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常的泊肃叶公式仅适用于水平均匀圆管的情况,而本文原试图讨论泊肃叶公式在非水平均匀圆管中的表现形式。讨论仅限于粘滞液体在均匀圆管中作层流的情形。对于粘滞性较大的流体,在管径较小的管子中作低速流动时,一般就产生层流。 一、流速的分布公式 粘滞液体在均匀圆管中作层流时,其速度ν的分布如图1所示。 这里将从液体流动时的功能关系,推导出液体速度的分布公式。 如图2所示,设想在均匀圆管中隔离出一圆筒状薄层,其厚度为 dr,半径为r。现考虑这薄层中长度为乙7的一段短圆筒状液体(以下简称短圆筒)的流动情况。 .在流动中,内部液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实验教学. (大学部分) 作者期号一个空间滤波的新实验··················……康辉1用最优化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总结弹簧 振子周期经验公式···················,·……马蔑生1用泊肖叶公式测液体粘滞系数条件的 说明···,······  相似文献   

3.
麻福厚 《物理实验》1994,14(5):202-204
落球法测液体粘滞系数实验的改进──双球升降法麻福厚(新疆八一农学院乌鲁木齐830052)用斯托克斯公式测定液体的粘滞系数(粘度)构思巧妙,设备简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独辟蹊径,值得完善与发展.雷诺数是层流转变为湍流的一个数据,自然也是斯托克斯公式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非水平直圆管中黏性流体层流流量公式的推导及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牛顿粘滞定律和修正后的伯努利方程对非水平直圆管中黏性流体作层流运动时的流量公式进行了推导。指出将泊肃叶公式中的压强视作广义压强,则文中的推导公式与泊肃叶公式完全一致。说明泊肃叶公式可以用来求解非水平直圆管中黏性流体作层流运动时的流量。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推导公式。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液体粘滞系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方法。针对粘滞系数较小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存在的测量问题,选择奥氏粘度计测量具有较好的实验效果。由于液体的粘滞系数受温度影响很大,采用温度控制器控制水温,确保实验数据准确。测量时,要仔细观察液体流动,计时要迅速。实验方法简单,可行,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利用旋转圆筒测液体粘滞系数的实验中圆筒从静止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的确定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斯托克斯定律及其修正项的适用范围,讨论了落球法测液体粘滞系数实验中液体粘滞系数和落球直径对雷诺数的影响,从理论上给出了实验中落球进入液体后匀速运动的判据.  相似文献   

8.
粘滞系数是描述流体相邻流层间摩擦力大小的物理量,液体的粘滞性系数是判断液体物理性质的重要依据,因此液体粘滞性系数的精确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占重要地位,它既可以对极端、苛刻的实验环境进行虚拟仿真,也可以对没有解析解存在的物理问题进行数值求解.Python作为一种面向对象、语法简洁、扩展性极强的解释型脚本语言,以其开源与免费的优势,兼具丰富和强大的第三方库,例如Numpy、Matplotlib、Scipy等,非常适用于科学计算、数值模拟等工作。基于python从理论上研究了落球法测量流体粘滞系数实验中,小球的运动对流体种类(即粘滞系数)、小球半径以及温度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种可以调节温度,且恒温较好的落球法测量液体粘滞系数的装置,用此装置可以较精确地测量不同温度时液体的粘滞系数值。由实验测量得出的粘滞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将通过三种基本函数回归分析,计算出衡量各回归曲线回归程度好坏的标准差,从而判定哪一函数最适合液体粘滞系数随温度变化的实际规律。本文还用离散的实验数据点代入N次多项式,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其系数,从而求得待测液体粘滞系数与温度关系的曲线方程.此例提供了一种如何用统计手段确定待测数据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刊1984年第5期上刊载的“在不同温度下用激光测定液体的粘滞系数”(以下对该文简称为“测定”),文中有二个问题值得商榷. 1.测量条件 用落球法测液体的粘滞系数的依据是斯托克斯定律.我们知道,斯托克斯定律仅适用于雷诺数很小的流动状态[1].这里所说的很小,究竟等于多少才算很小呢?一般来说,靠实验确定.“根据许多实验已经确定,对于小于会的雷诺数,斯托克斯公式可以被认为是适用的”[2]“严格的区分应以Re<0.2为界”[3]。 不难看出,“测定”所采用的实验装置,并不满足上面所说的条件.按照“测定”一文所用小球半径 球的密度: 待测波为水,…  相似文献   

