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能容纳分数电荷色单态费米子的三个大统一模型.其中一个模型还可同时容纳低质量的磁单极.所有这三个模型中都包含三代普通费米子,同时包含具有分数或整数电荷的外来态轻子和夸克.  相似文献   

2.
我们考虑周期边条件下二维磁流体动力学(MHD)方程,证明了指数吸引子的存在性并给出其分形维度的上界估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Kane模型出发并考虑表面自旋轨道相互作用,推出了窄禁带半导体子能带色散关系和Landau能级的表达式,并在4.2K下对p-HgCdTe MIS结构样品测定了电容电压谱、磁导振荡谱和迴旋共振谱,从实验上确定了子能带色散关系和Landau能级表达式中所包括的子能带参数和自旋轨道祸合强度,从而定量地给出HgCdTe反型层电子子能带色散关系和Landau能级扇形图;定量描述了零场分裂效应和Landau能级的移动和交叉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磁性粒子在固体薄膜表面的凝聚现象.Ag-Co,Fe-Cu合金多层膜经离子束混合后,磁性粒子(即Co,Fe粒子)在薄膜表面扩散并聚集.研究表明磁性粒子分形聚集体的分形维数比理论模型所得出的值小得多.进一步研究Fe,Co,Cr,Ni 4种磁性粒子在各自相应薄膜上的聚集表明:磁性粒子分形聚集体的分形维数同磁性粒子的有效磁子数成线性关系Df=km+c,其中m是有效磁子数,Df是分形维数,k=-0.041,c=1.72.本文还研究了磁性粒子的聚集过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磁扫描测量方法,在YBCO(123和124)薄膜上获得了实验临界电流和磁弛豫率随温度及磁场的依赖关系,借助于集体钉扎和热激活磁通运动模型,求出了真实临界电流(即对应于激活能为0的电流),从而区分开量子磁通隧道效应和热激活磁通运动对实验临界电流的影响,发现当温度(T)约低于10K时,由于磁通量子隧道效应的存在使得磁弛豫率不再随温度的下降外延至零,这种额外的磁通运动进一步降低了实验临界电流值,使其在低温下随温度降低而趋于饱和.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平面正方形区域上不可压缩的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的动力学行为问题.利用模式截断的方法,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十模类Lorenz方程组,求得了此方程组的平衡点,分析了其稳定性等动力学行为,证明了该类Lorenz方程组混沌吸引子的存在性,并对其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时有限温度QCD形式,提出了QGP中快速运动粒子的衰减率的自治求解方法,克服了通常计算中红外发散的困难,不需要手加进磁质量作为红外截断.当耦合常数很小时,给出了横胶子和夸克的衰减率,并估计了它们在RHIC和LHC实验中的弛豫时间.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A辑》2001,31(Z1):53-59
通过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站的矢量磁场的观测数据, 对太阳光球上的某些磁元的尺寸与其磁通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 磁元包括具有半影和本影的成熟太阳黑子(mature sunspot), 同时还包括成长为成熟太阳黑子之前的气孔(pore)和刚刚初步形成具有部分半影的最初黑子(protosunspot). 成熟太阳黑子从尺寸上又分为大、中、小黑子、以及黑子的半影部分和本影部分. 结果表明对于成熟太阳黑子来讲, 黑子的面积与磁通量为幂律关系, 也适用于成熟黑子的本影和半影的各自本身. 但是, 对不同的磁元来说, 其幂律关系又不相同. 而气孔与刚刚初步形成的最初黑子, 它们的尺寸与磁通量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关系. 发现当气孔的磁通量超过1×1012 Wb或面积超过(3~4.03)×107 km2, 气孔就已演变成了最初黑子. 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太阳黑子形成过程中太阳的动力学过程和物理条件等太阳物理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给出了各种磁元的特征尺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经典及量子理论对纳米超顺磁体系的磁热熵效应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存在一最佳纳米粒径尺寸,此时超顺磁体系的磁热熵变取得最大值.在一定纳米尺度范围内,超顺磁体系的磁热效应及磁熵变将超过常规顺磁体系的磁热效应及磁熵变.上述理论分析计算结果在纳米Gd-Y合金实验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谱截断法探讨了在存在磁场和速度剪切并有能量持续输入的情况下,磁层顶边界层的非线性性态及其演化过程,分析了几种可能存在的吸引子的性质,以及混沌状态出现的可能的途径和条件,计算表明磁层顶剪切系统在磁Reynolds数和Reynolds数很大,且太阳风有能量输入的条件下,存在混沌吸引子,从而揭示了磁层顶湍动重联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中小尺度结构出现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磁弹性广义变分原理和Hamilton原理,对处于外加磁场中的软铁磁体,建立了磁弹性动力学理论模型.分别通过关于铁磁杆磁标势和弹性位移的变分运算,获得了包含磁场和弹性变形的所有基本方程,并给出描述磁弹性耦合作用的磁体力和磁面力.采用摄动技术和Galerkin方法,将所建立的磁弹性理论模型用于外加磁场中铁磁直杆的振动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磁弹性耦合效应,外加磁场将对铁磁杆的振动频率产生影响:当铁磁杆的振动位移沿着磁场方向时,其频率减小并出现磁弹性屈曲失稳;当铁磁杆的振动位移垂直于磁场方向时,其频率将会增大.理论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已有实验观测的振动频率改变现象.  相似文献   

