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翘嘴红鲌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了翘嘴红鲌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的技术。结果表明:天然水域捕捞的翘嘴红鲌鱼种在池塘条件下,通过人工培育能够达到性成熟,其成熟系数为14.46,相对繁殖力为30.28。亲鱼采用一次性注射组合催产剂,自然产卵的方式,受精卵在孵化环道中完成胚胎发育孵化出苗,LRH-A2 1.2μg DOM 5 mg和LRH-A2 1.2μg HCG 1 000 IU PG 0.8 mg催产剂组合具有较高的催产率和受精率。  相似文献   

2.
翘嘴红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2~2003年,在浙江湖州,对翘嘴红鮊亲鱼的选择、运输、培育及苗种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亲鱼培育要以鱼或虾为饲料,繁殖年龄应3足龄以上,规格以0.75~2.5kg/尾为好。浙北地区的繁殖时间为6月上中旬,繁殖水温20℃以上,雌雄亲鱼的比例控制在1:1~2:1之间,适宜催产剂为HCG LRH-A。采用一次注射,在环道内自然产卵、孵化的方式为宜。繁殖用水要严防浮游动物的进入,出苗时应带水操作。  相似文献   

3.
4.
翘嘴红鲌肌肉营养组成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测定了翘嘴红鲌肌肉的近似营养组成和7种矿物元素、18种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翘嘴红鲌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为80.30%、16.70%、2.48%和1.08%;钙、磷、镁、铁、铜、锌、锰的含量分别为346.5~429.1mg/kg、1812~2010mg/kg、16.5~18.5mg/kg、69.2~78.0mg/kg、1.1~1.3mg/kg、45.5~54.1mg/kg、1.8~3.5mg/kg;肌肉干物质中18种氨基酸总量为82,25%,其中鱼类所需的10种必需氨基酸总和为39.18%。  相似文献   

5.
翘嘴红鮊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连续观察法研究翘嘴红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人工授精的去膜受精卵的发育.结果显示,翘嘴红鲌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眼基和眼囊出现期、尾芽至肌肉效应期、心脏原基期至心脏博动期、出膜前期共11个时期.受精卵呈灰黄或青灰色,直径0.8mm左右,吸水后直径可达1.2mm左右,在水温27℃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560min孵化,积温702℃·h;初孵仔鱼全长2.3mm左右.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研究了翘嘴红铂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的技术。结果表明:天然水域捕捞的翘嘴红铂鱼种在池塘条件下,通过人工培育能够达到性成熟,其成熟系数为14.46,相对繁殖力为30.28。亲鱼采用一次性注射组合催产剂,自然产卵的方式,受精卵在孵化环道中完成胚胎发育孵化出苗,LRH-A2 1.2μg+DOM5mg和LRH-A21.2μg+HCG 1000 IU+PG 0.8mg催产剂组合具有较高的催产率和受精率。  相似文献   

7.
分别取太湖野生(野生组)和三个池塘饲养(投喂人工饲料:配合饲料组、投喂冰鲜鱼:冰鲜组、池塘散养:活饵组)各6尾翘嘴红鲌成鱼,测定比较了池养和野生条件下,鱼的肝胰脏和消化道(前肠、中肠和后肠)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差异.各组鱼的消化酶活性均为肠道高于肝胰脏.除了冰鲜组的肝胰脏外,野生组的蛋白酶活性在其他组织中都是最低的,这可能与野生组鱼在天然湖泊环境中无法得到稳定充足的饵料,间断的摄食或半饥半饱的状态造成蛋白酶活性偏低有关.蛋白酶活性高低顺序为活饵组>配合饲料组>冰鲜组>野生组,配合饲料组的蛋白酶活性比冰鲜组高,仅次于活饵组,提示翘嘴红鲌经过驯化已能较好地适应人工配合饲料.活饵组的前肠、后肠类胰蛋白酶的活性分别是其他组的3.1~1.8倍和3.2~1.8倍,配合饲料组的蛋白酶活性在前、中、后肠中呈现出一定的升高趋势,而冰鲜组蛋白酶的活性变化情况则相反,表明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饵料的物理性状(如硬度等)也会影响鱼的蛋白酶活性;肠道淀粉酶活性中除了后肠外,均是冰鲜组的淀粉酶活性最高,野生组最低,大小顺序为冰鲜组>活饵组>配合饲料组>野生组;各组鱼脂肪酶活性的高低顺序为配合饲料组>野生组>冰鲜组>活饵组,但除了冰鲜组后肠的脂肪酶活力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和活饵组(P<0.05)外,其他各组的不同组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相比之下,环境和饵料对翘嘴红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不如对蛋白酶的影响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翘嘴红鲅鲌头骨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头骨构造的特点与捕食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翘嘴红鲌对几种常用渔药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翘嘴红鲌对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高锰酸钾、生石灰、三氯异氰尿酸、甲酸溶液、呋喃西林、孔雀石绿、食盐等九种常用渔药的敏感性,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088mg/L、0.314mg/L、9.018mg/L、0.136mg/L、5.561μL/L、2.394mg/L、0.031mg/L、和895.4mg/L,亚甲基兰对翘嘴红鲌的安全浓度大于3mg/L。  相似文献   

10.
翘嘴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遗传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肾细胞染色体的核型进行了分析.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鲌的肾细胞染色体组是由48条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组型按着丝粒位置可分为四组,分别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9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5对,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9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1对,每对染色体均由二条同源染色体组成.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翘嘴鲌是一种二倍鱼,其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2n=18m+10sm+18st+2t ,NF=76.  相似文献   

