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华  刘海超 《分子催化》1995,9(2):145-151
本文研究了两相催化体系中,在CTAB(C16H33NMe3Br)存在下,水溶性铑-膦配合物RhCl(CO)(TPPTS)2对1-己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膦/铑比等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MPa恒压下,反应温度100℃,膦/铑摩尔比为16,H2:CO=1:1的条件下,1-己烯氢甲酰化的转化频率(TOF)可达到39.8min^-1。在此反应条件下,有机相和水相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两相催化体系中,在CTAB(C_(16)H_(33)NMe_3Br)存在下,水溶性铑-膦配合物RhCl(CO)(TPPTS)_2对1-己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膦/铑比等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MPa恒压下,反应温度100℃,膦/铑摩尔比为16,H_2:CO=1:1的条件下,1-己烯氢甲酰化的转化频率(TOF)可达到39.8min ̄(-1)。在此反应条件下,有机相和水相容易分离,铑-膦配合物流失到有机相中的量极小。  相似文献   

3.
烯烃羰化一步制醇铑系催化新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羰基铑催化剂由于基加氢性能较弱,在羰基化反应的研究中,通常仅作为烯烃氢甲酰化制醛的催化剂。产物中得不到醇。本文则报道了以Rh2(AcO)4和Rh6(CO)16为催化剂,在一个反应器内进行烯烃氢甲酰化,加氢制醇的研究。系统考察了Rh/PBu2/EtOH催化体系受各种反应条件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烯烃转化率达100%。对醇选择性亦在99.5%以上,正异构比在2以上。为烯烃一步制醇建立了铑系催化新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水溶性铑配合物RhCl(CO)(TPPTS)2在常压(CO:H2=1:1)条件下对1-十二碳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并对催化剂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溶液pH值、膦铑比、溶剂等因素的变化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作了考察.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CTAB)的加入,可以在反应体系中形成胶束.加速有机相和水相间的传质速度,从而提高催化转化速度.在反应温度(80℃)下,CTAB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较室温下高.达到最佳催化活性的pH范围为7~9,[P]/[Rh]比为16,而有机溶剂的加入则使转化数降低.  相似文献   

5.
自国甫  尹承烈 《分子催化》1997,11(5):359-363
以光学活性的苯乙胺和吡啶-2-甲醛缩合而得到的Schiff碱(PPEI)(PPEI=2-「「N-(1-phenylethy)imino」methyl「pyridine中2-「「N-(1-苯乙基)亚胺」甲基「吡啶)为配体,进而与(Ir(COD)Cl」2(COD=1,5环辛二烯)反应,合成了8个光学活性铱铬络合物,考察了它们在异丙醇存在下催化苯乙酮不对称氢转移反应的光学活性,发现「Ir(COD)(PP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由 Rh(acac) (CO) 2 和 1 ,4-双 (二苯膦基 )苯 (简称 DPPB)组成的体系对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作用 .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P/Rh比、催化剂浓度等对 1 -己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 ,得到了较适宜的反应条件 .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了该体系催化 1 -己烯、 1 -辛烯、 1 -十二烯的氢甲酰化反应的性能 .结果表明 ,随着底物碳链的增长 ,反应活性呈提高趋势 .实验证明 ,DPPB-铑配合物对苯乙烯的氢甲酰化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  相似文献   

7.
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佳铭  马同森 《分析化学》1999,27(10):1215-1218
Ba^2+能在pH5弱酸性介质中催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对铬黑T(EBT0的褪色反应。详细研究了动力学条件,确立测定钡的最适宜催化动力学条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20=3.0×10^-6L.mol^-1cm^-1,校正曲线方程为logA0/A=0.006260+0.08704CBa^2+(μg/L);线性范围0-16μg/L(r=0.9991);  相似文献   

8.
Cp2ZrCl2—i—BuMgBr催化体系中烯烃的还原二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p2ZrCl2-i-BuMgBr络合催化体系中研究了烯烃,如1-己烯、1-辛烯、2-辛烯、烯丙基苯、环己烯、苯乙烯等的还原二聚反应,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快速混合停流技术,在实际反应条件下,考察了五氟代锰卟啉配合物Mn~Ⅲ(TFPP)C1与两种单氧给体亚碘酰苯PhIO和过氧苯甲酸m-CPBA构建的细胞色素P-450模拟酶体系催化活性物种的生成及催化烯烃环氧化过程.在氧给体PhIO作用下,Mn~Ⅲ(TFPP)C1生成了高价锰氧卟啉配合物和双核μ-氧锰卟啉配合物,具有高的催化环氧化活性和催化剂稳定性.而在氧给体m-CPBA作用下,Mn~Ⅲ(TFPP)C1则生成了一种较稳定物种,以致催化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10.
β修正光度法测定镉络合物特征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β修正分析理论建立金属络合体系中络合物组成及其摩尔吸光系数数学方程,研究了镉(Ⅱ)-丁基罗丹明B(BRhB)-碘(Ⅰ-)缔合反应体系,结果表明,镉与BRhB组成比为1:2,缔合产物在610nm波长处摩尔吸光系数比其表观值高△ε610=0.91×104L.mol-1.cm-1。  相似文献   

