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有关“共振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振论对化学,特别是对有机化学的发展曾作出重要贡献。即使在分子轨道理论迅速发展的今天,共振论仍不失其指导意义。国际上一些新出版的有机化学教科书,往往在介绍分子轨道法的同时,对共振论也进行比较全面而扼要的论述。在五十年代初苏联化学界批判  相似文献   

2.
共振论的应用及量子化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振论自20世纪30年代鲍林(Pauling L)提出以来,其在有机化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述了共振论的产生及有关的基础知识,其中用共振论观点解释了一些用经典结构理论所不能说明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并且用Gaussian98程序对其进行了量子化学探讨。  相似文献   

3.
钟成 《化学教育》2018,39(12):19-24
有机化学教学中通常使用分子轨道理论和价键理论中的共振论来描述π轨道的共轭效应,而对于类似的σ轨道的超共轭效应,通常只用轨道理论来描述,而基本不采用价键理论中的共振式描述。尝试用共振式来描述σ键的超共轭效应,发现不仅能够获得清晰易懂的图像,还能将有机化学中多个跨章节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对电子结构和共振论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4.
前世纪八十年代Buterow和Baeyer曾说过“一种结构代表一种物质”的话。今天仍有人据此以非议共振论中的Kekule苯结构、电子交换、交换频率等。对此Pauling本人虽已早有答复,在我国则由于各个领域的思想解放颇不均衡,在化学教育中共振论似尚处于半“禁阻”状态。为了活跃学术思想,将近几年来发展的(与此有关的)一些理论和实验摘要介绍,即使已非新闻,也还值得认真考虑。  相似文献   

5.
郭震 《化学教育》2015,36(19):77-81
"复兴"化学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在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注重联系国情。其使用贯穿整个三四十年代,是民国时期的代表性化学教科书。但也存在初、高中教材内容重复,化学理论未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教科书栏目和实验设置不足等局限。  相似文献   

6.
马永平 《化学教育》2013,34(4):7-10
化学教学论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学科,其原因是一方面还没有把普通教学论的概念和原理充分应用到化学教学论中,另一方面对化学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抽象层次不高,只停留在表面的解说上。本文认为,要克服教育理论学科与化学教学的“两张皮”现象,还需化学教学论者深入到化学教学的本质特性中去,概括出化学教学是什么,结合教育科学的理论认识和化学教学实践推导出为什么要进行化学教学,化学教学应该如何。即要在深入研究化学学科特性的基础上,建立化学教学论的概念和原理体系。其中,化学教学本质论是切入点,化学教学价值论是方向,化学教学方法论研究则是归宿。  相似文献   

7.
化学体系中随机共振现象的特性、机理、本质和应用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前沿课题。综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非线性化学实验室,在化学体系随机共振现象的理论研究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并阐述化学体系随机共振现象研究中所提出来的若干重要问题:非均相化学体系中随机共振;化学体系中内信号随机共振;化学体系中多重随机共振;化学体系中随机共振的调制;化学体系中色噪声作用下的随机共振;化学体系中时空随机共振;耦合化学体系中随机共振;化学体系中双参量随机共振。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化学通报》1979年第2期刊登了胡盛志同志的《再评“共振论”》一文,读后令人觉得高兴。其原因主要并不在于文章的观点,而在于作者所持的态度。就在不久前还有人说过:谁敢在教学中讲共振论,就批判谁(大意如此)。两相对照,就更觉胡同志的文章可贵了。  相似文献   

9.
价键共振论认为分子的电子结构通常不能用单一的经典结构式来描述,而是共振于两个或多个可能的Lewis结构之间的一种杂化结构,这种观点并没有任何直接的量子力学依据,只是由价键的概念引伸而来的。它提出,分子可能出现的经典结构式愈多,其基态就愈稳定。由于只凭经验画出分子结构式,故可靠程度较差,也不可能揭示化学结构的本质。共振论的这些缺点曾受到一定的非议,因此,人们试图基于简单计算来解决共振论的定量化问题.由此出现了结构共振论.可以认为是共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化学教学论实验的重要性、教学现状以及自制微视频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阐述融合自制微视频进行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的过程,分析实际教学情况。聚焦探讨自制微视频的教学方式在高校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中的教学促进作用,通过训练学生自制微视频进行实验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起来,培养职前教师的实验技能、教学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前线轨道理论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代初,福井谦一提出了前线轨道理论。它具有简单、有效和化学概念明确的特点,二十多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成为讨论化学反应活性的一种主要理论方法。本文仅就前线轨道理论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作一简单的介绍。福井等假定,在化学反应进行过程中,在过渡态附近,反应物与进攻试剂间将发生电子  相似文献   

