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0年7月-1994年5月我们对湘西的鸟类作了初步调查,获得标本183种,加上见到而未采到的8种,文献记载35种,共计226种与亚种。计有17目,46科,其中繁殖鸟有153种,占鸟类总数的67.4%,属东洋界种类98种,占43.2%,大麻等12种为河南省内新纪录。对鸟类的组成和区系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调查区内包括采到和见到未做成标本的鸟类,共101种和亚种,分属于15个目,32个科。其中有一种为云南省新纪录。以上这些鸟类中,有食虫鸟类、猛禽以及杂食性鸟共91种,它们是对农、林业有益的鸟类,占90%;主食或兼食农作物、鱼类的鸟有10种,占10%左右。从区系组成上看,属东洋界的种类有79种,占78.2%;属古北界的种类有8种,占7.9%;广布东洋、古北两界的种类有14种,占13.9%。南北种类成分的混杂及垂直分布现象是该地区鸟类组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1997年6月~2004年9月,对扎兰屯市的鸟类进行调查,记录到16目、46科、188种、9个亚种.其中,非雀形目鸟类82种,占43.6%,雀形目鸟类106种,占56.4%.古北界的鸟类有137种,东洋界的鸟类有3种,广布种的鸟类有48种.夏候鸟117种,留鸟46种,旅鸟18种,冬候鸟7种.有89种是为《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协定》中的保护种类,26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保护鸟类,其中一级保护鸟类1种,二级保护鸟类25种.  相似文献   

4.
对通辽市莫力庙水库及其临近地区鸟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鸟类13目24科.42种.其中,夏候鸟27种,留鸟12种,旅鸟3种,现有鸟类比原有种数减少1倍多,调查数据及分析表明,本地区水域生态系统还没有得到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5.
沈阳地区鸟市鸟类物种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2008年1月对沈阳市鸟类市场进行的调查中,共记录鸟类50种,隶属于5目21科,其中人工繁殖饲养的鸟类种类有9种,其他41种均为我国有分布的野生种类,比例达82%.野生鸟类以广布种类为主,有19种,占所见种类的46.34%;古北界种类17种,占41.46%;东洋界种类5种,占12.20%.在猎捕自中国东北地区33种野生鸟类中,居留型则以夏候鸟为主,共17种,占所见种类的51.51%;留鸟14种,占42.42%;冬候鸟1种,占3.03%;旅鸟1种,占3.03%.鸟市上遇见率最高的为雀形目鸟类17科42种,占总种数的84%.鸟市上交易的鸟类偶见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种.针对鸟市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6.
奔牛机场植被现状调查及鸟类适宜指数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常州奔牛机场内部及周边地区的植被进行了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从植物对鸟类活动的贡献的大小出发,就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高度、生活型及提供鸟类食物能力4个方面对机场内分布植物的鸟类适宜指数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机场内鸟类适宜指数最高的植物共有7种,它们对鸟类有着强烈的吸引作用,应清除机场内的这些植物;另有19种植物适宜指数较高,应在机场内严格控制其高度和种群大小.  相似文献   

7.
各集团之间的取食行为比较表明,它们在取食行为上的分离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这一环境中资源空间。有些集团(如树干一侧干凿取一拾取集团)的取食行为表现为有较大的宽度,以更为广泛的方式利用环境资源,而有些集团表现为特化,这种类型集团所包含的物种一般比较少。研究表明,在构成东北山地次生林树栖食虫鸟类群落时,关键因素是物种之间的资源利用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扎兰屯市吊桥公园的鸟类进行了3年多的野外观察记录,共记录21科,6亚科,88种。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7种,占19.3%;雀形目鸟类71种,占80.7%。鸟类组成以夏候鸟和旅鸟为主。  相似文献   