11.
以光学活性的苯乙胺和吡啶-2-甲醛缩合而得到的Schif碱(PPEI)(PPEI=2-[[N-(1-phenylethyl)imino]methyl]pyridine或2-[[N-(1-苯乙基)亚胺]甲基]吡啶)为配体,进而与[Ir(COD)Cl]2(COD=1,5-环辛二烯)反应,合成了8个光学活性铱络合物,考察了它们在异丙醇存在下催化苯乙酮不对称氢转移反应的光学活性,发现[Ir(COD)(PPEI)I]具有较好的立体选择性.其光学产率最高可达35.7%e.e..  相似文献   

12.
Rh/L和Rh-Zn/L分子筛催化剂上乙烯的氢甲酰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h/L和Rh-Zn/L分子筛催化剂上乙烯的氢甲酰化反应董永治,徐奕德,刘安明,李大明,黄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关键词Rh/L分子筛催化剂,Rh-Zn/L分子筛催化剂,氢甲酰化反应,乙烯近年来,氢甲...  相似文献   

13.
吡哌酸的固体表面—延迟荧光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吡哌酸(PPA)的固体表面-延迟荧光特征,实验表明Be(Ⅱ),Mg(Ⅱ)、Ca(Ⅱ)、Sr(Ⅱ),Ba(Ⅱ)及Zn(Ⅱ),Cd(Ⅱ),La(Ⅱ)等无机盐能显著增强PPA的固体表面-延迟荧光(SS-DF)。pH值对PPA的SS-DF有显著影响,寿命测量结果表明,在固体表面PPA是以双指数衰减的,同时测量了PPA的低温光谱,在本文选择的条件下,PPA分析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8-1800ng/斑点  相似文献   

14.
迭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光度法同时测定钯,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英华  周桂霞 《分析化学》1993,21(11):1317-1319
钯,铑二元素于HAc-NaAc缓冲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下与5-Br-PADAP形成灵敏度较高的紫红色络合物,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565^pd=1.44×10^5,ε562^Rh=1.17×10^5(L·mol^-1·cm^-1)。二元素络合物吸收光谱发生严重重叠。本文探讨了在上述体系中同时测定Pd,Rh的最佳条件,并采用迭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法(ITTFA)对Pd,Rh  相似文献   

15.
将水溶性铑-膦配合物Rhci(CO)(TPPTS)_2(TPPTS:P-(m-C_6H_4SO_3Na)_3)负载于扩孔硅胶上,制成负载水相催化剂(SAPC),在高压反应釜中研究其催化1-己烯氢甲酰化的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水含量对其活性影响很大,在一较窄的水含量范围内(25—35wt%),催化剂活性急剧增大,且存在一极大值,表现出水膜催化剂的特性。反应温度、总压和CO/H_2分压、Rh/P比的影响,与使用烃溶性能。三苯膦络合催化剂时有类似规律,溶剂的影响不明显,实验证明,SAPC具有良好催化活性,SiO_2上负载的铑配合物不会被原料和产物洗提而造成流失,有利于催化剂的稳定和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6.
以1,3-二苯丙烷(DPP)作为煤相关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在400℃下分子氢和催化剂对DPP分解反应的作用。DDP的分解反应主要经C烷_C烷键的断裂进行,由DPP的分解产生的苄基自由基(PhCH2)等活性自由基显著促进DPP中C烷_C烷键的断裂。分子氢与PhCH2反应,产生可夺取DPP中a-亚甲基上的氢或附加在DPP中苯环的ipso位上游离氢原子;分子氢还可以还原作为DPP分解产物的苯乙烯,从而防止  相似文献   

17.
苯酚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苯酯的新型PdCl2-Co(Pyca)2催化体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研究了新型的Pd-Co催化体系催化氧化碳化苯酚合成碳酸二苯酯。当n(PdCl2):n「Co(Ⅱ)」:n(四丁基化铵):n(苯醌)=1:1:10:25,T=120,P=2.5MPa(Pco/Po2=4:1),反应时间8h,PdCl2-Co(Pyca)2比PdCl2-Co(OAc)2的催化活性高。当使用PdCl2-Co(Pyca)2催化剂时,DPC的产率为6.03%。最佳的反应温度是120℃,DPC的产率随着体系的总压增加而增大,当压力升到3.5MPa时,DPC产率为8.53%。  相似文献   

18.
从界面化学的角度研究了水/有机物两相体系中RhCl(CO)(TPPTS)2-CTAB催化1-十二碳烯氢甲酰化反应初期的界面特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及过量配体的加入,使CTAB的CMC降低。样品的光散射及显微照片表明,在CTAB浓度为2.7~6mmol/dm^3范围内,体系中存在着CTAB单体/胶束-O/W型乳认间的平衡,在较高CTAB浓度下可能形成O/W型微乳;胶束及O/W型乳状液滴界面呈负电性,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β-环糊精(β-CD)和表面活性剂为增效试剂,分别研究了它们对以Fe-meso-(四(4-磺基苯)卟啉)(Fe-TPPS4)为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氧化4-氨基安替比林(4-AAP)与苯酚衍生物显色反应的速度和灵敏度的影响,发现β-CD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该体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3×10-3mol/Lβ-CD存在下,测定H2O2的灵敏度比文献报道的提高了1.56倍.利用SDBS浓度与催化显色反应初速度的增加值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了测定微量SDBS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研究了5对L,D-多肽非对映异构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分离情况。通过改换色谱柱、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及梯度淋洗条件,发现其中的2对(Boc-Ala-L,D-Ala-GlyOBzl和Boc-Gly-L,D-Ala-ValOBzl)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离,分离度分别为1.1和1.6,因此这2对L,D-多肽非对映异构体可以作为研究接肽反应消旋情况的模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