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简述解释学之理解的发展史,从理解的对象、目的、条件、方法、过程、内涵和研究思想指出其变化发展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外在于我到内在于我、从超历史性到历史性、从有限到无限、从具体到抽象、从从属到主体的过程。明确数学理解的进一步研究必须扩充和提升狭隘的方法论、认识论观念,认识到数学理解是学习者有意义地存在于数学课堂的方式,是学习者从事一切数学活动的基础,是意义构成和自我构成的统一。从历史处境出发定位学习者和理解对象,明确目的、条件、方法和过程等理解要素均随历史处境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简述解释学之理解的发展史,从理解的对象、目的、条件、方法、过程、内涵和研究思想指出其变化发展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外在于我到内在于我、从超历史性到历史性、从有限到无限、从具体到抽象、从从属到主体的过程。明确数学理解的进一步研究必须扩充和提升狭隘的方法论、认识论观念,认识到数学理解是学习者有意义地存在于数学课堂的方式,是学习者从事一切数学活动的基础,是意义构成和自我构成的统一。从历史处境出发定位学习者和理解对象,明确目的、条件、方法和过程等理解要素均随历史处境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提高英语阅读理解教学质量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促进理解是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使命,利用现代解释学理论来重建科学的教学观对于英语阅读教学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理解”是解释学的主体概念,哲学解释学的理解观具有效果历史性、视域融合性、自我理解性、无限生成性等特征。从解释学的理解观视角来解释,教育理论是指教育研究者借助于既有的教育观念体系,在理解基础上对教育世界所作的个体化解释。基于理解的教育理论具有情境性、开放性、个体性和思想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数学理解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学习中,理解无疑是首要的。近些年来,一些研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采取多种研究手段与技术,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对数学理解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获得了大量的研究结果。拟对数学理论的一些方面进行综述,分析其主要理论观点,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语言问题是哲学解释学的中心问题。伽达默尔通过语言揭示了理解(Under-standing)的基本模式和特征。而语言的本体论地位的确立将解释学导向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实践哲学,构成了对近代以来的科学和文化的反思和评判。  相似文献   

7.
哲学的解释学转向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深刻影响,“理解”与“解释”也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的维度。心理学的解释学转向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和哲学溯源。心理学的解释学转向,也具备着现实的科学基础。在解释学转向下,心理学的解释学研究出现了三个转变:从本质论到建构论的转变;从方法中心到问题中心的转变;从价值无涉到价值关涉的转变。解释学转向引起了心理学的方法论变革。对于克服主流心理学面临的困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理解”的创造性问题是解释学的重要问题之一,古典解释学所提出的“重构说”对于该问题作了开创性的探讨,但由于受历史客观主义的制约,使其理论缺乏深度。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解释学关于“效果历史”理论的提出,使得对于该问题的探讨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数学记忆与数学理解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悄然发生着变化.对数学记忆和数学理解进行了细致分析,指出数学学习中记忆仍然是重要的,但要科学记忆,数学学习重在理解,理解是不断对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对数学记忆和理解的关系进行了剖析,不可孤立看待记忆和理解,从系统观看,二者交织相融,相互促进.新课程改革中,数学记忆和理解应同时并重.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理解是首要的.而陈述性知识的相应缺乏、调动或选择了不相称的认知图式以及部分过程性知识的学习脱离了数学情境,都会给理解带来障碍。补充相应的陈述性知识、帮助学生选择相称的认知图式和展现数学知识的数学情境.能有效的促进数学理解。  相似文献   

11.
数学理解已成为了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对数学理解的进一步研究需要反思已有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数学理解的表征和实作两种研究模式的概述出发,分析两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两种研究模式做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数学理解已成为了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对数学理解的进一步研究需要反思已有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数学理解的表征和实作两种研究模式的概述出发,分析两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两种研究模式做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数学理解已成为了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对数学理解的进一步研究需要反思已有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数学理解的表征和实作两种研究模式的概述出发,分析两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两种研究模式做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高校教学手段的现状,结合多媒体教学在改革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的经验,论述了改革教学方式及手段的必要性,实行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以及目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将现代化教学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诠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是人对过去事实的某种理解 ,理解活动自身也具有历史性。人既是历史性的存在 ,也是通过理解历史而创造意义的存在。因此 ,人类的历史性与理解活动是相互纠缠、共同生成的。只要有人存在 ,就有对历史的诠释 ,而且这种诠释也只能是历史的产物并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特性。历史理解不断开发着历史资源 ,历史解释也在丰富着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16.
论解释学与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一个新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育研究面临“全球化”浪潮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后现代论群的频频叩问,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解释学的研究方法日渐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基于对解释学基本哲学观点的归纳,对解释学在教育研究中应用的历史钩沉及其嬗变理路的简要阐述,并分析它在未来教育研究中的前景。笔者认为,当代教育研究应更加关注解释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研究,与其他教育研究方法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在意义的语境探索中,语用分析哲学主要关注当下言语交往中在场语境因素对意义的规定性,哲学诠释学则强调语境的历史性以及主体对语境的历史意识。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便取得某种合理的视角来摆脱各自的局限性并形成有益的相补,已成为当代语言哲学在语境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对意义的进一步探索有着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对跨文化文本理解、译解的研究,目前主要停留在理解者对原语言、文化的知识积累和知性操作上。如何就这一过程取得一种更为基础性的理论视角,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从当代哲学诠释学关于理解的基本思想的角度,对跨文化文本的传统译解模式予以解构,来说明动态理解观念的合理性,这对当今跨文化交际学和译学理论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