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控电位电解、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FeCl2-K2MoS4体系对乙炔在石墨电极上还原为乙烯的电催化活性及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石墨阴极的电位控制在-1.50V(vs.SCE)时,FeCl2+K2MoS4的DMF溶液对C2H2还原为C2H4表现出明显的电催化活性和高的选择性。在-0.5~-1.0V时Mo(Ⅵ)还原为Mo(Ⅴ);在按连串的电子传递机理进行的Mo(Ⅴ)→Mo(Ⅲ)反应的电位区间(-1.0~-1.50V)溶液中所形成的络合品种传递电子的能力更强。Mo(Ⅲ)可能是络合物的电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钼-水杨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0.2-0.8/Ⅳ的盐酸介质中,钼(Ⅵ)与水杨基荧光酮以及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可以形成一红色三元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30纳米,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30=1.40×105。钼的浓度为0-8微克/25毫升时,络合物溶液的吸光度遵守比尔定律。三元络合物的组成经测定Mo:SAF:CTMAB=1:2:2。常见金属离子中,除钛与钨(Ⅵ)以外,均不干扰钼的测定。利用本显色反应,曾对多种合金钢中的钼含量进行了测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控电位电解、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FeCl_2-K_2MoS_4体系对乙炔在石墨电极上还原为乙烯的电催化活性及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石墨阴极的电位控制在-1.50V(vs.SCE)时,FeCl_2+K_2MoS_4的DMF溶液对C_2H_2还原为C_2H_4表现出明显的电催化活性和高的选择性。在-0.5~-1.0V时Mo(Ⅵ)还原为Mo(Ⅴ);在按连串的电子传递机理进行的Mo(Ⅴ)→Mo(Ⅲ)反应的电位区间(-1.0~-1.50V)溶液中所形成的络合品种传递电子的能力更强。Mo(Ⅲ)可能是络合物的电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栎精(H5Q·2H2O)是一种应用较广的分析试剂,已用于Mo(Ⅵ)、V(Ⅴ)和W(Ⅵ)的测定。本文对V(Ⅴ)、Mo(Ⅵ)、W(Ⅵ)与栎精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在0.05 mol.L-1HOAc-NaOAc(pH 4.74)介质中,Mo(Ⅵ)-茜素络合物在二阶导数极谱图上产生良好的吸附还原波,从而建立了络合吸附极谱法测定痕量钼的方法,其峰电位约为-0.32 V(vs.SCE)。其峰电流(I″p)与Mo(Ⅵ)浓度在8.9×10-8~2.4×10-6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0×10-9mol.L-1。应用该法测定了茶叶、人发中痕量钼,测得回收率在98%~104%之间。研究了络合物的组成和极谱波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Mo(Ⅵ)对H2O2氧化KI、Cu(Ⅱ)对K2S2O8氧化KI的作用分别测定了Mo(Ⅵ)和Cu(Ⅱ)。结果表明,此法具有直观、简便、仪器简单和快速等特点,测定灵敏度也有所提高,Mo(Ⅵ)可达10-8(mol/L)数量级,Cu(Ⅱ)可达5×10-7mol/L数量级。'  相似文献   

7.
