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淑敏  赫春香 《分析化学》2001,29(10):1147-1149
用单扫描极谱法研究了槲皮素(Qu)与Cu2+形成络合物的条件及反应机理。在 pH 8.5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槲皮素与 Cu2+络合并在-0.59 V(vs.SCE)处产生一个灵敏的还原峰,其峰高与 Cu2+浓度在 4.0 × 10-6~1.8 × 10-5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 3.0 × 10-6mol/L。测得络合物组成Cu2+:Qu=1:2,表观稳定常数为2.10× 1011。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示差脉冲极谱技术研究Pb(Ⅱ) 络合剂(β N 三丙酸)体系。依据实验得到的极谱峰电位的移动随溶液pH值的变化关系曲线,建立合适的金属络合物体系模型。用计算机分析程序,通过求解体系的质量平衡方程及拟合实验络合物形成曲线,优化得到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计算机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pH值范围内,溶液中存在四种金属络合物:PbH2L+、PbHL、PbL-、PbL(OH)2-,其稳定常数(logβ)分别为:16.23±0.04、12.42±0.01、4.11±0.05、9.43±0.02。  相似文献   

3.
金属离子Bi(Ⅲ)络合物体系的极谱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B(i Ⅲ)-Ligand(pyridine-2-carboxylic acid)system was studied by the differential pulse polarography(DPP)at the fixed total-ligand to total-metal concentration ratio[LT]:[MT]and varied pH. An appropriate model for the metal complex system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polarographic peak parameters,that is,the observed shift in the peak potential and the change in the peak current with pH changes in the sample solution. The polarographic experimental complex formation curve(ECFC)and theoretical complex formation curve(TCFC)were used for checking the designed metal complex model as well as optimizing stability constants. The ECFC,in which experimental parameters(a shift in a peak potential and a variation in a peak current)are included,appears to be a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for a particular metal-ligand system. The TCFC is a theoretical curve calculated from massbalance equations for the designed metal-ligand model. Using the computer analytical program,stability constants of metal complexes and species distribution diagrams are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mass-balance equations written for the metal complex system and fitting the complex formation curve. Five bismuth complexes MHL,ML,ML2,ML3,ML3 ( OH),and their stability constants as logβ 7.52±0.15,7.48±0.06,13.94±0.02,18.12±0.03 and 26.78±0.03,respectively,are finally reported while the TCFC fits best the ECFC.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PMBP及PMBP与锆形成络合物的极谱行为,并建立了微量锆极谱测定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对铪的选择性较好。测定了18个地质标样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0.02mol/l HNO_3、0.002%铬黑T和0.08%酒石酸钠的底液中,Zr(Ⅳ)-EBT络合物有一灵敏的吸附催化波,峰电位为-0.45V(vs.SCE)。Zr(Ⅳ)浓度在4.4×10~(-8)~3.1×10~(-6)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成线性关系,检测限0.002μgZr/ml。探讨了该波的性质和机理。方法用于测定矿石中的微量锆,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镁-铬黑T络合物的极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经典极谱法测定镁是很困难的。Richardson,罗登柏等使用络合物吸附波方法测定了镁。也有人试图使用铬黑T作为络合剂寻找镁的络合物极谱波,但没有成功。我们的实验证明,mg~(2 )-铬黑T络合物在乙二胺-KOH底液中能产生灵敏的络合物吸附波。在单扫示波极谱上,峰电位约为-0.94V(对SCE,下同)。检出限为1.5ng/ml,测定下限为3ng/ml。线性范围0~400ng/ml。采用某些掩蔽手段,使该方法获得较好的选择性。测定了蒸  相似文献   

7.
锆—铬黑T络合物的极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极谱法证明碘离子和镉离子在水溶液中生成配值数自1到6的六种络合物,其各级稳定常数,在以高氯酸钠为维持溶液离子强度的惰性支持电解质时,在25℃时,K_1=40.74±0.4,K_2=(3.72±0.12)×10~2,K_3=(2.95±0.02)×10~4,K_4=(2.37±0.07)×10~5,K_5=(1.04±0.10)×10~5,K_6=(3.70±0.10)×10~4.同时也测定了在18℃和30℃时的各级稳定常数.并计算了在不同配位体浓度时溶液中各种络离子的百分组成,??值和热力学函数(热函,熵和自由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铜-乙酰丙酮络合物极谱吸附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登柏 《分析化学》1991,19(12):1442-1444
在pH6.8的磷酸盐介质中,铜(Ⅱ)—乙酰丙酮络合物在单扫示波极谱上于-0.28V(vs.SCE)产生灵敏吸附波,铜的检测限为1×10~(-8)mol/L,常见离子不干扰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络合物极谱吸附波测定微量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言微量铅的测定方法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极谱法等。铅(Ⅱ)-二溴茜素紫(DBV)络合物极谱行为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在pH=6.7的0.023mol/L柠檬酸钠缓冲溶液中,铅(Ⅱ)-DBV络合物的极谱行为。结果表明:铅(Ⅱ)-DBV络合物在.0.51V(vsSCE)产生一灵敏的吸附还原波,该波具有明显的吸附性。其二阶导数极谱峰电流(Ip)与铅(Ⅱ)的浓度在6.0×10-8~5.0×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此法用于化妆品中微量铅的测定,结果较好。2实验部分2.1仪器和试剂JP-2型示波极谱仪(成都仪器厂),三电极体系:滴汞电极,…  相似文献   

