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贾祥瑞  浣石 《爆炸与冲击》1996,16(4):312-316
建立了推进剂燃烧转爆轰(DDT)弱约束实验系统,利用探针和X光实验测量系统,研究了NEPE推进剂DDT过程。实验发现,由燃烧到爆轰的转变过程中存在一未燃未爆区,该区域将DDT流场分隔为爆燃区和冲击转爆轰(SDT)区。分析了该高能推进剂的DDT机理。  相似文献   

2.
报导了国外炸药燃烧转爆轰(DDT)的实验研究情况,主要涉及国外DDT研究中采用的实验装置测试方法、铸状炸药的DDT机理,多孔装药的DDT机理和各种因素对DDT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推进剂的撞击损伤状态对其燃烧转爆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加工了燃烧转爆轰的实验装置,并建立了相应的测试系统,旨在研究NEPP推进剂颗粒装药的燃烧转爆轰形成机理。并以大型落锤为加载手段,撞击NEPP推进剂试样,经实验发现,损伤明显地促进了颗粒装药燃烧向爆轰的转变,增加了该推进剂使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多孔和铸装高能推进剂的燃烧转爆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多孔和铸装高能推进剂的危险性能 ,设计加工了燃烧转爆轰的实验装置 ,并建立了以光电管为主的测试系统。经实验发现 ,多孔装药在燃烧向爆轰的转变过程中有冲击波 /爆轰波的回传现象 ,而铸装药则没有。  相似文献   

5.
高分辨率总变差不增格式(TVD)应用于一维,二维反应流体力学Euler方程线取得了成功,特别是通过TVD格式与经典Godunov格式,对化学反应流气本爆轰问题数值实验突出了高分辨率格式计算化学反应的流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粒状火药床燃烧转爆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45火药为研究对象,采用离子探针测速和应变片测压的技术,对强约束(钢管)条件下火药颗粒床燃烧转爆轰全过程中的火焰烽和压缩波进行了测量。提出了粒状火药燃烧转爆轰的机理。还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火药燃烧转爆轰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盖帽探针、离子探针实验,研究了活塞驱动点燃时DDT管中颗粒状HMX床的燃烧转爆轰现象。从研究的结果得出,活塞驱动时产生的压缩波引起颗粒状炸药床的 燃烧,燃烧波引起炸药起爆。  相似文献   

8.
对高能炸药和推进剂在遇到低速碰撞和冲击条件下,发生滞后爆轰转变的问题作了阐述,对滞后起爆即XDT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数值模拟等作了较的全面的介绍,提出了今后在XDT研究中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燃料空气炸药(FAE)装置爆炸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胜利  刘家聪 《实验力学》1995,10(3):203-209
燃料空气炸药(FAE)装置在一次点火后,液体燃料在中心装药爆轰驱动下,抛撒在空气中形成燃料空气云,用高速摄影记录了该燃料空气云的形成过程。为达到所要求的气云形状,在对高速摄影照片充分分析折基础上,本文对FAE装置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燃料空气云在二次点火后实现爆轰,本文测量了沿地面主力学线的压力时间曲线,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的TVD格式与瞬时爆轰模型时燃料空气云爆炸场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模拟,得到了  相似文献   

10.
用盖帽探针和离子探针实验研究了颗粒状炸药的燃烧转爆轰(以下简称DDT)过程。测试得到了DDT过程的压缩波,燃烧波,冲击波等。研究表明炸药的DDT过程复杂,点火方式,DDT管材料,炸药中的杂质等对炸药的DDT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不同粒度硝胺火药RDU-4,硝胺火药RPB,3/1-S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多孔颗粒火药床燃烧转爆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火药颗粒尺寸越小,硝胺火药燃烧转爆轰越易实现:硝基胍组分具有抑制燃烧转冲击的作用,就同一装填条件下燃烧转冲击的难易而言,以RPB最易,3/1-S次之,RDU-4最难  相似文献   

