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物理课本一般在介绍摩擦起电时,总引入这样的话: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对此产生片面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澄清三个概念.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答     
问:拿一个跟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来接近验电器,用手指接触一下验电器的小球后拿开硬橡胶棒,这时验电器就带了电。做这个实验并予以解释:验电器带的是什么电? 答: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常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有些认为金属箔的负电荷受到硬橡胶棒的负电荷推斥,就经人身走进地球,所以验电器带的是正电。也有些认为手指靠近小球时受到小球的感应而带负电,接触后,手指的负电跟小球的正电中和了,只剩下金属箔的负电,因此验电器带的是负电。  相似文献   

3.
第三篇电磁学──第十章静电场练习一电荷守恒定律真空中的库仑定律一、判断题1.带正电的物体中不存在负电荷,带负电的物体中不存在正电荷,不带电的物体中没有电荷。()2.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物体系来说,如果一些物体失去多少电荷,另一些物体就必定要获得...  相似文献   

4.
静电现象实验是物理教师们感到困难不易掌握的事。不少同志表示:实验同种电的相斥,老是看到相吸的作用;验电器的金属箔不易使它张开,即使张开了也很快又闭下来;做导电体的实验不能显出电荷从一个验电器跑到另一个验电器去的现象;实验感应起电难得良好效果;用电子理论解释摩擦起电如丝绢摩擦玻璃棒,毛皮摩擦硬橡胶棒,指出丝绢上会带有负电,毛皮上会带有正电,但我们很难实验出丝绢和毛皮的带电;起电机常常不能起电;尖端  相似文献   

5.
张晶  韩宏颖 《物理通报》2016,35(2):113-118
证明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及其分析、 归纳及推理的逻辑过程历来是教学难点、 重点, 大多数教师仅是演 示被丝绸( 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 橡胶棒)互相排斥, 以及两者之间互相吸引, 就得出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及电 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 本文将给出详实的证明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1785年6月:库仑测量电力(译自APS News,2016年6月,Richard Williams撰文)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哲学家泰勒斯(Thales)写到,当他用毛皮搓揉琥珀玉块时,琥珀会吸住小片的稻草以及其他小物体。当科学家开始研究此现象时,他们已经有了现成的名字,这都要感谢泰勒斯:"electricity"源自琥珀的希腊字"electron"。在研究此力量时,有人观察到带电荷的物体有时会互相吸引,有时互相排斥。23个世纪之后,富兰克林把此效应归因于存在有两种电流体,一种是正电,另一种是负电。近代对电力的物理说明有许多都来自法国科学家库仑(C.Coulomb,1736~1806)所做的细心的实验。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能吸引碎纸屑、头发丝等轻小物体,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那么,经摩擦起电后的物体为什么会吸引轻小物质呢?下面对此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编初中物理在“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一节中,介绍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  相似文献   

9.
PNL分子在正、负电性纳米银上的吸附取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司民真  武荣国  张鹏翔 《光子学报》2001,30(8):1016-1018
制备了两种不同电性的纳米银粒子的脉体,发现当邻菲罗啉分子分别吸附在这两种纳米银上时,其表面增强喇曼谱有明显的不同.在正电性纳米银上,面外弯曲模式受到增强,而在负电性纳米银上,面内伸缩模式受到增强,通过分析增强谱的差异表明,分子在这两种不同电性胶态纳米银表面上可能分别以平躺及站立方式吸附.  相似文献   

10.
危卫  鲁录义  顾兆林 《物理学报》2012,61(15):158301-158301
沙尘暴和尘卷风等风沙运动的静电场是空气流场中沙粒间的碰撞摩擦带电及沙粒粒径的分层效应引起的, 本文耦合沙粒摩擦荷电模型和风沙运动气固两相流模型, 提出了离散单元法与计算流体动力学结合的数值方法. 数值模拟计算表明电荷呈中性的沙粒临界直径为300 μm; 在充分发展的水平风沙流中, 细小的沙粒带负电, 较大直径的沙粒带正电, 所模拟的沙粒带电的荷质比及水平风洞试验段的电场强度与实验测量值一致, 验证了风沙运动的电场-流场耦合模型及数值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本文基于沙粒摩擦荷电机理的风沙运动气固两相流模型提供了理解风沙运动静电场产生的一种物理机理.  相似文献   