9.
调查地区夏季鸟类有60种,隶属于12目27科,其中夏候鸟35种,留鸟25种。文中对各生境的鸟类种数和密度相比较,结合资源状况,提出某些保护鸟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山地灌丛是原始森林被砍伐以后形成的次生景观。这样的景观在我国东北林区占有很大面积,同时,随着人们的经济活动,正在日益增多。因此,对其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尤为显得重要。对阐明鸟类与环境关系,提供鸟类保护,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同时,通过鸟类群落结构的变化,对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潜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哈素海鸟类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内蒙古哈素海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15目,32科,75种.其中夏侯鸟40种,留鸟13种,旅鸟21种,冬侯鸟1种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鄱阳湖地区地下水中Li元素的背景特征及其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昭华 《江西科学》1997,15(1):39-42
根据国家科技攻关研究的结果,论证了江西省鄱阳湖地区地下水中Li元素的背景特征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与含水介质成分及其地下水酸碱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产银鱼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国华  张本 《江西科学》1991,9(4):225-232
记述了鄱阳湖产3种银鱼的完整世代的个体体长、体重增长情况.通过对生长指标的分析,将每种鱼的生长划分为若干阶段.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tankahkeii taihuensis)生长较快的阶段在3—7月和9—12月;乔氏短吻银鱼(Neosalanx jordani)生长较快的阶段在3—5月、9—10月和翌年3—5月;雷氏银鱼(Reganisalanx brachyrostralis)生长较快的阶段在2—8月和10—11月.此外,由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法,求得3种银鱼体长(体高)与体重的关系:太湖短吻银鱼W=3.12290×10~(-4)·l~(3·65443),或W=1.82594×10~(-2)·l~(2·23828)·h~(0·847895);乔氏短吻银鱼W=4.54854×10~(-3)·l~(2·94307);雷氏银鱼W=6.62807×10~(-4)·l~(3·24125).根据对银鱼个体生长的研究,认为在鄱阳湖南部捕捞银鱼的时间应在11月15日至12月31日,其他水域捕捞银鱼应在11月1日至12月31日.  相似文献   

14.
陈国华  张本 《江西科学》1989,7(1):56-61
鄱阳湖产太湖短吻银鱼以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为主要食料.它们天亮开始摄食,夜间停止,白天连续摄食,其援食速度和消化速度都很快.晴天摄食多,雨天摄食少.周年内,在6、10—11、3月份三次出现摄食高峰.正在产卵的雌鱼停止摄食,产卵后,摄食量又大增.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底栖动物生态研究及其底层鱼产力的估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谢钦铭  李云 《江西科学》1995,13(3):161-170
研究了鄱阳湖底栖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等生态特点并估算了底层鱼类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鄱阳湖底栖动物种类丰富,平均总生物量为246.426g/m^2,平均栖息密度为721个/m^2。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分布极不均匀,呈E=P核心分布,局部区域的水动力特点、水生植被类型、不同沉积物类型都影响底栖动物种群和数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规划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规划,是在鄱阳湖区综合科学考察各项专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卫片所得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从总体发展的战略目标、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相结合等原则出发,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综合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对湖区土地合理利用,为湖区发展农林牧渔业及安排城镇建设用地,提出了区域性宏观规划.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轮虫种类组成与现存量季节变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谢钦铭  李云 《江西科学》1997,15(4):235-242
根据Koste提出的轮虫分类系统对鄱阳湖1987-1989年6个采样站的轮虫调查资料进行了分类,并报道了其现存量的调查结果。笔者共观察到轮虫85种,隶属于33个属,20个科。鄱阳湖轮虫新记录28种。翻阳湖轮虫的数量变动曲线与生物变动曲线都呈现夏,秋季两个高峰,冬,春季为低贬期。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是一个过水型湖泊,洪水季节,茫茫一片.枯水季节洲滩显露后,湿生草本植物相继萌生,是天然的季节性牧场.本文就鄱阳湖水位变化与洲滩显露淹没规律,植物的生物量,营养成分和自然载畜量,草洲利用现状,提出合理利用鄱阳湖湖滩草洲发展畜牧业的意见,并建议对现有畜禽品种进行改良和建立一个以水禽为主休的草洲畜牧业体系.同时,还应正确处理牧业与其他各业的关系,以及充分发挥草洲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虾类资源最大持续产量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剩余产量模式》研究了鄱阳湖虾类资源,运用PC-1500型微机计算结果所得最大持续产量(MSY)为4443.2t,即比历史上最高产的1954年还高出11.47%,增产潜力大,其相应努力量为800艘标准化渔船.同时,首次报道了鄱阳湖有8种虾.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桡足类的群落组成与现存量季节变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87~1989年在鄱阳湖进行的6个采样站的调查资料,共获得23种浮游桡足类,隶属3目6科16属。新记录10种。根据各种类出现的月份,把23种桡足类分成终年出现型、夏秋季型、冬春季型和畏严冬型;并据出现的区域,归成沿岸型、敞水型和广布型。年数量变动曲线与生物量变动曲线有春、夏和秋季三次高峰。秋季高峰比春、夏季高峰更突出,持续时间约两个月,但生物量与数量三次高峰出现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笔者还初步讨论了影响桡足类群落的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