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磨损表面形貌的三维分形维数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分形理论和磨损表面扫描电子显微分析,采用盒子维方法计算了磨损表面的三维分形维数.结果表明,在计算尺度范围内,采用与尺度无关的分形维数表征磨损表面形貌特征是可行的;实际磨损表面的三维分形维数同其表面粗糙度密切相关,表面粗糙度越大,分形维数越大;同表面粗糙度相比,分形维数计算值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工程粗糙表面粘着磨损的分形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建立了分形接触模型,并在Archard粘着磨损理论基础上,结合磨损过程中剪切应力对实际接触表面的影响,建立了弹、塑性接触条件下的粘着磨损分形模型,通过试验得出了磨损体积损失与分形参数的关系,为降低磨损与加工成本及确定表面最佳分形维数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关联表面分形特性的润滑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配有面粗糙度与材料表面分形特性关系的基础上,将分形特性引入润滑方程,提出了关联表面分形特性的润滑模型,并分析了润滑模型中压力流量因子和剪切流量因子与表面分形维数之间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分形维数(D)下,随着微突体纵横比v的增大,压力流量因子和剪切流量因子相应增大,且其随分形维数D的变化同随油膜粗糙度比H的变化相比呈现出更强的不规则特性,出现局部最大和最小值,并且分辨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厘清机加工表面的分形维数和粗糙度参数之间的关联规律,选定6种不同加工方式、不同粗糙度的标准样块,通过测量其表面形貌,并利用结构函数法获得其分形维数。在与各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对比研究后发现:对于车削和刨削的加工表面,其分数维数与表面粗糙度成反比关系;对于平面铣、端面铣、平面磨削和外圆磨削的加工表面,其分形维数与表面粗糙度大体成反比关系,但局部呈现非线性规律。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分形维数与表面粗糙度表达为固定的正比或反比关系,需要针对具体对象进行实际测定。本研究有利于丰富机加工表面的表征方法,提高表面的评估精度,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粗糙表面测量轮廓的分形插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引入粗糙表面的分形插值理论,提出用分形插值函数模拟粗糙表面轮廓的方法。并以车削,磨削及磨损表面为研究对象,对粗糙表面进行了分形插值模拟,系统地研究了影响其模拟模拟效果的因素和规律。发现可以采用分形插值理论来模拟或表征具有分形特征的粗糙表面。  相似文献   

6.
粗糙表面法向接触刚度的分形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以往有关粗糙表面法向接触刚度理论研究工作的缺陷与不足,并在一定的前提假设下,基于球体与平面的接触理论和粗糙表面的分形接触理论,从理论上给出了具有尺度独立性的粗糙表面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并进行了数字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温疲劳表面短裂纹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25Cr-1Mo合金钢进行了高温疲劳实验,采用中断试验与复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观测了试样表面疲劳短裂纹萌生、扩展及合体的演化过程,并用数据格子方法研究了含裂纹表面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疲劳短裂纹的萌生扩展行为具有分形特征,可以用分形理论加以描述;分形维数随着疲劳过程的继续而稳定地成比例增加;分形维数可以作为把握材料总体损伤状态的参数,可作为寿命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粗糙表面接触分形模型的提出与发展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贺林  朱均 《摩擦学学报》1996,16(4):375-384
自表面接触塑性变形模型问世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分形几何理论为基础的M-B粗糙表面接触分形模型.M-B模型以分形参数代替统计学参数表征粗糙表面,推导出了实际接触面积与载荷的关系,以及实际弹性接触面积和实际塑性接触面积的计算公式,指出了影响接触面变形性质的因素与规律.由于分形参数的尺度独立性,可望利用M-B模型对接触面积的预测不受测量仪器分辨率和取样长度等因素的影响,故其比基于统计分析的G-W接触模型更为合理.尽管如此,M-B模型还有待完善,多方面的问题尚待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黄传辉  朱华 《摩擦学学报》2003,23(2):145-148
在环端面接触磨损试验机上,采用45^#钢—铜配副进行磨损试验,收集不同磨损阶段的磨屑,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统计,分析磨粒积聚与磨损表面之间的分形维数关联性.结果表明,磨粒积聚数与其粒径之间存在显著的分段分形特征,第二分形维数同试验时间具有反抛物线函数关系.对磨损表面轮廓的分形测量表明,磨损表面的分形维数变化也具有相似的反抛物线函数关系.此外,磨损表面分形维数同磨粒积聚分形维数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二者之间在磨合前后的对应关系稍有差别;磨粒积聚第二分形维数同磨损率变化成反比.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更为精确的粗糙表面接触模型,根据微凸体变形特征、分形理论以及摩擦的作用,从微观角度基于基底长度建立了粗糙表面分形接触模型.通过与其他粗糙表面接触模型和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正确与合理,并由数值仿真分析了分形维数、接触载荷与真实接触面积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尺度一定时,要维持一定的真实接触面积,分形维数越大,所需要的力也越大;分形维数与特征尺度一定时,随着载荷的增加,接触面积也在增加;特征尺度与接触力一定时,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真实接触面积在减小.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粗糙表面的摩擦、磨损与润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粗糙表面分维计算的立方体覆盖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三角形棱柱表面积法和投影覆盖法在计算粗糙表面分形维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计算粗糙表面分维的立方体覆盖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一步对表面分维计算中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立方体覆盖法作为一种几何意义上的覆盖法,并计算结果比三角形棱柱表面积法和投影覆盖法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2.
锡基巴氏合金磨损表面的分形与磨损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贺林  朱均 《摩擦学学报》1998,18(3):209-214
利用结构函数分析法研究了滑动摩擦学系统中金属磨损表面轮廓线的分形特性。结果表明:磨损表面轮廓线在小于Sm的尺度上具有分形结构。采用结构函数法可以方便地确定粗糙表面轮廓线的分形参数,即垂直于滑动方向上磨损表面轮廓线的分维D可作为磨损表面分维的特征值,它与金属磨损率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最佳分维Dopt值对应于材料的最低磨损率。  相似文献   

13.
油润滑下钢严重磨损表面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人佶 《摩擦学学报》1993,13(4):343-348
本文在MHK-500型环-块试验机上于20号内燃机油润滑下对45^#钢(炉冷)、45^#(水淬)、GCr15钢和W18Cr4V钢进行了滑动磨损试验,得到了表征这4种钢试样由轻微磨损向严重磨损转变的P(临界载荷)-V(临界滑动速度)曲线。对严重磨损表面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的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标度范围内其表现裂纹具有分裂特征。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利用Sandbox法测量出上述4种钢严重磨损表面裂纹的  相似文献   

14.
对砂轮约束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Abrasive Jet Precision Finishing,AJF)表面进行分形维数和摩擦磨损特性研究.试验在MB1332A外圆磨床上完成,加工式样为Ra为0.6μm左右的45#钢.加工表面形貌和微观几何参数用MICROMESVRE2表面轮廓仪测量;应用分形维数和功率谱密度函数评价磨削加工和光整加工表面的微观形貌特征;利用MG-2000型销盘式高速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表面形貌和分形维数对摩擦系数和磨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使工件表面高度特性参数大幅度降低,轮廓波动平均间距减小,波纹细密性提高.随着加工循环的增加,Ra值由0.6μm下降到0.2μm左右.光整加工表面摩擦系数和磨损量与磨削加工表面相比明显降低,摩擦磨损试验结果和分形维数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