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振荡反应研究简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所熟悉的化学反应是反应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单调地下降;反应产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单调地上升。但这不是唯一的化学反应现象。在某些化学反应体系中,当体系的某些状态参变数处在一定范围内时,体系的某个组分或若干组分的浓度可能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是一类新的化学反应现象,我们称它为化学振荡反应。所谓化学振荡反应就是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某几个组分或中间产物的浓度随时间、空间而周期地变化的现象。由于它类似于钟表的周期性,所以又称它为化学钟,以示它与生物钟的密切  相似文献   

2.
钴通常是催化剂的重要活性组分之一,在烃类液相氧化中,常以钴(Ⅱ)的羧酸盐作为催化剂。钴(Ⅱ)本身的氧化性比较弱,不能有效氧化反应底物,但在反应过程中,钴(Ⅱ)会部分地被氧化为具有氧化活性的钴(Ⅲ),从而使反应底物被氧化。准确测定含有钴(Ⅱ)和钴(Ⅲ)反应液中钴(Ⅱ)的浓度,有助于加深对烃类液相氧化反应机理的认识。光度法是测定钴含量的简便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但能直接用于测定有机物中的微量钴的方法很少,且有效测定不同价态钴(Ⅱ)、钴(Ⅲ)的含量也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3.
本文计算了在热力学平衡和不完全平衡条件下,甲烷部分燃烧的火焰温度及产物组成。计算结果表明,在达到热力学平衡时,得到的产物是以一氧化碳和氢为主要组分的合成气,得不到乙炔,乙炔是反应过程中一个不稳定的中间产物。为了制取乙炔必须采用及时的淬火冶却来控制反应过程。我们根据文献资料和实验结果,对甲烷部分燃烧制乙炔反应的主要过程提出了初步的假设,由此计算了在不完全平衡时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气组成的影响。由计算结果和文献上实验数据相符这一事实,说明本文对甲烷部分燃烧制乙炔过程所作的假设是合理的。井且指出,目前生产上得到的乙炔浓度与平衡的计算值已较接近。因此,如仅改变一般的工艺条件,虽仍有可能使乙炔浓度提高,但很难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4.
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分析中应用很广,而标准电极电位则是水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标度,是判断水溶液中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热力学定量值。在通常计算电极电位时,为简化起见,经常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用浓度代替活度值,用于奈斯特方程式中。这只有在浓度极稀时才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当待测离子浓度增大,或者存在其他强电解质时,以浓度代替活度进行计算的结果会与实际值发生偏差;出现这种偏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溶液组分发生改变时,电极电势中的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的存在形式发生变化,这也会导致电极电位值的  相似文献   

5.
Gibbs吸附等温式■是表面化学的一个重要公式,主要用于溶液的表面吸附,也用于两个溶剂互不相溶的溶液之间。但它是用热力学原理推出的,故原则上能用于任何两个平衡相之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吸附公式。通过Γ_i和Γ_i~1可以定量地说明什么是正吸附和负吸附。Gibbs公式表示组分i的吸附量与表面张力σ随体相中i的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二元羧酸半酯与环氧化合物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于印制电路板 ( PCB)的传统的热固化或光固化阻焊油墨是利用屏印的方法把图案印刷在覆铜板上 ,然后固化 .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图案不够精细 ,应用上也受到一定限制 .为此 ,近年来国际上研制出一类新型的阻焊油墨——碱液显影型阻焊油墨 [1~ 3] .它是通过曝光、显影及后固化等步骤形成精确的图案 ,可用于制备高密度的电路板 .通常 ,碱水显影型阻焊油墨由碱溶性光敏树脂 (组分 A)、环氧化合物 (组分 B)、光引发剂、热固化剂和稀释剂组成 .组分 A由二元羧酸与含有光聚合性双键的线性酚醛型环氧化合物通过半酯化反应得到 ,羧基的引入使其具…  相似文献   

7.
采用奎宁修饰的Pt/Al2O3为催化剂,研究了在常压下,乙酸溶剂中丙酮酸乙酯的不对称加氢反应.考察了奎宁修饰剂浓度、反应温度、预修饰时间、底物起始浓度及氧的加入对内酮酸乙酯不对称氢化反应初始过渡期(ITP)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对称氢化反应的初期,存在对映选择性随底物转化率的增加而不断升高的现象(即ITP现象),反应条件的变化能不同程度地改变ITP特征,在奎宁修饰催化剂时加入O2能明显提高催化剂对产物的对映选择性,改善ITP现象.ITP特征取决于反应起始阶段反应体系中各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相互作用及达到平衡的速度,其实质是手性修饰型催化剂表面的重排过程.  相似文献   

8.
环炉技术是在纸上点滴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即能分离,又能进行定性、定量的化学分析方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滤纸的毛细效应,将被检测物分离、浓缩在环炉的热环圈上,经过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络合反应,用适当的显色剂显色,达到测定目的。环炉法进行定性分析,主要是单孔环炉,实验在中速定量滤纸上进行,纸上加疏水栅栏(用圆规蘸上  相似文献   

9.
直线法求混合酸各组分浓度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采用传统的方法分析电离常数之比小于10~4的混合酸,由于不能明显区分各组分的滴定突跃而受到限制,因此找到简便而可行的方法解决此类混合酸的分析是有意义的。 Ingman提出一个直线方法,但仅能对组分浓度已知的混合酸进行分析,无实际意义。汪葆浚等改进了Ingman的方法,采用数学迭代处理,使直线法测定混合酸未知组分成为可能,但迭代手续较多,计算较麻烦。本文提出一个直线方法,无需复杂的计算,以普通计算器或可编程序计算器完成计算。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电化学转化二氧化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其最终目标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得到电能来实现碳中和,以及经济和能源效益.为实现这一目标,电还原二氧化碳不仅需要较高的选择性和转化率,也需要考虑其大规模应用的成本和经济价值.尽管近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了历史最高值(415 ppm),但仍仅占了空气气体中较少的一部分.从空气中捕获和浓缩二氧化碳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8.65 GJ/t),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工业成本和复杂性.另外在更负电位的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下存在氧气(O2)还原竞争反应,也为二氧化碳电还原带来更大的挑战.因此,目前几乎所有研究报道的二氧化碳电还原体系都是使用高浓度(通常是纯的)二氧化碳作为反应物,只有少数几篇近期文献研究了低浓度二氧化碳(如~10%二氧化碳浓度的烟道气)的电还原性能.此外,在二氧化碳电还原中,中性或者碱性溶液常被用来作为电解液,而气体扩散电极通常用来提高二氧化碳的传质,但在这样的条件下,一部分二氧化碳不可避免地会与碱性或中性的电解液反应或者被吸收,大大降低还原效率.本文设计了一种气相电化学电解槽,并使用低成本的铜或纳米铜催化剂,实现电还原浓度为0.03%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