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分光光度法对6个含叔丁基的儿茶酚类底物在不同PH条件下的离解和漆酶催化氧化行为进行了考察,测定了它们在PH8.0时的反应速度常数.结果表明,叔丁基的疏水性较好地适应了漆酶对底物疏水程度的要求,使这类底物更容易为漆酶所包结;漆酶活性中心周围的酸性氨基酸残基中的ω-羧基阴离子所提供的pH环境和质子转移作用,促进了这类底物的离解,使这类底物能在远低于其一级离解所需pH的环境中进行反应.速度常数数据显示,取代基的疏水作用和取代基参与双齿配位的能力是影响这类底物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在叔丁基的存在下,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这类底物的反应速度的影响变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嗜麦芽假单胞菌P2菌株(PseudomonasmaltoohiliaP2)的质粒pSH1进行了限制酶切分析,确定了BglⅡ、EcoRⅠ、PstⅠ、XbaⅠ、BamHⅠ、BglⅠ、及PvuⅡ共7种限制性内切酶在pSH1、质粒上的切割位点,前4种酶均为单一切点;后3种依次为2、7、5个切点.通过双酶切和部分酶切的方法绘制了pSH1质粒的限制酶切图谱.将pGP1-2质粒上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mr)片段插入pSH1,获得了重组质粒pSH2.pSH2是由pGP1-2质粒上大小为2.90kb的DNA片段(含kmr)和ghH1经BamHⅠ-PstⅠ双酶切产生5.70kb大片段组成,它能够重新转化到喀麦芽假单胞菌受体(kmr)中,其kmr标记能够得到稳定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在静止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底物2,3-二氰基-5,6-二卤氢醌(DDXQH2,X=Cl,Br.I)的漆酶催化氧化反应,考察了底物离解与反应的关系,考察了半醌自由基的形成和衰减动力学,测定了不同pH条件下的表现反应速度常数(kobsd)、米氏常数(km)、半醌自由基的形成速度常数(kf)和半醌自由基的衰减速度常数(k2d),探讨了环境对半醌自由基形成与衰减的影响,鉴定了反应最终产物的结构.结果证明:1)、底物的一级离解种是底物参与反应的必要形式;2)、半醌自由基阴离子是酶反应的直接产物;3)、半醌自由基的衰减是非酶的歧化反应,4)、由酶反应和非酶反应两部分构成的反应全过程是通过半醌自由基的形成和衰减作纽带联系着的,两个反应部分既独立又偶联,表现为一种特殊的连串反应属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邻、对苯二酚的漆酶催化氧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利用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湖北地方株胸腺核苷激酶(TK)基因和gG糖蛋白基因启动子(PgG),构建了PRV基因转移载体.通过β-半乳糖苷酶基因确定PgG控制下外源基因的表达并筛选出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PRV重组病毒.采用PCR对重组病毒进行了初步鉴定,证实外源基因可由构建的转移载体导入病毒tk基因中,重组的PRV湖北地方株可用于表达外源基因.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研究了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的二个关键酶:RuBPCase-OXase和PEPCase.稀土使这两个酶羧化活性提高.稀土使RuBPCase活性增加由两方面原因造成:1、稀土使RuBPCase本身活性增加,2、稀土使RuBPCase含量增加.稀土对RuBPOXase的加氧活性影响不大.因此对光呼吸影响不大.稀土使RuBPCase-OXase的Case/OXase比值增加,有利于反应向羧化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微液滴的可控制备和应用,设计和制作了一种集成有微气阀的双层微流控芯片,在该芯片上产生体积可控的水相微液滴,并对微液滴进行了操控.基于该平台研究了β-半乳糖苷酶(β-Gal)的酶促反应,制备了含有β-Gal及其底物乳糖RGP的微液滴并使之融合,在混合均匀后将其捕获,原位观察融合前后微液滴荧光强度的变化.并在底物溶液中加入酶抑制剂(DTPA),研究了DTPA对于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5,6-溴-2,3-二氰基氢醌为底物,在pH4.0~6.0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考察了稀土金属离子对漆酶催化活性的抑制作用,探讨了抑制特征、抑制位点和作用方式.结果证明,稀土金属离子对漆酶催化活性的抑制属竞争性抑制过程.稀土金属离子的抑制作用是通过它与漆酶活性中心周围的酸性氨基酸残基中的ω-羧基阴离子的配位相互作用实现的;在这种作用下,ω-羧基阴离子对废物酚羟基的氢键或碱催化作用被削弱,使田羟基中的氢以H+方式离去的速度受到阻碍.在pH4.5条件下,La3+离子与ω-羧基阴离子配合反应的解离常数(Ki)经测定为2.4×10-6mol·L-1.研究表明,漆酶分子中的酸性氨基酸残基对于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及进一步反应,尤其是酚羟基中氢的离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固定化细胞生产黑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固定化产酪氨酸酶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以酪氨酸为底物生产黑色素.该黑色素的紫外扫描光谱图显示随波长的减小其吸收值增大,在210nm处有一吸收峰;红外光谱显示它在3μm和6μm处有吸收峰,从而证实它是一种黑色素.固定化细胞摇瓶半连续发酵产黑色素结果表明,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9.5.加入微量铜离子、供氧良好和较低的底物加入量有利于黑色素的生成.在生理盐水中低温振荡处理可提高操作稳定性,使重复利用次数达到9次,连续使用180h  相似文献   

