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1990~1999年共10年浙江及其邻近地区梅汛期降水113个典型个例的多要素客观分析场和物理量诊断场与不同区域日降水量场分别进行相关分析,计算从过程发生前24 h到发生期间4个不同时刻的动力热力因子与分片日降水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重点揭示浙北梅汛期暴雨前期气象信号及其时间演变特征,并分析比较浙北与浙南区域暴雨前期信号的异同,为改进梅汛期暴雨分片预报提供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引进的中尺度10层湿模式——AW模式,对长江流域梅雨期大暴雨进行了模拟试验,检验了模式的预报能力,比较了不同精度初始场对梅雨预报的影响,探讨了梅雨暴雨形成和发展的某些机理。主要结果如下: 1.AW模式可报出梅雨暴雨过程,对暴雨的落区、强度、天气尺度环境场和中尺度动力、热力条件都具有相当的预报能力; 2.对流层低层的切变线和沿切变线活动的中尺度扰动是梅雨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雨带位于900百帕切变线附近,暴雨中心位于900百帕切变线上的中尺度扰动中心附近。900百帕中尺度涡度的加强,与暴雨中心的形成相对应; 3.梅雨暴雨的发展与高空天气尺度和低空中尺度涡度中心的耦合关系密切,当低层中尺度涡度中心移近高层天气尺度负涡度中心之下时,降水增强; 4.在雨区上空的边界层附近,存在一个湿暖盖,产生了对流性降水叠加在稳定降水之上的独特的梅雨暴雨结构; 5.对流加热对雨区的环境流场和温湿场影响很大,对流加热通过Ekman-CISK、热成风调整过程以及激发重力惯性波不稳定等方式来加强暴雨系统。  相似文献   

3.
野外试验资料在暴雨分析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淮河水循环试验的加密探测资料对1999年6月下旬暴雨个例进行分析,探讨形成暴雨的梅雨锋扰动的环境条件、演变规律、结构特征与降水的关系。分析表明:低空急流的存在是梅雨锋扰动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热力条件,尤其是在边界层;对流层下部较深厚的不稳定层结的存在,成为持续暴雨的重要条件;锋生锋消对于梅雨锋附近有无降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1991~1996年江淮地区梅雨期的高、低层流场进行合成诊断分析,比较了高空偏北大风下有无暴雨在天气形势、物理量特征、三维流场方面的差异,文中一些分析结果可供暴雨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 NCEP资料分析了造成长江流域 1998年 7月特大洪水和“二度梅”的天气形势和物理原因. 根据候平均场分析进一步找出了预报长江流域洪涝的前期信号.  相似文献   