在pH5.7的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与Cr(Ⅲ)络合,生成的络合物具有挥发性.Cr(Ⅵ)在同样条件下不发生反应.利用此特点可实现Cr(Ⅵ)和Cr(Ⅲ)在石墨炉内分离并测定Cr(Ⅵ).研究了影响Cr(Ⅲ)与TTA络合的反应酸度、试剂加入量、静置时间等条件,并对石墨炉内定量挥发Cr(Ⅲ),保留Cr(Ⅵ)的原子化条件进行了探讨,所拟定的方法用于合成水样分析,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pH 4.0的乙酸盐缓冲溶液中,钼(Ⅵ)与钙镁试剂(CLG)生成的络合物在滴汞电极上产生良好的极谱吸附波,其波峰现于-0.66 V(vs.SCE)。在最佳条件下,在峰电流的二阶导数值(I″p)与钼(Ⅵ)浓度在5.0×10-8~1.2×10-5mol.L-1之间呈线性关系(r=0.999 7)。此方法的检出限(n=8)为5.0×10-9mol.L-1钼(Ⅵ)。应用于两种豆类植物试样中钼的测定,结果的RSD值均小于5%,回收率在97.2%~102.0%之间。测定了钼(Ⅵ)与钙镁试剂之间的络合比,结果为[Mo(Ⅵ)∶R]为1∶2,对络合物所产生的极谱吸附波的电化学性质也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四氯化钼催化丁二烯1,2-聚合体系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四价钼系催化丁二烯1,2-聚合中Mo(Ⅳ)络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研究.MoCl4乙酸乙酯溶液呈棕红色,显顺磁性.在光谱的紫区和红区共有3个自旋允许d-d跃迁吸收带.Mo(Ⅳ)八面体络合物上各种配体的交换对光谱吸收带位置无影响.Mo(Ⅳ)在512nm处的特征吸收带随Al(i-Bu)3/Mo或Al(i-Bu)2OPh/Mo增加而渐趋消失,这是Mo(Ⅳ)→Mo(Ⅲ)反应的标志.在MoCl4-n·(OC8H17)n-Bd-Al(i-Bu)2OPh3组分陈化体系中Mo(Ⅳ)的还原得到加快,催化聚合活性亦有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推导了络合体系中悬汞电极二阶导数卷积阳极溶出峰电势与络合物累积稳定常数的关系式,在模拟海水离子强度溶液中,测定了一系列简单金属离子及其络合物的溶出峰电势差,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学回归分析作曲线拟合,求得了Cd(Ⅱ)-SO42络合体系的各级累积稳定常数,并对海水中镉(Ⅱ)的存在形态作了综合估算。  相似文献   

11.
用pH电位法研究了在0.1MKCl水溶液中(30.0±0.1℃)的镍(Ⅱ)-亚氨基二乙酸(IMDA)与N-邻羟基等基氯乙酸(HBG)的加合反应、镍(Ⅱ)-酒石酸(Tart)与HBG的取代反应以及镍(Ⅱ)-HBG的络合反应,并测得了Ni(Ⅱ)-IMDA-HBG加合反应平衡常数K111、混合型络合物积累生成常数β111和Ni(Ⅱ)-Tart-HBG取代反应平衡常数K1r、混合型络合物积累生成常数β111以及Ni(Ⅱ)-HBG络合物的逐级生成常数K101、K102、积累生成常数β102和Ni(Ⅱ)-Tart络合物的积累生成常数β120。其结果如下:Ni(Ⅱ)-IMDA-HBG体系lgk1117.10,lgβ11115.36Ni(Ⅱ)-Tart-HBG体系lgk1r5.13,lgβ11112.68,lgβ120。7.55Ni(Ⅱ)-HBG体系lgk1019.07,lgk1025.54,lgβ10214.61讨论了pH滴定曲线、混合型络合物和Ni-HBG络合物的稳定性以及碱性范围Ni(Ⅱ)与Tart可能的络合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木文报道了钴(Ⅱ,Ⅲ)与meso-四(4-苯基磺基)卟啉(TPPS)络合物的形成条件和电还原行为.结果表明在醋酸缓冲溶液(pH3.5)中,Co2+-TPPS还原同时产生催化氢波.在氨性缓冲溶液(pH9.0)中,Co2+-TPPS产生络合吸附波,讨论了其伏安行为,认为络合物中Co2+和TPPS是一步同时还原.溶解氧可以把Co2+-TPPS氧化为Co3+-TPPS,对比Mn3+-TPPS讨论了络合物的形成和溶解氧的作用,认为氧对卟啉络合物中心离子价态变化和电子转移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聚乙烯亚胺-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及配位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聚合物络合超滤(PC-UF)技术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结合, 利用化学理论计算模型, 建立了测定聚乙烯亚胺(PEI)与金属离子络合稳定常数及平均配位数的方法. 将该方法用于PEI与Cd2+的络合过程. 