11.
由于电荷守恒,任何两个不同的物体摩擦后都会带有等量异号的电荷,这一规律己为大家所公认。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摩擦后,也可能带上同种符号的电荷。这种有趣的反常现象虽然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但必须认真分析,才会得出圆满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任何物体内部都带有电荷,一般状态下,其正、负电荷数量相等,对外不显出带电现象,但当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时,物体中的电子会越过界面,进入另一种物体内,产生静电。因它们所带电荷发生积聚时产生了很高静电压,当带有不同电荷的两个物体分离或接触时出现电火花,这就是静电放电现象。静电火灾是由静电放电而形成的,静电火灾成因非常复杂,给预防静电火灾发生带来了困难;但如明确其产生的条件,对静电火灾的防止具有一定的意义。静电火灾的形成主要由于同时具备以下条件而引起。一、产生静电的条件静电起电是物质在相互接触过程中电荷的分离和转移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碱性品红分子在正、负电性纳米银上的吸附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备了两种不同电性的纳米银粒子的胶体,发现当碱性品红分子分别吸附的在这两种纳米银上时,其表面增强拉曼谱在谱线的强度及谱线数目上均有有明显的不同。在正电性纳米银上,主要是面内模式得到增强,且碱性品红特征峰的强度是I1589&gt;I1524&gt;I1371。而在负电性纳米银上,面内伸缩模式及面外弯曲模式均得到增强,且碱性品红特征峰的强度是I1588&lt;I1520=I1371,通过分析增强谱的差异表明,分子在这两种不同电性胶态纳米银表面上可能分别以垂直及倾斜方式吸附。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了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一氧化氮在中性和带电荷背景的Pd_(13)团簇上的吸附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NO在中性和带电荷的Pd_(13)团簇上均倾向于吸附在Pd_(13)团簇的空位.带负电的Pd_(13)团簇比中性、带正电的Pd_(13)团簇对于NO的催化分解更有利,体现在带负电的Pd_(13)团簇上有更强的吸附能和更低的反应能垒.  相似文献   

15.
<正>等离子体尾流场加速技术是1979年首次提出的。在等离子体中,用驱动器(如激光脉冲)将带负电的电子与带正电的离子分离开,产生一个电场,如果驱动器的有效尺寸小于等离子体的波长,便可形成电荷分离的稳定结构,即所谓的尾流场。尾流场中电场梯度可达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两种不同表面电性的胶态纳米银 ,选取阴离子型染料分子荧光素钠、既有阴离子基团又有阳离子的染料分子罗丹明B ,研究其在两种纳米银表面的荧光增强及荧光猝灭现象 .当罗丹明B(RhB)分子分别吸附在这两种纳米银上时 ,对负电性纳米银 ,观察到荧光猝灭、荧光峰红移现象 ,且在分子的浓度适当时 ,加入KBr可获得较强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在正电性纳米银上 ,当分子的浓度较大时观察到荧光猝灭 ,当分子的浓度较小时观察到荧光增强 .而当荧光素钠分子 (FS)分别吸附在这两种纳米银上时 ,在负电性纳米银 ,观察到荧光猝灭 ;在正电性纳米银上观察荧光急剧增强现象 .从分子的结构及纳米银表面局域场增强或无辐射通道的增加对增强和猝灭的原因作了讨论 .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箔片验电器存在的缺点是(1)阴雨天气,空气潮湿,验电器难以带电,实验不易成功;(2)只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不能定性检测物体所带电荷的正负极性。本人制作了一台全天候正负电荷检测验电器,无论是晴天还是阴雨连绵的天气,实验均能顺利进行。并能准确地检测物体摩擦后所带电荷的正负;同时还能检测感应起电机、感应圈等静电高压电极的极性。  相似文献   

18.
电容是导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表示导体容纳电荷多少的物理量.孤立导体的电容就是远离其他物体的导体的电容.对于孤立导体,公式(如球形孤立导体的电位U=Q/4πεR),和实验结果说明,导体所带的正电荷越多,其电位越高(本文以导体带正电为例进行讨论).那么.是不是导体电位的高低由带电荷的多少来决定呢?  相似文献   

19.
张多文 《物理》1992,21(8):509-511
自由中子的电荷是由中子束通过电场测出的.实验测得电荷上限为10-20e,电偶极矩小于 6 ×10-25e·cm.然而,人们用高能电子散射测出中子有电流环,用低能中子对束缚无自旋原子的电子散射测出中子有微小电荷分离[1].从高能电子散射中子的数据分析得出中子的电荷结构:中心是一个半径为 0.2 fm带正电荷0.35。的核,0.8fm内带负电荷0.5e,在1.4fm内带有正电荷 0.15e(通常把 0.8fm和 1.4fm内的电荷分别称作矢量云和张量云)[2].夸克模型提出:中子是由带电的ddu夸克组成;中子的核心为夸克,其外层为π介子及其他介子.中子有电荷分布和每层带有不同的电荷…  相似文献   

20.
正、负电性纳米银吸附阴、阳离子型分子的SERS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使用表面带负电的胶态纳米银,分别进行阴,阳离子型分子的SERS效应研究,并与表面带正电的胶态纳米银比较,当阳离子型分子盐酸副玫瑰苯胺吸附在正,负电性纳米银表面上时,后者SERS较强,当阴离子型分子吲哚丁酸分别吸附在这两种胶态纳米银上时,后者无SERS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