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海平  朱从善 《光学学报》1997,17(12):634-1637
报道了在C60与NH2(CH2)3Si(OC2H5)3中的胺基反应生成C60-NH2(CH2)3Si(OC2H5)3物质后引入r-缩水甘油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H2OCHCH2OCH2CH2CH2Si(OCH3)3,3-Glycidoxypropltrimethoxysilane,简称KH560」与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CH3)2Si(OC2H5)2,Diethoxydimethylsilane  相似文献   

2.
用高分辨率电子能量损失谱方法研究了原子 H 与被 C2 H2 吸附的 Si(100) 界面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在 Si(100) 界面上, Si— Si 二聚化键和 C2 H2 中的 C— C 键被 H 原子打开,它们分别形成 Si— H, C— H 键.用 A M1 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 C2 H2 和 C2 H4 在 Si(100) 上的吸附结构,指出了 C2 H2 在 Si(100) 上的吸附位置,进一步讨论了金刚石在 Si 异质外延初始阶段的形核机制.计算结果显示:在原子 H 的作用下,可以显著地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有利于 C H3 的产生和 C H3 向 Si 衬底的键连.计算结果与实验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关于磁场强度H的进一步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维政 《大学物理》1991,10(12):29-30,28
本文首先阐明磁场强度H与哪些物理量有关,并指明磁化电流分布和介质分布的区别与联系;其次论证了H与磁化电流分布无关和H只与传导电流分布有关的条件以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4.
用LCAC—SW法计算H+H2(0)→H2+H一维共线反应几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排列通道线性组合散射波方法计算了一维共线反应H+H2(0)→H2+JH的反应几率。在采用较小基组的情况下,得到了与精确量子计算数值相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H^+n团族形成的Guo氏理论与结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H^+n的形成,Guo清泉教授指出,可先以H^=离了为中心瞬时地分别与周转个H原子相互作用,形成中心氢核同周围氢核间的(n-1)个瞬时单电子键,这些单民子键围绕中心转动共振,从而使H^+吸引周围(n-1)个H原子形成H^+n团簇。  相似文献   

6.
报道对芳香氮化物吡咯(C4H5N)、苯(C6H5NH2)、对位氯代吡啶(C5H4NCl)、吡啶(C5H5N)及吡咯负离子(C4H4N^-)与三氯甲烷(CHCl3)形成的系列弱作用复合物的理论计算结果。把复合物看作是一个超分子在密度泛函B3LYP/6-311G(d,p)的水平上进行计算,探讨该系列复合物的稳定性规律、电荷转移及主要几何参数变化等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此类芳香氮化物与三氯甲(CH3l3)  相似文献   

7.
关于磁场强度H的一点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明磁场强度H的环流与磁化电流无关,而H本身却与磁化电流有关,并用矢量场理论严格给出证明.  相似文献   

8.
对于H+n的形成,艹勾清泉教授指出,可先以H+离子为中心,瞬时地分别与周围(n-1)个H原子相互作用,形成中心氢核同周围氢核间的(n-1)个瞬时单电子键,这些单电子键围绕中心转动共振,从而使H+吸引周围(n-1)个H原子形成H+n团簇。对采用此模型计算的H+n(n=5,7,9,13)的正多面体中心结构结果,作了规律性的总结,获得了对H+n团簇结构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9.
用溶液高分辨 ̄(13)CNMR谱首次研究了由二苯甲酮(BP)光引发低密度聚乙烯模型化合物直链烷烃n-C_(24)H_(50)交联所产生的H型交联点的结构特征.现已检测和鉴定了光交联样品中与H型交联点相联系的-CH,α-CH_2和β-CH_2上碳的共振谱线,其数据与H型交联点模型化合物、γ-辐射交联正烷烃和聚乙烯所得到的结果符合得很好.在40.83ppm处出现的一个新峰可指认为H型文联点的次甲碳,其相应的31.57和28.37ppm处的另外两个新峰分别指认为相邻的α-CH_2和β-CH_2上碳的共振.本工作中的定量研究表明:在真空和熔融态条件下莱外光照3-5min的样品中H型交联点的数目据估计为每10000个碳原子8.5~11.0个.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激光光解-荧光猝灭方法测定了CH3Cl对CH(A,B和C)及CH2Cl2、CHCl3和CCl4对CH(C)的猝灭速率常数。结果表明,氯代甲烷分子对CH(C)的猝灭速率常数近似于CH(B)的猝灭速率常数,而比CH(A)的猝灭速率常数大,但都具有与气动速率相当的量线,表明化学反应在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且CH(A,B,C)的猝灭速率常数都随氯代甲烷分子中的C-Cl键数的增加而增大。我们用碰撞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