配制不同浓度比的PEI和Cd2+的混合溶液, 待络合反应平衡后, 用超滤离心管离心分离高分子PEI-Cd络合物, 自由离子Cd2+及其小分子络合物渗滤至滤液中; 用10 mL体积分数为3%稀硝酸将滤膜上截留的PEI-Cd络合物解离, 离心得到Cd2+的稀硝酸溶液; 用ICP-MS分别测定2次超滤后滤液中Cd2+的浓度, 利用化学理论模型进行计算, 得到PEI-Cd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平均配位数. pH=4.0~5.9时, PEI-Cd络合平衡的研究结果表明, 稳定常数和平均配位数均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 较低程度的质子化可使PEI与Cd2+的络合能力增强, 络合稳定常数增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乳化剂OP存在时Mo(Ⅵ)与ο-NPF的显色反应。试验表明,在0.01—0.045mol/L硫酸中,络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513nm,摩尔吸光系数为1.4×10~5,络合物组成为Mo(Ⅵ):ο-NPF:OP=1:4:3,不稳定常数K_不=1.3×10~(-6)。铜量在0—20μg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络合物显色后吸光度在3小时内不变。标准加料回收率为99—101%。Fe(Ⅲ)、Cu(Ⅱ)、ln(Ⅲ)、Tl(Ⅰ)、As(Ⅲ)不影响测定。本法已应用于铜矿中μg级钼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贵刊14(4),1986发表了《动力学方法测定络合比》一文。提出了测定络合比的动力学方法,认为:对一个络合物MR_n,其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 d〔MRn〕/dt=k〔M〕〔R〕~n用动力学方法测出n,即可知该络合物的络合比为1:n,并断定该法简便,结果可靠,只要反应速率能够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都可用此法测定络合比。我们认为:用动力学法测定络合比方法中的有些问题还值得商榷。在与作者的商榷信件中,作者提出了他如下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表面活性剂体系萃取分离贵金属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TritonX 100 (NH4)2SO4 络合剂体系中,贵金属离子的萃取分离行为。考察了金属络合物的液 液两相间的分配行为及影响络合物萃取行为的各种因素,优化了萃取分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7.0~7.5的溶液中,络合剂PAR能与Pd(Ⅱ)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可被定量萃取,实现了Pd(Ⅱ)与Pt(Ⅵ)、Ir(Ⅵ)、Mo(Ⅵ)等混合离子间的定量分离。混合离子分离中,Pd(Ⅱ)的回收率为97.5%~100.8%。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甲基丙烯酸聚氧乙烯酯大分子单体,其中含有少量双端酯化的单体。大分子单体经热交联,形成交联网络型聚氧乙烯,其与硫氰化钠形成的络合物的室温电导率较同类线型聚合物高二个数量级以上(~10-5Ω-1cm-1/298K)。红外光谱表明:交联网络含较高的非晶成份。不同络合溶剂对形成的络合物聚集态有明显影响;络合盐浓度也对络合物结晶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Ta(V)-H_2O_2-pAR三元络合物用于钽的测定已有报导,但大量酒石酸对络合物有破坏作用,故有人曾在有大量酒石酸存在下利用此反应测定钽中铌。若降低酒石酸的浓度,并保持H_2O_2大过量,使H_2O_2的络合竞争能力远大于酒石酸,则Ta(V)-H_2O_2-PAR三元络合物的稳定性会比没有酒石酸存在高,受溶液pH改变的影响更小,因而可以改善测定条件。我们研究了在有酒石酸存在下,Ta(V)-H_2O_2-PAR的显色条件:钽在0—220微克/25毫升符合比尔定律;Sn(Ⅱ)(237)、Mo(Ⅵ) (4×10~3)、W(Ⅵ) (126)、Al(Ⅲ)(106)不干扰;用CyDTA(16×10~3)掩蔽V(Ⅴ)(112)、Zn(Ⅱ)(91)、Cu(Ⅱ)(100)、Sn(Ⅱ)  相似文献   

19.
微量钼的极谱法测定已有报道,但有关Mo(Ⅵ)-桑色素体系的络合物极谱吸附波研究尚未见报道。桑色素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荧光试剂,关于其它一些金属离子,桑色素配合物极谱吸附波或吸附伏安法研究已有报道。本文发现,在pH 2.5的氯乙酸氯乙酸钠缓冲溶液中,Mo(Ⅵ)-桑色素络合物在电位—(0.30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络合物吸附波。其  相似文献   

20.
钼-槲皮素的配位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单扫描极谱法研究了钼(Mo)与槲皮素(Qu)形成配合物的最佳实验条件及反应机理。在pH4.0的HAc NaAc缓冲溶液中,槲皮素与Mo(Ⅵ)络合并在-0.98V(vs.SCE)处产生一个灵敏的还原峰,其峰高与Mo(Ⅵ)浓度在4.0×10-6~1.8×10-5mol 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10-6mol L。测得配合物组成Mo(Ⅵ)∶Qu=1∶3,表观稳定常数为1.33×10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