12.
考古学与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似乎与考古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不然,它们不仅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化学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已有相当长一段历史,并且愈来愈广泛。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对古文物进行过化学分析,但由于受当时化学与考古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这方面的工作发展还比较缓慢。只是到了本世纪50年代,化学方法,特别是化学分析手段渐渐趋于成熟,再加上考古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考古学家仅凭人的感官和一般手段  相似文献   

13.
化学教学理论界对化学教学论的基础是什么的回答不深不透,已深度影响到化学教学论自身的建设。本文认为化学教学实践活动应是化学教学论的实践基础;普通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传播学应是化学教学论的主要理论基础,而教育学原理是通过普通教学论对化学教学论发挥指导作用的。鉴此,理清了化学教学论与相关理论学科及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关系层次。提出化学教学论要以普通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传播学的研究终点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基于实存的化学教学实践活动构建化学教学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周昌勇 《化学教育》2012,33(4):70-71,74
键级一般都从分子轨道理论、共振论、价键理论、等电子体等角度确定。研究了利用不饱和度方法计算简单分子或离子的键级,避免了分子轨道理论中的繁杂书写,比较直观和方便,并通过若干竞赛试题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一种有效提取弱信号的新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机共振 ( Stochastic Resonance,简称 SR)最初由 Benzi[1] 于 1 981年提出 ,并在气象学领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根据随机共振理论 ,通过加噪声可在某一“共振”点处大幅度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这种方法也已成功地应用于方波脉冲信号的恢复 [2 ] ,但在化学信号中的应用尚属空白 .我们首次将这种方法用于化学弱信号的检测 ,并在简单喇曼谱图的解析中获得成功 [3 ] .但是 ,加噪声的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信号分析手段还显得很不成熟 .具体表现为处理过程较繁 ,分析信号的峰位偏移明显 ,而且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人为判断来决定 [3 ] .  在…  相似文献   

16.
化学基础课教材采用共振论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济伯 《大学化学》1987,2(6):15-20
本文讨论了萘的键长和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苯并环丁烯和萘并[b]环丙烯等的Mills-Ni-xon效应,捕捉Kekule结构,环丁二烯及碳酸根等,从而说明使用共振论(RT)简明、易懂,学生易接受和掌握。并简介了Pauling对基础化学教学的观点。搜集了最近国内外名家对RT在教学中的作用的一些意见。井建议在化学基础课教材中采用RT。  相似文献   

17.
曾国屏 《化学教育》1986,7(1):53-55
1940年以前,高分子工业和化学处于经验探索状况,美国几乎没有直接的高分子化学教育。随着发展,四十年代初在美国一些大学的化工系、化学系中,出现了在胶体化学、有机化学和塑料等课程中讲授高分子化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杨平 《化学教育》1997,18(5):31-32
微型化学实验是指“以微小量的试剂,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是80年代初首先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实验方法。由于它在经济上和环境治理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很快就引起世界各国化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Pauling曾研究过邻苯二酚之分子内氢键,并用共振论解释了第一倍频区的红外光谱,但没有给出氢键强度。最近有人测定过邻苯二酚的核磁共振谱,但给出的化学位移实验值误差太大。我们根据邻苯二酚之四氯化碳稀溶液在超导核磁共振仪上的实验结果,探讨了氢键位移、氢键强度和交换速率等信息。  相似文献   

20.
赵济伯 《大学化学》1988,3(2):21-24
关于苯的结构问题,从1865年Kekule提出第一个结构以来,至今已123年了,一直有争论,尚未完全解决。1872年Kekule进一步提出双键摆动学说。1899年Thiele提出余价学说。1930年前后Pauling把量子力学观念与经验知识相结合,创立共振论(RT),RT实质上是把价键(VB)理论的方法用于更为复杂的分子。根据RT,苯共振于两种Kekule(共振)结构之间。根据分子轨道(MO)理论,苯应描述为一种离域结构;这种观点已被普遍接受。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