6.
利用严重影响浙江东南地区的2005年05号台风的雷达和地面加密风场资料,分析对比台风中尺度暴雨过程中雷达回波与实况降水、中尺度地面流场与暴雨之间的关系,结果得到:多普勒雷达近地面强回波带或中心往往达到50dbz时,与一小时的强降水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中心区也与地面加密的中尺度流场中出现的中尺度气旋性环流和汇合气流有关,强暴雨区落在同时刻中尺度涡旋或汇合线附近.当台风移近大陆时,靠近沿海地区的地面流场中尺度涡旋特征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台风近地面偏东南气流出现分支,形成偏东与偏东南气流,有利于在沿海地区形成局部气流汇合并引起或增强对流.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的高分辨输出结果,分析了近地面流场特征及演变,证实了暴雨带近地面流场中存在气流汇合,它在沿海地区台风暴雨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中期信号初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是造成大范围洪涝的高影响天气事件,了解导致此类事件的全球和区域影响,对改进其预报是十分必要的.针对1951~2004年间16个典型个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事件发生前1~30d的全球环流场进行了相关与合成分析相结合的天气学统计普查,揭示了与此类过程显著相关的前期环流信号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主要信号对过程形成可能的影响和联系:过程前3~4k,赤道太平洋对流层中高层的暖性高压增强,并通过遥相关影响后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及白令海附近低压的形成和加深;同期,南美洲南部南极附近的冷槽加深,其后能量频散至马达加斯加岛附近,有利于前2~3k南印度洋副热带地区以及西南太平洋西风带地区显著Rossby波列的出现,相应在马达加斯加岛南侧、澳大利亚西侧及新西兰东侧洋面上分别出现显著的低槽加深,经向环流增强;马达加斯扣岛附近的纬向风异常通过经向遥相关对应北半球欧洲地区所出现的多个正负相间的纬向风异常,导致欧洲中纬度环流经向度加大,从而触发欧亚Rossby波列的形成和东传,该波列中三个稳定的波槽分别位于伊朗高原、我国东部洋面和太平洋中部洋面,并使青藏高压加强北挺;最后随着波列消失,我国东部洋面低槽减弱北缩,副热带高压趋于加强西仲,促使事件的背景环流备件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8.
运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并结合欧拉方法,分析了江淮、江南和华南3个不同区域多个PHR过程期间的水汽通道和水汽输送特征以及通道建立和维持的天气学条件.不同区域PHR过程发生时,水汽通道及其贡献率、异常环流特征等都不同,且这些差异主要集中在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从水汽收支来看,华南与另外2个区域的差异较大.从水汽通道和异常环流的角度上看,江南与另外2个区域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1991~1996年江淮地区梅雨大暴雨期的高、低层流场进行合成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梅雨期暴雨时,在对流层上部,由于青藏高原向东扩、在高压东侧出现偏北大风轴,由此构成的高空辐射区随着高压的东移而东移,它常常位于低空急流前端的上空、形成上层东北风,下层西南风的特殊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和加密的地面资料,分析了发生于2005年9月3日的昌化特大暴雨过程.此次暴雨过程是在昌化三面环山,东面平原的有利地形条件下,由于登陆减弱并滞留在江西境内的台风“泰利”与北部西风带低槽相结合,同时受东南部海面上“彩蝶”台风外围环流影响而产生的.分析表明:台风“彩蝶”外围边界层偏东气流与地形的影响,使得昌化地区近地面出现中尺度辐合线并逐渐发展为中尺度涡旋,有利于触发对流的发生,随着暴雨的发生发展,地面辐合逐渐减弱并转为辐散;台风“泰利”和“彩蝶”的对流层中低层气流汇合,加强了偏南气流,它与北部西风带低槽的结合,有利于浙西地区中层的辐合,由此产生上升气流向上输送暖湿空气,并与高空槽前的辐散气流构成了中尺度的反环流圈特征;在多系统和多尺度的影响下,是造成昌化特大暴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从1981、1982和1984三年中6月历史天气图发现,长江流域附近24小时大于100毫米以上的降雨区位于高空200hPa南亚高压北缘的气流发散区中。这种气流发散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槽后发散型;另一类是槽前发散型。分析得出与这种高空气流发散相联的高空辐散是梅雨锋上雨带形成和暴雨发展的促发因素。诊断判明200hPa的辐散主要由惯性平流风的散度所决定,而850hPa的辐合主要是对流风散度起支配作用。由于惯性平流作用是地转平衡破坏的因素,而垂直运动是流场与质量场调整到地转适应的因素,由此证明,暴雨区中低层的辐合是对高层辐散的响应,也表明暴雨发展的促发因素是高层的辐散。作者也发现,暴雨出现前,高层等压面的高度有明显下降,这是由高空辐散引起空气柱质量的减少所致。本文提议,梅雨发生发展的预报应着眼于梅雨锋云带上空由高空气流发散引起的辐散。  相似文献   

12.
新昌县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计得出浙江新昌县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41科,580属,1 138种.主要分析了该县的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表明其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的特征显著.从地史上的联系、植物区系的分析及近代地理环境的某些相似性来看,本地区植物区系与东亚日本、北美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用浙江10个站的月平均资料,分析近40年地面气温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年温变化的总体势态已由本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下降转变为上升.升温开始时间各地不同.本世纪80年代后期,暖冬占优势,夏季气温也有回升迹象.  相似文献   