9.
在二乙二醇单丁醚(DGBE)/磷酸盐缓冲液体系中,以二茂铁(Fc—H)为底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湖北毛坝漆树漆酶的活性无副产物干扰.该方法简便、准确、易行.考察了漆树漆酶对29个单取代二茂铁衍生物(Fc—R)和左旋多巴的催化氧化反应,发现了漆酶14个新的底物,并讨论了它们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研究了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的二个关键酶:RuBPCase-OXase和PEPCase,稀土使这两个酶羧化活性提高,稀土使RuBPCase活性增加而两方面原因造成,1.稀土使RuBPCase本身活性增加2.增土使RuBPCase含量增加,稀土对RuBPOXase的加氧活性影响不大,因此对光呼吸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对硅光探测器在紫外光波段的量子增益过程进行了分析,考虑到碰撞粒子的相对运动及终态的态密度分布,计算了增益谱.制作了紫外性能良好的硅光电二极管,测量了紫外光谱响应.对实验测量与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灰色随机变量的熵和信息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定义灰随机变量的基础上,应用熵和信息量理论,研究了灰随机变量熵和随机量,得到若干公式和运算性质,拓展了胡庆贺在文[3]中对灰数信息量给出的定义和运算法则,揭示了灰随机变量两类不肯定性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为进一步了解某些信息不完全事物的未知信息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处理下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个体发育过程中,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日照处理前,农垦58S与农垦58品种的叶绿体结构无明显差异;叶绿体结构变化发生在长日照处理之后,此时,水稻发育处于第二次枝梗原基形成期,变化了的叶绿体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基质片层与基粒片层结构均存在,但排列分布紊乱,基粒的大小、数目有异,②缺乏基质片层,③完全缺乏类囊体膜结构,在叶绿体类囊体膜结构退化时,往往伴随着嗜锇颗粒数目的剧增;当叶绿体结构不完善时,线粒体也发生退化,如外形变化较大,外膜模糊,嗜锇颗粒的数目减少,细胞器基本物质电子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四爪陆龟骨骼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四爪陆龟Testudo horsfieldi Gray骨骼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其背甲椭圆形,背面拱起,椎板具5种形状,肋板内、外缘的长度呈内长外短,外长内短交替,腹甲上板明显增厚突出,内板内表面大致呈三角形,外表面则略圆,脊柱公式为:C_9D_(10)S_2C_(y18(21))=39(42),颈椎变化较多,具前凹、后凹、双凸、双凹4种类型的椎体,寰椎环状,椎弓发达,枢椎小,无椎弓,第7颈椎的椎体后端和第9颈椎的椎体前端分化成两个关节凸面,同时第8颈椎椎体的前后端均分化成两个关节凹面,躯椎10枚,第1躯椎较为特化,单头肋骨10对,第9,10对的肋骨的远端膨大,并与荐肋愈合,扩展至第8对肋骨板上,构成荐骼关节的一部分,第1,2尾椎的尾肋也参与荐髂关节的构成,头骨小,颅全长为颅宽的1.51倍,硬腭达眼眶的后半,无颞窝,但具有相当于颞窝的颓区凹陷,鳞骨小,枕骨嵴短,舌骨前角发达,前肢骨比后肢内粗壮,腕堂骨、跗蹠骨和指趾骨均有愈合和减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六角系统完美匹配集与覆盖集间的对应,并研究了它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16.
一高精度平面,以相对于坐标测量机X,Y,Z轴的方向余角,被放在每一个象限(Ⅰ,Ⅱ,Ⅲ,ⅣW)的二个位置上,当输入X,Y;Y,Z;和Z,X值时,则有输出Z;X和Y,因此,这输出与第三轴本身的分项误差之差即为综合测量误差。本文建立了一个描述综合误差与分项误差相互关联的数学模型,据此模型,分项误差将可由综合误差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Giaquinta和Ginsti关于变分极小化子的正则性定理,把他们的结果推广到临界指数情形。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费米子动力学效应对两胶子、三胶子凝聚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胶子凝聚值比未计及费米子动力学效应衰减得更快;并且随着夸克味数的增加,加快衰减.当味数N_f=3时,胶子凝聚消失的温度为T_0≈200MeV。  相似文献   

19.
环境因子对东湖几种沉水植物生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光照强度、水体温度及水体pH值对东湖5种沉水植物生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5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均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且种间有较大的差异.各植物光合色素的含量,受生态因子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5种植物对水体高pH值耐受能力有明显的差异.探讨了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物消亡的原因及生态分布的规律,提出了富营养化湖泊水生植被的恢复及水生生态系统重建中的植物选种原则.  相似文献   

20.
钾离子在烟草梗丝上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K^+在烟草叶梗上的吸附性能,考察了粒径大小、pH值、温度、K^+浓度、阴离子、共存物质等诸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大小、pH值、温度、K^+浓度、阴离子、共存物质对吸附均有明显影响;吸附热力学过程可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