进行整合,在同一块微流控芯片上实现了核酸分析过程的全自动和全封闭,具有试剂用量少、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本研究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制作集成核酸提取微流控芯片的阳极模,使用组合模具法和注塑法制作具有3D通道的PDMS基片,与玻璃基底通过等离子体键合封装成集成核酸提取芯片。构建了由微流体速度可调节(0~10 mL/min)的驱动控制装置、温控精度可达0.1℃的TEC温控平台、CCD检测功能模块等组成的微全分析系统。以人类血液裂解液为样品,采用硅胶膜进行芯片上核酸提取。系统根据设置好的时序自动执行,以2 mL/min的流体驱动速度完成20μL裂解液上样、清洗;以1 mL/min的流体驱动速度完成DNA洗脱,抽取PCR试剂与之混合注入到反应腔。提取的基因组DNA以链上内参基因GAPDH为检测对象,并以传统手工提取为对照,在该系统平台上进行PCR扩增和熔解曲线分析实验。片上PCR扩增结果显示,扩增曲线明显,Ct值分别为25.3和26.9。扩增产物进行熔解曲线分析得到的熔解温度一致,均为89.9℃。结果表明,此系统能够自动化、全封闭的在微流控芯片上完成核酸提取、PCR扩增与实时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法测定盐酸萘甲唑啉的分析方法。探讨了缓冲液种类、浓度,添加剂种类、浓度以及分离电压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优化选择20 mmol/L H3BO3 10 mmol/L Tris(pH 7.5)缓冲溶液,2mmol/L-βCD添加剂,分离电压2.70 kV时,3 min内可实现盐酸萘甲唑啉的快速分离检测。在优化条件下,盐酸萘甲唑啉的线性范围为20~1.0×103μg/mL(r=0.995),检出限为5.0μg/mL(S/N=3),RSD为2.5%,加标回收率为98.3%~101%。  相似文献   

11.
Micromachining techniques enable the fabrication of innovative lab-on-a-chip. Following the trend in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nalysis, the use of microsystems also appears compelling in the nuclear industry. The volume reduction of radioactive solutions is especially attractiv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workers radiation exposition in the context of off-line analysis in spent nuclear fuel reprocessing plants. We hence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an opto-fluidic sensor combining microfluidic channels for fluid transportation and integrated optics for detection. With the aim of achieving automated microanalysis with reduced response time the sensor is made compatible with a commercial microfluidic holder. Therefore the chip is connected to computer controlled pumps and electrovalves thanks to capillary tubing. In this paper we emphasis on the fluid handling capacities of the opto-fluidic sensor.  相似文献   

12.
Microfluidic chip electrophoresis has been widely employed for separation of various biochemical species owing to its advantages of low sample consumption, low cost, fast analysis, high throughput, and integration capability.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four different modes of microfluidics‐based electrophoresis technologies including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gel electrophoresis, dielectrophoresis, and field (electric) flow fractionation. Coupling detection schemes on microfluidic electrophoresis platform were also reviewed such as optical, electrochemical, and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We further discussed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of microfluidic electrophoresis for biomacromolecules (nucleic acids and proteins), biochemical small molecules (amino acids, metabolites, ions, etc.), and bioparticles (cells and pathogens) analysi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microfluidic chip electrophoresis was predicted.  相似文献   

13.
微流量输液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令新  关亚风 《分析化学》2003,31(6):749-754
对近几年出现的以声、光、电、磁、热等为基本激发形式的新颖的微流量输液泵的原理、特点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环境科学中的化学问题环境水质学中的几个化学前沿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汤鸿霄 《化学进展》2000,12(4):415-422
本文讨论环境化学学科的范畴、组成及特色。介绍环境水质科学技术中与微界面水质过程有关的几个前沿热点, 诸如水体颗粒物、有毒化学品、悬浮沉积物、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等的发展概况及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流控芯片最初起源于分析化学领域,是一种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在数平方厘米的基片,制作出微通道网络结构及其它功能单元,以实现集微量样品制备、进样、反应、分离及检测于一体的快速、高效、低耗的微型分析实验装置.随着微电子及微机械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微流控芯片技术发展迅猛,并开始在化学、生命科学及医学器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微流控芯片制作材料和工艺,然后主要阐述了其在蛋白质分离、免疫分析、DNA分析和测序、细胞培养及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
Ye L  Wu Q  Dai S  Xiao Z  Zhang B 《色谱》2011,29(9):857-861
蛋白质组体系的高度复杂性需要更高分辨率的多维分离技术。近年兴起的液滴技术在微纳尺度样品操控方面具有微体积、低扩散、无返混等独特优势,有望为多维分离平台的接口提供解决方案。通过采用不同结构的液滴微流控芯片可以实现“液滴生成”与“油相排除”功能,进行样品由连续流-非连续流-连续流的高效转移,将不同的分离模式进行二维耦联。本研究利用液滴作为接口技术耦联高效液相色谱与毛细管电泳构建二维分离系统,以蛋白质降解的复杂多肽混合物为样品,考察了液滴接口二维分离平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获得3000以上的峰容量,初步展示了该接口技术在多维分离分析领域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微流控技术应用于蛋白质结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俊君  陈强  李刚  赵建龙  朱自强 《化学进展》2009,21(5):1034-1039
随着微电子微机械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流控(microfluidics)技术成为目前迅速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是化学科学和生命科学分析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微流控技术高通量、低消耗和低成本的特点使其在蛋白质结晶条件筛选和优化方面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应用于蛋白质结晶的各种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几种商业化和文献报道的典型蛋白质结晶微流控系统进行了介绍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该文综述了微流控芯片电泳的制备、结构和应用,比较了不同材料微流控芯片电泳的制备机理、表面改性和性能特点,归纳和总结了不同结构微流控芯片电泳的进样、分离和检测系统以及不同类型微流控芯片电泳在荧光物质、金属离子、糖、药物、核酸、DNA、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微流控芯片电泳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钟国清  夏安 《化学教育》2014,35(22):26-29
碘量法是测定葡萄糖含量的常规分析方法,也是定量分析化学实验常开设的综合性实验。对传统教材中的碘量法测定葡萄糖含量实验内容进行了小量化改造,并研究了氢氧化钠用量及滴加速度、反应温度、放置时间、酸的用量、滴定震荡速度及淀粉加入时刻等影响因素对碘量法测定葡萄糖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小量化滴定能够达到常量滴定分析要求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可大幅度降低实验消耗、节省实验经费80%以上,使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和环境保护意识,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YoshihiroSaito 《色谱》2003,21(6):638-648
Development of miniaturized separation system consisted of microscale extraction and liquid phase separation processes has been reviewed. Various types of novel bonded stationary phases have been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retention behavior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on experimentally synthesized phases. In this review, the miniaturization of microscale sample preparation technique and the effective on-line coupling to microcolumn liquid phase separations are also described especially focusing on the approach by the author‘‘s group. The novel use of synthetic polymer filaments as the stationary phase and extraction media in those microscale separation systems will be introduced along with the applications in gas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