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三维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测量了平面扩压叶栅的叶片吸力面角区流动湍流特性,如紊流动能分布、雷诺应力分布等.分析了角区内流向涡和通道涡对湍流特性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向涡的核心区域及旋涡与附面层相互作用区域的湍流动能增加.同时,旋涡和旋涡运动强烈影响着雷诺正应力和切应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湍流模型在压气机转子尖区流动模拟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了六个常用的湍流模型预测压气机转子叶尖复杂旋涡流动的能力,选用的六个湍流模型分别为,混合长度模型,SA模型,标准κ-ε模型,SSTκ-ω模型,v2-f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通过与压气机转子尖区典型的大尺度旋涡结构-泄漏涡和角区旋涡的SPIV详细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了六个湍流模型预测转子尖区复杂流动的能力;在结合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转子尖区流动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旋流和无旋突扩流动的LES和RANS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26(2):339-342
本文用smagorinsky-Lilly亚网格尺度湍流模型对旋流突扩流动(s=0.53)和无旋突扩流动(s=0)进行了大涡模拟(LES模拟),同时分别用压力应变项为IPCM和IPCM+Wall模型的雷诺应力方程模型进行了RANS模拟,和LES的统计结果对比。LES的统计结果与雷诺应力模型的模拟结果及实验对照表明,LES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吻合比雷诺应力模型的好,说明所用的亚网格尺度湍流模型对旋流流动是适用的,LES结果是可信的。LES的瞬态结果揭示出在旋流作用下,流场中存在复杂的旋涡脱落现象。大涡结构极易破碎成小涡,而在无旋突扩流动的情况下,由于剪切的作用更强,大涡结构的尺寸和范围比旋流流动的要大。  相似文献   

4.
湍流混合层流场的PIV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PIV对在坚直通道内放置一个特殊设计的隔板所形成的湍流混合层流动进行测量,高低侧速比为4:1,基于两股流体速度差和管道水力半径的Re数范围4400~158400.发现混合层中大涡拟序结构的尺度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大,而后又随雷诺数的继续增大而减小,气泡的加入会延缓或阻碍大涡拟序结构的发展.对雷诺应力、湍流强度、涡量、旋涡强度在混合层流场内随雷诺数的变化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发现混合层内雷诺应力、湍流强度、涡量及旋涡强度均集中分布在隔板下游一个较窄的锥形区域内,雷诺应力和湍流强度随雷诺数的增大先增人后减小,随离开隔板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涡量及旋涡强度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加,随离开隔板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离散弹性元素.珠簧哑铃模型方程模拟了聚合物减阻流动.模拟出了高分子聚合物浓度的空间分布.得到了减阻率与粘弹性应力,雷诺应力等的定量关系.分析了聚合物湍流结构和离散弹性元素模型中弹性系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旋风分离器上部空间各种二次涡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改进的雷诺应力模型对旋风分离器上部环形空间内的强旋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顶板和升气管附近的局部二次涡。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对比表明雷诺应力模型对环形空间内的强旋流动有良好的预报精度。旋风分离器上部环形空间不仅在顶板下存在有二次涡,而且在升气管外壁附近还存在有局部二次涡,局部二次涡的尺度比较小,而且沿周向有变化,呈现非轴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7.
旋风除尘器内三维湍流流场具有典型的各项异性,本文采用雷诺应力模型求解该流场得到了三维湍流流场的详细数据,得出了雷诺应力6个分量的分布图,揭示了这类强旋流流场湍流各向异性的特征。典型的几个算例的实践表明:采用雷诺应力模型求解这类流场非常必要,它能较好地反映这类流场的真实物理流动;与相关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吻合性较好,显示了本文算法的可行性;计算中发现,发展非结构网格更有利于模拟壁面附近的流动,并节省计算机内存。  相似文献   

8.
基于统一二阶矩两相湍流应力模型和稠密颗粒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欧拉-欧拉双流体二阶矩颗粒摩擦应力模型。模型充分反映各向异性的气固两相相间雷诺应力相互作用,并引入有效颗粒弹性恢复系数,考虑了因颗粒表面不光滑产生的摩擦力对湍流流动结构和颗粒弥散特性的影响,对于下降管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因颗粒摩擦产生能量耗散降低了颗粒温度和导致颗粒雷诺应力再分布。在入口和出口区域因颗粒碰撞频率较高而产生的能量耗散对流动结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作者提出的带标量修正的代数各向异性湍流模型,对平板带复合角气膜冷却在带横槽/不带横槽情况下的流动传热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工况下的流动传热预测结果,讨论了湍流动量、标量输运对于气膜冷却预测的影响.各向异性修正的雷诺应力项能减弱各向同性湍流模型所带来的肾形涡系强度过预测的问题。而各向异性的湍流标量扩散项则能有效地将雷诺应力和温度梯度对于湍流标量扩散系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结果表明带标量修正的各向异性湍流模型能很好地提高气膜冷却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陈彦君  王圣业  符翔  刘伟 《物理学报》2022,(16):265-273
雷诺应力模型一直是湍流模式理论研究的前沿和难点,而提高数值鲁棒性是其广泛开展工程应用的关键.借鉴经典的k-k L湍流模型,本文构造了一种新的νt尺度方程,并将其用于耦合SSG/LRR模式从而形成SSG/LRR-νt雷诺应力模型.通过零压力梯度湍流平板边界层、翼型尾迹流、超声速方腔流和NACA0012翼型45°迎角分离流动4个标准算例对新模型进行了验证与确认.同时,为了测试模型的数值鲁棒性,采用高精度数值格式对模型方程进行了离散求解,并与SA涡粘模型和SSG/LRR-ω雷诺应力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νt尺度方程在黏性壁面边界严格为零,相比传统的ω尺度,具有更好的数值鲁棒性,从而可实现新模型与高精度数值格式的匹配并获得更好的网格收敛效率;新模型具备雷诺应力模型的传统优势,可对拐角流动进行很好的模拟;具备尺度自适应能力,对于非定常分离流动的模拟存在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锅炉炉内流动的数学模拟——AS-F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雷诺应力-湍流热通量代数方程模型(Algebraic Stress/Flux),简称AS-F模型,是由雷诺应力-湍流热通量输运方程模型简化而来的。AS-F模型保留了输运方程模型的基本特征,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同时,又在输运方程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简化,具有较好的计算经济性,在许多领域得到了重视和应用。AS-F模型比κ-ε模型适用范围更广,例如,对κ-ε模型不能很好解决的旋流流动,AS-F模型就能很好地  相似文献   