11.
黄龙洙 《大学物理》1990,(1):42-42,F003
泊肃叶公式仅适用于水平圆管内层流,本文根据稳定流动和内摩擦力的概念推导管轴的取向为任意方向时粘滞流体在均匀圆管内层流的流量公式,从而,得到水平管、垂直管等不同情况下的流量公式.  相似文献   

12.
测液体粘滞系数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镭 《物理实验》1989,9(6):241-242
一、前言目前,在高校普物实验中,测液体粘滞系数实验一般来讲是必做的,测量方法也有多种。本文介绍用阿特武德机测液体的粘滞系数,实际上,这是落球法的推广。该法原理清楚,实验装置较为简单,并可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处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  相似文献   

13.
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建立了测量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的实验系统,测量了不同粒子体积份额的水-Cu纳米流体在层流与湍流状态下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粒子增大了液体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粒子的体积份额是影响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的因素之一。综合考虑影响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的多种因素,提出了计算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4.
矩形微管内摩擦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极性液体蒸馏水、无水乙醇及非极性液体R113作为实验工质,流过水力直径为231.91μm、250.88μm、297.14pm和210.89 pm,相应高宽比分别为0.90、0.70、0.90和0.42的由晶体生长方法得到的矩形紫铜微管,其相对粗糙度分别为1.47%、1.59%、1.48%和1.45%,测量其进出口压降与流量,从而获得摩擦阻力系数f与雷诺数Re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微管内流体的极性对微管流动阻力特性没有影响;同时实验结果显示对于粗糙度小于2%的矩形紫铜微管,其内壁面粗糙度对其流动阻力特性影响较小.当Re小于1600时,所有微管内的流动阻力特性与经典层流预测值几乎一致;而对于高宽比较小的矩形紫铜微管,当Re超过1600~1700时,微管的,值明显偏离经典层流预测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单摆的阻尼振动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方案来测量液体粘滞系数,对实验原理与实验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以空气、水和菜籽油作为被测对象进行了实验,测出常温下空气、水和菜籽油的粘滞系数分别为8.78×10-4Pa·s、2.30×10-2Pa·s和1.06×10-1Pa·s.该方案既可解决“落球法”测液体粘滞系数实验的不足,也可以生动直观地显示液体的粘滞阻力对小球运动的影响,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与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取样管型流分相式气液两相流体流量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用取样管来组成一种分流分相式气液两相流体流量计,通过取样管从被测两相流中成比例地分流出一部分气液混合物,然后应用-小型分离器将其分离成单相气体和液体,并用单相流量计分别测量它们的流量,最后根据测量值计算被测两相流体的各相总流量.文中给出了这种两相流体流量计的组成原理,分流系数特性及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取样管的端口形状对分流系数的特性影响较大,其中S型端口的效果较理想,能够在较宽的测量范围内保持分流系数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流体机械在高的紊流流动情况下,总是产生紊流附面层或紊流剪切层.在实际流体流动问题中,所遇到的自由流紊流度变化范围很大,在涡轮机械中自由流紊流度可高达8%~10%.当自由流紊流尺度远大于附面层厚度时,附面层可被认为是遭受到一种不稳定的外流流动.此时其时间平均的附面层速度分布与稳定外流条件下的附面层速度分布  相似文献   

18.
旋转圆筒法测粘滞系数的计算公式讨论林佩芬周炎辉许定生乔卫平(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030)(收稿日期:19950720;修回日期:19961014)在稳定流动的液体中,流速不同的相邻两层液体的接触面上,会形成一对阻碍两液层相对运动的等值反向的...  相似文献   

19.
液体粘滞系数的准确测量和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定生 《物理实验》1999,19(1):9-11
指出了粘滞系数实验中的计算错误,详细推导了正确计算液体粘滞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不同结垢厚度的圆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层流和紊流两种流动状态下,污垢对速度场和温度场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程度-协同角及协同数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层流和紊流,其平均场协同数均随着污垢厚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平均场协同角则相反;紊流时场协同数大于层流时的场协同数,协同角小于层流时的协同角;紊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