11.
赤眼鳟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3年12月至2006年5月,在浙江湖州进行了赤眼鳟池塘培育和规模化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以粗蛋白含量大于22%的配合饲料和紫萍为饵料,经6个月池塘培育,大部分1龄个体的性腺已基本成熟,2龄个体性腺成熟率达100%;池塘培育的1龄赤眼鳟的绝对怀卵量为(7.07±0.43)×104粒,相对怀卵量457.0,成熟系数23.0%。2龄赤眼鳟的绝对怀卵量为(12.18±0.89)×104粒,相对怀卵量233.5,成熟系数13.3%;拉网等应急剌激对亲鱼产卵有明显影响,每口培育塘繁殖次数不宜超过2次;赤眼鳟人工繁殖宜1次注射、自然产卵,雌鱼适宜剂量为1 000 IU HCG 10μg LRH-A/kg,雄鱼减半,雌雄亲鱼比应控制在7/4以内;浙北地区的人工催产时间在5月底至6月初、水温稳定在22℃以上时为宜。经池塘培育的2龄亲鱼的催产率95.9%、受精率75.3%~88.4%、孵化率86.6%~94.1%。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面积为2000m^2的鲫鱼池套养培育黄颡鱼亲鱼;采用不同的药物和剂量进行人工催产;利用家鱼孵化池进行流水孵化。实验结果表明:黄颡鱼在性成熟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用LRH—A2 DOM PG(LRH—A2、DOM、PG分别为4ug、0.8mg、2.2mg)的配合药物来进行生产,催产率可达到95%。  相似文献   

13.
白木通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可 《江西科学》2011,29(4):496-499
为探讨白木通人工繁育技术,以出苗率和成活率为指标,研究了播种季节、播种方式对有性繁殖的影响,以及扦插种条前处理、扦插用种条的采集时间、扦插用种条的质量、扦插时间4因素对扦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季节以农历冬至前后播种效果最好;播种方式为种子直播到塑料大棚的营养钵中,并加盖1~2 cm厚的营养土;扦插繁殖中,激素处理对扦插效果影响较大,其中ABT(2号)处理成活率最高;冬季采集种条置湿沙贮藏成活率明显高于其它采集时间所采集的种条;扦插种条的质量直接影响扦插成活率,其中以直接5~8 mm的种条成活率最高;扦插时间对扦插种条的成活起关键作用,其中以3月份扦插效果最好。通过本研究,初步拟定了白木通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4.
1998年5月7日~8月21日在日本福井县栽培渔业中心进行了真鲷Pagrosomus major A.工育苗和中间培育试验.育苗密度为9918尾/t,育苗成活率(到60日龄)为21.1%.中间培育(68日龄~106日龄)密度分别为1594尾和500尾/t,成活率分别为76.0%和46.3%.  相似文献   

15.
鮸状黄姑鱼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鮸状黄姑鱼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的研究表明:在网箱内培育3龄以上的亲鱼经激素诱导后可在网箱内自然产卵;催产激素LHRH-A和HCG,催产率达到100%;效应时间公36—40h之内;受精卵在水泥池充气孵化,平均孵化率为85.7%。在水泥池培育仔鱼的平均成活率为52%-75%,培育稚鱼的成活率为35%-45%,培育幼鱼的成活率为11%:使用土池培育早期仔鱼,15d仔鱼,22d稚鱼和27d稚色的成活率分别为8%,19%,30%和45%。在盐度30、水温24.2℃的条件下,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苗需要23h30min,在试验期间海水盐度为20-34,水温18—28℃,DO6.5mg/L以上,pH值为8—8.5。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乌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育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中华乌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的研究现状,对中华乌塘鳢人工育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单的探讨,为中华乌塘鳢的大规模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全寄生种子植物锁阳的寄生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锁阳具有同某些全寄生、半寄生和非寄生种子植物所不同的独特的寄生生物学特性.这些特性,对于上述类型种子植物的胚胎发育、种子结构、种子休眠以及萌发、生长发育等系统发育过程的比较研究,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其进行人工繁殖研究,对资源再生、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都具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人工繁殖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深入了解其种子萌发条件和如何提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18.
斑鳢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闽南地区 4月底 ,试验雌斑鳢体重为 (375 .8± 118.6 0 )g ,性腺发育已进入Ⅳ期 ,其卵巢重为 (2 0 .4± 9.4 9)g、成熟系数为 (5 .2 3± 1.17) %、绝对怀卵量为 (116 4 3.33± 6 2 36 .98)粒、相对怀卵量为 (2 9.0 7± 7.37)粒 ,成熟卵粒卵径 1.4~ 1.5mm .在水温2 4℃~ 2 7℃条件下 ,采用LRH -A3+HCG二次注射催熟催产 ,效应时间 2 2~ 6 8h ,自然产卵或人工授精 ,获卵量 2 90 0 0粒 ,受精率 32 %~ 98% ,静水或充气孵化 ,孵化时间 38~ 4 2h ,孵化率 0 .4 %~ 13.18% ,孵出仔鱼 2 4 5 8尾  相似文献   

19.
棘头梅童鱼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2002年至2005年在浙南瑞安市飞云江口海域进行棘头梅童鱼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研究,采用湿法和半干法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受精卵,孵出仔鱼。采取生态式育苗方法,共育出全长3cm以上的鱼苗2654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