12.
燃煤旋涡流化床燃烧特性研究金保,刘坤磊,赵长遂,徐益谦(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一、前言旋涡流化床燃烧技术是在鼓泡床和循环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流化床燃烧技术,通过在鼓泡床的悬浮空间加入四角切圆二次风,组成强旋涡流场,分离从床内飞溅上来的细颗粒,...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气体湍流运动模型,颗粒运动的轨道模型和密相床层动力学的经验关联式,建立了旋涡流化床颗粒夹带和扬析的数学模型,发展了相应的求解程序。用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对普通鼓泡流化床中颗粒夹带的计算结果与前人的经验公式相符;对旋涡流化床和普通的鼓泡流化床颗粒扬析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用雷诺应力方程模型和极细的网格系对单个颗粒受湍流气体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改变颗粒直径和气体相对速度时颗粒增强气体湍流的规律.据此构造了颗粒尾涡增强气体湍流的新模型.将此子模型加入到两相流动模型中,对竖直和水平通道内气粒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的对照表明,考虑颗粒尾涡增强气体湍流效应得到的气体湍流脉动速度的模拟结果比不考虑此效应的模拟结果好得多.  相似文献   

15.
DSM-LPDF两相湍流模型及旋流两相流动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由流体-颗粒速度的拉氏联合概率密度函数(PDF)输运方程出发,用Simonin建议的Langevin模型封闭颗粒所遇到流体瞬时速度的条件期望项,并用Monte Carlo方法直接求解 PDF输运方程,将其和求解流体雷诺应力方程模型的有限差分方法结合,建立了雷诺应力-拉氏PDF(DSM-LPDF,简称DL)两相湍流模型.用此模型模拟了旋流数为0.47的突扩旋流气粒两相流动,并与文献中PDPA实验和用类似于单相流动湍流模型封闭方法的时平均统一二阶矩(USM)模型的预报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煤粉旋风燃烧过程流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粉旋风燃烧器可用于工业加热过程,实现以煤代油,本论文根据旋流燃烧流动特点,采用能考虑非均向湍流应力的雷诺应力模型,对煤粉旋风燃烧器内气流流动过程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流场计算结果表明,燃烧室几何参数对其内部的流动特性有很大的影响。计算结果与流场实验测试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双流体颗粒-壁面碰撞模型用于旋流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旋流两相流动,用考虑壁面粗糙度的双流体颗粒-壁面碰撞模型,结合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和不同颗粒相边界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各方向雷诺应力之间的相互转化,雷诺应力从平均运动中得到能量,以及壁面对颗粒运动的衰减作用等因素,该颗粒壁面碰撞模型给出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而广泛应用的零梯度颗粒壁面边界条件给出的模拟结果最差。  相似文献   

18.
旋流两相流动的DSM—PDF两相湍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了气相雷诺应力方程模型和颗粒概率密度输运方程模型相结合而构成的DSM—PDF两相湍流模型,并用该模型和k-ε-Kp模型模拟了文献中测量的旋流数为0.47的旋流突扩气粒两相流动.和测量结果的对照表明,两模型都能较好地模拟族流数不高的两相流动平均速度场,但DSM—PDF模型可以揭示出两相湍流的各向异性,因此有预报强旋两相流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高炉污泥旋流法颗粒分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采用一种简化的多流体多相流模型及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建立了水力旋流器内液固多相湍流流动的数学描 述,并对高炉污泥旋流分离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水力旋流器内高炉污泥流动的流场及颗粒分级效率曲线,数值计算得 到的颗粒分级效率曲线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数值结果还表明,底流管直径较小的旋流器分离高炉污泥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下降管中稠密两相湍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统一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和颗粒动力学理论结合,推导并封闭了稠密两相流考虑颗粒间碰撞的统一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该模型用颗粒动力学理论模拟颗粒之间的碰撞,用各向异性的统一二阶矩模型考虑气相和颗粒相的湍流脉动,并用输运方程描述气固两相湍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用该模型对下降管中的气粒两相流动进行了模拟,模拟所得的沿径向颗粒浓度分布和速度分布与实验吻合较好,预报结果也反应出了颗粒雷诺应力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