12.
随着火炮装药装填密度的提高和火箭推进剂中硝胺组份的增加,它们的总体性能虽有改善,但同时使燃烧转爆轰的感度也加大。在一定条件下,粒状高能固体火药填充床中,将出现DDT现象。本文着重研究燃烧转爆轰前的过程。描述DDT过程的两相反应流体动力学模型用MacCormack有限差分格式求解,得到的转爆距离和爆轰速度与试验观察结果符合得很好。计算表明,粒状药床中的两种转变机制似乎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13.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boundary layer on the 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 (DDT) process, the mixture behind an incident shock wave was ignited using laser breakdown. Ignition timing was controlled so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the resulting flame with a laminar or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could be examined. In the case of the interaction with a laminar boundary layer, wrinkling of the flame was observed after the flame reached the corner of the channel. On the other hand, interaction with th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distorted the flame front and increased the spreading rate of the flame followed by prompt DDT. 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DT process. The region that distorted the flame within th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was found to be the intermediate region \(0.01< y/\delta < 0.4\), where y is the distance from the wall and \(\delta \) is the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The flame disturbance by the turbulent motions is followed by the flame interaction with the inner layer near the wall, which in turn generates a secondary-ignition kernel that produced a spherical accelerating flame, which ultimately led to the onset of detonation. After the flame reached the intermediate region, the time required for DDT was independent of the ignition position. The effect of the boundary layer on the propagating flame, thus, became relatively small after the accelerating flame was generated.  相似文献   

14.
发射装药挤压破碎是导致膛炸的根本因素,发射药床的破碎动力学是发射安全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一.以离散元法为基础,模拟了发射药床的自然堆积过程,获得了发射药床的密实堆积构型;将密实构型下的发射药床离散成弹簧球单元系统,应用Mohr-Coulomb型破坏准则,对发射药床动态压缩模拟试验装置中的发射药粒在动态载荷下的挤压破碎过程...  相似文献   

15.
发射药床冲击破碎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射装药挤压破碎是导致膛炸的根本因素,发射药床的破碎动力学是发射安全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一.以离散元法为基础,模拟了发射药床的自然堆积过程,获得了发射药床的密实堆积构型;将密实构型下的发射药床离散成弹簧-球单元系统,应用Mohr-Coulomb型破坏准则,对发射药床动态压缩模拟试验装置中的发射药粒在动态载荷下的挤压破碎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并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后处理,实现了模拟药室中发射药粒挤压破碎过程数值计算的动画显示,再现了发射药床冲击破碎动力学过程,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论文理论与模型的正确性,为进一步研究发射药床的破碎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某新型含铝固体推进剂燃烧特性和规律,在模拟固体发动机的高压条件下,采用可调功率激光器结合高速摄影、发射光谱等光学诊断技术对该新型含铝固体推进剂开展了系统的点火及燃烧过程研究。通过对该推进剂的点火延迟、退移速率、燃烧温度以及团聚物颗粒尺寸的定量测量和分析,明确了该推进剂的点火延迟量级;证实此推进剂的退移速率严格遵循Summerfield燃速公式;判断出其最高燃烧温度高于3 300 K,且随压力增大而升高;通过对燃烧过程中发光凝聚相产物面积的量化分析得出推进剂产物中团聚物粒径尺寸受环境参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高氯酸铵/端羟基聚丁二烯(AP/HTPB)推进剂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两步总包反应描述AP/HTPB 的烤燃过程,建立了考虑发动机空腔自然对流的二维轴对称烤燃模型,对加热速率分别为 3.6、7.2 和10.8 K/h 时火箭发动机的慢速烤燃行为进行了数值预测,研究了该火箭发动机的热安全性问题。结果表明,固体火箭发动机空腔内的自然对流对 AP/HTPB 推进剂的着火温度、着火延迟期和着火位置有一定影响,在热安全性精确分析中不可忽略。3种加热速率下,AP/HTPB 推进剂的最初着火位置均出现在药柱肩部的环形区域内,3种加热速率对应的着火延迟期、着火温度及着火时壳体温度分别为30.71、20.06、18.68 h,526.52、528.10、530.64 K,和479.56、496.82、508.77 K。随着加热速率的增大,烤燃响应区域向推进剂与绝热层交界处移动,着火位置的二维截面由椭圆形变为半椭圆形。  相似文献   

18.
固体发射药等离子体点火过程及弹道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常规火炮点火的现状,分析了固体药电热化学炮(SPETC)点火的潜在优势,并对等离子体点火过程中存在的燃速增强机理进行了讨论。作为等离子体点火的弹道效应分析,利用电热增强固体药内弹道、等离子体发生器、脉冲功率源三者的耦合编码,计算了不同点火功率、不同毛细管径对SPETC炮弹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