12.
利用心磁图来诊断心脏疾病是目前医学界的一种新方法.心磁信号在测量过程中往往会引入各种噪声,这将影响对心磁信号的进一步分析和计算.因此,降低噪声是心磁信号处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利用双线性变换法对心磁信号的降噪处理进行了初步地研究,并结合一些实际的心磁数据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从而展现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于在外加磁场中的矩形软铁磁弹性板的磁弹性弯曲现象进行了定量模拟;建立了能反映磁弹性相互耦合作用的数值计算程序;揭示了铁磁板弯曲变形与磁(场)力的非线性特征关系,并据此讨论了磁弹性失稳临界磁场随倾斜角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太阳风中小尺度湍动磁重联的模拟研究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Helios高分辨率数据 ,找到太阳风湍动中可能发生磁重联过程的观测事例 ,并将空气动力学中的三阶精度迎风紧致差分格式引入可压缩的二维磁流体动力学 (MHD)中 ,数值模拟研究行星际太阳风中这种小尺度湍动磁重联现象 .主要新结果是 :行星际太阳风中湍动磁重联过程可以发生 ;湍动磁重联是高磁Reynolds数 (RM=2 0 0 0 ,1 0 0 0 0 )太阳风中磁重联的基本特征 ,磁重联多由单X射线重联向多X射线重联发展 ;磁岛的不断形成、合并与演化十分复杂 ,最终将向低能态状态演化 ;不同演化阶段、不同穿越路径 ,将有很不相同的磁场、流场信号记录 .小尺度湍动磁重联的数值实验结果可从原理上解释飞船观测结果 ,有助于揭示太阳风基本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章公亮 《中国科学A辑》1990,33(10):1068-1078
本文分析了6个不同特征的行星际磁云所引起的急始型磁暴形态的类型差别,得到的主要结论是:磁云前高密度结构是决定磁暴初相特征的重要因素;在磁云磁场强度相近的条件下,背景太阳风及磁云的速度均影响着磁暴主相的发展;磁暴强主相的开始及恢复决定于磁云磁场矢量相对于黄道面倾角的指向;强正磁云引起的磁暴的主要特征是主相长时间的延迟;磁云过后,太阳风流速仍继续影响着磁暴主相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带电粒子在磁尾中性线磁场的运动规律,讨论了磁亚暴期间的三维磁层电流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晨昏电场的作用下,磁尾中性线磁场中的带电粒子将产生晨昏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分离。与此同时其磁镜点也要升降,利用这个结果以及粒子的具体轨道,文中还讨论了磁亚暴期间的三维空间电流体系,并和磁扰期间电子极光与质子极光发生的地区产生的分离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汪景琇 《中国科学A辑》1995,38(2):198-206
向量磁场的观测,为确定太阳活动区的磁场拓扑,提供了决定性的约束,从而,为证认可能的物理过程,提供了观测基础,从向量磁场观测和理论探讨两方面证实,由视向磁图观测发现的磁对消现象,反映了两个独立的磁环系统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发生在太阳低层大气的磁重联过程,这一重联过程可能通过向上层大气输运磁通量和磁螺度,影响上层大气的磁活动,并可能导致日冕内的快重联,提供太阳耀斑所需的能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文[1~3]的继续,在本文中(1) 我们将等熵可压缩无耗散的磁流体力学方程组化归为理想流体力学方程组的形式;应用文[3]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磁流体力学推广的Chaplygin方程;从而,我们找到了关于这一类问题的通解.(2) 我们应用Dirac-Pauli表象的复变函数理论,将不可压缩磁流体力学的一般方程组化成关于流函数和"磁流函数"的两个非线性方程,并在有稳定磁场的条件下(即在运动粘性系数或粘流扩散系数等于磁扩散系数的条件下),求得了不可压缩磁流体力学方程组的精确稳定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Landau连续结构相变对称理论中的Molien函数计算公式推广到磁群共表示情形,导出了所有第三类(共58个)Shubnikov磁点群的Molien函数,这些函数可以直接应用于连续磁相变的对称理论。  相似文献   

20.
本对于在外加磁场中的矩形软铁磁弹性板的磁弹性弯曲现象进行了定量模拟;建立了能反映磁弹性相互耦合作用的数值计算程序;揭示了铁磁板弯曲变形与磁力的非线性特征关系,并据此讨论了磁弹性失稳临界随倾角变化地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