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格非的小说《戒指花》是一篇对当下物化社会现实持强烈而深沉批评态度的力作,作在其织就的精致优美的艺术世界中,含蓄地寄托了他的化理想和情感期盼。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读了格言新说《三十六计走为下》。这篇文章讲“走”是孙武三十六计中的最后一计,是聪明的孙武给自己留的一条退路。孙武认为“走”是三十六计中的妙计,  相似文献   

3.
吴扬 《少儿科技》2011,(11):39-39
在没读《永远的布谷鸟》以前,我对时间的认识有些肤浅,以为它只是一分一秒过去,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对时间有了新的理解。文章讲了MissChan布置了科学劳动作业,要同学们制作一个计时工具。制作完成后,大家都展示了自己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黄晓燕 《少儿科技》2008,(10):31-31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你的昨天过去了,它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回到昨天。"当我学习了《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后,文中爸爸的话在我耳中萦绕不止,犹如往平静的湖面投入一块巨石,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5.
周星驰、无厘头搞笑在中国电影界无疑是最具有时代意义的符号,周星驰的电影垄断着年轻—代最放肆无忌的笑声。 《功夫》之后,周星驰蛰伏三年,终于带来2008年的贺岁片——《长江七号》。《长江七号》走的是轻喜剧路线,因此人们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说“周星驰不再是周星驰了”,也有人说“星星还是那颗星星”,只是他深沉了。  相似文献   

6.
李慧 《科技信息》2010,(17):I0142-I0142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完整而科学的概括,是唯物史观确立的前提和出发点。"现实的个人"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现实的个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现实的个人的活动"三个方面的统一体,正确理解"现实的个人"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专家告诉我们要经常洗手,杀灭病毒和有害细菌。病毒,我已经了解了一些。细菌到底是什么?它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我阅读了高土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高士其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8.
由《乐艺绪论》的中心论题——“音乐的涵义”问题引发思考,解读并辨析音乐教育家杰·汉德(G·Hendde)的观点。指出其根本即一个音乐的“写”与“读”的问题。由此延伸至日常音乐现象的投射联系,音乐不仅有“时间”、“空间”的属性。甚至像“习惯”、“兴趣”之类的东西。都会使它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来。  相似文献   

9.
解读"杨牧现象"--读《杨牧文集》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牧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就杨牧少年罹难失学,青年流浪新疆,中年崛起诗坛的不平凡经历,总结并解析包括"政治现象"、"文化教育现象"、"诗人自我超越现象"、"文人当官现象"等在内的杨牧现象.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散文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中国现代散文之林,<湘行散记>、<湘西>代表了他的最高创作成就,在浓重的乡土悲悯感中将现实与历史交相辉映,是沈从文散文独特的创作视角.  相似文献   

11.
<遭遇尴尬>的叙述方式和结构方式在作者的所有小说中是最为独特而又最切近自然的.作品运用了复调式的多重叙事以及多个叙述人的交错同时叙述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凸显了自己对于现实的关注和忧思.  相似文献   

12.
历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题作过多视角的探讨,本文试图从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入手,对这一问题作新的探索。笔者认为,《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梦游的形式向世人表露了诗人的心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产生了梦境,梦境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而人生的最高理想则在于坚持独立人格。因此,展示人生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强调坚持独立人格的决心,抒发投身山水自然的愿望及蔑视权贵的傲世之情,这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继长篇小说《野花泪》之后,孙立柱又出版了他的长篇新作《风流岁月》(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这部近30万字的长篇小说,以山区青年沈明明的成长历程为贯穿全书的主线,通过他在那不平凡的岁月里的不平凡的爱情经历,描绘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纯洁被玷污,美好被粉碎,兼之而派生出的,便是强权的狰狞,愚昧的狂笑,人性的扭曲,灵魂的堕落……同时,作品也成功地塑造了沈明明、钱华、任春红、华威、马业玲、汤为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讲述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一方面是不断制造灾难和荒谬,一方面也生长着美…  相似文献   

14.
激情的文本叙事与深刻的理性思考--读《人生》看路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生>是路遥"情"与"理"的合壁:一方面各类人物形象的塑造、自然环境的创设、作家的直接评论,都洋溢着他浓烈的情感;另一方面是严肃的思考与清醒的理智--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从以高加林为代表的"农村边缘人"的命运引向对社会的反思和批判.两者都源于路遥的生命意识,并与他深切的人生体验和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