14.
浙江沿海经济鱼类体内重金属的残留水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秋季采集浙江沿海主要经济鱼类6种,分析检测了鱼肉组织中重金属铜、铅、锌、镉、铬、汞、砷的质量分数.研究发现6种鱼类样品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具有锌>铜>砷>铅、汞>铬>镉的分布特征.聚类分析显示,重金属质量分数综合水平为弹涂鱼>鲻鱼>白姑鱼>凤鲚>龙头鱼>菊黄东方鲀.鱼类体内重金属质量分数与海水和沉积物中的质量分数相关,但是在环境中重金属质量分数低的情况下,其自身的生理特性及摄食途径是决定性影响因子.鱼类体内的汞质量分数与水层密切相关,表现为底层>中下层>中上层的分布趋势.通过不同时空的比较,发现鱼体内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差别总体不超过2个数量级,且质量分数水平有上限,说明鱼类具有主动调节组织器官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的机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6种经济鱼类体内重金属残留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鱼类体内砷污染较为严重,其他重金属元素的残留情况基本良好.  相似文献   

15.
根据7个例子的对比分析表明:湿有效能量对预报暴雨具有较好的指示性,但在某些条件下湿有效能量在有无暴雨发生两者上并无明显差别。对暴雨和无暴雨个例的动力条件分析表明:(1)有暴雨时,在杭州地区为一个相对辐散区(300—900百帕),并伴有较强的上升运动,无暴雨时则为相对辐合区;(2)暴雨时高空有一支强的急流,暴雨区位于高空发散流场和急流中心的入口区右侧。(3)稳定度大小两者也有明显差异。分析结果对业务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根据浙江省淳安县旅游资源普查结果,针对其中的优良级旅游资源,从空间分布、属性及其景观构成要素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依据淳安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探讨了旅游资源与旅游业间的关联度,强调了两者间既有"一致性",又有"非吻合性",分析了此种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核心旅游资源"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7.
浙江“6.10”飑线过程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雷达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严重影响浙江省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在飑线的雷达回波出现前几小时,浙江西部的天目山和安徽黄山地区形成地面中尺度的地形汇合线和地面中小尺度的涡旋环流,地面的分析呈一种不连续的状况且易变化,飑线的发生发展一方面与低层的中尺度气流汇合线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明显反映出老雷暴的外)中气流与前方的系统气流组成中尺度汇合线和辐合有关;这种地面中尺度汇合线上辐合强度十分明显,其垂直分布中,辐合主要发生在850hPa以下,由于高空槽线的前倾,位于飑线上空的对流层中低层是一辐散区.利用卫星云顶温度资料,可以发现主云区(TBB小值中心区域)与地面强风的辐散区对应,在辐散的前方出现7级以上的地面大风,可以达到强度为30m/S以上的偏北极值风,分析表明,云项温度值随着飑线发展和地面大风的增强而有所减弱、TBB低温度区范围逐渐减小,但主云区范围扩大,这与飑线的发展和雷达回波图上扇形拉开相对应.从短时监测的资料分析,飑线发展过程中,雷达主回波前方的新生的回波单体对飑线发展和持续十分有利,而它的新生与边界层的辐合线相联系,因此,充分利用中尺度地面观测资料有助于飑线的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势模型方法研究了重双夸克在不同角动量时的基态和激发态能谱.我们首先在势模型中引入了自旋相互作用项,然后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得出了cc重双夸克在不同角动量时各态的能谱.另外用同样的方法得出了bb重双夸克不同角动量时各态的能谱.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探讨速度耐力素质在110m栏后半程中的作用。提出增强专项速度耐力素质是提高110m栏成绩的重要因素和必要条件。并针对110m跨栏跑的专项特点,探寻有效的专项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提出提高专项速度耐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