11.
铀-PAR络合物的示波极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显色剂PAR(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用于光度法测铀,检测限1ppm,用于极谱法测铀尚未见报道。我们发现UO_2~(2+)-PAR络合物在溶液pH=8.8~9.8时,于试剂波之后产生清晰的吸附波。在仪器最小倍率下无空白讯号。峰电流(i_p)与铀浓度在0.08~2.40μg/ml间呈线性关系、引入氟离子和二苯胍时i_p增加、波形改善(与试剂峰分离更远)。本体系对与铀常伴生的钍、稀土元素有较好的抗干扰性。采用TBP反相色层法容易分离铁、铜、钴、镍、钒、铬和钛等严重干扰的元素,使本法具备良好的适用性。对于含铀0.0005%以上的矿石分析,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2.
铜—乙酰丙酮络合物极谱吸附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登柏 《分析化学》1991,19(12):1442-1444
  相似文献   

13.
微量钼的极谱法测定已有报道,但有关Mo(Ⅵ)-桑色素体系的络合物极谱吸附波研究尚未见报道。桑色素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荧光试剂,关于其它一些金属离子,桑色素配合物极谱吸附波或吸附伏安法研究已有报道。本文发现,在pH 2.5的氯乙酸氯乙酸钠缓冲溶液中,Mo(Ⅵ)-桑色素络合物在电位—(0.30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络合物吸附波。其  相似文献   

14.
槲皮素伏安行为及其稀土络合物极谱催化氢波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乙醇量小于5%的水溶液中,于pH1.5至4.5,4.2至9.5分别得到槲皮素的两个还原波,均为羰基两电子还原.前者为其分子的强吸附波,后者为一价阴离子的波.在pH6.1附近的醋酸盐缓冲底液中,可获得槲皮素与Tb(Ⅲ)、Dy(Ⅲ)、Ho(Ⅲ)、Er(Ⅲ)、Tm(Ⅲ)、Yb(Ⅲ)、Lu(Ⅲ)和Y(Ⅲ)等重稀土离子络合物的双重表面催化氢波.络合物被诱导吸附,组成为(REL_2)L_吸.Sc(Ⅲ)与槲皮素形成单一表面催化氢波,其组成为(ScL)L_吸.  相似文献   

15.
兹测得镉与硫氰酸根络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为 K_1=23.0,K_2=123,K_3=242,K_4=302,K_5=166和 K_6=53(25°),离子强度等于3,用来维持离子强度的惰性电解质是高氯酸钠。改进了测定半波电势的方法使ΔE_(1/2)的误差小于±0.2mv。在处理数据时以 logy 和(L)对画来代替 Leden 和 Fronaeus 法的 y 和(L)对画,所得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6.
新极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极谱法包括①半积分电分析法,系记录电流的半积分m和电压E的关系曲线。②半微分电分析法,系记录电流的半微分e和电压E的关系曲线。③1.5次微分和2.5次微分极谱法,系记录电流的1.5次微分e'或2.5次微分e"和电压E的关系曲线。自1972年Oldham首次提出半积分电分析法以来,此类方法经完善和发展已用于多种极谱技术。例如线性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阶梯波极谱法方波极谱法,阳极溶出伏安法等。其灵敏度和分辨能力均已近于脉冲极谱法,且具有许  相似文献   

17.
在0.lmo1/LH_2SO_4溶液中,安非拉酮出现一灵敏的示波极谱导数还原波,E_p=-0.80V(vs.SCE),峰高与安非拉酮的浓度在1.0×l0 ̄-7~6.0×1O6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 ̄-7mol/L用于片剂测定,得到满意的结果。用循环伏安法等手段研究体系的极谱和伏安行为,测得吸附量,吸附系数β=5.6×10 ̄-4,吸引因素a=0.49,吸附自由能△G=-27kJ/mol。实验表明,该体系属不可逆吸附波。  相似文献   

18.
氟苯尼考的极谱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伏安法和控制电位电解库仑法对氟苯尼考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在0 .2mol/LNaOH NaH2 PO4(pH =7.6 )缓冲液中 ,对其进行扫描 ,发现于 - 0 .886V (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还原峰 ,其峰电流与氟苯尼考的浓度在 1.0× 10 -5~ 7.0× 10 -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94 ) ;检出限为 1.0× 10 -6mol/L。对 1.0× 10 -4mol/L氟苯尼考溶液进行 10次平行实验 ,RSD为 0 .3%。实验结果表明 :氟苯尼考在极谱电极上有吸附性质 ;求得了电极反应的电子转移数为 2 ;研究了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9.
周本省 《化学学报》1982,40(2):185-190
在极谱学中,各作者得到的从半波电位E1/2求络合物稳定常数的公式中,都要用到半波电位E1/2和汞滴表面络合剂Xb-的平衡浓度[X]0这两个最基本的量[1-11].其中,E1/2这个量不但可以从实验上直接测定,而且它与标准电极电位、稳定常数、活度系数、扩散系数以及汞滴表面络合剂的平衡浓度等的关系式已由许多学者[1-6]从理论上进行了推导.  相似文献   

20.
铜的示波极谱测定及高铁试剂络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霞  强洪  邹洪  谷学新 《分析化学》2004,32(7):935-938
铜 在 0 .1mol/LNaHCO3 溶液中 ,当有 7 碘 8 羟基喹啉 5 磺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存在时 ,于- 0 .5 5V(vs.SCE)处有一个灵敏的二次导数示波极谱电流峰 ,与没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存在时相比 ,峰电流增敏约 2 7倍。铜 浓度在 3.0× 10 -9~ 9.4× 10 -7mol/L范围内 ,i”p 与Cu2 + 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其检出限为7.8× 10 -10 mol/L ,用于水和尿样中铜的测定 ,结果满意。直线法测得 :Cu2 + 与 7 碘 8 羟基喹啉 5 磺酸钠形成摩尔比为 1∶2的络合物 ,其条件稳定常数 (K)为 8.5× 10 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